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2025/09/29教案

此篇文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篇1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小说表面写明代生活,实际上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描写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庸无能、豪绅地主的刻薄贪吝、假名士的卑劣虚伪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小说同时也塑造了一些寄托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形象。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把《儒林外史》看作是讽刺小说的典范之作,说其“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足见其对《儒林外史》评价之高。

《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速写式的艺术特色使得该书的影视剧改编作品鲜有佳作,普罗大众对《儒林外史》的接受程度远不及其他几部古典名著。特别对于初中生来说,《儒林外史》篇幅过长,内容过杂,信息量过大,要理解这部古典文学名著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如何合理确立整本书的学习目标、设置阅读任务、安排阅读活动,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怎样的阅读习惯,这些都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来实现。

一、确立学习目标

1、阅读体味:阅读《儒林外史》,对整本书的人物、情节等内容进行提炼梳理。体味小说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形象,洞察作者在人物塑造上所寄托的情感,理解作品的讽刺手法,体会作品的内在意蕴。

2、表达交流:依据吴敬梓的情感倾向分类,制定人物榜。展示所搜集或设想的儒林人物图片。组建剧本创作小组,挑选《儒林外史》的部分片段,研讨剧情安排,交流相关道具设计以及角色设定,完成剧本创作。续写人物故事。

3、实践活动:完成阅读笔记展评,角色体验朗读。从《儒林外史》整本书中选择具有讽刺意味的典型场景,表演课本剧。组织关于《儒林外史》悲喜剧艺术的辩论赛。

二、设计活动环节

1、采用各种形式方法进一步熟悉全书内容

方法1:梳理小说情节

可以回目为主,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每回内容概括,亦可以人物为主,联系人物相关几个回目所写内容对全书进行整理。

方法2:写作人物小传

《儒林外史》中人物众多,且具有相对独立性,选择其中几个自己感兴趣或有深刻阅读体会的人物,叙述他们的故事,为人物作小传。写小传是要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作品中的众多人物,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高效完成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注:此环节不需要对人物做出评价。)

方法3:编画人物关系

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理清人物关系。笔者有下列几个参考角度。

(1)画出人物关系图谱或写出人物身份说明。

(2)根据作者的情感倾向对全书人物做一个分类榜单。大致可分为三类:褒大于貶,贬大于褒,褒贬并重。标注理由和依据,有争议的可组织讨论。

阅读《儒林外史》的一大障碍就是出场人物众多,思维导图的绘制能让人一目了然,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2、以学生问题为突破口,提高阅读效率

整本书初读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可以征集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疑问,阅读时可同学之间互助,或教师解答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推进整本书的深度阅读。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发现,教师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引导。

(1)重视初读感受:读完整本书后你感受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有没有特别吸引你的人物或故事?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你?

(2)联系全文比较:有没有相似的人和事?有没有矛盾的人和事?有没有违背常情常理的地方?

(3)关注细枝末节:你留意到哪些大场面中的小细节?有没有漏掉一笔带过的.信息?

(4)揣摩作者留白:有没有你想知道而作者没写的内容?为什么不写?你的设想是什么?

(5)尝试关联借鉴:你有没有其他类似作品荐读?作品有没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读完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你愿意尝试创作吗?

以上这些是为了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不是要求学生把这些方法当成模具套用。

3、以人物解读为抓手,挖掘阅读深度

环节1:从书中找到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并为之配一幅插画(自行创作或网络搜集),根据小说描写内容附一段肖像速写。该活动让学生理解人物的身份、地位、品位及性情,这些可以通过外貌描写呈现,也不要忽视服装道具的暗示性。

环节2: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我们在阅读《儒林外史》时离不开对讽刺艺术的探讨。鲁迅先生对这部讽刺杰作在艺术形象方面的描写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们可以从典型人物入手,结合相关情节,体会讽刺意味。

