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此篇文章《三亚落日》教学反思(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篇1
三亚落日成为一道景观,课文开门见山指出这风景的特点是“诗意”“美妙绝伦”。教师也可以开门见山地说,如果我们认真学了这篇课文,之后能不能为三亚落日写一首美妙绝伦的小诗呢?
第二自然段写的是海水、椰子树、细沙,颇具南国风姿。日落之前的安逸,可见一斑。此时海水是原色的湛蓝,与后文的“大海失去了原色”相对应,有个句子夸张得好,让人担心低翔白鸥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这景象远比翠色欲流的草原要浓郁。岸边碧玉般的椰子树树冠吸引着海风,还有挠人的细沙,似乎可以轻柔地唱出“你是风儿我是沙”,这些都是人们欣赏落日的好背景。至于细沙为何玉屑银末,为何金灿灿亮闪闪,因为太阳要出场了。
第三自然段太阳终于来了。太阳完全具备了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快乐”“脸蛋”“潇潇洒洒”“笑颜”等,都让人感受它身上散发的魅力,也能体会出太阳是个有故事,或者是会折腾的角色。于是,在这里看落日,也就是在欣赏一出童话了,因为主角是可爱、顽皮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化作太阳,来一段开场白,说一说这一天都活跃了什么,为什么还毫无倦态。
第四自然段最为精彩,也就是落日的全过程了。作者是个高手,本来半分钟时间的事情,可以一句话说过去,却偏偏整出了一个大大的段落。很多学生写作文干巴巴的,感觉叙述一件事儿没什么可写,三两句匆匆了事,那就有必要读读这一段。换言之,怎样把一件精彩的事情写详细。我们读的时候,似乎在中间的某些个环节里时间静止了下来,时空定格之中,人们可以尽情地观赏。动静结合,宛如视频展播的慢放,甚至还出现回放的现象。正是大自然无穷的美丽神奇,才左右了作者的笔法。太阳角色,依然如孩子一般,想走又不想走,想留又留不下。太阳和大海是一对好组合,落日的过程可以总结为:悬在天边,慢慢下沉,平稳停住,顽皮蹦跳,弹跳入水。这些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动态板书来逐个分析。每一个小环节都写得很精细,教师可以发挥,如为什么它停住了,是不是还有留念或者感叹时光匆匆呢?说它蹦跳,有没有海水起伏的帮助呢?大海像饱饮了玫瑰酒,游人们是否也是如此呢?
最后一个自然段,虽然简短,但是意味深长。我们终于领略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原来就是如此的“诗意”和“美妙绝伦”,看来不虚此行。同时也有意犹未尽之感,看落日,如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期待着明天再来“瞪大双眼”体味。
常规印象中,落日都带着一种落寞凄美,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为证。不过在本文中,一直都是欢快的调子。落日感染得海天一色,那种金红与热烈,那种涨溢出醉醺醺的光与彩,都是明朗的,也燃烧到读者的心里。所以,我们可以说“夕阳无限好,虽然近黄昏”。
学过之后,如果记住了落日的一两个片段,就是可喜的。巩固时,不妨让某一个学生在台上表演,学着太阳“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一边跳一边唱《荷塘月色》之类的歌儿,其他的同学,就在下面模仿连绵起伏如绿叶般衬托的波澜。学过之后,还可以布置一些练笔作业,让学生细细观察,写一写家乡的日出日落。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篇2
《三亚落日》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第一课时,在理清文章的脉络之后,重点教学了第二自然段,介绍三亚的自然风光。虽然这一节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但是我想作者之所以得出“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这一中心,与三亚如画的风景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思考“三亚美在哪里?”一边请学生读找,一边在电脑上放映相关的图片,很快“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沙滩”进入了孩子们的头脑和视野,学生们通过朗读和交流,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三亚的美,对三亚的喜爱之情溢于颜表。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正是在这样一个富有情调的地方观看落日,才使作者觉得看落日更有诗意。
总之,这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学中较好地把握学生的感情,引导他们好好地读书,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主体学习的作用,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大胆交流,深刻体会,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亚落日》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篇3
近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十册学了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三亚落日》。文中活泼、清新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教学中,通过对诗一般的语言文字有感情朗读品味,使学生了解了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象,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积累了大量的好词好句。此外,同学们也有了更多的收获: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三亚的热带风光吗?(喜欢!)
那么,谁能展示一下你从网上下载的热带风光的介绍?我可请你当导游哇!(学生举手踊跃,展示开始……)
师:还有日出的介绍,三亚的风光真美,真想到海边看看日出,你们还有什么要展示的吗?
