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草》教案

2025/09/24教案

此篇文章《草》教案(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生字词,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二)过度、方法目标:

朗读体验,有感情朗读、品读。角色体验,创设角色互动情境,引发口语交际,体会思想感情。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理清写路,体会感情变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北大荒,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乐于探险究的学习态度。

[设计理念]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我们通过“读”与“说”的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在阅读理解中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我们充分整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唤起多种情感的共鸣,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设计特色]

1、以读为本,据学巧导。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2、整体入手,披文入情。巩因旧知,抓住“景美”“物丰”两面三刀条主线,感悟草塘的可爱,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接力读课文,正音、读通顺。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共同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1)课文写什么?

(2)作者是怎能样写的?

(3)这样写,作者是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循标自学,解决第一个目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相接力读课文,并互听、互评、互正。

(3)每一们同学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小组成员互相补充、纠正。

(4)大组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草塘的可爱体现在哪些方面?(景美、物丰)

3、自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旁注上自己的体会,并试着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背下来。

4、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北大荒的感受。(画、读、唱、写、说、演,自己准备,不做展示)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概括段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说说草塘的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板书:景美物丰)

2、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自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在旁边写上自己人的体会,现在在小组里说给同学们听听。

二、披文入情,据学巧导

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学文,程序设计如下:1、朗读体验,感受景美

学习草美

(1)精读,体会关键词句

(2)品读,读出美感

(比赛读、看视频配乐读、看画面想象读、齐读)

学习河美

(1)你读出什么来了?

(2)这部分的描写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引导学生感知排比句的好处:把话说得更具体、更充分,读起来有气势。再读,试背)

相机进行句式训练。

2、角色体验,认识物丰

(1)创设角色情境,引发学生口语介绍“棒打狍子”、“野鸡飞到饭锅里”。

(2)小结,存疑。

3、延续情境,体验物丰

师导语:听归听,我还是不全相信。谁再来说,帮我打消疑团。

(1)生读有关语段,师引导概括段意。

(2)引导体会作者情感。

(3)小结、释疑。

三、回归整体

1、总结板书,梳理情感变化。

2、升华文本情感: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北大荒的感受。

四、结课、作业

1、摘抄优美语句,选背语段。

2、阅读有关北大荒的书籍。

板书设计

景美

可爱的 不禁——不全信——不舍——不忍

草 塘

物丰 (见) (闻) (做)

《草》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丰富幼儿有关小草的知识,初步了解小草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

2、利用小草进行编制创作活动,体验创造乐趣,培养创新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学习观察的技能。

4、加深对草的感情,培养幼儿爱护草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良好习惯。

5、向幼儿介绍一些对人类有危害的草。

活动准备:

1、活动前选好活动路线,选择安全适宜的活动场地。

2、每人一把小铲子、一个塑料袋和口稍大的瓶子。

活动过程:

一、草的特征

1、带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后,让幼儿自由地在周围的草地上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小草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的,气味如何?

2、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赤脚踩一踩、跺一跺、跳一跳有什么感觉?

3、请幼儿在草地上找出自己知道名字的草,并借助铲子把它连根拔起来。

4、小朋友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草的名字以及根、茎、叶的特点。(教师可给适当的提示)

5、让幼儿再找出自己不认识的草,去请教别人。如果大家都不知道,可以把它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家问家长或其他人。

6、鼓励幼儿在草地上自由玩耍,引导他们从草的颜色、气味、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小草叶子容易受伤,小朋友要注意保护他们)

7、讨论怎样保护它:草对人类很重要,你愿意保护它吗?你想怎样保护?你看到过别人破坏过它吗?看到了该怎么办?

二、草的作用

1、请养过家禽、家畜的小朋友说一说家禽、家畜每天吃的是什么饲料,草还可以做哪些动物的食物?

2、请幼儿拔一根草,并说一说什么感觉(费劲)然后让幼儿在草地上和泥地上分别取一些土,讲一讲从哪里取土更容易些,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幼儿知道小草具有固土的作用.

