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复习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圆的复习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圆的复习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复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及其周长面积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是本册书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长达两周时间圆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有关圆的知识,由于本单元知识容量很大,学生掌握但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知识框架,而且对于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应用圆的特征解释一些生活中现象不是很明确,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灵活。
重点:
整体把握圆的特征,积累用圆规画圆的经验。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的面积的意义和公式,并会正确计算。
难点:
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和若干小圆片(软纸和硬纸两类)绳子,软尺,圆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进一步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的意义。
②能正确地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2、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回顾圆周长,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化曲为直”数学思想。
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解决一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播放)咱们先欣赏一组图片,熟悉吧,美不美,好,带着这样美好的心情,咱们开始今天这节课,一起读圆的复习。板书圆的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学生自己的动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同时再次让学生体会到圆的魅力所在。
二、学生积累画圆的经验。
1、引导学生自己讲画圆的方法。
引导其他学生补充,完善。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位同学,你在完成这幅作品的时候,第一步干了什么?画圆,那你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画圆的经验吗?引导学生明确圆规的针尖确定了圆心,两脚之间的距离确定圆的半径。
2、找出淘气画圆的问题所在,再次强调画圆的方法。出示淘气所画出不规范的圆,引导学生纠正。
【设计意图】让小作者讲解自己画圆的方法,积累画圆的经验,让学生再次指出淘气画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积累画圆的经验。
三、小组合作,进一步复习圆的特征。
⒈、教师出示小圆片,让生介绍这个怎样的圆,激发学生在小圆片上找圆心,找半径,直径,体会圆的对称性等。(预设有的小圆片上没有圆心需要对折,有的圆片上有圆规针尖扎得痕迹)引导学生了解同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先说一说,再同桌合作测量。
2、测量圆的周长,学会滚动法和绕线法并积累测量经验。让生动手体会用绳子测量圆的周长的必要性。并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数学思想。让生亲自演示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并体会测量有误差,减少误差的办法就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进一步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圆,测量圆,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及掌握推导圆的'面积的方法。
1、让生应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体会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前期制作小圆片的半径是2厘米,所以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数值是相同的,同样都是12、56,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2、明确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明确把圆这样的曲线图形转化成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这样的直线图形。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圆的半径相当于其他图形中的什么,圆的周长相当于其他图形中的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使得学生明确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通过动画演示,使得学生形象的感知到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并真实的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五、建立知识树和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建立本单元的知识树。让生自己完善知识树,从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及圆的应用四大方面来梳理。建立知识树,方法树和思想树。知识树的四个树枝是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的应用,而树根就是圆的定义。在黑板上画一棵知识树。
2、练习从判断题和应用题入手。进一步巩固圆的知识。进一步强化学生圆这一单元的基本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完善圆的的知识树,初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梳理清晰。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也为后续单元的复习积累了复习的方法。
六、小故事,大道理,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通过听自编有趣的故事,分析表格,得出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围成的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进一步让学生探讨,面积同样的情况下,谁用得绳子最短?
故事内容:从前呢,有一位老爷爷,有三个儿子,老大呢,四肢不勤,好吃懒做,老二呢,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老三,勤勤恳恳,聪明伶俐,尤其可贵的是对老人特别孝顺,有一天老大和老二吵着要分老人的地,老人实在没办法,就说算了我给你们三个人一样长的绳子,你们自己去圈地,谁圈的面积大,地就归谁,结果老大用这根绳子圈了长方形的地,老二用这根绳子圈了正方形的地,二老三圈了圆形的地,结果第二年老三收的麦子做多,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后来他们又开始争吵,老人是在没办法,就说这样吧,我给你们同样大的土地,现在你们用绳子圈一圈,谁用的绳子最少,地全部归谁?同学们知道答案吗?为什么?
表格如下:
2、最后让生欣赏一组生活中的圆,体会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增加了本节课的极大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周长一样的情况下,围成的图形中圆的面积是最大的。并且探讨面积同样的情况下,谁的周长最短?增加了孩子思考积极探索的空间,及体会到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圆的复习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本节课主要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生分析:
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及时整理已学的内容变得更为重要。经过前面五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整理知识的方法和学习习惯,有能力自己整理学过的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能根据这一单元所学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思考、合作中整理、评议中完善、演练中检验。
3.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教学重点: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圆的整理和复习课。圆以它本身独有的特点和魅力装点着我们周围的世界。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为精彩。老师也从我们的校园中找到了许多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拍到的照片)
2 .如果我们要知道这圆形花坛的铺草坪的面积,该怎么计算?
