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企业文化》读后感1000字

2025/09/28读后感

此篇文章《企业文化》读后感1000字(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企业文化》读后感1000字 篇1

有幸参加今年的企业文化大使培训,我一到会场就拿到一本书——《企业文化》。据说,这本书是企业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就像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其实在参加培训之前我就已经开始研读埃德加·沙因的著作。在这里,我觉得自己对于企业文化了解的并不透彻,所以在这里提出一些疑问留给自己去探索并解答。

1、企业文化的起源是什么?对于企业文化的发现与这一理论的建立,有一群先驱一定是发现了这个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企业利润增长与人员管理。根据我所查的资料,大部分资料显示支持企业文化理论起源于日本的说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败的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赶超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于是在1970年左右,美国人派了一批专家去研究日本成功的原因,就发展日本的企业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如终身雇佣、年终功勋、大和精神等日本企业人本管理的文化模式,后来被世人称之为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文化起源的问题,网络上的资料并不能给我信服的答案,起源于日本的说法更像一个故事,而我想要知道企业文化如何成为一项理论沿用至今。

2、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有没有一种比较主流的说法?不仅读了这本《企业文化》,我还读了埃德加·沙因的《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和《企业文化:生存与变革指南》。综合比较这三本书,其中所包含的企业文化研究包含的是两种方向:《企业文化》研究的方向是比较感性的;埃德加·沙因研究的方向是比较理性的,沙因应用了组织心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进行企业文化探秘。在这里我跟倾向于沙因的企业文化三层次说法:文化的人工成分、信奉的信念和价值观、基本的潜在假设。而在这本《企业文化》中,对于企业文化构成要素的说法,作者更多的给出的是要素罗列。

3、强文化与高利益的正相关性探究有没有数据支持?这本《企业文化》中对于强文化的力量非常推崇,对此我产生了一个疑问:有企业文化和没有企业文化的管理效益相对而言可以轻松对比出结果,但是,对于企业文化强弱与利润收入的相关性研究缺乏强有力数据支持。为什么我要提出这一项疑问,是因为:在一定范围内强文化与高利润是正相关的,但是强文化与高利润是否绝对正相关尚待探究。古语有云:过犹不及;那么文化强到一定程度,而利润收入是否还是持续增长的尚待考证。

以上的三点问题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我会持续关注企业文化研究领域的新动态,同时,我也希望在解决第三个问题之后,企业文化研究人员能够将相关理论进行进一步深化,做到有数据支持确实比较难,但是也是一个理论发展的必要手段。

《企业文化》读后感1000字 篇2

7月24日下午,公司的王副总经理王总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关于企业的文化的培训课程,回顾那天的学习,王总给我们介绍了企业文化的发展史、基本资料、设计以及企业文化建设这四个方面的资料。这使我们进一步丰富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深刻理解了“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方就这次培训,浅谈两点我部门的认识和体会。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

王总在课上说:“一个企业如果缺乏了企业文化,就相当于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发自内心的动力和追求”。对此我们深有同感,当今的市场经济决定了任何企业都务必重视利润,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是我们公司的目的。企业的扩大和壮大发展,也依靠于创造的利润。为了保障企业能长期获取利润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务必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即使偶然获得丰厚的利润,那也只能昙花一现。都说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而我们国威的企业精神——“开拓创新高效卓越和衷共济共铸辉煌”就是国威公司的灵魂和持久动力。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这是这次培训中我最有深感触的一点:人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及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巨大影响力。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指出,你能够毁掉海尔,但你毁不掉海尔文化;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也说:“在日本,最有成就的公司是那些设法与全体员工之间建立命运与共的意识的公司”。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行为最终是透过企业的员工实现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氛围,能影响企业与员工行为活动的意识,并塑造公司员工意识与行为。它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以及企业员工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总而言之,在新经济时代的这天,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存亡兴衰是及其重要的。一个企业的成败不仅仅仅取决于市场及利润水平,而更在于外部的企业形象即企业文化。王总举的几个典型的例子:海尔集团、日本本田公司等等,他们创造出的奇迹和成功都告诉我们:企业文化有着潜在的凝聚力量,它不仅仅能给企业带来一种精神,而且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用心性和职责心,能加强企业团队精神,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将将国威的企业文化精神贯穿于我们的工作,以企业文化来要求自已,不断进步,追求卓越。那么,我深信国威的明天会更完美。

《企业文化》读后感1000字 篇3

有句话说的好,一年的企业靠运气,三年的企业靠老板,五年的企业靠管理,十年的企业靠文化,百年的企业靠信仰。这就是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是支撑一个企业不倒的定海神针。

一个企业的文化往往决定一个企业的定位。绿城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企业,在这里聚集着许许多多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在这里追求完美,追求自己的理想。有些人认为理想主义是不切合实际的空想主义。读过《企业文化理念读本》的我可以郑重地告诉那些人:“你们对理想主义的理解完全是片面的!”绿城人都是理想主义的实践者。我们绿城人是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有行为、有能力的现实主义者。