如教材中出现的范进,一直考到须发花白才落个秀才,当他想去参加乡试跟丈人胡屠户借路费时,被骂得狗血喷头,胡屠户骂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乡试回来后家里已经三两天揭不开锅了,范进只好把家里的母鸡拿去卖。当他看清挂在家里的报帖,确定自己中举了,一跤跌倒,不省人事。醒来后又披头散发,拍手大笑,只叫“中了!中了!”范进的疯让我们看到封建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对功名的狂热追求,夸张的手法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而范进中举前后身边人的态度变化更是揭示了人的丑恶本质和污浊的社会风气。范进原来是胡屠户嘴里的“尖嘴猴腮的癞蛤蟆”,中举后立刻变成了“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的“天上星宿”“贤婿老爷”。岂止胡屠户,更多的人登了范进的门,巴结奉承。趋炎附势的丑恶面貌暴露无遗。

还有同学们感兴趣的严监生,弥留之际连话都说不了了,就是断不了气。他放不下一件事,竭力伸出两根手指头,为了节省那一点点灯油,死不瞑目。就这两根普通平常、微不足道的手指头,吴敬梓牢牢抓住它们,细致的描摹表现了人物爱财如命的性格,成就了世界级的吝啬鬼形象。

要特别指出的是,作者吴敬梓并没有从故事描述中插过一句嘴,做一句评论,而是让人物通过自己的行动不断地自我暴露,讽刺就从场景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作者冷眼旁观,只让人物做淋漓尽致的表演。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充分分析人物形象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

环节3:通过对小说内容的分析把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评价,研究作者的创作目的和作品意义。

吴敬梓以敏锐的感觉洞察世态人情,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人间众生相,广阔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学生要对封建礼教、科举制度有所了解,结合时代背景去把握作者的创作初衷和作品价值。

4、用丰富的展示活动固化阅读成果,促进能力提升

活动1:阅读笔记展评。良好的阅读习惯之一就是做好阅读笔记,可以摘抄,可以概括,可以点评,也可以做随笔。教师展示阅读笔记,对认真阅读的同学给予肯定。

活动2:按角色朗读。这里的朗读不是拿腔拿调地读,而是随着文字、人物进行角色体验。《儒林外史》中很多人物对话都适合用于朗读。

活动3:开展專题辩论会。思维的碰撞是提炼,也是升华。可以针对书中某个人物或作品整体进行辩论赛。例如,有人认为《儒林外史》是一部丑史,也有人认为《儒林外史》是一部痛史。全班可以围绕“《儒林外史》笑多于泪,还是泪多于笑”展开辩论。

活动4:阅读后的创作是阅读最大的价值,更有超越性。

(1)学生成立创作小组,选取一幕场景进行剧本写作。注意挑选戏剧冲突比较强的内容。条件允许可安排好演员、服装、道具、场地,开展课本剧表演。

(2)为小说中的人物续写故事。续写人物要在了解人物主要故事的基础上,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合理想象。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要符合其性格特征,不能脱离原著;打开思路,天马行空,尽情想象,不妨设置一些悬念,让故事更吸引人。尝试在写作中学习作者用富有意味的细节来塑造人物的笔法。

三、进行阅读评价

阅读评价是对学生的激励和鞭策,最终标准应该是学生读得好。如何展开评价呢?可以从自我、同学、教师这三个维度展开。学生根据阅读计划、个人感受等进行自我评价,同学根据评价对象的阅读积极性、扎实程度、合作情况等进行客观评价,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课堂表现、考核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可以考核阅读笔记、课堂提问等。提升对作品的熟悉程度可以采用题库形式。而题库应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设,避免过碎、过难、过偏,以免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儒林外史》是今年第一次进入本地初中的必读书目,此设计方案还有很多待实践修正的地方。好的阅读方案就是可以让学生有兴趣地读起来,有计划地读下去,有目标地读进去,有感受地读出来。期待整本书阅读能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生根发芽。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篇2

读本分析:

《七色花》是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必读书目,是一部童话故事书。故事主人公珍妮用七色花达成了因愤怒、嫉妒等负面情绪所产生的种种愿望,但并未因此得到快乐,最后她用第七片花瓣来帮助他人,从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学生明白了:当你帮助了别人,你的愿望体现出价值和意义时,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故事以七片花瓣实现的不同愿望作为思路,结构、情节相似,利于学生初步研究梳理文本内容,感受目录的作用。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是新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方面提出的目标要求。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为“读读童谣和儿歌”,学生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二年级上册是“读读童话故事”,学生学会读封面,了解书名、作者;到二年级下册为“读读儿童故事”,学生在会读封面的基础上要求要学会看目录。

阅读目标:

1.学会看目录、用目录,能从目录中大致了解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2.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如何才能实现愿望。3.感受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阅读的成果。

阅读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看目录、用目录。教学难点:体会如何才能实现愿望。

阅读规划:

阅读过程:

01第一阶段——导读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借助语文教材中的文字,回顾以前读过的儿童故事,导入阅读情境。

二、认识目录,温故而知新复年级已学的“读封面”阅读办法,引出新的办法——读目录。

三、巧用目录,体验预测之趣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根据目录大胆预测,猜想故事内容。

4、试编目录,长文短读

1.开展趣味性的师生共读活动,学生入情入境读故事。

2.在体会目录的作用后,老师带学生参与“制作小目录”和“画画七色花”等研究活动,共同完成“起因”和“第一个愿望”的填写;学生自立完成整本书阅读,制作小目录。

3.布置阅读任务:完成《七色花》小目录①;自主阅读《十二个月》和《绿豆芽和水仙》两篇故事,完成小目录②。

02第二阶段——推进课

1、读——我是小小配音员

开展“小小配音员”的`分角色讲故事活动,学生回顾故事情节。

二、赏——我的小目录

1.展示学生创编的《七色花》小目录,老师相机修改,学生分享交流。

2.根据修改意见,学生自主修改《十二个月》和《绿豆芽和水仙》小目录,在组内交流展示,每组推选一个最佳作品进行展评,展示者结合目录复述故事。

3.评比“目录小妙手”。

三、疑——对比阅读找不同

1.简要梳理三篇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三者共同的关键词——愿望。

2.提出疑问:故事主人公都有本人的愿望,但为什么有的能完成,有的却无法完成呢?要如何做才能完成本人的愿望呢?

3.布置阅读任务:

①带着题目,从头对比阅读三篇故事,自立完成研究单②; ②自主阅读该书的其他篇目,鼓励制作课外阅读小目录。 03第三阶段——享读课

一、巧用目录忆情节

学生将单个目录和情节文字进行对应并连线,巧用目录忆情节。

二、抓住共性说一说

1.教师提出串珠问题,引导学生对三篇故事进行深入解读。 2.经由过程展评研究单②,小健壮现愿望的法宝有哪些。 3.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分享,说说你有什么愿望,打算如何实现,教师为学生送上“愿望小锦囊”。

三、课内得法,课外用法

1.请完成课外阅读小目录的学生上台展示,以小目录为线索,复述故事内容,分享阅读感悟,并受颁“课外阅读大王”皇冠。

2.为学生推荐与实现愿望相关的儿童故事《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大奖章》,并进行阅读链接,引入“快乐读书吧”的另一本必读书目《愿望的实现》,为下一个阅读活动的开展做铺垫。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申奥成功时举国欢腾的景象,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受申奥成功时举国欢腾的景象,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课前准备:

向家长了解或通过看报查资料搜集申奥成功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一段7月13日夜晚人们在街头狂欢的多媒体课件,观看之后,师导入:小朋友们,瞧!人们多开心,多激动呀!知道这是个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喜事吗?学生们一定会有多种猜测:国庆节,比赛成功了,狂欢节等。这到底是什么日子呢?

(生回答)同学们真不错,猜对了,是呀,在2001年夏天的那个夜晚,我们十几亿华夏儿女的眼睛都盯着电视里的萨马兰奇,当听到萨翁那平稳而清晰的北京两个字时,全中国人民的`心沸腾了!电视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我们赢了”这句话,我们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自豪感和成功感。北京申奥成功,是整个中国的成功。这次竞争是体育的竞争,也是经济的竞争,环保的竞争,文明素养的竞争,国际形象的竞争。我们赢了不仅是北京赢了,申奥赢了,更是中国赢了,中华民族赢了。世界选择了北京,北京将还世界一个惊喜。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课件朗读)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

2、学生自读画出的生字。(课件出示学习生字)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组长带领大家逐一读生字新词,接着说说你和哪个字交上了好朋友,请你把记住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然后逐一读课文,其他同学及时正音,最后全班交流自主学习的情况。

