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变废为宝》教学设计(精选3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变废为宝》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保护环境》中的第三课内容。本课是这一单元中继空气污染、水污染后,以家庭垃圾为例学习固体物质污染的一课。本课通过调查和分类活动,让学生懂得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让学生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意识到环境保护需要大家从小事做起。
【设计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丢弃很多垃圾,数量触目惊人。这些垃圾,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会引发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我们的学生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还存在着,因此,根据新课程理念,将教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的整合,我设计了本课教学活动。试图通过该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垃圾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在自己身边废物污染的情况,知道该如何减少垃圾危害、并变废为宝,如何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并以此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习惯,为社会、学校、家庭的垃圾处理出一份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
(2)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能力培养目标
(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进行物质的分类和制造,培养分析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2)意识到环境的保护需要靠大家从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
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垃圾危害及回收处理的资料、图片。
2、让学生调查一周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
3、分离垃圾活动所需的物品:塑料泡沫、大头针、纸屑、回形针、铝箔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引入课题。
1、多媒体出示垃圾成堆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垃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2、让学生说说看到那么多生活垃圾有什么感受与想法?
3、了解垃圾的危害,观看视频《垃圾围城》。
4、引导学生要合理处理垃圾、变废为宝。引出课题,读题。
【设计意图:知识来源于生活,利用图片和视频突出垃圾的危害和社会环保问题,引出“要合理处理垃圾”的结论。这样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要动脑筋把废品变成宝,从而引入课题。】
二、调查活动,发现问题。
1、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周家庭垃圾统计表。
2、分小组汇报数据。
3、师统计归纳,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形式调查家庭垃圾的类别和数量,研究现代家庭垃圾问题,让学生了解生活垃圾各组成所占的比例,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也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三.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1、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家是怎样处理垃圾的。
2、多媒体出示一些生活垃圾的图片,先说说有哪些垃圾,再讨论属于哪类垃圾。
3、指名回答,师归纳垃圾的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对家庭垃圾的分类,充分让学生感知生活垃圾对人类的危害,并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有利于垃圾的回收,达到降低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四、分离垃圾,动手动脑。
1、过渡:
现实生活中垃圾分类回收一般只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垃圾三种。但往往在可回收垃圾里面也包括了好几类垃圾,这给废品回收公司带来了大量的工作。他们要花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来对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再分类。
同学们,你们能设计一个方案来帮忙分离下面的物质吗?
2、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1)出示待分离的物质。
(2)师说明要求:一要按类别分离物品;二要方法有效、快捷;三要注意填好表格。
(3)让学生想办法把这些物质都分类。
3、小组汇报,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4、师强调设计方案中关键的两点是利用什么工具分离和分离的顺序,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分离垃圾,动手又动脑,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作用。活动中学生能体会到分离垃圾的困难,从而清楚日常生活中要把垃圾进行分类,减少垃圾的排放,达到了提高环保意识的目的。】
五、讨论分析,交流分享。
1、讨论:回收的垃圾有什么用途呢?它们经过处理后会变成什么?
2、指名汇报回收的垃圾有什么用途。
3、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4、让学生举例说明垃圾经过处理后会变成什么。
5、师归纳总结垃圾再利用的方法:垃圾再生法,垃圾焚烧发电法,垃圾堆肥法,垃圾生物降解法等。
【设计意图:讨论让学生注重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互动促进学生交际,在合作中学习并相互启发,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交际能力得以发展,各种信息量不断扩大。】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我们眼中的废品经过处理后可以变成意想不到的宝物,多媒体出示一些变废为宝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2、用名人名言来引导学生,只要肯动脑筋就能变废为宝。
3、让学生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师总结:“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尽量把家庭垃圾再利用,并养成把垃圾分类的习惯,减少垃圾的排放。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4、拓展延伸:设计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创意广告语。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有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有个全程认识,有益于知识的积累,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设计创意宣传广告语进行拓展延伸,升华所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课后活动,升华学习。
1、根据书本P89的要求和方法,与家长一起制造再生纸。
【设计意图: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同时让家长和学生知道再生纸的制造不仅减低纸的制造成本,保护了大自然,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网上学:生活垃圾的再利用。到“小学科学网”查阅更多变废为宝的相关资料,与同学在网上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与生活垃圾再利用有关的更多资料,并在网上交流。让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扩大了信息量,提高了能力。】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变废为宝》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变废为宝》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篇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学会用废旧物品来制作玩具或用具。
2、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一种变废为宝的方法,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
3、通过谈话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到废旧材料是可以再利用的,我们在平时可以有意识的收集一些废旧材料。
二、活动准备
废弃塑料酸奶喝若干、各种彩色纸、图案纸、浆糊、剪刀、篮子、示范作品
活动过程
1、出示变废为宝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变废为宝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这些都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呢?他们漂亮吗?你们想做吗?
