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家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第四五两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悲惨命运,体会当时波兰社会的黑暗。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具准备:录音带(配乐音带)、投影片、小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引入:同学们,张老师今天和大家是第二次见面,对同学们还不够了解,但是从你们的班主任老师那里了解到我们班人才济济,兴趣爱好广泛,请你用一二句话向张老师以及在座的所有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兴趣和爱好!
下面欢迎我们的小提琴小小演奏家来表演一曲!
(同学上台拉小提琴)
2、上课:同学们,你们觉得刚才这一段乐曲怎么样?
3、小提琴的乐声的确十分美妙呀!所以在学习第三段时,有一个句子强烈地表达了扬科对小提琴的愿望?(出示实物投影?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再读一遍!
4、老师过渡: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一个伏笔逐步推向了高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四五两段。
二、学习第四段:
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先听老师朗读第四大段,同学们细细地听,从中你有什么感受?(放音乐)
1、听了这一遍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板书:渴望小提琴
热爱音乐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扬科对小提琴的万分渴望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
那么课文这个部分哪些词句写出了扬科的这种感情呢?这些句子又是怎么写的?你是怎么体会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大段,用读书符号划出有关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
(2分钟独立理解 半分钟一位置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说说你找出了哪个句子?是怎么体会的?
重点理解:
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
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
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体会情感:
(1)望了很久很久
(2)从矛盾中发现: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的渴望最终战胜了害怕与恐惧,压倒了一切。(怕、不敢动与往前走、悄悄移动)
(3)从对比中发现:身体的弱小与音乐诱惑力量的强大,进一步突出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的渴望。
过程:一位同学提出这一句后??
你这个句子找得很好,体会到了什么呢?
能不能有感情地把刚才的'想法表达出来?
这是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还可体会到其他的许多含义。下面,就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抓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四个人一小组讨论讨论!
教师点拨引导!(从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从读中感悟,剥笋深入)
指导朗读??同学们体会得很不错,那么能不能把这种体会到的感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呢?A、自练B、指名评读(中等、优秀各一)C、男女比读D、让我们的感情凝聚到一起吧!齐读
(继续交流)??注意:凄惨一句,引导学生质疑,小提琴的声音是十分美妙的,课文这里怎么写成了凄惨?
4、(过渡:通过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朗读,我们体会到扬科对小提琴的渴望和对音乐的热爱以及扬科的可怜、无奈!
5、下面,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有感情地把第四大段朗读一遍,感受这种复杂的情感。
齐读第四大段!
三、学习第五段前三个自然段
(过渡:这个充满着音乐才能的可怜的孩子在第二天又挨了一顿毒打。这是一顿怎样的毒打?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三个自然段。找找有关的词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教师板书:挨打 毒打 凶残 小小的愿望 可怜
1、学生交流是怎样毒打扬科的!
2、教师:(引导发现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这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2)更夫点了点头,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把他带到一个小木棚里。
(3)孩子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也许是吓坏了,只是瞪着眼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
(4)他母亲来了,把他抱回家去。第二天,他没有起床。第三天傍晚,他快要死了。
四、学习最后二个小节
1、(过渡)扬科的命运真悲惨呀!仅仅想看一眼摸一下小提琴,竟遭受了这样残酷的毒打。扬科的要求过分吗?地主和仆人的毒打过分吗?他们是那么凶残!那么没有人性!可是,在当时的波兰,那是一个十分残酷的社会,哪有穷人说话的份。(板书:社会残酷)
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听老师读最后二个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问题?(教师放音乐)
3、听了最后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1)扬科马上要死了,课文为什么还要写那么美的景物?那么美妙的声音?
(2)扬科死了,为什么还要写扬科睁着眼睛?
(3)白桦树是不会号叫的,课文为什么说白桦树在不住地号叫?
教师引导理解1、2两个问题后,重点体会第3个问题:
教师放音乐。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看图。你们听到了白桦树在号叫吗?仅仅只是白桦树在号叫吗?
