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案优秀
此篇文章《蜜蜂》教案优秀(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蜜蜂》教案优秀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能认读“试验、证、阻、测、括”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等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试验、阻力、推测、包括、逆风、超常、本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法布尔留心生活、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揭题:蜜蜂
2、板书题目:指导“蜂”的写法。
生齐读课题。
3.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想知道些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揭开问题的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投影这个要求)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师: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读完了,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先读词语,看准字形再读。(出示词语)
生齐读:
蜜蜂 试验 纸袋 证实
飞散 几乎 大概 阻力
遥远 推测 包括 检查
迷失准确无误 逆风而飞
沿途 陌生 超常 解释
师:“散”这个字,在这儿读四声。“括”要读清楚。
个别读。
3.检查课文朗读。
师: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请同学起来读句子,其他同学注意听,请你来评价一下。(课件出示)
生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生2: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生3: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生4: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生5: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生6: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引导联系上下文或找近义词理解词语。 试验 阻力 包括 推测 逆风而飞 陌生 超常 本能
(二)整体感知
1.师: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的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试验。你能从文中找到关键句子来说一说吗?快速浏览是一种语文学习能力,你要找出准确的句子啊。
师生交流,明确。(作者做的试验是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板书: 听说 做试验
2.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精读课文,学习方法。
(一)方法导学
1.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做试验考虑周全、观察仔细。
师:既然做试验,就要准备充分,生读,了解试验过程。
投影:填空
2、读第五段
师:因为试验考虑全面,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哪一句是结果呢?(要看他为什么做试验)。一起找,读一读。
板书:确确实实
师:试验结束了,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你现在知道“超常、本能”的意思了吗?
课文开头你提的问题还有没解决的吗?
(二)学法总结
师:刚才我们用找关键句子、边读边概括的方法读了课文,接下来写写生字吧。
四、写字练习
师:同学们,看一看本课的14个生字哪几个比较难写,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提醒一下同学们。
预设:“概”,注意中间部分要写小点,要避让。“超”的下边一捺要足够长。要能托起上边的“召”。
《蜜蜂》教案优秀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能认读“试验、证、阻、测、括”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等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试验、阻力、推测、包括、逆风、超常、本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法布尔留心生活、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揭题:蜜蜂
2、板书题目:指导“蜂”的写法。
生齐读课题。
3.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想知道些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揭开问题的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投影这个要求)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师: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读完了,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先读词语,看准字形再读。(出示词语)
生齐读:
蜜蜂 试验 纸袋 证实
飞散 几乎 大概 阻力
遥远 推测 包括 检查
迷失准确无误 逆风而飞
沿途 陌生 超常 解释
师:“散”这个字,在这儿读四声。“括”要读清楚。
个别读。
3.检查课文朗读。
师: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请同学起来读句子,其他同学注意听,请你来评价一下。(课件出示)
生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生2: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生3: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生4: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生5: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生6: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引导联系上下文或找近义词理解词语。 试验 阻力 包括 推测 逆风而飞 陌生 超常 本能
(二)整体感知
1.师: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的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试验。你能从文中找到关键句子来说一说吗?快速浏览是一种语文学习能力,你要找出准确的句子啊。
师生交流,明确。(作者做的试验是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板书: 听说 做试验
2.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精读课文,学习方法。
(一)方法导学
1.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做试验考虑周全、观察仔细。
师:既然做试验,就要准备充分,生读,了解试验过程。
投影:填空
2、读第五段
师:因为试验考虑全面,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哪一句是结果呢?(要看他为什么做试验)。一起找,读一读。
板书:确确实实
师:试验结束了,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你现在知道“超常、本能”的意思了吗?
课文开头你提的问题还有没解决的吗?
(二)学法总结
师:刚才我们用找关键句子、边读边概括的方法读了课文,接下来写写生字吧。
四、写字练习
师:同学们,看一看本课的14个生字哪几个比较难写,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提醒一下同学们。
预设:“概”,注意中间部分要写小点,要避让。“超”的下边一捺要足够长。要能托起上边的“召”。
《蜜蜂》教案优秀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九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经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读文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蜜蜂在花丛中飞舞)。
2、导语
小蜜蜂不仅勤快,还会给人领路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蜜蜂引路》(板书课题)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游戏“蜜蜂采蜜”玩中识字。
3、交流识字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字词。
1、联系生活理解“附近、谈天”。
2、换一换掌握“常常”的用法。
3、朗读中体会“果然、惊讶”。
四、深读课文,体会感悟。
蜜蜂真的会给人领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2、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3、再读第二段,谈谈你的`感悟。
五、朗读全文。
六、学生交流。
我们该向列宁学习什么呢?
七、资料展示。
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这是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课件出示列宁图及资料
八、联系实际,扩展延伸。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呢?学习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蜜蜂》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蜜蜂》教案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蜜蜂》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蜜蜂》教案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蜜蜂》教案优秀 篇4
教学思路: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词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理解了文章的词语,才能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每一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自己没有学到的词语。而低年级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始阶段,所以抓好词汇教学尤为重要。
在词汇教学中,重点是准确的理解词义,因为只有正确的理解词义,才能够正确的去应用。理解词义的方法很多。比如直观的理解,比较辩析理解。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理解,以及结合课文理解,不同的词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如:一些抽象的词语就需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细细的体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后练习3的两组句子,并比较出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两个问题。
4.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二)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26 蜜蜂引路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ù,不读fú。引:读yǐn,不要读成yǐ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 ) 莫( ) 斯( )
张( ) 摸( ) 期( )
养( ) 谈( ) 导( )
美( ) 淡( ) 异( )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