(我查到了许多关于“日出”的课文,我想读一段给大家听……)
(我知道日出、日落的原因了。)(我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海鸥。)
(我还知道了三亚的环保情况……)(学生展示收集的环保资料)
师:听了他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三亚的美与三亚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分不开的)(要时时处处留心观察,美就在我们身边……)
……
“着墨处是画,空白处也是画”,这是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写意,用笔不求工细,重在神态的表现与情感的抒发。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也一样吗?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必刻意去追求详尽周密,在教学中不必处处求全,面面俱到。而应适当留些“空白”带些“写意”,运用阅读随想、模糊教学等技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去探究、领悟。学习语文是多种渠道的。我们要凭借教材而跳出教材,才能跟着学生的思路顺应学生,随机调空,灵感迭出,学生才会无所限制,思维自由驰骋,课堂上才会火花四射、高潮倍出。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篇4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教学不要面面俱到。我常常劝诫自己,可却常常做不到。教学《三亚落日》第一课时,我就要求自己,尽量突出重点来教。
这个重点是什么呢?除了初读课文,就是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三亚的热带风光,学习写景的方法。
学习第二自然段,分两个步骤:一是学习写法,一是即景练写。
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先要学习抓住特点写。我让学生先读一读,感受三亚风光之美,思考:美在哪里呢?我启发:三亚的美肯定表现在典型的景物上,哪些景物美呢?划出来,读一读,体会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沙滩的特点。
光学到这儿,还不行。我再让学生想象画面,用心朗读课文,努力去发现: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把三亚的景色描绘得如此之美呢?经过一番朗读,一通探讨,学生明白了:作者在用美的词语描写景物,写出自己的感觉,表达出自己喜爱如此美景的感情来。
学了这样的写景方法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运用方法练习写作。这不,昨天刚下了一场小雪。雪景也是很美的`。我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看到的美丽的雪景。
孩子们捻着笔杆子,过了好一会儿,作品新鲜“出炉”了。“田边的青松老哥,一夜之间变成了长满胡子的青松爸爸。”“大地上晶莹剔透,脚一踩上去,便会消失,我真不忍心把它破坏掉。”“花坛里的树木被一片片小巧玲珑的雪花盖住了,真是一点也不比美丽的少女逊色。”“松树上挂着一颗颗白色的果实,远远望去,就像一串串礼物挂在圣诞树上,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操场跑道也蓦然变成白色的了,真想用脚踩一下,那感觉绝对是享受。”“我捏起一些雪,哇!好软啊,就像一团棉花糖,我忍不住想吃一口。”
我觉得,这节课上的即景练写就是教学重点。我和孩子们多花点时间,学习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即学即用,这样的教学就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以后,我还要这样抓住教学重点来教,一课一得,很好!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篇5
今天第一节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三亚落日》,简单反思如下:
一、教学环节简单
1、导入课题部分,我采用了“爱老师,更爱语文”的理念,出示了中国地图,语文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了解了“卢沟桥事变”走过了《烟台的海》,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今天,我们去南海明珠——海南,饱览《三亚落日》板书课题,提醒大家注意“落”的结构,齐读课题。
2、学习课文部分,我按照自己的“阅读四部曲”:一读,生字词;二读,结构脉络;三读,理解感悟;四读,领悟写法。
一读,生字词。
学生速读课文,看看自己预习时做的标记,友情提示:字音容易读错的;出示本课的多音字,知其所以然;友情提示:字形容易出错的地方;听写生字,学生对照课本,交流出现问题的字。
二读,结构脉络。
浏览课文,说说每段写什么,是采用哪种方法来说的。第一段学生采用摘句法,第二段,第三四段采用概括法,第五段总结全文。板书:真有诗意 热带风情 落日美景 赞叹落日 学生交流完,我顺势利导本文结构特点:开门见山,首尾照应。
三读,品读理解。
出示中心句,导入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观察两句话的关系,引用关联词连接。抓住“美妙绝伦”引出三四自然段落日美景的欣赏。出示课件:三亚落日一会儿像(),一会儿像(),一会儿像()。提示学生,速读三四自然段,搜索信息。交流完后,进一步提示学生“默读便于思索”,通过默读,找出写“快乐孩童”的句子,用括号标出来,写“大红灯笼”的用直线画出来,写“跳水员”的用曲线标出来。根据学生的交流,来品味句子,抓关键词体会。交流像“快乐孩童”时学生抓住了“潇潇洒洒”来说的'感受,我顺势让学生通过肢体来感受“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交流“大红灯笼”时,我出示句子对比,体会作者运用比喻的写法,使句子更生动,学生谈到了色彩、形状比第一句更形象。交流“像跳水员”时,我让学生联系到我国的跳水员杰出的表现“以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来感受夕阳变化的绝妙。然后让学生美美的品读三四段。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品味作者抓事物的特点写景。
四读,领悟写法。
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事物写得生动有趣,是本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也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这是今天老师交给你们的金钥匙。
3、拓展积累美句。
(1)这么美的词句,我们要积累起来,“朗读便于记忆”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或词,记在脑中。
(2)学以致用。“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美景,请你为其配上美文。出示课件,夕阳(日出)的图片,学生交流。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本课所学的句子、词,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有创意的去说。
4、总结作业。
出示课件:第一段话,到底三亚的落日是不是比日出不逊色,请大家回去读巴金的《海上日出》。
二、学法引导,写法指导。
这是我和学生们的常态课,没有任何的渲染,平日的课堂教学,我很注重方法的引导。首先是学法的引导。从字词读音方面,我教给学生“悄”读音选择,让他们知道学习知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字词的理解除了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外,理解词中的重点字就可以理解整个词。概括段意,可以用摘句法等等。
写作方法也贯穿在学习课文始终,我都贯穿写作方法的指导。从开始的结构,到后来的抓特征写事物,甚至这堂课的重点,体会作者如何把事物写生动具体有趣。最后设计“学以致用”环节,就是为了实现语文的“工具性”,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活用学过的知识。
三、我的遗憾
整堂课,学生启而不发,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三亚落日的美妙绝伦。这跟我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关。所以说,课设计的再精彩,老师上得再生动,课堂的主人没有调动起来,那就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