让我们和白桦树大自然为小音乐家扬科鸣不平!来控诉这个吃人的残酷社会吧!
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训练。
4、让我们饱含深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
5、比较:扬科死得太可惜了!从小小的愿望 狠狠毒打 悲哀死去。从中你又会体会到什么?(板书:社会残酷)
五、教师小结:
作者对扬科小小的愿望竟也无法实现,被毒打而死的细腻描写 控诉当时万恶的波兰社会。字里行间体现着作者对小音乐家扬科的深切同情!让我们饱含深情再一次齐读??(手指板书)小音乐家扬科。
家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汉语拼音知识,学习5个新字,了解6个汉字的字义但无法书写,掌握由这些新字组成的词汇,认识一种新的笔画。
3.明白课文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无尽的机遇。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希望,应该怀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热爱之心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看懂图意,结合图理解字词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2.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的难点。
三、教具准备
1.课文所描述的事物图、动物图。
2.生字、词卡、小黑板、生字苹果图。
3.录音唱带《娃哈哈》。
教学流程
一、认识生字,导入新课。
1.板出“家”,齐读jia,记住汉字的音,引出课题齐读。
2.指明说说小朋友自己的家。
3.过渡:是的呢!小朋友,你知道吗?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今天,突然来了几位新朋友,他们迷路了,不知道该去哪里找自己的家。他们非常着急,所以找到我们小朋友寻求帮助,我们能帮他们一下吗?
二、游戏激趣,学习词语
这些小伙伴四处寻找,大家快来参与,分享你的发现吧!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
1.找图片(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鱼儿、泥土、种子)
2.交流:你找到了什么?(并把图片自由贴在黑板上)
3.在图片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口头描述图片所展示的内容,并由老师现场呈现相关的词汇,以便进行识字和词汇学习的训练。
三、自由协作,感知课文内容
这些小伙伴们的家到底在哪里呢?答案就隐藏在我们的课文中(第83页)。只要我们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就能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每句都读通,有困难的地方做记号。
2.分小组互读(四人小组赛读)帮着解决困难。
3.指名上台说说你帮谁找到了家?它的家在哪里?(把图贴在相应的地方)让学生说一说:“哪里是谁的家?”或“谁的'家在哪里?”
4.请学生们看一张图片,然后将图片与下面的词进行配对,组成一句完整的句子。请大家美美地读一遍。(老师出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四、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同学们,这些小伙伴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你说它们该有多高兴哪!瞧!(指导看图)白云在蓝天上自由地飘荡,小鸟在树林里叽叽喳喳地唱歌,鱼儿在小河里快活地游动,种子在泥土里使劲地生根发芽。你们能读出它们爱家的感情来吗?(生齐读课文第一句)
同学们,你们真有爱心,把这四位小伙伴送回了家,它们的妈妈可高兴了,想请你们到它们家做客,你们愿意去吗?好!大家再次美美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送这几位小伙伴回家时,还见到了哪些客人?说说看,例:我送小明回家,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狗、一只漂亮的蝴蝶、远处传来了小鸟的歌声、街角有一群小朋友在玩耍……。
其实,在我们广袤的自然世界中,无数生物都有着独特的栖息地。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吧,请听我说。在茂密的森林中,高大的树木宛如巨人,为众多动物提供了安全的家园。树洞成了小鸟建窝的理想场所,它们在那里孵化并抚育着宝贝们。而在树枝上,松鼠灵活地穿梭,借助自己建造的巢穴,舒适地度过冬季。蓝天白云下,各种飞禽展翅翱翔,它们的家就是苍穹之间。鸥鸟和海鸟在崖壁上筑起了巢,分别迎接大海和海岛的日出和落日。迁徙鸟儿则辗转于大陆与岛屿之间,找到适合栖息的地方,定居并繁衍生息。湖泊和河流成为了各种水生动物的家园。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弋,寻觅食物,并在水草丛中繁衍后代。青蛙躲藏在湿地的草丛中,在夜晚鸣叫。而鳄鱼则潜伏在河水中,等待合适的时机捕食。海洋是许多生物的终极归宿。珊瑚礁成为了五颜六色的鱼群和无数海洋生物的庇护所。海藻是巨大海洋哺乳动物们的食物源,它们依附于岩石或浮游在水面上。而深海中,各种神秘的生物居住在黑暗而寒冷的环境下,它们对压力和低温有着惊人的耐受能力。这只是大自然之家的冰山一角。无论是大陆还是海洋,无论是森林还是山峦,每一个角落都有着不同的生物及其独特的栖息地。让我们共同珍惜并保护这个美丽而多样化的家园。