四、入境悟情,读中品味

1、引导:小朋友们,中国北京经过激烈的竞争,终于获得了成功,你心里怎么想?是呀!多高兴、多自豪呀!让我们牢记住这个日子,一起来读读第一节,

2、老师先提问:小朋友们,这么高兴的事,你想怎么庆祝呢?让学生畅所欲言。接着,我们来看看天安门广场的人们是怎样欢庆的吧!从画面上看,几十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挥舞着。瞧!高呼着,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让学生从画面上理解“聚集”了几十万群众,体会狂欢的场面。让学生做做挥舞的动作。然后,引导学生:你能把刚才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其中“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这三句高呼。让我们用比赛形式来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更激动。

3、在中华世纪坛前,谁来到了人们的中间,体会国家领导人也来到人民中间参加欢庆活动。知道这是一件多么伟大、自豪的事。

加上动作读一读。做做相互击掌、相互拥抱的动作。

五、拓展延伸,创新学习

说说你将为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做些什么?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对威尔伯一生命运转折的分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使孩子们对爱、对生命、对友谊有更深层次的领悟。通过对文中精彩段落的赏析,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塑造人物形象并传递情感的。通过对书整体的分析了解,加深对童话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教学重点:

通过对威尔伯一生命运转折的分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使孩子们对爱、对生命、对友谊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中精彩段落的赏析,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塑造人物形象并传递情感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物表;每个孩子有一本《夏洛的网》,并认真阅读全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孩子们好,你们觉得我算不算你们的朋友?为什么?

见过猪吗?都在哪儿见到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猪,他们养猪来干嘛呀?哦,原来猪的命运就是养肥以后,被我们杀来吃掉。多么悲惨的命运呀!

生活中,你喜欢那种灰色的大蜘蛛吗?为什么?

猪和蜘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平时也不会有什么交际。可是在童话世界中,它们之间却演绎出一段精彩的生命传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洛的网》,去感受这段生命的传奇。

2.简单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和译者

这本书打出的口号是“拥有一册,感动一生”,据说已经风靡世界五十年,发行千万册,这本书真的这么牛吗?

作者:E·B·怀特,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除了创作大量的散文、杂文等,他还写了三部童话,分别是《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和《吹小号的.天鹅》。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夏洛的网》,至今已拥有20多种文字的译本。

译者:任溶溶,著名翻译家和作家,翻译作品有《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等,他创作有《没头脑和不高兴》等。

3.围绕威尔伯的命运,理清整本书的条理。

(1)故事是从一只小猪的出生开始的,这只小猪名叫什么?它其实是一只什么猪?等待落脚猪的命运是怎样的?后来朱克曼先生买了它,给他吃,给他喝,这时等待威尔伯的命运是怎样的?

(2)可是,奇迹发生了,威尔伯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了特别奖,朱克曼先生没有杀它,反而很好的照顾了威尔伯的一生。这是怎么回事?威尔伯的命运是怎样发生不可思议的转折的?

4.分析人物,更深层次地去理解生命、理解友情

(1)围绕威尔伯的命运,故事里出现了好多的人物,小组交流: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他(它)的哪个情节或者哪个片段让你印象深刻?

(2)我说你猜小游戏:出示人物所做的与威尔伯有关的事情,让学生猜是哪一个人物,帮助学生进一步回顾课文内容。

弗恩上学的时候,每天中午给威尔伯喂牛奶的人是(阿拉布尔太太)

(阿拉布尔先生) 在一棵苹果树下圈了一小块地给威尔伯做猪栏。

(朱克曼太太) 用脱脂牛奶给威尔伯洗澡。

(朱克曼先生)决定带威尔伯去赶县里的集市。

(勒 维)每天喂给威尔伯泔脚,还给它打扫猪圈

(母 鹅)鼓动威尔伯逃走。

(小羊羔)觉得猪的价值比零还要少。

(坦普尔顿)和夏洛一起陪着威尔伯去集市。

(夏洛)在威尔伯绝望哭泣时承诺“我救你!”,并在网上织字。

(弗恩)将威尔伯放到婴儿车上,躺在洋娃娃身边。

(艾弗里)评价刚出生的威尔伯还没有一只白老鼠大。

(3)讨论:他们都为威尔伯付出过,他们哪些是威尔伯的朋友,哪些不是威尔伯的朋友,为什么?