“以人为本”,这是绿城企业文化里面讲的,同时也是我自己亲身体会到的。“以人为本”在绿城绝不是单薄空洞的一个词、一句话。它是企业对员工、对社会的一个承诺,承诺为员工创造最好的平台、为社会建设精致的房子。绿城企业运作的首要目标不是利益最大化、名噪一时,而是很朴实、很暖心地以培养优秀的员工作为企业运作的首要目标,这难道不是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吗?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直是恒古不变的真理。这句话恰好与绿城“讲道义、走正道、得正果”地一贯作风相吻合。绿城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在业内一直都是有口皆碑的,“产品即人品,人品即产品”这是我读过企业文化后很喜欢的一句话。这简短地一句话就道出了一个企业的良心,“房产品是我们生命的延续”,绿城所建的一砖一瓦,所种的一草一木里面都倾注着绿城人的感情,用感情建造起来的房子绝不是死气沉沉的,它是有朝气、有灵气的,我们的身体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得日渐衰老,但是绿城人用感情盖起的房子却不会老去,它就是我们生命的一种延续。

绿城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她慈祥的眼神、温暖的双手关爱整个社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绿城,一直提倡助人为乐,因为助人便是助己。绿城无时无刻不在给社会传递着正能量,绿城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做绿城人就像是做母亲的孩子,是那么温暖踏实有归属感。在绿城工作就像是生活在有着蓝天、白云、绿草、牛羊的大草原一样,是那样的豁达、那样的包容,那样的阳光。

绿城同时也像一位严苛的父亲,他在不失母亲慈祥的同时,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自己的孩子诠释做人做事的道理。“真诚、善意、精致、完美”,就简短地八个字,却深刻的道出了做人做事的精髓。对人真诚、善意,做事精致、完美。作为绿城人,大家都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真心实意地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便会得到人缘、人助。这位严苛的父亲还有一个名字叫“认真”,认真是绿城人安身立命之根本。追求认真,追求精致,同道共识,方谓同仁。绿城的员工是一群做事认真的同道中人。精致是绿城人、绿城产品与绿城服务的鲜明特征,在工作中不认真、不追求精致的人,不可能是成功者。绿城之所以能展现并保持强盛的生命力,也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一如既往地追求理想、追求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结果。

《企业文化》读后感1000字 篇4

绿城,这是一个在行业内一直被我敬仰的企业,很荣幸的能加入到这个团队当中来,虽然我入职时间不是很长,但是“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核心价值理念已经深深的在我心中扎根了。

首先,公司的企业文化告诉我们,做好绿城人,必须是理想主义的实践者。我们既是房地产行业的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现实主义者,但是理想主义色彩一直会是我们的导向。理想是我们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向往的奋斗前景,我会把我的理想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做一个敬岗爱岗的绿城人,与企业荣辱共存!

公司将我们划入了最重要的企业产品,而只将公司的其他物质产品归为副产品,由此可见,公司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都是倡导“以人为本”,带动我们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让我们成为公司发展以及享受劳动果实的受益者,甚至将培养员工放到很高的一个高度上,与之将企业的存亡联系在一起,这让我们更应该把所有的工作都努力的做到最好!另一方面,绿城文化的“以人为本”是人文主义的,现在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文化与市场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买方市场的到来,社会只承认优秀精致的产品,那么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用功,生产出高品质的精致产品,传承人类精神、传承人类文化,把我们的每一个产品都作为精神文明的积淀来做,这样的价值观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佛曰:种善因,得善果。公司讲:走正道得正果,其实道理都是互通的,世间万事变化都离不开这几个字,虽然这也许是一条充满着荆棘的道路,但是我们唯有行的正才能走的更远……我记得某公司的企业广告语是:我认真做XX,您放心享用!当时我看了这个广告语很感动,人品即产品,生命!这家企业以此为企业文化,出品的必是精品,同样的我们也去认真的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做的每一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付出高品质、高智慧、高强度和高难度的劳动,又怎么不能享受丰收的硕果呢?

“真诚、善意、精致、完美”是绿城人的核心价值观,它所提倡的是:“与人为善,仁爱求真;追求认真,追求精致,同道共识,方谓同仁。”正是绿城的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公司出品了一个又一个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优秀精致的项目,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工作认真,追求理想,追求完美,精心细致的优秀员工。精致的产品必是出自认真工作的优秀员工之手,而认真又是绿城人、绿城产品与绿城服务所特有的鲜明特征。绿城人都是认真的在工作着的,对公司,对客户,对社会我们都是以自己的一种真诚,一种善意在努力回报着。市场经济发展日益繁荣,社会需要更精致的产品,企业需要更认真工作的员工,于是我们每一个绿城人都在更努力的追求精致完美!

