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班盐和糖教案

2025/09/20教案

此篇文章小班盐和糖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班盐和糖教案 篇1

游戏目标:

1、能一边唱歌一边大胆做动作。

2、能分辨和表现音的快慢。

3、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游戏准备:

1、玩过该体育游戏。

2、每人一片秋叶,音乐磁带。

游戏规则:

1、幼儿手持树叶,自由舞蹈至"秋天多么美"止。此时教师用钢琴刮奏模拟风声:风声快而强时,幼儿快速地飘来飘去;风声慢时而弱时,幼儿放慢动作;风声停,幼儿便停止动作。

2、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动作表现,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们小班《落叶飘飘》主题中的一个音乐活动,活动基本上让孩子在歌曲的旋律中做小树叶飘的动作。为了让小班小朋友想出不同的飘的动作,我事先铺垫了经验,让孩子室外观察小树叶飘的动作。孩子们有了前期的经验,表现的`比较好,有的是左右飞、转圈圈飞等等。孩子学唱部分还是记得比较牢的。这次活动的设计比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在活动中玩的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轻松的学会了这首歌曲。

小班盐和糖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尝试表演音乐中的角色。

2、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愉快。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熟悉故事和歌曲《拔萝卜》胸饰若干大萝卜。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前两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唱一唱,我们可以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2、提问:刚才你们是怎么拔萝卜的啊?(引导幼儿跟着音乐一下一下地拔)。

二、体验不同的角色

1、我们看谁来拔萝卜啦?(老爷爷),老爷爷来拔萝卜的时候,他是怎么来的呢?(慢慢走、摸胡子、驼着背……)他在拔萝卜的时候会有什么表情呢?(引导幼儿充分想象,体验老爷爷走路的动作、神态、)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扮演老爷爷,看看谁学的最像?

2、老爷爷没有把萝卜拔起来,他又喊来谁啦?(老奶奶)老奶奶她又是怎么来拔萝卜的呢?(噢!老奶奶和老爷爷一样,他们都年纪大了,走路的时候都是慢慢的,驼着背……)他们把大萝卜拔起来了吗?老婆婆又喊来了谁?

3、小姑娘她是怎么来拔萝卜的?(蹦蹦跳跳的……)他们把大萝卜拔起来了吗?小姑娘又喊来了谁?

4、小黄狗它是怎么来拔萝卜的啊?他们把大萝卜拔起来了吗?小黄狗又喊来了谁?

5、小花猫它是怎么来拔萝卜的啊?他们把大萝卜拔起来了吗?小花猫又喊来了谁?

6、小老鼠它是怎么来拔萝卜的啊?小朋友们想想看,小老鼠的眼睛看东西是怎么看的?(贼眉鼠眼)

三、分角色扮演,愉快的进行游戏

1、今天,你们想不想来表演这个故事啊?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老爷爷、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的胸饰,你想扮演什么角色你就选什么胸饰,想好你扮演的.是谁,你是怎么来拔萝卜的?(游戏第一遍)出示大萝卜。我们把这个大萝卜跟着音乐一起把它拔起来,提醒幼儿注意听音乐。

2、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再次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班盐和糖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小结:

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的准备、实施及延伸活动中都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整,对如何进行幼儿教师问题意识的建构做了一点尝试。一、疑惑疑惑之一: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参考教材中,在幼儿做实验时是让小朋友二二结伴放入方糖一起搅伴。虽然,小朋友两两合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但是考虑到我们班的小朋友入园不久,人数又多,而且大多数小朋友动手能力不是很好,如果大家一起动手的话,可能会比较混乱;再有,小班上学期幼儿的合作意识还不是很强烈,让小朋友二二结伴放入方糖一起搅伴能达成合作的效果。

小班盐和糖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掌握歌词中人物出现的顺序。

2、乐意表演歌曲中角色的动作,感受一起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相关ppt课件;伴奏音乐;人物头饰(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抱枕。

