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

2025/09/23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

活动过程:

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来;自。屈;老师;教。案;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9、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2、大胆的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掌握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

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测量活动

活动准备

不同长度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等材料若干,记录表、白板笔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师:在《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中,泸定桥被敌军炸毁了,我军在作战路线中需要通过泸定桥去攻打敌军,所以红军叔叔们决定修复泸定桥。

提问:红军叔叔交给小小兵们一个任务,帮他们一起修桥梁。

二、“作战路线有多长?”幼儿尝试测量

(一)鼓励幼儿用自然物(如长度相同的纸条、布袋等)进行直线距离的测量。

1、请幼儿观察测量材料,尝试用一种测量材料;

2、幼儿尝试测量,教师观察;

3、鼓励别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及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

(二)教师向幼儿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观看课件,了解测量的要领: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2、教师小结及介绍测量方法和测量统计表的使用方法。

(三)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再次测量,讨论交流并小结

1、让幼儿明确测量的要求及规则;

2、幼儿尝试操作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讨论测量的结果;

4、教师做小结。

三、游戏“桥梁有多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绳子等自然测量物品,请幼儿分别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记录;

2、幼儿自由分为两人一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引导幼儿自己分工:一个幼儿负责测量,一个幼儿负责记录;规则: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3、交流讨论测量结果,引导幼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间的关系;

4、教师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四、结束部分

教师提出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帮红军叔叔测量铺桥工具,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一、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反思

测量是幼儿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指出:“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同时建议教师:“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在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大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更多的是利用自然物(如筷子、纸条、书本、吸管等)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同时结合班级学军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对“飞夺泸定桥”这一故事中桥的长度产生了兴趣,结合幼儿的这一兴趣点,于是我们设计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为幼儿准备充分的操作材料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独立操作、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测量带来的乐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测量进行探究,逐步帮助幼儿学习利用自然物来进行测量,并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反思

此次目标设定为:

1、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活动中教师收集了多种测量工具:不同长度的纸条、彩带、书本、吸管、筷子等物体分别对“作战路线”和桥梁进行个别测量、和同伴合作测量。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进行示范讲解幼儿进行实际操作以及师幼不断地验证总结。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测量结果,活动环节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整个活动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本次目标在教师的预设中逐步达成。

三、活动过程性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们进行了多次试教,每次试教后我们都一起探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第一次试教中我们发现测量方法介绍的视频讲解不够明确,导致幼儿在测量中不明白要如何进行标记;幼儿对记录表的使用也不够清楚,材料的准备不够充分。在第二次试教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改正,同时也发现了新问题:

教师在讲解测量时没有进行示范操作,导致幼儿在测量时不明确对桥面测量时要首尾相接的进行测量。同时教师没有讲解和同伴合作测量时记录表的使用,导致多数幼儿记录测量的结果有误。在一次一次的试教过程中我们进行讨论、改正,最终呈现了一个较完美的游戏活动设计。

本次我们活动设计有幼儿游戏、探索、体验、尝试、合作、自主的过程。整个活动流程合理安排,紧紧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紧接着是幼儿探索,教师示范,幼儿合作游戏,在一次次的测量验证中找到了测量次数结果。

1、教师灵活掌握幼儿学习兴趣情况。以幼儿感兴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中桥的长度衔接到测量的关系中去。在此过程中幼儿们都积极的配合并且参与了测量游戏互动。紧接着教师出示彩带,让幼儿对红军叔叔的“作战路线”进行直线测量,教师观察,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幼儿分享完后教师出示测量方法的讲解视频,幼儿观看,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测量的方法。

2、教师创设情景,并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教师创设情节让幼儿给红军叔叔测量路线,幼儿自由选择路线,给作战路线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的结果做记录。教师对幼儿的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大部分幼儿都能利用彩带测出路线长度。

