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学2

2025/10/02教案

此篇文章小学2(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2 篇1

教学內容

1、体育常识:篮球(理论知识)

2、游戏:持贝不走样

教学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及相关知识,知道篮球比赛的简单规则方法,对学习篮球知识感兴趣,能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讨论。

2、培养学生对球运动的兴趣,持之以恒,勇拼博的优良品质教学重难点篮球运动的相共知识,篮球比瑟的单规则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篮球师生问好

1、迷语引入:圆圆像个瓜,人们爱玩它,没到手抢它,抢到手丢它。(篮球)

2、师出示篮球,问:你了解哪些篮球明星?学生回答

3、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们的精彩表演。(课件展示)并让他们思考一些问题。学生看完自由讨论回窨

4、引出本课课题:篮球

新授:

1、了解篮球的起源。课件展示,思问题:篮球谁发明的',刚开始是用什么篮球和球圈和网的?

2、讲解一下篮球发展史和我国一些球运动情况。

3、我国知名篮球运动员概况。(学生们可以先说一说)

4、了解篮球场的一些数据和设备

先欣赏一个现代的篮球场。提问:你们对篮球场知道多少?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5、出示课件,讲解一些篮球场的基本数据和知识。

6、讲解我们比赛中裁判一些常用的手势,引导学生们看董比赛。

7、学生上台表演一些犯规动作和手勢。巩固与练习

1、填空题。篮球是()年,()人,()发明的。球场长()米,宽()米等。

2、抢答题。()

游戏:拷贝不走样

方法:老师事先准备好几张纸,纸上写好篮球犯规的名称,由每小组最后名学生上来抽出,然后回到座位后把这犯规的动作用手势做给前面一人依次类推,最前面一位学生快速到黑板上写出犯規动作,并做出相应的手勢。

课堂小结。

小学2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小篮球游戏活动,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初步掌握原地运球及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术,学会在游戏中运用技术。

2、技能目标:学生主动参与运球游戏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能力;发展反应速度、灵敏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4、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不怕挫折、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能在课堂内自觉、自律、自强,并不乏个性的张扬。

教学内容:

篮球:运球游戏

教学重点:

高、低运球

教学难点:

运球按拍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4、检查服装;

5、组织队形:

(要求:集队做到快、静、齐,精神饱满,声音宏亮。)

引入课的内容:同学们在观看篮球赛时,双方队员出神入化的球技、球员健美的风姿。同学们一定也想象他们一样,掌握熟练的篮球技术。但是,要掌握熟练的篮球技术,必须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多练习。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练习,为打好比赛打下基础。

二、准备活动:

1、教师带领学生沿篮球场跑1圈

2、球操。

(1)上肢运动;

(2)腹背运动;

(3)体转运动;

(4)正、侧压腿;

(5)腕踝关节运动。

组织队形:扇形(学生在三分线外站立,教师在三秒区内)

教法:教师领做,学生跟随练习。

要求:动作协调、到位。

三、基本部分:运球游戏

(一)耍球游戏:

1、师示范几种耍球方法:

(1)双手抛接球;

(2)环绕交接球;

(3)原地两手交换推滚球。

2、学生自耍球练习。(教师和学生一起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组织队形:散点

(二)原地运球游戏:

1、原地高、低运球:

教法:

(1)让学生在原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原地运球练习。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运球技术情况。

(3)教师讲解示范高、低运球按拍球方法。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展示。

比一比:谁的运球技术水平高。

看一看:谁的运球技术动作优美。

(6)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组织队形:散点

2、运球看数报数:

方法:原地做左、右手、高低交替结合的运球练习,看老师手势,报出数字。要求:抬头运球,用手的感觉控制球和两手都能运球。

组织队形:散点。

(三)行进间运球

(1)教师讲行进间直线运球方法。

(2)学生练习。

(3)小结。

组织队形:散点

小学2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的掌握和实践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认知能力,围绕篮球原地运球的基本技术,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练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技术动作并知晓如何运用;通过有趣的游戏,丰富学练手段,让学生感受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运球是篮球运动中最重要的技术,是篮球运动员完成技战术的基础。原地运球是小学三年级球类教材的主要内容,通过原地运球技术的学习,让学生参与篮球运动,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注重实践体验和自我感受,新鲜事物,乐于表现,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往往会表现出更强的求知欲。小学生非常热爱的篮球运动,正处在学习球类的启蒙阶段,他们渴望了解和掌握一些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篮球锻炼的兴趣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球,提高篮球活动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说出所学技术动作的名称,并知道如何正确运用。

2、技能目标:使80%的学生初步掌握篮球原地运球技术,知道运球时正确的运球手型,能够做到抬头目视前方,异侧手护球。20%的学生初步掌握原地左、右手运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游戏中团结合作,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的运球手型。

