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父子读后感

2025/09/19读后感

此篇文章父子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父子读后感 篇1

从前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一对父子牵着自己家的驴到集市上去卖,走了一段路听到一些人在议论,路人甲说:“这对父子真傻啊,有驴不骑。”父便叫子骑上去,在后来一段路上,他们听从路人的话,子坐不孝,父坐残忍,二人都坐驴可怜,最后他们抬着驴回家了。

这是个愚蠢好笑的故事,但是,笑过后请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种事情常常发生。

还记得《小马过河》的故事吗?小马问的老黄牛和小松鼠,他们各自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谈论河水的深浅,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会大大不同,惟有小马亲自一试,方可知道河水到底深浅。

在生活中,我们许多人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别人说东他绝不往西。还记得一次语文考试结束后,同学们为一个字词的读音而争论不休。“恪尽职守”的恪到底是读ge还是念ke?甲方说老师上课听写时念的ge的音,乙方说他们之前查过字典,甲方不信,指着站在他们一边的学生说他们也读ge,最终双方争论不休,还是在字典的确认下证实了答案—“ke”。

从这里我领悟到自己也曾犯过此类错误:初一的班主任老师很严厉,很少笑,这是全班对她的评价。直到初二时她回自己的家乡教书,我们才开始理解她,明白她对我们的严厉。其实当时自己并未对她不满,只是同学们有各种意见,自己也就刻意的对老师不满。现在想想,她对我们真的很好,为了让我们真正的理解,她将我们放学后留下来,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在同学们看来,她很严厉,其实她对我们是真的负责。

许多事都是在事后才明白,人要有主见才能够使个人魅力得到发挥。

父子读后感 篇2

今日两小时读书志,依然是《见字如面》。

图为郑国强和郑艺的两封家书。使我联想起昨晚临睡前刷的一部纪录片,名为《出路》。

引用其前言:弱肉强食的社会法则面前,孩子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学区房,而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郑氏父子的形象又使我想起上个月大巴上遇到的一位中年奇葩父亲。

由于二代身份证丢失只能拿户口本买票,在接受安检时工作人员盘问自己及妻儿生日,他竟然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招来满车哄笑。

“我长年在外光忙着挣钱 哪记得住这么多”

多么典型的一位长年缺席的父亲。

在武志红老师对中国式家庭观点的阐述中,中国的父亲,常见这两种:在家,但无力;有力量,但无人性,也缺席。看电影《喜福会》,其中就两种男人:软弱的好男人和有欲望的混蛋。

显然郑国强不偏不倚是位有力量的`好父亲,且还是一股清流。

他在接收到儿子向自己发出的请求信号时选择了看见,看见是最好的治疗。

他对儿子自由式的放养促进了郑艺自我核心的诞生,滋养了郑艺的实体自恋。

所以才有郑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眼神里都透着自信骄傲与深情。

而郑艺对于父亲深情的回复,也是一种看见。

他们既是父子,又互为朋友,两种亲密关系的完美结合。

这种关系在中国式家庭中是少见的,所以说到底,那些被戳中了心的萝莉,大概多多少少都有些爱而不得的情感包含在内吧。

几个月前在得到上课,讲的也是马太效应。课后老师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请思考父母为了你的成长,提供的最有效的资源是什么?

我想了很久,最开始我给出的回答是书。

几个月后的今天突然才意识到自己的不严谨。

准确说,是爱吧。

父子读后感 篇3

这本书中不仅仅是一百多封普普通通的家书,更是家书中父母亲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真诚交流,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亲情——《傅雷家书》。

本书写了傅聪重1954年出国留学之后。直到1966年父母双亡家中来往的百来通家书,其中有傅聪的父亲在他波兰留学时期传达的正确处事的态度,并鼓励服从努力学习,与她在移居英国时关心傅聪的事业,为儿子排解苦闷和傅聪成家立业时,父母协助傅聪进步关心对子孙的教育。

在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中,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的问题,他在信中都会提及并提出合理的见解。

在这本书中,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最深,并且也让我有所启发“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果,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是傅雷对儿子思想上的开导,但这也是对我对更多人的。

除此之外,在读这本书时,人们的道德,思想也会随着这对父子的对话,从而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这本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尚情感,更是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其作用也是非常深远的。