生计算,汇报
那有关圆的面积你还知道哪些?
演示圆面积公式的推到过程并板书.
(设计意图:在兴趣中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感受到数学之美,老师又及时地激疑,“需运用那些知识?”在自然而贴切中引出课题——圆的整理和复习,这大大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态势进入后继的梳理复习。)
二、回忆整理、交流探索
既然是圆的整理和复习课,你觉得还有哪些内容需要整理的?(生回答)
你们能模仿圆的面积整理的方法把圆的其他知识也整理出来吗?
生整理,汇报,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思考、合作中整理、评议中完善、演练中检验)
三、实践应用
(一)明辨是非
1、圆的半径扩大2倍,周长就扩大2倍,面积也扩大2倍。
2、梯形可以画一条对称轴。
3、圆周率等于3.14。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它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5、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3cm
(二)精挑细选
1、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从2时走到4时,分针针尖大约走过了cm。
A. 31.4 B 125.6 C. 314
2、要在一个长8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纸片中剪出尽可能大的圆,最多可剪出个。
A. 1 B.2 C. 3 D.4
3、一个半圆,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A. C÷2+2r B.лr C. лr+2r
4、一个圆的直径等于一个正方形的边长,这个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法比较
(三)实际应用
1、你能提出哪些有关圆的问题并解答?
周长:
环形面积:
2、如果在这个圆形草坪内,准备安装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现有射程为20米、15米、10米的三种装置,你认为选哪种比较合适?安装在什么地方?
(四)发展练习
1.沿着半径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56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2、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交流,不但对圆这部分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整理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对自己的整理一定会发现很多不足之处,请同学们在课下进一步完善,好吗?
圆的复习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77—7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出示:小明家新买了一个圆形餐桌,它的直径是2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提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和谁有关的知识?
2、这节课我们就对圆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
说一说本单元你学习了有关圆的哪些知识?
(1) 学生可翻阅课本,并简要记录各节要点
(2) 小组内交流.
(3) 整理知识点:
内容
知识要点
举例
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2.小组汇报。
学生分组汇报整理结果,汇报时其他学生认真听,完善补充。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基础知识
(1)圆是平面上的( )线图形。(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2)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
(3)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4)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剪下一个最大圆的半径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判断:教材79页的6题。
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进一步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
3.解决问题:
(1)79页的4题:明确场地的直径是8+1+1=10m
(2)79页的9题:仔细观察图,明确四个扇形合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半径1m的.圆。
(3)79页的10题:
提问:操场跑一圈是多少?
让学生明确圆的周长加上正方形两条边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判断题
(1)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
(2)半径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一个圆的半径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8倍。( )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中,圆的面积最大。 ( )(5)半圆的面积就是圆面积的一半. ( )
(6)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
2.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的1、2、3、5题
小组内评价。
3.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圆的复习教学设计 篇4
圆的复习教学设计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的复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的复习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77—7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出示:小明家新买了一个圆形餐桌,它的直径是2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提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和谁有关的知识?
2、这节课我们就对圆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
说一说本单元你学习了有关圆的哪些知识?
(1) 学生可翻阅课本,并简要记录各节要点
(2) 小组内交流.
(3) 整理知识点:
内容
知识要点
举例
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2.小组汇报。
学生分组汇报整理结果,汇报时其他学生认真听,完善补充。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基础知识
(1)圆是平面上的( )线图形。(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2)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
(3)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4)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剪下一个最大圆的半径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判断:教材79页的6题。
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进一步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
3.解决问题:
(1)79页的4题:明确场地的直径是8+1+1=10m
(2)79页的.9题:仔细观察图,明确四个扇形合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半径1m的圆。
(3)79页的10题:
提问:操场跑一圈是多少?