配套课件:小班音乐课件《拔萝卜》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活动前先老师先讲述一遍故事,帮助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唤起记忆)。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听过《拔萝卜》这个故事。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你记得《拔萝卜》里有谁去拔萝卜吗?(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故事中人物图片)

师:老师要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仔细听一下。

三、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分段清唱歌曲,帮助幼儿掌握歌词,幼儿跟唱。

(重点学习“哎哟哎哟”;老公公拔不动萝卜,叫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花猫、小老鼠时是怎么唱的;打节奏读旁白)

2、教师一边弹琴(或者播放伴奏),一边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这一环节可加上少许动作,给后面的表演环节作铺垫,也避免重复唱的.枯燥)

四、教师指导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并表演相应的动作。

1、师幼共同讨论、创编歌曲中人物的动作。

2、请个别小朋友上台,和老师共同表演《拔萝卜》的歌曲;其他小朋友,在座位上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此环节看时间来定,时间充裕可多进行几组)

五、结束部分,迁入生活。

师:小朋友们今天表演得都很棒,活动后,我们可以在“娃娃家”里,一起分角色表演《拔萝卜》。那小朋友们,老公公他一个人刚开始拔不出萝卜,后面为什么能拔出来?

(引导互相帮助,小朋友之间也要这样……)

活动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选材欠妥,音乐《拔萝卜》虽然耳熟能详,但是段落过多,人物的出场在歌词中要唱正确,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太大。建议作为音乐欣赏来进行。

小班盐和糖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如黄瓜、青菜、胡萝卜、苹果等),引导幼儿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由于活动中幼儿要接触小刀、剪刀、汤匙等工具,因此应事先准备一些创可贴、消毒药水等,并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幼儿的探索活动顺利进行。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方肉、豆腐干、青菜、胡萝、苹果、茄子、大蒜、切成两半的西瓜等。

2、各种工具:汤匙、剪刀、小刀。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孩子们认识大部分的食物,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名称。说到大蒜时,有一个孩子说:“这是馒头。”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剥一剥,闻一闻,尝一尝,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出“这是我们吃过的大蒜”的结论。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师: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有的幼儿不会表达,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用语言表述;有的幼儿已能清楚地说出“能”或“不能”,教师就进一步引导他说说“为什么”;个别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能说出:“瓶子太小,东西太大。”

师:怎样才能把东西放进去呢?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当幼儿看到教师将食物剪小时,兴奋地拍起手来:“变小了!变小了!”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并帮助幼儿记录。剪刀可以剪菜叶,但剪不动菜梗,于是忙忙又去拿刀。史文一直用刀切胡萝卜。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尝试用刀切苹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点皮。星星说:“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师边观察幼儿操作,边用琅琅上口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变变小,放进去。”由于小年龄幼儿常常用语言指导动作,所以他们会边操作,边和教师一起重复,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儿用剪刀将菜叶剪小,教师便有意识地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如他们用剪刀剪土豆,用汤匙切菜,教师便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有个别幼儿自始至终使用一种工具,教师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儿放回原处,要幼儿用抹布擦手等,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①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有的幼儿说:“我把它变小了。”教师便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较清楚地表达过程,教师以绘画的形式为幼儿记录。

②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刀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刀是什么样子时,一些孩子说出“刀是很快的”,有两个幼儿用手指着刀最锋利的地方,表现出“很可怕”的样子。

教师通过绘画(如图),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同时,引导孩子们观察幼儿园里用的刀和家里用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孩子教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莱的刀有危险,不能玩。教师还准备了一份告家长书,及时将活动信息告知家长,以便家长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活动反思:

运用工具,模仿成人的动作,是两岁半幼儿非常热衷的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做中学”的理念设计了这一活动,并在活动中体现了教育目标。值得称赞的是教师十分耐心地帮助幼儿运用他们能理解的图画形式做记录,这为幼儿将来自己记录作了很好的铺垫。教师还有意识地在活动过程中贯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理念,以确保幼儿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小班盐和糖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实验,进一步了解糖和盐的特性,能说出它们的异同和用途。