2、通过谈话活动,了解废旧材料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我们要注意有意识的进行收集。
提问:我们平时应该怎样收集这些废旧的材料?哪些废旧材料可以收集?哪些废旧材料不能收集?
3、说说你想怎样变废为宝。教师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说出自己的想法。
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废旧物品?它们能制作成什么东西?
教师总结:有烟盒、药盒、火柴盒、粉笔盒、鞋盒等,纸杯、挂历纸、蛋壳、旧电池、酸奶瓶、VCD片、玉米秸、竹竿等。它们能做成飞机、轮船、汽车、火箭、坦克、企鹅、高楼、大桥等。
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欣赏,了解废旧物品的多种用途,并启发幼儿由单一向多面发散思维。
4、教师小结:小朋友,这些娃娃不但非常漂亮,而且全是用废旧材料做成的,你们千万不要小看身边任何一件看似没用的东西,说不定用处可大了,所以,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搜集一些废旧材料,准备二次利用。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废物变宝。
5、利用幼儿收集的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件喜欢的玩具或用具。
你们喜欢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吗?(喜欢)
那现在老师示范一遍这个小娃娃是怎么做的,请小朋友睁大眼睛,注意看哦!
教师示范粘贴娃娃,并讲解
6、教师发材料请幼儿操作,并说明操作时候的注意事项
7、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对孩子的创新设计加以肯定和鼓励。
8、对幼儿制作的.作品进行讲评。在制作活动中自然结束。
三、延伸活动:
1、继续制作没有完成的作品。
2、利用幼儿完成的作品布置展览。
今天,我们小朋友用没用的纸盒、瓶子做了好玩的游戏和玩具,以后我们要记住,不要随便把吃剰下的纸盒、瓶子扔掉,我们把它们洗干净,带到幼儿园,我们一起让它变变变,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幼儿拿着做好的玩具,去做小小宣传员,请其他班的小朋友参观欣赏。
本次活动收集、利用了生活中的一些未加工的废旧物品,在孩子游戏的情境中,让孩子充分想象、创造,给他们自由表现的空间机会,既能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孩子的生态意识,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养成孩子勤劳节俭的美德,了解到废物不废,一双勤劳的小手也可以变废为宝,为自己的创造感到骄傲。《变废为宝》这一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通过不同的废旧物品,启发幼儿想象、组合、尝试、体验创新设计的乐趣。在变废为宝活动中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基本方法:游戏、欣赏、实践。如何在孩子中进行绿色教育,变废为宝是一个教育抓手,怎样使我们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尽可能减少,变成有用的东西,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内容。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析
《变废为宝》是第六单元“能说会写”中的习作内容。本次写作由四幅连环画和三条文字要求组成。连环画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变废为宝”的经过;文字则分别从“观察、构思、写话”等方面提出训练要求。训练安排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了先说后写的习作训练规律,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图意、获得信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注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废为宝”,并通过实践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和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看懂图意,能展开合理想象把画面表现的内容用语言表达清楚;
2、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的兴趣,增强学生写好习作的信心;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教学准备
本课教材上的四幅连环画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话题
1、同学们,你们谁用废旧物品制作过小手工啊?(指名说一说)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第89页,看一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能说会写”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
2、(要求生仔细看图)谁能回答,书上画的两个小朋友做了什么?(指名回答。注意:要引导学生说出课题。)对!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就是“变废为宝”。(板书课题)
二、引导看图,明确要求
1、现在,让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书上的两个小朋友“变废为宝”的过程,并仔细读一读下面的三条文字要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先给这两个小朋友起个名字,再说一说这两位小朋友是怎样“变废为宝”的。(生看图读文,师巡视指导)
2、指名代表小组说一说都读懂了什么?给这两位小朋友起了什么名字?
3、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了这两位小朋友做了什么。不过老师想知道你们能用语言把他们“变废为宝”的事说一说吗?
4、请学生先自由练习说一说。
5敝该说一说,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说一个,师生评议一个。(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要合理,鼓励有独创性,注重对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及心理活动的描述。)
三、展开想象,动手习作
1、看,同学们说的这两位小朋友“变废为宝”的故事多精彩啊!现在,你们想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或你们的爸爸妈妈吗?
2、在我们动笔之前,谁来说一说怎样写才能把这个故事写得生动精彩?(指名说,并板书有价值的建议。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诸如:按一定顺序写,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写出来等。)
3、学生动笔习作,师巡视指导。
四、相互评议,修改习作
1、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2、小组合作互读互改,师巡视指导,并注意发现典型文章,供学生听读欣赏。
3、碧芮逑白鳌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同学们,今天我们根据这两位小朋友“变废为宝”的事写成了这么精彩的文章,真让老师高兴!你们回家也来一个“变废为宝”,并把你“变废为宝”的事也写成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有机会读给大家听,看我们班谁做的手工艺品最好看,写的故事最精彩,好吗?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变废为宝》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