5.品读并分角色表演描写威尔伯逃跑的片段,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展示母鹅等小动物“帮助威尔伯是假,戏弄威尔伯是真”这样的形象的。

【威尔伯在勒维的两腿间溜了过去。勒维没抓到威尔伯,反而抓住了那条小猎狗。“做得好,做得好,做得好!”母鹅欢呼,“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朝山下跑!”那些牛劝威尔伯。

“朝我这边跑!”公鹅大叫。

朝山上跑!”那些羊嚷嚷。

“转过身跑!”母鹅嘎嘎喊。

“跳,跳!”那只公鸡叫道。

“小心勒维!”那些牛喊道。

“小心朱克曼!”公鹅喊道。

“提防那狗!”那些羊嚷。

“听我说,听我说,听我说!”

母鹅尖叫……】

1)理清这个片段里都有哪些人物?

2)抽学生分别扮演这些人物,将这个片段表演出来。(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母鹅等小动物不是真心帮助威尔伯,是在戏弄他,在看好戏,同时,也从这个片段的表演中感受到童话情节的有趣。)

(扮演小猪威尔伯的孩子听着小动物的指挥,两眼无辜的看着老师,不知道听谁的)

(3)品读老鼠坦普尔顿答应帮威尔伯取下卵袋的对话,了解人物性格。(老鼠:自私、贪吃、有能力)

(4)走近弗恩,通过对弗恩言行的分析,了解小孩子的成长和变化。

(5)走近夏洛,回顾夏洛都为威尔伯做过什么,进一步体会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生命的价值。

(6)走近威尔伯,体会友情是相互的付出。

6.说说你读了这本书,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7.老师总结

童话来自现实生活,《夏洛的网》这个童话故事,就选取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动物:猪和蜘蛛作为主人公,展开奇妙丰富的想象,让一只蜘蛛在网上织出文字,还改变了一只猪被杀来吃掉的命运,在情节的安排上,曲折有趣,有威尔伯的逃跑,有臭蛋的爆炸,有小猪威尔伯的学织网,更有威尔伯命运的逆转等等;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谊是相互间真诚无私的付出,也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可以提升我们生命的价值,这样一个健康积极的意义。这就是童话的基本特点。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奇迹,孩子们,像威尔伯一样努力吧,去创造我们生命中的奇迹;在创造我们生命奇迹的同时,也别忘了帮助别人,为别人的生命创造奇迹,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8.拓展

推荐阅读怀特的另外两本书《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童话这种体裁的写作特点)

9.板书设计:

夏洛的网

威尔伯 ←无私付出 →夏洛

爱的大网

10.教学反思:教育戏剧的运用是枯燥的语文教学更加有趣,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对威尔伯一生命运转折的分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使孩子们对爱、对生命、对友谊有更深层次的领悟。通过对文中精彩段落的赏析,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塑造人物形象并传递情感的。通过对书整体的分析了解,加深对童话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教学重点:

通过对威尔伯一生命运转折的分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使孩子们对爱、对生命、对友谊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中精彩段落的赏析,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塑造人物形象并传递情感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物表;每个孩子有一本《夏洛的网》,并认真阅读全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孩子们好,你们觉得我算不算你们的朋友?为什么?

见过猪吗?都在哪儿见到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猪,他们养猪来干嘛呀?哦,原来猪的命运就是养肥以后,被我们杀来吃掉。多么悲惨的命运呀!

生活中,你喜欢那种灰色的大蜘蛛吗?为什么?

猪和蜘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平时也不会有什么交际。可是在童话世界中,它们之间却演绎出一段精彩的生命传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洛的网》,去感受这段生命的传奇。

2.简单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和译者

这本书打出的口号是“拥有一册,感动一生”,据说已经风靡世界五十年,发行千万册,这本书真的这么牛吗?

作者:E·B·怀特,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除了创作大量的散文、杂文等,他还写了三部童话,分别是《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和《吹小号的天鹅》。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夏洛的网》,至今已拥有20多种文字的译本。

译者:任溶溶,著名翻译家和作家,翻译作品有《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等,他创作有《没头脑和不高兴》等。

3.围绕威尔伯的命运,理清整本书的条理。

(1)故事是从一只小猪的出生开始的,这只小猪名叫什么?它其实是一只什么猪?等待落脚猪的命运是怎样的?后来朱克曼先生买了它,给他吃,给他喝,这时等待威尔伯的命运是怎样的?

