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雷雨》有感
此篇文章读《雷雨》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雷雨》有感 篇1
《雷雨》一书我看了两遍,一遍是高中在学习《雷雨》选段时,我将全书阅读过,第二次就是在前不久。两次读完,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但有一种感情是一致的。那就是心情无疑是复杂而又沉重的。
抬头看了看天空暗淡的星光,脑海里的影像却久久挥之不去。憧憬着美好生活的四凤,单纯善良的周冲,懦弱不敢爱的周萍,还有敢爱敢恨的周繁漪,可怜的被抛弃的侍萍,更有那个深藏不露的幕后黑凶周朴园。一切的相遇,一切的发生,一切的不想。好似都是冥冥之中注定好的,一点点的逐步的浮现在暗夜中。就这样不停地冲击着剧中人物的.心理防线,最终在那个黑暗的夜里,一声惊天雷响,一阵瓢泼大雨。将一切的一切说明,让所有复杂的纠结的黑暗的沉重的事实全部公开。让所有人的感情,无论好与坏,喜与忧,悲与乐。在雷雨的伴随下全部迸发······
不得不说的一个人——周繁漪。一个为爱情撞得头破血流的女人,一个最终为爱情疯狂的女人。——繁漪最终的归宿。繁漪惹人怜楚的外表下,有着一种极端,敢爱敢恨的性格,从骨子里流入出了无法抑制的蛮力,这使她忽然做出了不顾一切的决定。为了留住心爱的人——周萍,她将自己与继子畸形的恋情告诉了自己的亲身儿子——周冲,这一举动,那是要需要多大的勇气呢?繁漪的一生是有爱恨交织而成,对周萍的爱,对周朴园的恨,一点一点编织成了繁漪破碎的人生。
读《雷雨》有感 篇2
一个罪恶的社会,两个家庭错综复杂的矛盾。在《雷雨》一书中,周朴园和周冲这对父子,让我难以忘怀,于是痛恨与遗憾充斥着我的内心,心潮波涛汹涌般澎湃着,久久不能平静。
周朴园是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统治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专横,他逼迫繁漪吃药的那个片段,让人不禁对他的专横感到厌恶。周朴园向四凤,高声的喊:“倒了来。”又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尽管繁漪依然反抗着,同时让正义的周冲也看不下去了,但这些都是无力的抗争,是无法震动周朴园这块石头的,这些好象触动了他那根叫作怒的神经,随即他对周萍高声“跪下,劝你的母亲。”难道他没有看到泪痕满面的繁漪吗?她的泪水里包含了什么,几十年监狱般的生活已经快把她逼疯,此时的她除了泪水还有什么可以让她发泄内心的不满与委屈?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人,他为什么不去创造有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而使一家人置于他的折磨之下。他的无情、冷酷与虚伪无不揭露着他的丑陋恶行。在与侍萍相认的那幕,“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多么冰冷的话语,同时也让我想象到他那惊诧而又不安的神情,一定很可笑吧。他害怕了,他怕他大善人的形象就要毁在这个他原以为已经死去多年的女人手里。的确,这个资本家在社会上是一个慈善人士,而在这张假面具的背后隐藏的又是什么呢?为了自己的利益,多少无辜的生命因他的自私而丧失。而对于他面前的侍萍,这个曾经被他抛弃的女人,依然是无情,甚至想要用钱来堵住她的嘴,多么可笑,自己酿的苦果,最终还是让他尝到了。同时他又是这场悲剧的创造者,他是一个专制横暴的魔王。
