大班科学的教案
此篇文章大班科学的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大班科学的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自从体育区有了各类民间体育玩具后,孩子们个个玩得不亦乐乎。在玩耍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转陀螺游戏情有独钟。于是我便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生成了主题活动“有趣的转动”,并在科学区提供了各种形状的纸片和积木,让幼儿制作、探究。有趣的是,我发现孩子们在制作、玩耍时,一般都会选择圆形的纸片制作陀螺,选择其他形状纸片的幼儿少之又少。其实,只要中心点确定正确,不管什么形状的纸片都能旋转起来,而且在旋转时都会呈现出圆形。为了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有关转动的感性经验,我设计了“旋转的纸片”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猜猜、做做、说说中探索、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同时借助这一载体,使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针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蜡笔等各若干。
2、实物投影仪。
3、猜测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投影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也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幼A:我的陀螺转动起来是歪歪斜斜、摇摇摆摆的。
幼B:我的陀螺先是慢慢的,后来越转越快,最后就停下来了。
幼C:我的圆形陀螺转起来也是圆形的。
幼D:陀螺转动起来它的形状有点模糊。
(评:在这里,教师因势利导,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先选圆形的纸片制作陀螺,这样既有利于幼儿习得制作陀螺的方法,也有利于引导幼儿更多地关注陀螺在转动时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为下面的环节作好铺垫。)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2、让幼儿猜一猜三角形、椭园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3、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
幼A:三角形转动起来是三角形、椭圆形转动起来是椭圆形、正方形转动起来是正方形,不会变的。
幼B:它们转动起来都会变成圆形。幼C:转动起来会变成花形。幼D:正方形会变成圆形,三角形还是三角形.
(评:“猜测与假设”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动手前先动脑,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里,我对幼儿的任何猜测都不作评价,而是留待他们在接下来的环节中,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发现与验证。)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表达与讲述。一方面请猜想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幼儿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请刚才猜想错误的幼儿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从而帮助幼儿自我建构正确的知识。
幼A:我试下来发现三角形、椭圆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都是圆形的。
幼B:我猜对了,这些图形转动起来都是圆形的。
幼C:我发现三角形转得很快很快的时候,当中是圆圆的,边上还有一圈花边呢!就像一个荷包蛋。
幼D:三角形不容易转起来的。
幼E:它们在快要停下来的时候,就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了。
(评幼儿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种表述的潜力和倾向,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交流,以及与同伴间相互的信息交换,孩子们不但建构了有关图形转动的正确知识。还在无形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6、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去活动区试试其他的物体在快速转动时,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2、在纸片上涂上美丽的颜色,在区域中观察、感知陀螺转动后色彩的变化。
大班科学的教案 篇2
一、活动准备:
1.了解骨骼的主要功能。
2.让幼儿了解坐、立、行的正确姿势与骨骼的关系。
3.增强幼儿保护身体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有关人体骨骼的图片资料、人体骨骼模型。
三、活动过程:导入-讨论-动动(一)导入1.摸一摸:自己手臂、大腿、小腿、手上的骨骼是什么样的?(如:长短、大小等)2.出示图片资料及模型,让幼儿初步感知、认识。
(二)讨论1.图片上的骨骼都长在哪里?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什么作用?
2.小结:骨骼是人体的重要部分,它是人体的支架,有了它人才能运动,五脏六腑才能有活动的空间,才能不被挤压。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3.师:骨骼对我们很重要,如果坐的时候身体不直会导致脊柱弯曲,所以我们小朋友要有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骨骼健康的生长。
4.提问:骨骼对我们很重要,那我们除了坐、立、行要有正确的姿势我们还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骨骼呢?(幼儿讨论)5.总结:我们要保护骨骼就要多做运动,坐要有坐相身体坐坐直;站的时候也要站直;走路也要挺起胸膛,这样我们才能保护我们的骨骼,防止骨骼弯曲。还有要补钙增强骨骼的坚韧性,还要多晒太阳骨骼会更牢固。
(三)动动教师和幼儿一起训练正确的站立、坐、行的姿势,做做简单的锻炼的活动。
大班科学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知树的多样性。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18号;幼儿用书。
2、活动前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树在秋季来临后发生的变化。
3、事先寻找一块有各种树木的.场地。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兰花树、梧桐树。
①提问:你认识这些树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是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
②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
③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2、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秋天多美好》第18—19页“各种各样的树”的画面。
①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②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
3、幼儿进入树林(幼儿园的操场),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各样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①(教师出示几种树叶)提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②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棵树妈妈的宝宝呢?
③观察树妈妈:这棵树妈妈长什么样?
④游戏“摸摸xx跑回来”,巩固对各种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如“摸摸桂花树跑回来”,让幼儿跑去,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4、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教室,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5、绘画:我眼中的树。
①幼儿绘画。
②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大班科学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大班科学的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的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让幼儿掌握对事物的探讨方法。
2、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沉与浮的关系,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准备】
1、塑料盆、水、冰块、酒精灯、烧杯、小木块、塑料制品、铁块、小石头等等。
2、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水吗?看,老师今天准备了什么?(五盆清水)
现在请小朋友用手感知一下水的温度是凉是热?(让幼儿通过感知,说出水的凉与热,说出自己的感觉。)
2、启发幼儿的想象活动。
师:孩子们,你知道水有什么用处?(让幼儿展开想象回答,老师进行个体和集体提问,并随时小结:用水可以洗衣服、做饭、洗菜、浇花、洗手、洗脸、发电、救火等,还可以制做许多食品、饮料等也都需要水)。
师:听小朋友刚才的`谈话,水原来有这么多神奇的用处,可是水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呢?你们知道吗?
3、引发幼儿讨论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师:孩子们,水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让幼儿展开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植物不能没有水,动物也不能没有水,如果没有水,人类、植物、动物就不能存在)。
4、研究水的由来,分别让孩子表达,利用讨论、交流、提问等引导。
(水是从天上来的,水是从地底下抽上来的,从井里来的,从山上流下来的,有河水、海水、湖水、雨水、洪水、井水、污水、雪水等。)。
5、小实验:教师利用酒精灯、冰块等演示水的三态变化。
师:这里有一块冰,是老师把盛上水的容器放到冰箱里做的,今天我们做个实验,给冰块加热,看看有什么变化?
教师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讨论水的变化。
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水遇冷结成冰,冰遇热变成水,水遇热变成蒸汽。
6、实验:沉与浮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水有什么作用,请小朋友将你们准备的物品,一样一样轻轻地放在水里,带着几个问题仔细观察:什么物品沉下去?什么物品浮在水面?你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让沉下去的物品浮上来,浮在水面的物品沉下去?(幼儿通过实践得出结论,教师小结。)
7、课件演示:
(1)人们都在干什么?
游泳、滑冰、洗澡、洗菜、浇花、养鱼、养虾、海洋运输、河水发电等。(让幼儿互相讨论水对人类的好处)
(2)发生了什么?
洪水冲跨了高楼、工厂、学校、住房、庄稼、许多动物也都受到伤害等。(幼儿说说水给人类带来的害处)
(3)污水对人类和动物的损害。(让幼儿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4)展开讨论:
师:通过观察短片,知道了水与人类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水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大好处,但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灾害,要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利资源,你们想让水为人类创造什么好处?
【延伸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请妈妈帮助你找出节约用水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