(2)可是,奇迹发生了,威尔伯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了特别奖,朱克曼先生没有杀它,反而很好的照顾了威尔伯的一生。这是怎么回事?威尔伯的命运是怎样发生不可思议的转折的?

4.分析人物,更深层次地去理解生命、理解友情

(1)围绕威尔伯的命运,故事里出现了好多的人物,小组交流: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他(它)的哪个情节或者哪个片段让你印象深刻?

(2)我说你猜小游戏:出示人物所做的与威尔伯有关的事情,让学生猜是哪一个人物,帮助学生进一步回顾课文内容。

弗恩上学的时候,每天中午给威尔伯喂牛奶的人是(阿拉布尔太太)

(阿拉布尔先生) 在一棵苹果树下圈了一小块地给威尔伯做猪栏。

(朱克曼太太) 用脱脂牛奶给威尔伯洗澡。

(朱克曼先生)决定带威尔伯去赶县里的集市。

(勒 维)每天喂给威尔伯泔脚,还给它打扫猪圈

(母 鹅)鼓动威尔伯逃走。

(小羊羔)觉得猪的价值比零还要少。

(坦普尔顿)和夏洛一起陪着威尔伯去集市。

(夏洛)在威尔伯绝望哭泣时承诺“我救你!”,并在网上织字。

(弗恩)将威尔伯放到婴儿车上,躺在洋娃娃身边。

(艾弗里)评价刚出生的威尔伯还没有一只白老鼠大。

(3)讨论:他们都为威尔伯付出过,他们哪些是威尔伯的朋友,哪些不是威尔伯的朋友,为什么?

5.品读并分角色表演描写威尔伯逃跑的片段,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展示母鹅等小动物“帮助威尔伯是假,戏弄威尔伯是真”这样的形象的。

【威尔伯在勒维的.两腿间溜了过去。勒维没抓到威尔伯,反而抓住了那条小猎狗。“做得好,做得好,做得好!”母鹅欢呼,“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朝山下跑!”那些牛劝威尔伯。

“朝我这边跑!”公鹅大叫。

朝山上跑!”那些羊嚷嚷。

“转过身跑!”母鹅嘎嘎喊。

“跳,跳!”那只公鸡叫道。

“小心勒维!”那些牛喊道。

“小心朱克曼!”公鹅喊道。

“提防那狗!”那些羊嚷。

“听我说,听我说,听我说!”

母鹅尖叫……】

1)理清这个片段里都有哪些人物?

2)抽学生分别扮演这些人物,将这个片段表演出来。(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母鹅等小动物不是真心帮助威尔伯,是在戏弄他,在看好戏,同时,也从这个片段的表演中感受到童话情节的有趣。)

(扮演小猪威尔伯的孩子听着小动物的指挥,两眼无辜的看着老师,不知道听谁的)

(3)品读老鼠坦普尔顿答应帮威尔伯取下卵袋的对话,了解人物性格。(老鼠:自私、贪吃、有能力)

(4)走近弗恩,通过对弗恩言行的分析,了解小孩子的成长和变化。

(5)走近夏洛,回顾夏洛都为威尔伯做过什么,进一步体会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生命的价值。

(6)走近威尔伯,体会友情是相互的付出。

6.说说你读了这本书,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7.老师总结

童话来自现实生活,《夏洛的网》这个童话故事,就选取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动物:猪和蜘蛛作为主人公,展开奇妙丰富的想象,让一只蜘蛛在网上织出文字,还改变了一只猪被杀来吃掉的命运,在情节的安排上,曲折有趣,有威尔伯的逃跑,有臭蛋的爆炸,有小猪威尔伯的学织网,更有威尔伯命运的逆转等等;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谊是相互间真诚无私的付出,也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可以提升我们生命的价值,这样一个健康积极的意义。这就是童话的基本特点。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奇迹,孩子们,像威尔伯一样努力吧,去创造我们生命中的奇迹;在创造我们生命奇迹的同时,也别忘了帮助别人,为别人的生命创造奇迹,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8.拓展

推荐阅读怀特的另外两本书《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童话这种体裁的写作特点)

9.板书设计:

夏洛的网

威尔伯 ←无私付出 →夏洛

爱的大网

10.教学反思:教育戏剧的运用是枯燥的语文教学更加有趣,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