而他的儿子周冲的存在仿佛就是为了与这个罪恶的父亲形成鲜明对比,仿佛是夜幕中唯一的星星,是那么耀眼却又那么脆弱。这个对未来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憧憬的年轻人,深深感染着我,对于他不幸无辜的死去,无疑是叫人遗憾、痛心,惋惜这个年轻生命就这样的逝去。无法忘记他对四凤说的那席对未来美好憧憬的话:“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想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此时最美笑容一定绽放在他的脸上,同时最美的画面也一定浮现也他的脑海之中,蓝蓝的海面上,微风吹起阵阵涟漪,海燕自由的飞翔,帆船正乘风破浪驶向希望的远方。而这一切也只能是他的幻想,深深的遗憾在我的心头萌生,他们为什么那么残忍,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他。热情,孩子气,天真,善良,富有同情心,也许就因为这些,他的受伤是必然的。对于自己喜欢的女孩,他只要她过的幸福,但他的内心也一定挣扎过吧。而伤害他最大的无疑是他的母亲那些话:“你不要以为我是你的母亲,你的母亲早死了,早叫你父亲压死了,闷死了。现在我不是你的母亲。”周冲很伤心吧,连母亲都不要他了,可怜的孩子。他的死也只能叫人遗憾。
对于整出戏,最让人难忘的无疑是那个雨交加的夜晚,高潮迭起。人物关系一步步明了,真相一个个浮现,悬念一个个揭破,随着这些的发展,三个无辜年轻的生命葬身于周朴园这个专制的家庭统治者手中。一个封建大家庭崩溃了,这闪电也剌不破厚重的夜幕。
这场恶梦醒了,让人深思,让人震撼。
读《雷雨》有感 篇3
一段错误的情
那个下着雷雨的夜晚,似乎萦绕耳旁的并不是雨声而是那惊心的悲声,无情的雷击打着,击打那脆弱的人心,淅淅的雨滴沿着屋檐渗透进那古老的屋中,打碎了屋中的“人生戏”。
一段错误的情
人生如戏,人情如雷雨。人之间的情有对有错,选择的不同也意味着演绎最终结局的不同。掩上《雷雨》那一段段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我不由感慨这上辈人留下的情,这两个不同阶级的人产生的“爱情”, 这错误的情。而他们的情却难逃以“悲戏”终了。深爱周公子的侍萍带着年幼的小儿子含泪投江,她的“死”没有挽回这段“情”反而为自己留下“千古骂名”。而那位放荡成性的周公子,在他抛弃侍萍之后娶了富小姐忘记了那个“小丫环”。或许是老天想“延续”这段情吧,让这受了“情伤”的鲁侍萍活了下来。回眸,《雷雨》外的人儿在同一个社会,不一样的地位依然可以相爱,他们的情有了可喜的结果,而那“周鲁”的情为何是错误的悲剧呢?
一段可笑的情
在《雷雨》中有这么两段可笑的情。情可激人但又能伤人,侍萍的大儿子竟会爱上自己的后母蘩漪,让这个失去“情”的女人重新有了感觉。当年少无知的周大少爷明白后决定与后母划清界线但又偏偏爱上了同母异父在家做下人的妹妹,可悲可笑啊。当他们卿卿我我时,却不知自个已经陷进了无法挽回的泥潭中。当侍萍埋怨自己造下的恶果竟在两孩子身上灵验。而得知真相后的四凤接受不了这残酷的现实。在那雷雨下,被横躺的电线给触死了。“当年海上惊雷雨”,我看“惊”的是那一段可笑可叹可悲可惜的情吧!
一段仇恨的情
常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儿子是爸爸的贴心宝”。但在《雷雨》中我看到了一对互相敌视的父子情,当初被侍萍带走的小儿子大海成了周府矿上的矿工,但他不满周朴园对矿工不理不睬的态度,带头罢工,也正是因为这样糊里糊涂的父亲叫人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后来,周朴园知道真相想要弥补大海,可一切都太晚了。儿子心中对这个多余的仇人地主父亲充满了仇恨,对自己的.亲哥哥也想“一毙而快之”。就这样,本应该幸福的父子情,手足情竟充满了仇恨。
一场雷雨,一场人生戏。当年的雷雨停了,屋中的人生戏终结了,但他却留下了“千年不朽”的期盼和思索。《雷雨》,你将人心的情感呈现在我的眼前,你诠释了错误,可笑、仇恨、凄惨的情。小小的你蕴含大大的哲理,你让我内心的雷儿颤动,雨儿不止,让我懂得学会用不同眼光去看待别人留下的伤痛!
