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的教案
此篇文章科学课程的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科学课程的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工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科学活动记录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图钉铁钉、木螺丝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这些事情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
1、做作业时削铅笔怎么办?(用小刀或铅笔刀)
2、做饭时把菜截断怎么办?(用菜刀)
3、把纸剪成纸花怎么办(用剪刀)
象上面所用的小刀或铅笔刀、菜刀、剪刀……这些物品叫做工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使用工具(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一)认识工具
1、我们用过什么工具?看书P2页在书中寻找出现的工具,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第二页的表格内。
2、抽学生汇报工具名称和作用:
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
锤子:可以定钉子、拔钉子等改刀旋转木螺钉
剪刀可以纸等裁剪物品钳子:可以剪断电线等物品
小刀:可以裁断纸等物品开瓶器:打开啤酒瓶等物品……
3、教师小结: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比较熟悉,能结合到现实生活来完成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二)、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一颗铁钉子和一颗木螺钉,你用什么工具可以把铁钉子和木螺钉定人木料中?(学生小组演示,教师在旁边指导)
2、小结:
①选择锤子把铁钉子定人木料中
②选择木螺刀把木螺钉璇入木料中
③也可以用锤子把木螺钉定人木料中,但是没有木螺刀方便。
思考:如果要把上面的'钉子从木板中取出来,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好?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三、完成教材3页三项任务应该选择的工具
1、请大家观察3页下面第一幅图,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请大家观察3页下面第二幅图,说说你选择的理由。(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
3、请大家观察3页下面第三幅图,说说你选择的理由。(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4、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5、读3页简单机械的意义并初步理解。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
对于简单机械,不同的物体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工具来完成,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认识简单机械,学习时注意安全。那么我们学习的简单机械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吗?下节课继续。
拓展延伸:
在你的身边发现使用工具的典型事例,与你的同学们交流共享。
科学课程的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三、激情导入:
1、导入:多媒体大屏幕放一段有情节的和对话的短片,看后让学生谈谈对短片的理解,带着声音和音乐再次播放短片,找学生谈感受。之后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曲,让学生说听后的感受。
2、屏幕放一段材料关于保护我们自己的听觉器官,找同学谈感受。
3、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是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的?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听力?
四、远离噪声:
听一段录音,非常吵杂。同学听后谈谈感受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小组讨论什么是噪声?过强的声音会损害人的听力,如放鞭炮爆炸所产生的`噪声、强烈的汽笛声等对人的损伤很大。
五、控制噪音:
1、过高或过低的声音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组先讨论,再找个别同学回答。
2、小组活动,做一个发生罐,使发生罐发出声音。
3、我们生活有哪些可以称得上是噪声的?那么有哪些办法可以减少这些噪声呢?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噪声。
4、在生活中有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啊?我们应该在公共场合怎么做啊?
六、课后延伸:
1、同学们平常用耳麦听音乐吗?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
2、从哪些地方需要保护我们的听力?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
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这节课教学难点是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本来是看似有些枯燥的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图形并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感受到声音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假如生活没有声音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啊?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能够大胆的想象。
通过本节课我也懂得了科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在一些科学课中要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科学课程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科学课程的教案 篇4
目标:
1、对观察冰块有兴趣。
2、乐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准备:
有太阳的冬天,一处有冰块的地方、粉笔
过程:
一、观察冰块
1、冰是什么颜色的?
2、鼓励幼儿用手摸摸冰块,说说有什么感觉。
3、怎样才能有冰块?
4、小结:冰是冷冷的、滑滑的。很冷的.天,水会结成冰的。
二、寻找有冰的地方
1、请幼儿将有冰的地方告诉大家。
2、请幼儿运冰块。每人拿一块冰块在阳光的空地上。
3、请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块,冰变成了什么?
三、欣赏冰画
1、请幼儿看看场地上的冰块化成了什么?
2、有粉笔将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轮廓,请幼儿说说像什么?
科学课程的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厨房的用途和厨房中的主要物品,研究厨房中的水池;
2、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及画布局简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生活和学会生活的'能力。
二、学习准备
1、课件
2、作业本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厨房是干什么用的?你觉得厨房应该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
3、出示厨房图片:你观察过你们家的厨房吗?你知道厨房里都有些什么物品?
4、学生讨论、汇报。
5、厨房里管线多,电器多,风、水、火、电样样俱全。管线有水管、燃气管、排气管、暖气管等;五金电器少不了燃气灶台、抽油烟机、水池龙头三大样。现在又添了微波炉、干燥消毒碗柜、洗碗机、粉碎机、各种炊具等新品种。当然还少不了米面油盐。
6、教师根据图片画出厨房的布局简图,学生观察。
7、学生活动:画出自己家厨房的布局简图。
8、评价活动。
9、出示水池图片。
10、教师:厨房中水池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好水池,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
11、介绍水池的结构。
12、作业:观察家中的水池并向家长提出自己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科学课程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2、初步了解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
3、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4、能通过合作形式整理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小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寻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科学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6种典型动物图片或标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从旧课引入。
(提供 6种典型动物的图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3、从讨论活动中捕捉探究的问题。
1、回忆上一课的活动内容。
2、学生说说这6种动物的特点。
3、小组讨论。
引发探究的兴趣。
二、寻找相似动物的特点
1、提供丰富的动物图片。
2、说说为什么这样找?这样找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怎样相似?
1、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蜻蜓相似的.动物。
2、分组将其他的动物分别归类。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科学素养。
三、逐步建立浅近的概念
1、将看法一致的动物分别列在表格中。
2、将看法不一致的动物罗列出来。
3、运用先前达成的共同特征来分析该种动物,如果看法达成一致则列入表格,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教师则提供进一步的资料(主要是形体特征和行为方面的)。
4、提供科学家的分类依据和命名方法,交流: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
1、说说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
2、各方面陈述自己的理由。
3、进一步抽象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为每类动物命名。
4、还有哪些动物和这6类动物都不相似?蜗牛是哪类动物呢?
初步培养学生根据事实作出判断的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寻找动物的共同特点
1、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2、教师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1、小组讨论。
2、交流,达成一致。
从找相似的动物实践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五、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
附板书设计:
2、形形色色的动物
和猫相似的动物:
和鸽子相似的动物:
和金鱼相似的动物:
和甲鱼相似的动物:
和青蛙相似的动物:
和蜻蜓相似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