3、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捏一捏,草地底下的土和泥地的土有什么不同?(温度不同)。引导幼儿想一想,雨后泥地上的水和草地里的水哪个最先蒸发掉?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幼儿明白,小草不但能固土还有蓄水、防止水分流失的功能。

4、引导思考:除了野草外,人们为什么还喜欢种草坪,这两种草有什么不同?

5、让幼儿思考一下,如果大地上没有一根草会是什么样子,。进一步使幼儿了解到小草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本领。

6、简要向幼儿介绍小草还可以当燃料、制造肥料以及有些草还能做药材的知识。

三、草的害处

1、请幼儿观察周围的田野,说一说什么地方的'草多?什么地方的草少或没有草?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草对人类生活有许多好处,但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份和养料,所以,庄稼地或花园里草多 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

2、向幼儿介绍一些对人类有危害的草,提醒幼儿在生活中注意安全。

四、利用草进行创作活动

1、指导幼儿采集各种小草、野花等在平地上摆出自己喜爱的画面,利用自带的瓶子尝试简单的插花、插草艺术,同伴间可以边摆边交流,互相学习。

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小野花,结合形状各异的草叶、草茎等制作花环、花链、花篮、胸花等小装饰品。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小草的不同特点进行草垫、草辫、草鞋、草绳、小动物等编织创作活动。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比一比谁编织的种类最多、最漂亮。

2、请幼儿把自己喜欢的野花、草叶等收集一部分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幼儿园进行拓印、粘贴活动。

活动反思:

孩子在活动中能随老师认真观察,他们很快发现草地上的小草靠近里面的长的茂盛又很绿,而靠近路边的则是长的小和稀少,当问到草地上的小路是怎么来的?孩子们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

另外,孩子们对于草地上的垃圾也很关注,他们甚至认为是垃圾太多了与我应孩子的要求请他们到草地把垃圾拣干净,他们一会儿就把草地上的垃圾拣干净了。

小百科:草是一般是指草本植物(Herb),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并非植物科学分类中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

《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

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

2、在出示课件的同时,响起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

3、孩子们,用你们的心去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4、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欣赏音乐和动画,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画之中,像诗人一样,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分层要求,孩子有哪一层能力就回答哪一层问题。

6、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在孩子回答过中,相机引导孩子们赞叹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引导孩子观察图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时的离别愁绪。

7、大家的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小嘴会说。刚才你们这么多精彩的发言,老师可以用短短的40个字全说出来。课件上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想读这首诗吗?先要认识5个字宝宝。

二、整体通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认读。

2、请自信、声音响亮、读音正确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生字。

3、调皮的字宝宝把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得它们吗?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字宝宝夸大家真能干,把它们的音读得真准。字宝宝还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有兴趣吗?赶快拿出铅笔,打开课本第122页,在这首诗中找出字宝宝,画上圈,再大声地读几遍。

5、大家的本领真大,都把字宝宝找到了。快速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4句)

你能把每一句话都读正确吗?孩子们自由练读,教师巡回辅导。

你觉得自己哪句话读得最棒,想读给大家听?孩子们自信地读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

6、哪位小朋友能把第1、第2句话连起来读?哪位小朋友能把第3、第4句话连起来读?

这两位小朋友真能干,如果两位小朋友能合作,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就更棒了。同座之间相互合作,试着读读吧。哪两位小朋友想合作读给大家昕?还有想读的吗?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一个人读整首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准备。

表扬勇敢的孩子。

三、读品结合,渐入诗境

1、你从这位小朋友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任由孩子们说,说出大意即可,说得不对的地方教师伺机引导正确理解。)

2、这首诗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

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引导孩子们结合图文感悟。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4句诗班上部分学生曾经学过,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之间相互解决质疑。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两句诗可利用草原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感悟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3)“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通过“满”字感受不忍分离的离别之情。

3、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了,再读读诗,你最喜欢哪句诗?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请读给大家听。

分别指多名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使学生渐惭进入诗境。

四、整体诵读,体悟诗蕴

1、瞧!你们都是小诗人了。诗人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齐读全诗。

2、音乐响起,老师有感情地诵读,请学生们闭上眼睛听。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与开课初步感知相照应,引导学生体悟诗蕴。

孩子说完感受,请他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体现孩子对诗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可以是对草原的'赞美,可以是对小草的歌颂,还可以表达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让孩子个性化诵读。

3、这么美的诗,你能把它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吗?