2.粗略知道糖和盐是怎么来的,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3.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加盐和糖的制品。

4.知道吃甜食和含盐量食品的卫生要求。

活动准备:

1.每人两只小杯(最好是透明的),分别放些精盐和绵白糖,杯里各放一个小勺。

2.每桌放一个分格盘,格内分别放着精盐、粗盐、红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等。湿毛巾若干块。

3.幻灯机、录音机各一架,幻灯片3张,磁带一盒。

4.酒精灯、烧杯。 活动过程:

一、区分糖和盐

1.启发幼儿运用眼、鼻、口等感官辨别出哪一杯是糖、哪一杯是盐。说说它们各是什么味道,你又是怎 么知道的。 (提示小朋友用眼看、用鼻闻、用手捏、用嘴尝,并把自己的感受用“悄悄话”告诉老师。幼儿间亦可悄 声交谈,然后请幼儿举手发言)

2.教师小结: 小朋友知道一只杯子里放的是糖,一只杯子里放的是盐。用嘴尝,糖是甜的,盐的咸的;用鼻子闻盐没有气味,糖有点香味;用手捏,盐是松的,糖有些粘乎乎的。糖和盐都可以食用。

二、小实验:糖和盐的溶解

1.有两个小朋友,一个叫圆圆,一个叫方方。圆圆想喝糖水;方方想喝盐水,怎样做糖水和盐水呢?(让孩子自由交谈,说出方法,老师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操作实验)

2.老师为每个幼儿的杯里加温开水,先让幼儿观察糖和盐的变化,再请幼儿用小勺轻轻搅拌,直至看不 见糖和盐。 水倒进有糖(盐)的杯子里,糖(盐)有什么变化?(变少了)小勺搅拌以后,糖(盐)怎么样了?(看不见了)它们到哪儿去了?(化掉了)糖水是甜的,给谁喝?(给圆圆喝)盐水是咸的,给谁喝?(给方方喝 )

3.幼儿品尝自制的糖水和盐水。

三、糖和盐的用处

1.让幼儿自由观察分格盘里糖和盐的品种,并能讲出它们的名称(红糖、白糖和冰糖,粗盐、细盐)。

2.让幼儿想想说说,自己知道哪些糖和盐的制品,鼓励孩子说得不一样,说得越多越好。

3.请大家说说吃糖和盐制品要注意什么? 幼儿充分发言后教师概括:糖制食品不能吃得太多,吃了以后要漱口。睡觉前最好不吃糖和甜点心。盐制食品很香也很好吃,一个人不吃盐就会没有力气,要生病,但吃得过量对身体也有害处,也会得病,所以食用 盐制食品要适量。

四、糖和盐从哪里来

1.教师放“糖的制作过程”的幻灯片,同时放录音作介绍: 我们的名字分别叫红糖、白糖和冰糖。我们都是用甘蔗或甜菜做出来的。人们把甘蔗或甜菜榨成汁,去掉里面的杂质,放在容器中蒸煮,提取出来的棕色的带粘性的颗粒,就变成了红糖。在红糖里加上一种特殊的`吸色剂后再煮,糖里的红颜色被吸走了,就变成了白糖。白糖里含有一定的水分,再把这些水分蒸发掉,剩下冰 块似的东西,就是冰糖。

2.放“盐的来源”幻灯片,并播放录音作介绍: 我的名字叫盐,大海是我的家乡。人们把海滩拦成一块块浅浅的盐田,盐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蒸发掉了,白花花的盐就留在了地面上,那就是粗盐。工人叔叔再把这些粗盐送到工厂,经过加工提炼,就变成精盐(也 叫细盐)。

3.小实验:煮甘蔗汁和盐水,观察糖和盐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