3、幼儿分组合作游戏“桥梁有多长”,注重幼儿个别化教育以及社会性发展。在本次游戏环节中,教师增加测量的量具,有纸条、筷子、书本,幼儿和同伴商量合作一起对桥梁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幼儿们倾听表达能力较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较强。在第一次利用纸条进行直线测量时孩子们很快就测出“桥梁”的长度,并进行了记录;在“任务分配中”幼儿们相互商量分工,一个负责测量,一个负责记录,都能合作一起将桥面的长度测量出来,还能和老师、同伴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也验证了幼儿的测量结果,并进行了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

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让幼儿感知了测量的有趣。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很轻松愉悦的完成了“任务”。在这个游戏活动环节中幼儿们都很感兴趣。,求知欲也很强。

四、不足之处

本次活动虽然顺利完成,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没有在“桥”的左端起点做标记,让幼儿明白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测量。

2、在测量的过程中没有提醒幼儿注意测量的姿势,不要趴在地上,应注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改进措施及再教经验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活动过程中加以改正。在活动前充分准备,多和同伴一起探讨。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也要认真学习《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的先进理念作为理论指导,明确各个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各个领域幼儿要达到的发展目标,明确科学领域的特点掌握科学活动的要领。有机地实施教育教学机智,不断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同时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也可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选择适合的物体进行测量,将幼儿学习到的测量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2、大胆的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掌握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

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测量活动

活动准备

不同长度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等材料若干,记录表、白板笔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师:在《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中,泸定桥被敌军炸毁了,我军在作战路线中需要通过泸定桥去攻打敌军,所以红军叔叔们决定修复泸定桥。

提问:红军叔叔交给小小兵们一个任务,帮他们一起修桥梁。

二、“作战路线有多长?”幼儿尝试测量

(一)鼓励幼儿用自然物(如长度相同的纸条、布袋等)进行直线距离的测量。

1、请幼儿观察测量材料,尝试用一种测量材料;

2、幼儿尝试测量,教师观察;

3、鼓励别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及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

(二)教师向幼儿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观看课件,了解测量的要领: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2、教师小结及介绍测量方法和测量统计表的使用方法。

(三)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再次测量,讨论交流并小结

1、让幼儿明确测量的要求及规则;

2、幼儿尝试操作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讨论测量的结果;

4、教师做小结。

三、游戏“桥梁有多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绳子等自然测量物品,请幼儿分别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记录;

2、幼儿自由分为两人一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引导幼儿自己分工:一个幼儿负责测量,一个幼儿负责记录;规则: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3、交流讨论测量结果,引导幼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间的关系;

4、教师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四、结束部分

教师提出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帮红军叔叔测量铺桥工具,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一、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反思

测量是幼儿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指出:“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同时建议教师:“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在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大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更多的是利用自然物(如筷子、纸条、书本、吸管等)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同时结合班级学军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对“飞夺泸定桥”这一故事中桥的长度产生了兴趣,结合幼儿的这一兴趣点,于是我们设计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为幼儿准备充分的操作材料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独立操作、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测量带来的乐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测量进行探究,逐步帮助幼儿学习利用自然物来进行测量,并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反思

此次目标设定为:

1、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活动中教师收集了多种测量工具:不同长度的纸条、彩带、书本、吸管、筷子等物体分别对“作战路线”和桥梁进行个别测量、和同伴合作测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进行示范讲解幼儿进行实际操作以及师幼不断地验证总结。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测量结果,活动环节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整个活动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本次目标在教师的预设中逐步达成。

三、活动过程性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们进行了多次试教,每次试教后我们都一起探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第一次试教中我们发现测量方法介绍的视频讲解不够明确,导致幼儿在测量中不明白要如何进行标记;幼儿对记录表的使用也不够清楚,材料的准备不够充分。在第二次试教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改正,同时也发现了新问题:

教师在讲解测量时没有进行示范操作,导致幼儿在测量时不明确对桥面测量时要首尾相接的进行测量。同时教师没有讲解和同伴合作测量时记录表的使用,导致多数幼儿记录测量的结果有误。在一次一次的试教过程中我们进行讨论、改正,最终呈现了一个较完美的游戏活动设计。

