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书心得
此篇文章摆渡人读书心得(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摆渡人读书心得 篇1
有幸坚持下来看完了这本好书,此书前一半真是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一度看的我很压抑,好在没有放开它。
我们直面死亡、生存和爱,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
在书中,我看到了摆渡人的宝蓝色眼里的温情,看到了迪伦为爱无畏的勇气,看到他们美好的爱情结局。
人死后会发生什么呢?谁会是你的摆渡人?真是一本很好的心灵治愈系小说,至少现在感觉并没有那么恐惧死亡,因为死亡意味着失去挚爱亲朋,失去了自己他们怎么幸福生活!所以有时候会想到自己好好的活着也是一种爱的方式。如果死亡后的路真的有人陪你度过,直到你再一次的“回家”,等待家人的到来,也许就并不可怕了。
是否每一个太早夭折的孩子都可以在自己的荒原体验从未体会过的人生,每个人的荒原不都是自己的情绪和愿望所反映的吗?包括摆渡人崔斯坦的样貌及性情也是和迪伦理想中一样。他们是否都像女主人公迪伦一样在荒原里有着健全的身体,可以体会刻骨铭心的爱情,有着现实生活中从未有过的勇气,冲破一切困难只为和最爱的人在一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死亡就是去另外一个世界和你的摆渡人一起经历一段旅程,旅程的精彩由你自己决定,然后到达目的地,继续好好“活着”。生命没有终结,只是换个方式重新开始!
愿我们都能和迪伦一样勇敢,一样幸运!
摆渡人读书心得 篇2
最近我在读一本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作家写的一本小说,名字叫《摆渡人》,最初吸引我的地方是因为这本书的封皮上面写了一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我觉的这句话很有推理的感觉,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的阅读了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恐惧,温暖,坚韧,回归人性,也深深的被这个故事所吸引。
故事中15岁的伦迪在一团糟糕的气氛中,满怀期待的和爸爸取得联系,并去见他,火车却出了事故,15岁的伦迪死了,灵魂的引导人崔斯坦出现了,他带着迪伦,应该说,是迪伦的灵魂,行走在“荒原”,最终又返回生界的故事。在这段旅途中他们两个人相依相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像所投射出来的“荒原”,或风景优美或烟雾重重,或万丈深渊!有陡峭悬崖的起伏,有高深莫测的漩涡,有一望无际的天空。
最最叫人费解的是,当你放下书本,你心中最最期许的是自己那一片荒原,哪怕是你心底里最深最期待的期冀,你都不一定会明白,那到底是什么?每个人在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们大多数都是被引领的,在你不知道目的地的时候,大多数也是在被动或者很无奈的情况下接受被引领,很幸运的是伦迪最终知道自己要去那里,当她知道了自己的最终的感受的时候,,他要带着崔斯坦回到生界,她要和崔斯坦在一起!就像她告诉女巫那样,不管去哪里,荒原也好,生界也好,只要和崔斯坦在一起!
“荒原”,伦迪是害怕的、恐惧的、绝望的,当伦迪再次返回的时候,没有了摆渡人,迪伦靠的是自己,是自己强大的信心和信念!这一次没有了她的摆渡人,她带着坚定、决心、期盼…..要回到“荒原”找到崔斯坦,每一次黑夜的降临都意味着死神恶魔的呼唤,迪伦说,她不再害怕看到恶魔了,那是因为,心里有了坚定的爱,就有了无畏一切的胆量。在故事快快结尾的时候,迪伦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伦迪引领了崔斯坦“我们一定要回去!”15岁的迪伦再没有了犹豫不决,再没有了面对不符合心愿的生活环境而在心底产生的怨恨,再没有了对恶魔的恐惧,再也没有了小心翼翼,这个时候的她有的只有对爱的向往和坚守!果然,爱最终带来了奇迹!“她看着他出现在自己的世界里,她飞奔了过去紧紧相拥!
“荒原”是自我心中的一个投射,然而书中所讲的“摆渡人”不正是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心中所期盼的那一个人吗?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明了自我的摆渡人来引领自己,在我们自己要溺亡时而获救,在深陷淤泥时被扯出来,在不知所措时被指引方向,其实,我们被所谓的摆渡人所引领,其实摆渡人真正引领的是我们的灵魂。
我们在书中读懂的,却在现实中很难来摆渡自己,在遇到困难和强大的压力时,我们要自己救赎自己,自己摆渡自己。书中的爱情和温暖带给人们希望和美好,我们憧憬着和感受着。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无休止的复制和粘贴着同样的生活,在这些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我们不能放弃阅读,放弃读书,哪怕是一部小说,一则寓言,一篇报道!手机的时代冲击的人们的大脑,我们应该找回最初读书时的宁静,时光静止,让我们在书中找回那些宁静和美好把!