那个下着雷雨的夜晚,似乎萦绕耳旁的并不是雨声而是那惊心的悲声,无情的雷击打着,击打那脆弱的人心,淅淅的雨滴沿着屋檐渗透进那古老的屋中,打碎了屋中的“人生戏”。
读《雷雨》有感 篇4
何为悲剧?悲剧就是将最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合上《雷雨》的最后一页,我的心情无疑是复杂而又沉重的。抬头看了看天空暗淡的星光,脑海里的影像却久久挥之不去。我不知道是否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狂风霸道的席卷着天地,似是要毁灭一切;雷雨交叠,奏响的是最后的哀乐。憧憬着美好生活的四凤,得知即将与自己共度一生的竟是自己的亲哥哥,不堪忍受打击冲入雨中,去不辛触电身亡。我想知道她在那最后一刻是否后悔过?她单纯的幻想甜蜜的爱情,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以至于一心在勾勒辛福蓝图的她,却忽视了和睦下的波涛汹涌。可当残酷的.现实,像被接开伤疤一样,一层一层的接开,相信她痛得不只是皮肉,涌入心头的更是无法言喻的苦楚……。
同样是一个为爱情撞得头破血流的女人,疯了才是她——繁漪最终的归宿。繁漪惹人怜楚的外表下,有着一种极端,敢爱敢恨的性格,从骨子里流入出了无法抑制的蛮力,这使她忽然做出了不顾一切的决定。为了留住心爱的人——周萍,她将自己与继子畸形的恋情告诉了自己的亲身儿子——周冲,那她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呢?繁漪的一生是有爱恨交织而成,对周萍的爱,对周朴园的恨,一点一点编织成了繁漪破碎的人生。她周身无不透着冷漠,妖娆,诡异的气息,散发着最凄美的寒冷,直逼进你的灵魂,寻找苦海中最深处的共鸣。正如曹禺先生评价的那样:“繁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勤的马,毫不犹豫的踏着艰难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因这条路也引向了死亡。”
周朴园无疑是整个悲剧的制造者。30年前,他同侍女侍萍私下相爱了,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因周家父母的反对,硬是把侍萍给逼走了。侍萍怀着满腔的悲愤抛下大儿子,抱着小儿子投河自尽……因果循环,造化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因,哪儿有后来悲剧发生的苦果。周朴园形象的塑造,无疑是代表了冷股无情的资产阶级,是整本故事的矛头指向。
就如别人称赞朱迪-皮考特的作品那样。曹禺他借由家庭的疏离,情感的背叛与救冷峻地描写出旧社会的大家庭中无所畏惧却有恐慌的微妙的心理变化,令人感概万千。更令人称赞的是他以毫不矫情的文字,令人心碎的情节,使一个万般纠结,焦灼悲伤的故事曲折丰满,将读者的胃口一直吊到了最后。
读《雷雨》有感 篇5
因为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缘故,重读了曹禺先生的剧本《雷雨》。这是一段不轻松的阅读过程。剧本并不长,人物也不多。慢慢的展开剧本,沉进去,慢慢的读。80年前,旧上海,那一个郁热的夏天,一幢老宅子,两代人在冥冥间遭遇了命运的雷雨。一瞬间的痛快淋漓,释放尘封二十年的恩怨,开启半生不绝忏悔。
掩卷沉思,有很多感慨,似有所悟,却又说不出更多的新东西来。
喜欢《雷雨》的人,多半喜欢谈论那几个老一辈的主要人物:雷雨的化身——周繁漪,罪恶的始作俑者——周朴园,矛盾中的母亲——鲁侍萍。她们占据了大部分的舞台,吸引了人们大部分的注意。尤其是周繁漪,这个让人欲爱不能,欲恨不忍的女人,是很多学生喜欢讨论的中心人物。
我一遍一遍的读,一遍一遍的感慨。在那些主要人物的光彩背后,我开始越来越多的注意到两个年轻人:四凤、周冲。我越来越多的去感慨这两个年轻人的命运,感慨他们那一场如梦的青春。
看完剧本,我常常会想到一句话:性格即命运。在这场悲剧中,懦弱使周萍选择了自杀,隐忍使鲁侍萍成了一个沉默的精神病人,爆发使周繁漪成了一个狂躁的精神病人,顽强(不得不承认这是周朴园的特点)使周朴园成为这场劫难之后唯一的精神正常者。两个年轻人,两个对未来充满梦想的年轻人(虽然他们梦想的方向截然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拥有梦想的年轻人)——四凤和周冲,双双倒在那个雷雨之夜。是偶然?是必然?