难点:运球时上下肢以及全身的协调配合。

六、教学方法

本课多以游戏的方法,同时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比赛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练习,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七、场地器材

篮球场1块、篮球36个、标志桶四个。

小学2 篇4

一、课题:

《篮球-原地运球》

二、课时:

1课时

三、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及认识,学会运球的基本动作,能够顺利拍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球水平。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肌肉力量等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篮球的原地运球技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手指与球的接触部位,按拍时随球与迎球动作

难点:手腕、手指按拍篮球的动作协调。

六、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

学生集合整队(成六路纵队)

师生问好!宣布本课教学目标及要求。

热身:A:慢跑(组织:由教师带领学生按一定路线慢跑两圈。)

要求:队伍整齐、有秩序。

B:热身操(组织:学生成六列横队站立。)

扩胸运动——体转运动——体侧运动——踢腿运动——俯背运动——弓步压腿——跳跃运动——手腕、脚腕运动

2、基本部分

(1)熟悉球性:手指拨球、腰间绕球、单腿绕球

组织:教师示范动作,学生原地徒手模仿教师动作;学生按小组到教师指定的位置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个别纠正错误。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并能徒手模仿;能积极参与小组练习;能勇于接受他人的纠错建议并进行改正。

(2)学习原地运球动作方法

动作要领:两腿弯曲,上体稍前倾,抬头,眼看前方或侧方;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空出,用手指和指跟部位控制球;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肘关节为轴,上下摆动。

组织:教师讲解示范原地原地运球动作方法。学生原地徒手模仿教师动作。在原地运球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例如高低运球、左右运球等;男女生各成三列横队面对面站立,教师站立于队伍正中间讲解示范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纠错。

组织:男女生各三组,每组8人。每组四个球。每两人一个球进行轮换练习

要求:小组合作练习、交流充分;勇于接受别人的纠错建议。

(4)学生展示

组织:每组选出代表进行篮球技能展示,代表可为一人或多人。教师与学生根据展示情况共同给予评价。

要求:认真观看他人展示,及时给予评价。

(5)游戏:篮球混合接力

教师讲解游戏方法:男女生各三组,每组8人;站立于起跑线后,在距离起跑线10米处放一装有篮球的篮子,在距离篮子10米处和15米处各放一小木柱当标志物。游戏开始时,每人从起跑线跑至篮子处拿起篮球并于原地运球5次,抱起篮球跑至第一个标志物,接着从第一个标志物做胯下绕球前进至第二个标志。然后绕着标志物原路返回接球放回篮子,最后跑至起点拍下下一位同学的手,依次进行。

规则:不得扔球、抛球;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3、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

组织: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散点站立。

要求:学生认真跟着教师一起放松练习,动作到位。

(2)小结本节课的情况

(3)安排学生收拾器材

(4)师生再见

小学2 篇5

一、设计理念

本课选取的教学内容是水平二三年级篮球运球,这项技能是篮球运动的基础,本课旨在通过各种有效辅助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仿、体验、游戏中掌握篮球高低运球的动作技能,在练习中匹配体能练习,提高运动量和强度,做到技能体能在教学过程中同步发展。在主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各种不同姿态的运球体验、两人或多人一组的合作运球形式、加上运球游戏,丰富了学练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学生更好的学习高低运球动作技能创设了有利条件。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组织、师生的评价,让学生在学练中懂得肯定同伴,在游戏中学会诚信,让体育教学真正做到促进学生“身”“心”“社”和谐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篮球高低运球,动作技能规格是:两脚屈膝前后站立,运球手同侧脚在后,异侧臂体前平屈。五指分开掌心空出,手臂带动手腕手指按压球的中上部,运球高度从膝盖以下、胸部以下两个部位进行练习,膝关节随手臂运球节奏上下起伏。根据技能动作的特点,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练形式,在准备部分先让学生尝试并学会五指分开掌心空出的持球动作,然后让学生体验手腕带动手指拨地滚球的感觉。在基本部分先坐姿体验五指分开掌心空出,手腕带动手指按压球的中上部的.运球感觉,接着跪姿体验小臂带动手腕手指按压球动作,然后站姿体验膝关节随手臂运球的节奏上下起伏,全身协调用力的感觉。最后利用提高学生保护球的意识与姿的控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双手同时演示正误动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对比出技能动作学习中的问题,有效提高学生掌握正确动作技能的效率,在方法选择中尝试探索新途径。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巧妙设计了组织形式和评价环节,让学生在学练中学会交往、自信和诚信,让技能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有效载体。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还缺乏持久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活泼好动。所以我采用了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练习手段,加上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技能学练的过程中始终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练的效率。三年级的学生普遍肌肉力量较差,动作不易协调,在体育活动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篮球,但没有系统的学会篮球技能,球性不熟。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准备部分设计了大量熟悉球性的活动,在技能教学环节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力求打好篮球基础,在学练中提高兴趣,感受成功。