本次我们活动设计有幼儿游戏、探索、体验、尝试、合作、自主的过程。整个活动流程合理安排,紧紧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紧接着是幼儿探索,教师示范,幼儿合作游戏,在一次次的测量验证中找到了测量次数结果。

1、教师灵活掌握幼儿学习兴趣情况。以幼儿感兴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中桥的长度衔接到测量的关系中去。在此过程中幼儿们都积极的配合并且参与了测量游戏互动。紧接着教师出示彩带,让幼儿对红军叔叔的“作战路线”进行直线测量,教师观察,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幼儿分享完后教师出示测量方法的讲解视频,幼儿观看,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测量的方法。

2、教师创设情景,并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教师创设情节让幼儿给红军叔叔测量路线,幼儿自由选择路线,给作战路线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的结果做记录。教师对幼儿的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大部分幼儿都能利用彩带测出路线长度。

3、幼儿分组合作游戏“桥梁有多长”,注重幼儿个别化教育以及社会性发展。在本次游戏环节中,教师增加测量的量具,有纸条、筷子、书本,幼儿和同伴商量合作一起对桥梁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幼儿们倾听表达能力较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较强。在第一次利用纸条进行直线测量时孩子们很快就测出“桥梁”的长度,并进行了记录;在“任务分配中”幼儿们相互商量分工,一个负责测量,一个负责记录,都能合作一起将桥面的长度测量出来,还能和老师、同伴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也验证了幼儿的测量结果,并进行了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

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让幼儿感知了测量的有趣。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很轻松愉悦的完成了“任务”。在这个游戏活动环节中幼儿们都很感兴趣。,求知欲也很强。

四、不足之处

本次活动虽然顺利完成,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教师没有在“桥”的左端起点做标记,让幼儿明白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测量。

2、在测量的过程中没有提醒幼儿注意测量的姿势,不要趴在地上,应注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改进措施及再教经验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活动过程中加以改正。在活动前充分准备,多和同伴一起探讨。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也要认真学习《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的先进理念作为理论指导,明确各个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各个领域幼儿要达到的发展目标,明确科学领域的特点掌握科学活动的要领。有机地实施教育教学机智,不断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同时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也可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选择适合的物体进行测量,将幼儿学习到的测量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 篇4

活动目标:

1、乐意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测量在生活的应用。

2、在探索比较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判断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长短不一的学具如:尺子、绳子、小棒、积塑、纸条等;笔、测量记录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动场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白雪公主》故事场景,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测量兴趣。

引入: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把小矮人的家打扮一新,但是她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二、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地砖,探索正确测量的方法。

1、引导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家里铺上地砖,怎样清楚的告诉瓷砖厂的工人地砖的大小?

2、幼儿尝试用相同的工具测量。

3、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的结果,探讨发现测量的正确方法。

讨论:选择相同的工具测量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方法: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用笔(拇指)画个记号,首尾相连。

三、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床,探索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宽度和长度?

2、教师介绍测量记录表。

3、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

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4、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积累测量经验。

讨论:量相同的位置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四、活动延伸:

引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2-3种测量工具给周围生活中的物品测量,积累测量经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2、大胆的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掌握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

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测量活动

活动准备

不同长度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等材料若干,记录表、白板笔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师:在《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中,泸定桥被敌军炸毁了,我军在作战路线中需要通过泸定桥去攻打敌军,所以红军叔叔们决定修复泸定桥。

提问:红军叔叔交给小小兵们一个任务,帮他们一起修桥梁。

二、“作战路线有多长?”幼儿尝试测量

(一)鼓励幼儿用自然物(如长度相同的纸条、布袋等)进行直线距离的测量。

1、请幼儿观察测量材料,尝试用一种测量材料;

2、幼儿尝试测量,教师观察;

3、鼓励别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及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

(二)教师向幼儿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观看课件,了解测量的要领: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2、教师小结及介绍测量方法和测量统计表的使用方法。

(三)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再次测量,讨论交流并小结

1、让幼儿明确测量的要求及规则;

2、幼儿尝试操作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讨论测量的结果;

4、教师做小结。

三、游戏“桥梁有多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绳子等自然测量物品,请幼儿分别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记录;