在围绕着周公馆的所有纷扰之中,似乎只有那个年轻的周冲是在世俗之外的,他天真,明朗,阳光,不谙世事,没有周朴园的心机,没有周萍的犹疑,没有周繁漪的决绝,有时候,看着剧本我真的会奇怪,周公馆那么一所阴森的大宅子怎么会走出周冲这样的阳光少年来?!舞台提示语中是这样形容他的:“他身体很小,却有着很大的心,也有着一切孩子似的空想。他年青,才十七岁,他已经幻想过许多许多不可能的事实,他是在美的梦里活着的。”真的,这是一个生活在梦想中的孩子。梦境是美好的,可一旦梦醒了,就是该走的时候了。
周冲正是在迷迷糊糊的梦境之中被歇斯底里的母亲唤醒的。那一瞬间,周冲突然发现,母亲不再是母亲,父亲不再是父亲,兄长不再是兄长,情人不再是情人。梦醒后无路可走的周冲冲进了雷雨之中。也许死亡是他最安详的、最永恒梦境。
曾经有人把周冲称之为《雷雨》中的“仲夏夜之梦”。甜蜜、温馨而短暂,最终被夏夜的雷雨席卷得无影无踪。
读《雷雨》最让我感动的不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二十年后的相认,也不是一切真相大白时的`爆发,而是周冲对四凤的那段表白:
“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梦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想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
“对了,我同你,我们可以飞,飞到一个真真干净,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没有……(头微仰,好像眼前就是那么一个所在,忽然)你说好么?”
那样一颗纯净的心灵,无遮掩的奉献在四凤面前,却无法吸引四凤那被世俗迷惑的双眼。四凤感觉不到,我却依稀听到那颗水晶心破裂的声音。
但是,我没法责怪四凤。我没法站在道德先生的角度去指责这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我总觉得不能简单地说她世俗或者势利。
鲁四凤,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健康,诚恳,爱笑。她知道自己笑起来是很好看的。母亲不在身边,跟着一个酒鬼、赌棍、势利眼的父亲鲁贵在周公馆做女佣。不可否认,鲁贵带她进周公馆,打的很有可能就是这样的如意算盘。事情也真的就这么发生了。尽管四凤以为一切都是悄无声息的,可到底有哪件事逃过了鲁贵那双精明的醉眼呢?四凤不懂什么女性解放、人权主义、劳工剥削等等大道理,她只想踏踏实实的获得自己的幸福。我们的道学先生们啊,站在这个孩子长的角度为她设计一个将来吧,有比得到少爷的爱而一劳永逸的解脱自己的更好的办法吗?尤其是这个少爷看起来又那么真诚,那么依恋她的时候,她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她错了吗?她就错到了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鲁贵需要女儿去攀龙附凤。
周萍需要一颗真诚的心给他摆脱不伦之恋的力量。
四凤需要从灰姑娘的故事中得到自己人生最大的肯定。
于是,带着少女粉色的梦想,四凤执着的走上了母亲的老路。
悲剧,就此不可挽回。
错过了周冲那水晶般纯净的心灵是四凤的遗憾,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我们都看到了周萍凝视四凤的双眸中有太多爱情以外的东西,只有她看不到。
实际一点吧。鲁迅当年很尖刻也很残忍的为我们指出,娜拉走后怎样,不外乎回来或是堕落。从梦想的天堂坠落到现实的地面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让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吧。如果四凤幸运的躲开了那场雷雨,在不知道兄妹相恋真相的前提下和周萍成功出走,她真的会得到幸福吗?历史总会出现惊人的巧合。这场四凤投入全身心的爱情不过是周萍摆脱后母畸恋的一根救命稻草。除去身份的差距,这是一场感情投入完全不对等的爱情。当摆脱周繁漪的威胁,当生存的经济危机摆在眼前,我们无法不为四凤的明天叹气。