让学生明确圆的周长加上正方形两条边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判断题
(1)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
(2)半径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一个圆的半径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8倍。( )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中,圆的面积最大。 ( )(5)半圆的面积就是圆面积的一半. ( )
(6)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
2.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的1、2、3、5题
小组内评价。
3.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圆的复习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复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及其周长面积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是本册书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长达两周时间圆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有关圆的知识,由于本单元知识容量很大,学生掌握但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知识框架,而且对于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应用圆的特征解释一些生活中现象不是很明确,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灵活。
重点:
整体把握圆的特征,积累用圆规画圆的经验。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的面积的意义和公式,并会正确计算。
难点:
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和若干小圆片(软纸和硬纸两类)绳子,软尺,圆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进一步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的意义。
②能正确地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2、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回顾圆周长,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化曲为直”数学思想。
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解决一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播放)咱们先欣赏一组图片,熟悉吧,美不美,好,带着这样美好的心情,咱们开始今天这节课,一起读圆的复习。板书圆的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学生自己的动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同时再次让学生体会到圆的魅力所在。
二、学生积累画圆的经验。
1、引导学生自己讲画圆的方法。
引导其他学生补充,完善。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位同学,你在完成这幅作品的时候,第一步干了什么?画圆,那你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画圆的经验吗?引导学生明确圆规的针尖确定了圆心,两脚之间的距离确定圆的半径。
2、找出淘气画圆的问题所在,再次强调画圆的方法。出示淘气所画出不规范的圆,引导学生纠正。
【设计意图】让小作者讲解自己画圆的方法,积累画圆的经验,让学生再次指出淘气画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积累画圆的.经验。
三、小组合作,进一步复习圆的特征。
⒈、教师出示小圆片,让生介绍这个怎样的圆,激发学生在小圆片上找圆心,找半径,直径,体会圆的对称性等。(预设有的小圆片上没有圆心需要对折,有的圆片上有圆规针尖扎得痕迹)引导学生了解同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先说一说,再同桌合作测量。
2、测量圆的周长,学会滚动法和绕线法并积累测量经验。让生动手体会用绳子测量圆的周长的必要性。并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数学思想。让生亲自演示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并体会测量有误差,减少误差的办法就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进一步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圆,测量圆,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及掌握推导圆的面积的方法。
1、让生应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体会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前期制作小圆片的半径是2厘米,所以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数值是相同的,同样都是12、56,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2、明确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明确把圆这样的曲线图形转化成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这样的直线图形。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圆的半径相当于其他图形中的什么,圆的周长相当于其他图形中的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使得学生明确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通过动画演示,使得学生形象的感知到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并真实的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五、建立知识树和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建立本单元的知识树。让生自己完善知识树,从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及圆的应用四大方面来梳理。建立知识树,方法树和思想树。知识树的四个树枝是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的应用,而树根就是圆的定义。在黑板上画一棵知识树。
2、练习从判断题和应用题入手。进一步巩固圆的知识。进一步强化学生圆这一单元的基本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完善圆的的知识树,初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梳理清晰。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也为后续单元的复习积累了复习的方法。
六、小故事,大道理,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通过听自编有趣的故事,分析表格,得出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围成的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进一步让学生探讨,面积同样的情况下,谁用得绳子最短?
故事内容:从前呢,有一位老爷爷,有三个儿子,老大呢,四肢不勤,好吃懒做,老二呢,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老三,勤勤恳恳,聪明伶俐,尤其可贵的是对老人特别孝顺,有一天老大和老二吵着要分老人的地,老人实在没办法,就说算了我给你们三个人一样长的绳子,你们自己去圈地,谁圈的面积大,地就归谁,结果老大用这根绳子圈了长方形的地,老二用这根绳子圈了正方形的地,二老三圈了圆形的地,结果第二年老三收的麦子做多,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后来他们又开始争吵,老人是在没办法,就说这样吧,我给你们同样大的土地,现在你们用绳子圈一圈,谁用的绳子最少,地全部归谁?同学们知道答案吗?为什么?
表格如下:
2、最后让生欣赏一组生活中的圆,体会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增加了本节课的极大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周长一样的情况下,围成的图形中圆的面积是最大的。并且探讨面积同样的情况下,谁的周长最短?增加了孩子思考积极探索的空间,及体会到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