2、幼儿自由分为两人一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引导幼儿自己分工:一个幼儿负责测量,一个幼儿负责记录;规则: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3、交流讨论测量结果,引导幼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间的关系;

4、教师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四、结束部分

教师提出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帮红军叔叔测量铺桥工具,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一、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反思

测量是幼儿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指出:“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同时建议教师:“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在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大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更多的是利用自然物(如筷子、纸条、书本、吸管等)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同时结合班级学军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对“飞夺泸定桥”这一故事中桥的长度产生了兴趣,结合幼儿的这一兴趣点,于是我们设计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为幼儿准备充分的操作材料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独立操作、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测量带来的乐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测量进行探究,逐步帮助幼儿学习利用自然物来进行测量,并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反思

此次目标设定为:

1、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活动中教师收集了多种测量工具:不同长度的纸条、彩带、书本、吸管、筷子等物体分别对“作战路线”和桥梁进行个别测量、和同伴合作测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进行示范讲解幼儿进行实际操作以及师幼不断地验证总结。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测量结果,活动环节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整个活动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本次目标在教师的预设中逐步达成。

三、活动过程性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们进行了多次试教,每次试教后我们都一起探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第一次试教中我们发现测量方法介绍的'视频讲解不够明确,导致幼儿在测量中不明白要如何进行标记;幼儿对记录表的使用也不够清楚,材料的准备不够充分。在第二次试教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改正,同时也发现了新问题:

教师在讲解测量时没有进行示范操作,导致幼儿在测量时不明确对桥面测量时要首尾相接的进行测量。同时教师没有讲解和同伴合作测量时记录表的使用,导致多数幼儿记录测量的结果有误。在一次一次的试教过程中我们进行讨论、改正,最终呈现了一个较完美的游戏活动设计。

本次我们活动设计有幼儿游戏、探索、体验、尝试、合作、自主的过程。整个活动流程合理安排,紧紧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紧接着是幼儿探索,教师示范,幼儿合作游戏,在一次次的测量验证中找到了测量次数结果。

1、教师灵活掌握幼儿学习兴趣情况。以幼儿感兴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中桥的长度衔接到测量的关系中去。在此过程中幼儿们都积极的配合并且参与了测量游戏互动。紧接着教师出示彩带,让幼儿对红军叔叔的“作战路线”进行直线测量,教师观察,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幼儿分享完后教师出示测量方法的讲解视频,幼儿观看,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测量的方法。

2、教师创设情景,并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教师创设情节让幼儿给红军叔叔测量路线,幼儿自由选择路线,给作战路线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的结果做记录。教师对幼儿的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大部分幼儿都能利用彩带测出路线长度。

3、幼儿分组合作游戏“桥梁有多长”,注重幼儿个别化教育以及社会性发展。在本次游戏环节中,教师增加测量的量具,有纸条、筷子、书本,幼儿和同伴商量合作一起对桥梁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幼儿们倾听表达能力较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较强。在第一次利用纸条进行直线测量时孩子们很快就测出“桥梁”的长度,并进行了记录;在“任务分配中”幼儿们相互商量分工,一个负责测量,一个负责记录,都能合作一起将桥面的长度测量出来,还能和老师、同伴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也验证了幼儿的测量结果,并进行了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

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让幼儿感知了测量的有趣。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很轻松愉悦的完成了“任务”。在这个游戏活动环节中幼儿们都很感兴趣。,求知欲也很强。

四、不足之处

本次活动虽然顺利完成,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没有在“桥”的左端起点做标记,让幼儿明白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测量。

2、在测量的过程中没有提醒幼儿注意测量的姿势,不要趴在地上,应注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改进措施及再教经验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活动过程中加以改正。在活动前充分准备,多和同伴一起探讨。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也要认真学习《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的先进理念作为理论指导,明确各个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各个领域幼儿要达到的发展目标,明确科学领域的特点掌握科学活动的要领。有机地实施教育教学机智,不断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同时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也可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选择适合的物体进行测量,将幼儿学习到的测量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通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通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