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精选3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2、理解文中对比衬托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
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理解其精神内涵中所包含的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岳飞事例导入
(二)顺畅朗读
1、录音范读。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齐读全文。
(三)作者及背景介绍
1、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其所写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浑雅健的风格。代表作品有《史记》《报任安书》等。
2、汉文帝即位后,同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政策,双方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交。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单于起兵六万,侵犯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汉文帝派三位将军带领三路人马去抵抗。为了保卫长安,另外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守在长安附近:将军刘礼驻扎在霸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
3、《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马迁。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着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翻译课文
1、按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2、翻译接龙,请学生们逐句翻译并互相纠正。
3、老师讲解归纳难点字句。
(五)朗读课文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背诵
2、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作者及《史记》
2、重点字词归纳
(二)齐读课文,注意读音,注意感情
(三)复述课文内容:本文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讨论分析:
1、文章通过文帝劳军的场面塑造了周亚夫的形象,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
2、你同意文帝的观点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引导学生找出文帝在细柳营所遇所见之情景,并归纳出细柳军营的特点;
追问:文帝在细柳所见所遇以军士的言行为主,而周亚夫写了两句话,难道文章要表现的主要人物不是周亚夫?如果是,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什么写法?)
3、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本问引出三组对比)
对比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不得入”“又不得入”“乃传言”——军容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
“直驰入”——军规松垮,守备松懈。
对比二:文帝及随从入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直驰入”——军纪松弛。
对比三:三营将领
“持兵揖”、“以军礼见”——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
4、小结分析:周亚夫性格及本文所用描写方法。
5、“既出军门,群臣皆惊”,这一“惊”字是对群臣反应的高度概括,请为“惊”后加一个字来谈谈他们的.感受和反应。
(追问:群臣皆惊,为什么文帝不“惊”?由此可见,文帝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
三、总结提升
1、课文小结:
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以对比、衬托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严明的常用典故。
2、拓展延伸
思考:
(1)谈到将军周亚夫,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为了迎合当时皇帝的心理,从而引起皇帝的注意,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也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迟早会被‘下岗’!”你怎样看待周亚夫这个人物?聪明的你,作为一名中学生,在领会到周亚夫的“真”将军精神的同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好自己呢?
(2)我们现在强调要张扬个性,但文中周亚夫的“军士”却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强调了共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2、理解文中对比衬托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
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理解其精神内涵中所包含的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岳飞事例导入
(二)顺畅朗读
1、录音范读。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齐读全文。
(三)作者及背景介绍
1、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其所写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浑雅健的风格。代表作品有《史记》《报任安书》等。
2、汉文帝即位后,同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政策,双方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交。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单于起兵六万,侵犯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汉文帝派三位将军带领三路人马去抵抗。为了保卫长安,另外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守在长安附近:将军刘礼驻扎在霸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
3、《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马迁。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着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翻译课文
1、按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2、翻译接龙,请学生们逐句翻译并互相纠正。
3、老师讲解归纳难点字句。
(五)朗读课文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背诵
2、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作者及《史记》
2、重点字词归纳
(二)齐读课文,注意读音,注意感情
(三)复述课文内容:本文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讨论分析:
1、文章通过文帝劳军的场面塑造了周亚夫的形象,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
2、你同意文帝的观点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引导学生找出文帝在细柳营所遇所见之情景,并归纳出细柳军营的特点;
追问:文帝在细柳所见所遇以军士的言行为主,而周亚夫写了两句话,难道文章要表现的主要人物不是周亚夫?如果是,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什么写法?)
3、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本问引出三组对比)
对比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不得入”“又不得入”“乃传言”——军容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
“直驰入”——军规松垮,守备松懈。
对比二:文帝及随从入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直驰入”——军纪松弛。
对比三:三营将领
“持兵揖”、“以军礼见”——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
4、小结分析:周亚夫性格及本文所用描写方法。
5、“既出军门,群臣皆惊”,这一“惊”字是对群臣反应的高度概括,请为“惊”后加一个字来谈谈他们的感受和反应。
(追问:群臣皆惊,为什么文帝不“惊”?由此可见,文帝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
三、总结提升
1、课文小结:
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以对比、衬托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严明的常用典故。
2、拓展延伸
思考:
(1)谈到将军周亚夫,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为了迎合当时皇帝的心理,从而引起皇帝的注意,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也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迟早会被‘下岗’!”你怎样看待周亚夫这个人物?聪明的你,作为一名中学生,在领会到周亚夫的“真”将军精神的同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好自己呢?
(2)我们现在强调要张扬个性,但文中周亚夫的“军士”却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强调了共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请大家看屏幕: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本文的作者是司马迁,谁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
2、了解作品。看大屏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处理生字词。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将有疑问的字词画在语文书上,我们共同解决。好,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下生字词,谁能够将屏幕上的字词准确的念出来?
祝兹侯棘门彀弓弩按辔
徐行作揖介胄嗟乎曩者
谁还有读不准的字音?
4、学生齐读课文。让我们共同来齐读课文,打起精神,高声朗读《周亚夫军细柳》。
5、下面请同学们依照课文注释,合作完成课文翻译。如果遇到本组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当然这里的难题指的是字词翻译方面。就派一名代表将问题写在黑板上,我们共同来解决。老师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将问题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重复的不要写了。
6、好,我们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7、(将实、虚词重点介绍)。为:军:驻军军营将军
将以下骑送迎:
可得而犯耶?:岂能被侵犯呢?
8、译文:请3位同学讲课文简述出来、
9、学生复述故事。好,现在,我请同学将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大家听,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听,人物更丰满。
三、自主合作探究
1、皇帝到军队慰问将士,部队一般会有什么反应?汉文帝到细柳军营看到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周亚夫是真将军?
3、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历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4、与此同时介绍正、侧面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的用法以及作用,总结周亚夫精神以及人格特点。
四、拓展延伸:
学习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