六、1.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巢穴,而我们人类也有自己的家,这个家就是我们的“家园”。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板书第二句:“我们是家园的希望,家园就是我们的港湾。”(同学们,我们的家园非常美丽,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和鲜花盛开的花园,就像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我们就像孕育在这片土地上的希望之花,在这里成长茁壮。所以说,家园就是我们的港湾,给予我们滋养和庇护。)
2.回归到整体,我们将诵读全文。让我们在听到《娃哈哈》这首激励音乐的伴奏下,激发起学生们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
七、做游戏(帮助动物们找家)看图把小动物图贴在自己的家的位置(师生评议)
八、指导识字写字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很有爱心,为了帮助小伙伴们做了一件大好事,这让小伙伴们的妈妈非常感激。为了表达她的感激之情,妈妈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礼物要奖赏给你们。来看!(展示一个神奇的苹果树图案)小伙伴们的妈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只要你们能够猜中宝宝们的名字,就可以得到她送给你们的苹果作为奖励。同学们,你们想要吃苹果吗?那么,让我们快点行动起来吧!
1.齐读拼音
2.学习新笔画
3.摘苹果(认识生字)
4.对号入座(师示范写生字,指导书写)
5.学生描红(抄写生字)
6.指名扩词说话
九、请用以下内容作为原创回复:作业要求:请想象并绘画出你心目中最美丽的家。如果有能力,请在画下方附上一两句表达你对家的深情的话语。
附:板书设计
5.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练习:1.找朋友(连线)
蓝天 树林 小河 泥土
鱼儿 白云 小鸟 种子
2.一字开花
白( )( )( ) 云( )( )( ) 儿( )( )( )
子( )( )( ) 土( )( )( )
3.小游戏:把小动物送回家
图1 图2
说明,请看图1,大家注意观察图片中的场景。随后,请认出图2中的小动物,并说出它们的名字。接下来,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将他们最喜欢的小动物"送回家"。
家教学设计 篇3
【确定主题】
对于初一同学来说,写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择写作的材料,写自己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感受最强烈的、自己最想写的文章。家庭生活,正是同学们写作的重点。
为此,我们确定了《我爱我家》的写作设想。
【写作目标】
1、细心观察生活,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2、用心感悟生活,写自己最动情的东西。
3、精心描绘生活,写自己最真诚的东西。
【写作过程】
一、感悟与积累
要求学生利用国庆节期间作如下事情:
1、搜集一篇描写家庭生活的、关于亲情的.优秀文章。
2、与家人聊谈,了解爸爸或妈妈过去的一件难忘的事情。
3、在家里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
4、写一篇日记,记录过去家庭生活中最难忘的事情。
二、交流与合作
利用开学之后,拿出一节阅读课,学生共同交流假期做的事情:
1、推荐亲情作品赏析。
2、交流爸爸、妈妈过去的事情。
3、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所作事情的感悟。
4、交流自己在家庭生活里面最难忘的事情。
三、写作与表达
以“我爱我家”为话题,选取最感动自己的细节,选择最典型的材料;表达最真诚的情感。
写一篇文章,字数:600字以上。
四、反思与评价
1、作文完成后,自己对文章写一个“文后随感”,谈一谈自己写这篇文章的体会;
2、将自己的文章带回家,请爸爸或妈妈阅读,自己观察爸妈阅读文章时的体会,然后请爸爸、妈妈给自己作评点;
3、以《爸爸(或妈妈)读了我的文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特别是写出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见闻感受;
4、教师批阅,小组交流、大组交流。
【展评发表】
1、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班内展评。
2、推荐优秀作品网上发表或报刊杂志发表。
家教学设计 篇4
学情分析:
1、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会对称呼直系亲属,但他们对亲属关系及称呼没有具体的概念,因此,我从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回忆自己正月走访亲戚的过程,逐步梳理上升到理性的关系网。
2、孩子们平时也经常听长辈讲家人的故事,但他们并不知道长辈给他们讲故事的目的,因此,我采取课前调查了解学生讲故事情况,指明学生示范、引领的方向;课中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深入小组了解、点拨、引导交流方向,做到指名汇报时心中有数,从而掌控课堂。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父母直系亲属的称呼。
2、能讲出家人及直系亲属的1到3个故事。
3、感受家的幸福,体验家的自豪,逐步理解和传承家风。
重点难点:
目标2、3
学习过程:
一、直接导入,提出问题
1、孩子们,年味已经慢慢变淡,谁来说说今年正月里你到谁家或谁到你家走过亲戚?(追问:你是怎么称呼他们一家的'?他们和父母
是怎样的关系?)
