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香菱学诗读后感

2025/09/25读后感

此篇文章香菱学诗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香菱学诗读后感 篇1

学课文《香菱学诗》之后,我深深体会到了封建体系下女子的悲惨与无奈。

香菱是一个苦命的女子,3岁被人贩子抢走,自此,一个本该幸福享乐的女孩沦为奴隶,后又被迫成了侍妾。身为一名女子,香菱对于自身的命运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忍受。可是,她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学写诗。生活的悲惨使香菱无处诉苦,委屈、伤心压在心里,为了发泄,香菱只好选择以诗抒情。

香菱好学乐学,虽然身份不高,受人压迫欺辱,却依然怀有一颗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心。在学诗的过程中,她积极思考,不懂就问,认真对待。读诗之后,黛玉叫她说说体会,而她的一番侃侃而谈,让人不得不赞叹她的才思敏捷、悟性高,同时又让人叹息——怎样聪明的'女子,却又这样的不幸。

后来,黛玉又鼓励香菱大胆的作诗一首。这个傻傻的女孩,为了能作出一首好诗来,竟然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以至于由“呆”到“疯”,又由“疯”到“魔”,最后竟似“通了仙”。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香菱终于写出了一首好诗,赢得了大家的称赞,也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一抹色彩。

香菱一生命运坎坷,但因为这件事,总算让她有了些美好的回忆。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幸福很简单,可对于香菱来说,幸福也不过就是那珍贵的一瞬了。

时光温暖,珍惜人世中的每一分幸福。也许你身处其间却未曾发觉,从香菱身上,是否能反照出你人生的幸运?善良的姑娘啊,愿你还会幸福。

香菱学诗读后感 篇2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读名著,发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然而我们写的读后感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东西就好了,这也是名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命运不幸:自小被人拐买,十二三岁便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作践和折磨。但她聪颖灵秀,痴迷诗艺:当薛蟠外出经商,应宝钗之邀,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众多才情横溢的少女们时,她的内心便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因此,她进园的当晚就来到潇湘馆找黛玉,希望向她学诗。黛玉也热情指导,不仅列举名家名作让香菱仔细揣摩,而且以平等爱护的态度仔细听取香菱读诗的感想和见解,还饶有兴趣地以“老师”的责任出发,命制了一道按“十四寒韵”写作的咏月诗题让香菱回去试写。当香菱交上“作业”时,黛玉虽认为“措词不雅”,却未刻意指责,而是热情鼓励“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如此徒师,一个孜孜以求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乐教,终于使香菱诗艺渐长初有成,梦里吟出佳句来。

课文中写到的其他人物,如探春、湘云、宝玉等,着墨不多,都是陪衬人物。但作者轻点淡染,也颇见精神。如写湘云健谈、探春机敏,就符合她们一贯的表现。

香菱学诗读后感 篇3

《红楼梦》是我国一部伟大的通俗小说,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内容的高度性和对人物塑造的成功。一直以来,我对《红楼梦》的印象不过是贾宝玉、林黛玉,最多还有个薛宝钗几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已。可是这次学习的课文《香菱学诗》却是令我很喜欢,朝思暮想地一遍遍回味,许多感情从心里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漫开。

故事的开头写的是香菱去找黛玉学诗,黛玉很高兴的收了这个徒弟,然后向她讲述了作诗的方法,并向她推荐了几本诗书。香菱收下诗书后,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读书学写诗,足见其对诗的'痴迷。后来,黛玉让香菱写一首诗,香菱便“痴呆”起来,每次到五更才睡下。第一首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苦思写成,但不见成功;不灰心的她“连屋也不入”但第二首依旧不行;终于精心所至,在梦中得到一份佳作。

香菱对诗的痴迷,学习的勤奋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现在的学生一看到难题便去问他人,甚至不去做,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难道这就是学习态度?有的同学“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对学习不钻研,对老师的话不听,难道这样的学生也能功成名就吗?同学们,学习才是正道,人不可能快乐一辈子,只有先痛苦,才能后快乐,否则就有可能先快乐后痛苦。

同学们,向香菱学习吧!做现代的花朵和骄子,我们没有理由会比香菱差。

香菱学诗读后感 篇4

小女子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生于书香门第。却不料自幼被人贩养大,成长坎坷,路途崎岖。波折过后,曾经傲娇的贵小姐竟成为一个卑微低下的丫鬟。

但她并不认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缘机之下,诗歌的光辉得以普照,竟于诗歌世界里得到了心灵的解脱。她的身体是属于一个豪门下人,但她的精神是属于诗歌的。

对诗,近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无视主仆悬殊身份进行讨教,为索诗而痴呆,梦中吟诗……

她,爱诗,以至于一切关于诗的事,在旁人眼里是苦差事,辛苦之极,在她眼里,美妙如此,幸甚至极。她乐此不疲。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啊,若是不爱,不以此为乐,又怎么能坚持呢?

联想到我们的同学以及我自己。在学校里大多都认真刻苦学习,可回了家,就很容易松懈了。若想要改变,如果不去爱学习,爱上手头的科目,那么真正改变是无望的。

可以说每一门学科都有她美的地方,只是我们暂未品尝到,还需苦索,期待顿悟,努力去热爱。

香菱学诗读后感 篇5

香菱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我读了语文书上的这篇课文感慨万千。

故事的开头写的是香菱去找黛玉学诗,黛玉很高兴的收了这个徒弟,然后向她讲述了作诗的方法,并向她推荐了几本诗书。香菱收下诗书后,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读书学写诗,足见其对诗的'痴迷。后来,黛玉让香菱写一首诗,香菱便“痴呆”起来,每次到五更才睡下。(.)第一首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苦思写成,但不见成功;不灰心的她“连屋也不入”但第二首依旧不行;终于精心所至,在梦中得到一份佳作。

香菱对诗的痴迷,学习的勤奋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现在的学生一看到难题便去问他人,甚至不去做,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难道这就是学习态度?有的同学“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对学习不

钻研,对老师的话不听,难道这样的学生也能功成名就吗?同学们,学习才是正道,人不可能快乐一辈子,只有先痛苦,才能后快乐,否则就有可能先快乐后痛苦。

同学们,向香菱学习吧!做现代的花朵和骄子,我们没有理由会比香菱差。

香菱学诗读后感 篇6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段就是《香菱学诗》。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这里,林黛玉就强调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也就是说,诗歌还是弄清楚意义重要。

在诗歌中,通常说的意,就是诗人的立意。立意是诗的主旨,就我们常说的主题思想。也就说我们常说的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表达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情感,甚至说明什么道理等。总之,诗歌的立意是诗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