四、学习目标

1.知道并能做出篮球高低运球五指分开、掌心空出的运球手型和动作,体验运球时上下肢协调用力和节奏感。

2.通过高低运球往返跑组合练习提高学生的篮球实战能力、发展学生体能。

3.在合作运球中,乐于和同伴积极配合,友好相处;游戏中讲诚信、守规则。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五指分开、掌心空出的运球手型。

难点:手臂带动手腕手指,上下肢协调用力

六、本课的教学组织策略

本课的教学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始终围绕高低运球这一主题。设计了多种姿势的拨地滚球(体验手腕带动手指拨球的感觉);

坐姿、跪姿、站姿三种高度的高低运球(随着运球高度逐步增高,身体参与运球的部位逐步增加。让学生从体验手腕带动手指按压球开始到手臂带动手腕手指按压球,到最后膝关节随球的运动节奏上下起伏,全身协调用力。整个学练过程的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当学生初步掌握高低运球的要领后通过以三种游戏的形式:“人球一起动”、“人动球不动”、“球动人不动”等拓展练习方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提高运球控球能力。

为了达成运动技能目标,本课我通过提问法,示范法、双手同时展示正误动作对比法,引导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动作要领,通过让学生自主体验,初步掌握动作技术。利用了SPARK课程理念(我主持的省立项课题)采用多音乐伴奏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运球的节奏感,发展学生下肢快速、灵敏、协调能力。另外用球上支撑俯撑等静力性练习来发展学生的上肢及腰腹力量。

这堂课练习密度较大,最后我通过语言引导,动作示范帮助学生肌肉放松。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回顾本课的重点。本课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组织形式的确定上,学练形式的设计上,评价内容、方法的选择上,都是以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为中心。力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最大化,教与学过程的实效,学生能力发展的高效。

七、运动负荷预计

1.心理负荷预计:本课的学练形式大部分是以游戏活动的形式表现的,预计学生将会以比较兴奋的心理状态,热情高涨的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心理满足感和愉悦感得到充分体验。

2.生理负荷预测:运动量:中偏上平均心率:110~120次/分练习密度:50%左右

八、场地器材

篮球场、小篮球45只、移动音箱1台

小学2 篇6

一、教学内容:

1、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急停跳投,教学比赛

2、素质练习:俯卧撑,加速跑,单脚跳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1、通过学习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

2、通过素质组合练习,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三、教学过程

篮球基本技战术水平以及学生裁判工作能力。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出勤情况。

2、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本次课内容:篮球、素质。

4、安排见习生。

要求:集合队伍快静齐,见习生旁听,协助教师工作。

(二)、准备部分(6分钟)

学生熟悉球性练习

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练习的方法,即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动作或者模仿所见过的某些球星的动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熟悉球性练习。

2、教师下到学生中间一起练习或做一些动作让学生模仿。

要求:学生不能投篮。

(三)、基本部分(32分钟)

1、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练习(8分钟)

动作要领:运球速度快变慢,跨步急停缓前冲,急起运球慢变快,重心前移后腿蹬。

教学重点:手、脚、身体重心协调一致。

教学方法:

(1)教师先进行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分两边看示范听讲课。

(3)学生成四列横队列于篮球场中线。

(4)学生分组练习。

练习方法:学生快速运球朝篮球场端线方向作急停急起动作,根据自身能力调节快慢。

(5)教师认真观察学生动作并及时纠正错误。

(6)请个别学生示范,教师进行讲评。

2、急停跳投练习(8分钟)

动作要领:急停动作与运球急停相同。投篮时双脚用力蹬地跳起,眼睛瞄准篮,抬肘伸臂,翻拨指球出手。

注意事项:前臂与手腕要控制好处手力量。

教学关键:向上举球和起跳动作协调一致。

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解。

(2)学生分组列于中线。

(3)学生分组进行急停跳投练习。

要求:球不管有否投进,都只做一次投篮动作。

(4)投完篮的同学运球返回中线接到队伍的.后面。

(5)教师全场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及时个别纠正错误。

3、教学比赛(10分钟)

组织教法: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进行半场教学比赛,由学生担任裁判,裁判可轮流

担任。教学比赛结束后,教师进行讲评。

4、素质练习(6分钟)

组合练习

(1)俯卧撑8次;

(2)加速跑;

(3)“火车前进”

练习方法:由队伍排头同学开始在起点做俯卧撑8次后向前加速跑到对面端线,与此同时,下一位同学便可开始做俯卧撑练习,与此类推,依次进行。待全组同学都跑到端线后用游戏“火车前进”返回起点。先到的队为胜,最迟到达的队集体做俯卧撑5次。

(四)、结束部分(4分钟)

1、放松练习

组织教法: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听教师口令进行放松练习。

2、师小结本次课情况。

3、教师宣布下一节课内容、地点。

4、安排值日生还器材。

5、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