自由背、指名配乐背、配乐齐背。

五、小结全诗,课外延伸

这短短的几句话,40个字,把我们的所看、所想、所感全写出来了。不过。这可不是王老师的杰作,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所作的一首诗。他一生写了三干八百多首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回家后,大家找找白居易的其他诗读一读,感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激发大家读古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

《草》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

2、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

3、把握文章主旨“人因有思想而伟大”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帕斯卡尔

(1623—1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成果卓著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哲学家、散文大师和宗教圣徒似的人物。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从之一。

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主要著作是《给外省人》和《思想录》,前者常常被看做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

帕斯卡尔有言:“我们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指引人的力量在于他的心灵。

读《帕斯卡尔思想录》,是一次走进大师的心灵之旅,能帮助人从精神的噩梦中苏醒。

二、关于《思想录》

《思想录》集中了帕斯卡尔对于人生和宗教等问题的沉思与感悟,以其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隽永已经成为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著作。本文节选自《思想录》的第六编“哲学家”,侧重于对思想之价值的体认。

世界上最伟大的随笔经典,畅销四百年,被译成几乎所有文字。帕斯卡尔以其揭示矛盾的方法,反复阐述了人在无限大与无限小两个极限之间的对立悖反,论证了人既崇高伟大又十分软弱无力这一悖论,天才地揭示了人因思想而伟大这一动人主题。

三、课文理解

1、阅读课文,先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比作是苇草。所不同的是人能够思想。

2、理解第1节“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帕斯卡尔的一个核心观点)

说明人的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3、读第2、3节,作者为什么把人比作是苇草呢?

帕斯卡尔先把人放在阔大浩瀚的宇宙背只能在风中无力摇晃的苇草作喻,形象写出人本身的脆弱、渺小,在大自然中是不堪一击的,这是人悲剧性的一面。

“然而…… 一无所知”是什么关系的复句,主要表达什么意思?因果复句

人是高贵的,因为他有思想。

4、第2节理解

作者更看到人脆弱表象背后的东西,那就是人又是高贵的,比能毁灭他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他有思想。宇宙的阔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这里,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主要标志。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他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于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5、阅读第3节,文中的“它”指代什么?“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又该怎样理解?“它”指代人的思想。

首先从空间上看,人相对于整个宇宙是渺小的,其次,从时间看,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

“无法填充”是指这种空间上的渺小和时间上的短暂都是人无法改变的命运。

6、为什么说“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也正因为空间上人相对于整个宇宙是渺小的,其次,从时间看,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想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的使命。作者更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能努力思考,人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失却了人成为人的起码的条件。

概括第2、3段主要写什么?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7、谈谈你对第4段的理解。

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人,即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个显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知的邪恶,而人又常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些邪恶。

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往往把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用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名之,也可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的罪恶都是借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8、阅读5-7节,为什么说“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

因为思想伟大、独立、自由,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出奇的缺点”指什么?思想中的邪恶、欲念等。

第5、6、7段,写思想的“伟大”和“卑贱”。

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1)使人由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2)使人高于万物,超越一切对手,成为万物灵长。(3)使人拥有尊严,形成了人的伟大。

思想又是卑贱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人们总是被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注,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

9、第9段为什么“认识自己是可悲的,认识自己之所以可悲却是伟大的”?