鲁侍萍用二十年的苦难,半生的沉默等待来为自己年轻的梦想买单。
鲁四凤用生命为青春的梦想画上句号。
雷雨之夜,周公馆明亮的灯光下,一切都扭曲了。被真相惊得无路可走的四凤冲向沉沉黑夜。死亡张开双翼收容了这个年轻人,也一同带走了年轻的梦想家——周冲。
走吧,现实已经没有他们的存身之处。
留下那一场如梦的青春。
读《雷雨》有感 篇6
今天上了四节课,四节课四种讲法。
十班很顺利,学生的感悟从结构到人物,从语言到主题,基本上把我想讲的都说了,特别感谢张晓宇、栾博玉、王琪、谭嘉、何欣、冯琦。
十二班遭到我的批评,学生准备不充分,只好又用一节课时间写感受。明天交流探讨。
十三班刚接手,强调读戏剧的的方法,写感受。
十四班也是才接触,仍然是强调读戏剧的方法,还讲了大概情节,领着初步感受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写感受。
周朴园:
仆人满园,这里没有温情脉脉的亲情,没有相濡以沫的亲人,没有生死相许的爱情,没有天伦之乐的幸福,只有统治与被统治,只有主人和仆人。在这个令人压抑、窒息、沉闷、黑暗的周公馆,不要奢谈真情,真情有几许,真情值几文。
周朴园是可怜的,是孤独的王,他的仆人或敬而远之,或畏而避之,或冷漠而不屑之。生冷的墙壁隔在他和每一个人的中间不可逾越;他是可悲的孤独的王,连腰缠的万贯都可能会嘲笑他,连不可怀疑的威严都可能会可怜他。最高的统治者、富有的资本家,你已经不是人了。倘若还能些许嗅到你身上一丝人的味道,也就是那些旧家具,那家旧雨衣和绣了梅花的旧衬衫,还有关窗的习惯。真的是不思量,自难忘吗?我不得不怀着叵测的`居心,恶意地去推测你的用意。大概是想以此来告示天下人:看!我是个有情有意的君子!其实哪里有什么情,即使曾经有过,也在三十年的时光中消失殆尽。看似好像朴素地守着真爱,但那五千洋钱、生后开支的筹码以及永不踏进周家大门的条件又怎能掩盖住你虚伪冷酷的嘴脸。你宁愿活在想象和过去,宁愿对着一个死去的侍萍忏悔,却不愿面对活着的证据。相认的那一刻,哪有久别重逢的喜悦、互诉衷肠的缠绵、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断肠,有的是彻头彻尾的掩饰、猜忌、怀疑、惊慌、恐惧和竭斯底里的愤怒。我不得不怀疑,你貌似情谊深厚的自难忘了。当年的侍萍是多么的温顺,小鸟依人,唯命是从,那朵梅花是为你开得鲜艳娇媚,开得芳香四溢。繁漪可是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她是不会轻易就范,屈从你的淫威,她的繁漪涟涟是一丝生气,是一丝打破死寂的生气,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对权威的挑战。她是异类,让你搞到麻烦和不安。你的药治不了她的病,你的药只能让她更亢奋,反抗更疯狂,不惜代价,甚至是病态的追求,畸形的执着。
如果说三十年前的三十之夜将侍萍冷酷地赶出周家是情不得已,情非所愿,暂时算作你还有一丝人的良知尚存,那么,在此之后,你彻底地堕落,堕落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三十个工人,两千二百个小工的
的性命,只为那使你更加堕落的金钱。社会名流、优雅风度下是蛇蝎心肠。此时你一定会得意洋洋地看着鲁大海吧,因为你的金钱加大棒的伎俩有一次得逞了。但那绝子绝孙的昧心财是怎样的一句具有报复性预言,更有报复性的是不该死的都死了,想死该死的偏偏活着。
雷雨过后,天依然阴沉,周朴园,在此之后你的记忆里不止一个鲁侍萍吧!
周朴园真真地一个可怜可悲孤独的王,你的仆人都已死去,剩下的只有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