摆渡人读书心得 篇3
爱与相爱,依靠与被依靠。在爱这个过程中,原本依赖的那一方,转而变得坚强。摆渡人与被摆渡者因为不舍的感情,最终交换了位置。
两者的感情来得好突兀。像是突然之间就有了好感。但是细想之下,就像是最后描述说这种感觉像是“命中注定”一般。有时候喜欢一个人,被他所吸引,就突兀得如此,说不清,道不明。喜欢一个人,就像是被命运决定了自己的取向一样。
摆渡人这样的存在,想来多么的孤寂。也能感受,他们为什么渐渐感情麻木。他的生活中有无数的过客,但是与他并无关联。过客们都想着自己目的地,又有几人会回过头来看看,与自己相伴同行的人。
于是,他们改变着自己的外貌与名字,只希望在摆渡的过程中,尽量让人信赖,以完成自己的不知何年能完结的目标。直到,有一个人,记住了他的眼眸,记住了他除却外表以外,眼神中的光亮。并历经艰难,回到他身边。最终给予他幸福的救赎,或者是摆渡。
在这个过程中,女孩由一个依赖者,到后来反而转变为了坚强的那一个。摆渡人,反而更像是依赖者。这个转变也很有趣。对于爱的执着,让人破除了心中的疑惑与隔阂。只要不管不顾的去追寻,爱就在那里。
而现实中,有几个人只为爱而活,活得不管不顾?
摆渡人读书心得 篇4
最近一段时间,读完了麦克福尔的《摆渡人》一书,说起这本书还是去年从一位淮工书友里用一百多元收购的十多本书中的一本,本人爱书却又并非真爱,只能算是以爱书之名行不爱之实。总想着有一个大书橱穿着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书,然而至今家中也仅有二三十本书籍而已,其中真正读过的屈指可数,反复琢磨的一本没有,往往心里一激动将书买来草草翻了两页就扔在那里生灰。总以家庭工作繁忙等等各种借口为由,说服的也仅仅是自己表面而已,自己读书与否与他人有P的关系。将此些言论写下来也仅仅是为了督促自己读书而已,无论是名著亦或是教育书籍,但愿到三天以后还能记得此翻言语也算是自己进步了。
谈到《摆渡人》一书,前不久偶遇一文科妹子说张嘉佳也有一本《摆渡人》,可惜我只看过他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机会定要买来看一看,比较一下作家同课异构的区别。以前从未认真的写过一篇读后感,这篇也不能算是吧,按照我从小学老师那学来的惯例读后感因先介绍一下文章内容,这就是一半的篇幅,那么我先应该讲一讲迪伦和崔斯坦那奇怪又动人的关于一点爱情的故事吧……此处还是自己把书读一读的好。
这本书读完以后,首先感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从一列火车出事到只有主人公一人去世,前期虽未点名但却留有种种暗示,直到崔斯特说出真相才让我突然噢了一下,但此时我也在想这是否是主人公做的一场梦而已,文章虽未说明但直到最后迪伦又重新复活我们不妨就当她是做了一场奇快的梦,只是梦的那么真切,梦的那么让人心惊。读完此书,仿佛自己也如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场奇怪的死亡之旅一样,当感受到这个敏感词汇时,人们免不了会打一个冷颤,人们常说经历了生死会看透很多东西,其实仔细品味生死也会想到许多,催人奋进,谁也不知明天和意外谁会来的更快。为由将眼下每件事做好,去追逐自己所爱所喜,才不至于措手不及。
将非教育博客放于此处仅当对自己教育事业的一个自勉,做好每件事,上好每节课,无愧我心足以。
摆渡人读书心得 篇5
《摆渡人》吸引我的,首先是它封面上的两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很有疗愈效果。读完整本书,我觉得不后悔。
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
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我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
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这个男孩就是摆渡人崔斯坦。
迪伦也成为崔斯坦从荒原到人间的摆渡人。
能够说,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他们都为彼此而生,成为彼此的灵魂摆渡人,他们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这部小说,打破了我们从小对生死的认知。
它真正要表达的或许不是超越生死的感情,而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摆渡人,每个人也都能够成为别人的摆渡人,而最终,自我才是自我的摆渡人。
应对生命中的荒原,挫折,逆境,要心存善意,内心坚定,才会心里有束光,眼里有片海。我似乎明白了封面上的那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