(1)因为人是渺小的,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认识自己是可悲的”。

(2)人又是有思想的,所以“认识自己之所以可悲却是伟大的”。

第8、9段,写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人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贵的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比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

帕斯卡尔可以说是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他不像愤世疾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了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浮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对着人的心灵,他敏锐地觉察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反性。人的伟大和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10、第10段 “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

与“可悲”“伟大”有何关系?以“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我们没有感觉就不会可悲;一栋破房子就不会可悲。只有人才会可悲。

人的伟大——我们对于人的灵魂具有一种如此伟大的观念,以致我们不能忍受它受人蔑视,或不受别的灵魂尊敬;而人的全部的幸福就在于这种尊敬。

人的最大的卑鄙就是追求光荣,然而这一点本身又正是他的优异性的最大的标志,因为无论他在世上享有多少东西,享有多少健康和最大的安适,但假如他不是受人尊敬,他就不会满足。他把人的理智尊崇得那么伟大,以致无论他在世上享有多大的优势,但假如他并没有在别人的理智中也占有优势地位,他就不会惬意的。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位,无论什么都不能转移他的这种愿望;而这就是人心之中最不可磨灭的品质。

而那些最鄙视人并把人等同于禽兽的人们,他们也还是愿望着被人羡慕与信仰的,于是他们就由于自己本身的情操而自相矛盾了;他们的天性来得比一切都更加有力,他们的天性之使他们信服人的伟大要比理智之使他们信服人的卑鄙更加有力得多。

人的伟大——人的伟大是那样地显而易见,甚至于从他的可悲里也可以得出这一点来。因为在动物是天性的东西,我们于人则称之为可悲;由此我们便可以认识到,人的天性现在既然有似于动物的天性,那末他就是从一种为他自己一度所固有的更美好的天性里面堕落下来的。

因为,若不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有谁会由于自己不是国王就觉得自己不幸呢?人们会觉得保罗哀米利乌斯不再任执政官就不幸了吗?正相反,所有的人都觉得他已经担任过了执政官乃是幸福的,因为他的情况就是不得永远担任执政官。然而人们觉得柏修斯不再作国王却是如此之不幸,——因为他的情况就是永远要作国王,——以致人们对于他居然能活下去感到惊异。谁会由于自己只有一张嘴而觉得自己不幸呢?谁又会由于自己只有一只眼睛而不觉得自己不幸呢?我们也许从不曾听说过由于没有三只眼睛便感到难过的,可是若连一只眼睛都没有,那就怎么也无法慰藉了。

11、本文想表达什么?你读完本文有何感想?

确立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蕴含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认为只有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四、帕斯卡尔的苇草(读后感)

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很脆弱的东西,但却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是《帕斯卡尔思想录》里最精彩的观点。

帕斯卡尔发现的不是人的渺小,他发现的是人的高贵。一个人,只要拥有了思想,遇见鬼神,鬼神畏惧你;遇见高山,高山就给你让路;遇见河流,河流会给你铺桥;遇见天空,天空会给你翅膀。思想的力量是无人能挡的。

苏格拉底赤足走在冰天雪地里,思想让他忘记什么是耻辱和刑罚,被捕之后,他拒绝弟子的营救,从容面对死亡。孔子怀着远大的抱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然而他的呼号却无人理睬。叔本华和尼采生前也把自己献给了哲学,死的时候却十分寂寞。

其实那些能够在苦难与困顿的时代不放弃思想的人,都是真正的大思想者。在他们死后,他们的思想大都征服了后世的人。然而,他们的思想魅力不在于生前死后的进攻和征服,而在于拯救。苏格拉底的思想拯救了古希腊青年,孔子的思想拯救了儒家社会,叔本华的思想拯救了战乱后迷茫的一代,尼采用思想拯救了弱者的灵魂。

弘忍在把衣钵传给慧能之前,对慧能说:“你是个贫贱的粗人,如何悟佛?”慧能答道:“人分南北,佛无分南北。”弘忍语塞,终授其衣钵。思想如佛,不分南北,不论贵贱。慧能一生贫贱,靠着高贵的思想,赢得了生前身后人们的喝彩与尊重。

有思想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你有思想,思想就会带你去飞翔。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得有多远。

《草》教案1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