在绿城这个大家庭中,今后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严格秉承公司的企业文化,时刻牢记在心,让自己辛勤的汗水在这片热土地上肆意挥洒,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企业文化》读后感1000字 篇5

俗话说得好:“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找一份工作容易,而找一份好的、适合自我发展前途的好工作却并不那么容易,而认真务实坚持做好一份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务必认真对待、珍惜自我努力争取得来的工作机会。这天不努力工作,而就意味着明天要努力找工作了。

公司企业就好比像一艘行驶在大海之中的扁舟,只有大伙齐心协力、共谋划策、凝成一股神,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稳步快速地到达胜利辉煌的彼岸。

只有公司企业在不断茁壮成长、公司企业获得辉煌的成绩时,才有自我稳步向前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公司是我家,要做到厂兴我荣、厂衰我耻。要以群众利益为重,要会舍小家为大家。要与企业的兴旺壮大共同成长进步。与公司企业共命运,共谋更大最大的发展。要学之所用,充分发挥自我的专业技能专长。

在工作中要安份守纪、勤勤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有用心向上奋发进取乐观的心。对待工作事情要有军人般的气质与气魄,要学习遵照军人般的纪律和习性。忠心乐观高兴的服从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交代的事情要按质按量按时认认真真的完成好。爱岗敬业、团队意识时刻牢记于心。多与领导、同事沟通交流学习,虚心学习。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电子电器技术产品是在不断飞速的发展,唯有给自我不停不断地充电,以求完善自我学到更多的知识本领,才能让自我立于社会不败之地。在生活工作中多多地问自我做得怎样样,多站在公司立场想想,扪心自问。

对有利于公司企业健康良好稳步发展的好的意见推荐要及时勇于提出来,严谨对待工作,在工作上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工作之中要有豪放的气概、畅所欲言、性格可热情活泼开朗,做到与全公司领导同事和睦融洽相处、共同进步。

企业文化是一个包含企业行为准则、企业信念、企业价值观的复合体。企业文化建设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激励员工用心性和创造性的内在动力,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法宝,是保证企业长盛不衰的核心力量,是塑造企业形象的有效手段。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我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如果想发展壮大,就务必依靠企业文化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既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也有利于员工个人的发展,好的企业文化,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潜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洒汗水的人就不可能收获,既然选取了自我的事业,那么你就务必准备为之付出代价---超多的心血和汗水。创业是很难的,它不属于那些贪图安逸享乐的人,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好好的努力吧。抓住这天,你就会拥有明天。把自我的兴趣和爱好带到工作之中来。

《企业文化》读后感1000字 篇6

拜读了马总的《平安心语》,这是一本讲述平安发展史的书籍,我看到了平安早期创业的艰辛,无中生有绝非易事,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走过的路很不简单,在发展过程中追求领先,不断改进企业的管理体制,在不同发展阶段塑造了平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正是这些才使平安有了今天的市场地位和企业价值。

马总在书中这样说道:“对一家企业的发展来说,资本、人才和技术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当属文化。”确实如此,平安作为一家如此大规模的公司,却仍能保持高效的执行力,我想,这与其企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卓越的企业文化能够将资本、人才和技术有机地贯穿起来,从而能够强有力地积聚和吸纳资本,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的优势,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平安不断进步,立足于市场,连续三年入选“财富500强”的关键所在。

书中用“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危机感,马总也曾提出树立“永远在创业”的意识。诚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平安已经不是中国唯一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只有不断创新,保持强烈的发展欲望,才能以创新的产品和技术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平安也正是这么做的,平安在上海张江建立自己的数科后援中心,为平安集团提供良好的后台支持,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平安在中国首推车险电销,当其他保险公司反应过来之时,平安已经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现在,平安又推出了网销产品,相信又会是中国保险业一次新的变革。不难看出,平安在新产品的选择上抓住了客户的需求,那就是便捷,在现今社会,每个人都在忙,没有什么比时间更珍贵的了。不久前,平安还推出了“一账通”服务,这对平安建成国际领先的金融集团来说必是一大助力。

“平安与竞争是相生相伴的。”从外部竞争到内部竞争,从公司间的竞争到个人的竞争。平安在人才机制上讲究“竞争,激励,淘汰”。如果企业有这样的体系,必然激励优秀人员脱颖而出,也能够有效地淘汰人。企业有了这套体系,公正、公开、透明、简单的文化才能建立以来。如果没有内部竞争、激励、淘汰机制,必然是大企业病丛生,平均主义严重。在这样的机制下,可以培育出优秀的人才,这也是平安人经常被外部公司挖墙角的原因。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流动不可避免,但是,对优秀的企业而言,人才应该是流而不失,因为这样的企业能够不断培育出新的人才。

读完整本书之后,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来到平安,同时,身上也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满招损,谦受益”,愿我能与平安齐成长,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