父子读后感 篇4

看漫画《父与子》有感觉今天,我看了《父与子》,内容是这样的:

一天,天气很晴朗。父亲王二和儿子小刚一起出去春游。他们来到郊区的公园。爸爸看到天气这么好,风景很美,就对小刚说:“儿子,给爸爸拍张照片吧!”小刚高兴地说:“好吧!我知道山上的风景很好。我们去那里拍吧!”爸爸高兴地同意了,就跟着儿子上山了。

一路上,小刚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爸爸一边喘气一边抱着肚子往前走。他看到路边有一些美丽的花朵,心想:好风景,好天气,再加上几束美丽的花朵,一定会更好看!于是,王二折了几朵花,继续往前走。小刚带着父亲去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正要叫他父亲拍照,但一眼就看到了他手中的花,心想:爸爸是个成年人,怎么连环境保护都做不到!他想说什么,但又不知怎么说。突然,他的眼睛一转,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有”,就向父亲走去。

小刚对父亲说:“爸爸,我记得了,还有一个更美丽的地方,我们去那里拍吧!”爸爸听了,但很高兴,很快但应该:“好!”说了兴趣不哦不哦,跟着小刚走。

小刚把父亲带到另一个地方,王二左右看,不觉得美。他转身问儿子怎么了,却看到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禁止折花”四个字。王二想到手中的花,立刻红了起来,有点不知所措。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小钢手里“咔嗒”一声,已经把爸爸那羞愧的样子拍了下来。爸爸叫他尽快销毁,小刚却拒绝了,他笑着说:“你说文明保护环境的.时候,我就把照片删了。”

后来,他们又去了黄山。王二看到有人到处写“xx来这里旅游”,不禁有点想写,但他突然想起了照片,结果不仅没有写,还劝别人不要写。小刚看到父亲进步很大,很高兴,就删除了照片。

漫画《父子》的意思是保护环境。文章中的小刚有一种巧妙的教育父亲的方法。我们应该像小刚一样学习。我们不仅要讲文明,还要向身边的人宣传。

父子读后感 篇5

在我的书架上,放着一本绿色的书,它就是获得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的《父与子》。作者卜劳恩用漫画的形式、夸张的手法展示了他们父子之间的一个个生活小故事,让人忍俊不禁,我非常喜欢它。

书中的父亲非常爱儿子。例如《哄儿入睡》,儿子睡不着时,父亲陪儿子玩、给儿子表演,儿子还是睡不着,父亲就陪儿子睡,高个子的父亲躺在小小的床上,只能把两只脚挂在床架上。《误把光头当足球》中,球掉进了窨井里,父亲下去捡球,上来时,心急的儿子以为父亲的头是足球,就使劲踢了一脚。父亲责骂儿子,儿子哭了,父亲马上又安慰儿子,抱着他亲亲热热地回家了。

书中的父亲有一颗“童心”。儿子把墨水打翻在地毯上时,他和儿子一起巧妙地把墨迹“变”成动物图案,感受《艺术的魅力》。他还和儿子玩在一起,在浴盆里用玩具军舰“打仗”、扮小孩陪儿子玩儿童专用跷跷板、……。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应该看看《父与子》。

有时,书中父亲的爱是愚蠢的,愚蠢中透着可爱。比如《差透了的家庭作业》,父亲帮儿子写作业,结果第二天老师来家访,狠狠地打父亲的屁股。《孩子吵架大人闹》中,儿子和小朋友打架了,“搬”来了双方老爸,爱子心切的.老爸动起了手,孩子却和好如初,开心得在一起玩了。

读完这些,我们都能体会到浓浓的父爱。是呀,天下的父亲没有一个不疼自己的儿女,都在时时刻刻地关心儿女的健康成长。我的爸爸也很爱我,如果我犯错误,也会像书里的父亲一样,耐心地和我讲道理。俗话说:“人无完人”,“打是疼,骂是爱”,如果爸爸妈妈打我们,也是关爱我们的缘故。所以,我们也应该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事情,将心比心。

如果你要看一本能让人大笑的书——选择《父与子》,没错的!

这本绿色的小书,至今我还时不时地翻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