2、你还去过谁家?或者谁还来过你家?
二、教师小结,反馈练习
1、看来同学们不但在课堂是表现踊跃,善于动脑,而且在家庭当中也是懂礼貌,很注重与亲戚的来往,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谁不但在生活中会应用,课堂上也会回答。
2、出示课件:家庭关系图
抽生上台粘贴,让生修正,说理由。
三、指生示范,明确导向
1、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知道了家人与亲属之间的关系,而且知道如何称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经常听家人或亲属讲他们以前的故事,谁来讲一个关于他(她)的故事呢?(2---3名)
2、小结:发生在家人身上的故事好多好多,我们可以讲他们工作中的故事,可以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还可以讲他们的兴趣爱好……
四、小组合作,准备汇报
1、请同桌互相讲故事,把你家人的故事讲给同桌听,看谁讲的又多又好。
2、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指导。
五、汇报展示,理解传承
学生汇报:
1、时间方面
2、兴趣特长
3、工作方面
4、品质方面
5、性格方面
6、言行举止
7、为人处世
六、课堂总结,提升意识
你有一个家,我有一个家,我们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相信同学们在感受幸福、体验自豪的同时能够走出更好的自我。
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听清录音,弄清妈妈和李小林的分歧在哪里。
2.准备好发言要点,参加讨论。认识到既要自强自立,又要尊敬长辈。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听清楚录音的内容,根据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参加讨论。
难点: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教学准备:录音材料《家庭风波》。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训练要求。
1.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这次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2.讨论归纳。要求做到:
① 听清楚录音的内容,弄清录音中的分歧意见;
②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参加全班讨论。
(三)听录音,记住要点。
1.学习课文“听说提示”的内容。
2.带着问题听第一遍录音。
3.听后讨论上面的问题。
(重点是弄清李小林和妈妈的分歧;妈妈认为李小林对她态度不好,考试考差了还笑嘻嘻的`;李小林则认为妈妈把他当小娃娃,他要自立。)
4.再听录音,思考:小林和妈妈发生冲突,是谁错了,错在哪里,该怎么办?
(四)准备发言要点。谁错了,错在哪里?该怎么办?从三个方面来说。
(五)说话训练。
1.根据提纲,自由练说。
2.指名优等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全班讨论评议。
3.四人小组讨论,互相评议,教师巡回指导。
4.各组推荐代表上台发表意见,特别请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发言,集体评议。
(1)妈妈错了。小林长大了,要自立,一次考试考得不好,可以再努力,不应斥骂。
(2)小林错了。小林虽然长大了,但还是得听妈妈的话,不能顶撞。
(3)小林对的,但做法上可以改进,要和妈妈沟通,相互理解。
允许有不同看法,但中心要正确,即要求学生既要尊敬长辈,又要自强自立。
语言表达中,语句要通顺,意思要连贯,病句要及时指导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