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的由来教案
此篇文章大雪的由来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大雪的由来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大雪的由来》
活动目标:
1、复习童谣 ,学习诗词大雪。
2、积极参与晨谈,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儿歌《二十四节气歌》、《大雪》儿歌,ppt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二十四节气歌》引出“大雪”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们好!寒冷的冬天来了,你们最喜欢做什么?(堆雪人)雪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分享的内容是:大雪的由来。
二、出示图片,播放课件。
1.本周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大雪。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大雪”这个节气:
教师小结:大雪节气,太阳黄经达255度。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2.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3.教师:小朋友,如果我们这里下雪了,你想堆个什么样的雪人呢?(出示雪人图片)
让我们一起期待雪花的到来吧!
大雪的由来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雪的由来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雪的由来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大雪节气后,南北方气候的变化。
2、了解各地相应的习俗(给树木保温、腌腊肉、吃糍粑等)。
3、知道冬季树木保温的方法。
4、体验串山楂,提高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用草秸包裹树木的图片、腌制腊肉、制作糍粑的过程图、草秸草绳(或薄膜纸、绳子)、山楂、木签。
2、谚语:小雪封底、大雪封河
三、活动过程
1、通过图片简单了解大雪节气时各地的'习俗。
2、一起学习几个谚语,理解谚语的意思。
3、户外实践:到户外帮助树木保暖。
4、室内实践:串山楂活动。
四、活动延伸
了解有制作腌菜习惯的幼儿家庭,请幼儿回家与父母共同制作腊肉,并带来幼儿园观察腊肉的变化。
大雪的由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收集有关大雪节气的传说、民俗,通过收集材料,真正理解二十四节气中“大雪”这一节气的含义。
2.感受大雪节气的重要性,制作雪花图片,增强幼儿动手制作能力,感受大雪节气的文化底蕴。
3.让学生了解并认同“大雪”节气,认识并喜爱传统节气,赋予传统节气新的时代内涵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二十四节气大雪的材料收集,传承传统文化,建立起对节气的认识。
教学准备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大雪节气有关的资料、图片等。
2.搜集与大雪节气有关的习俗。
教学过程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告别小雪节气,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民间有谚语“小雪封底、大雪封河”。虽然我们还看不到“千里冰封,万里飘雪;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景观,不过萨提幼儿园中三班的'孩子们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做好了“大雪”的欢迎仪式。
活动一:美丽的“雪”
这个季节,没有春天的百花齐放,没有夏天的浓绿尽染,也没有秋天的五彩斑斓,但只要你看过一眼,便再也忘不了它的美。而雪正是这个季节的使者,你看那小雪花就像一个个小精灵,跳跃在孩子们画笔下的一幅幅作品中……看起来,中三班的宝贝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期盼着下场大雪堆个大雪人啦!
活动二:冬天不怕冷
大雪时节,天气寒冷,中三班的小朋友周末在家时,不仅没有睡懒觉,还不惧寒冷地和家人进行了户外活动。这可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亲子感情,对磨练宝贝坚强的意志也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哦!
活动三:“雪藕畅想曲”
“大雪吃藕,精神抖擞”。正直大雪时节,气候干燥,除了喝足水,我们还要吃一些清热润燥的食物,比如莲藕。快来看,中三班的宝贝们不仅喜欢吃藕,还用藕创作了一场绚烂的视觉盛宴——粘印画《雪藕畅想曲》!
尽管屋外寒冷,阳光却依旧灿烂。大雪时节不见雪,这不是笑话,更不是冷幽默,也许,它已在酝酿中,在该来的时候自会纷飞而至,不也是另一种惊喜么?
大雪的由来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愿意通过儿歌理解大雪的节气特征,喜欢朗读儿歌。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能够较熟练的朗诵儿歌。
3、通过学习大雪儿歌,知道大雪节气里河水、动物天气变化的明显特征。
《大雪》
小雪小雪刚刚过,
大雪大雪要封河。
小兔小兔毛毛厚,
大熊大熊躲进窝。
北风婆婆来巡逻,
太阳公公不敢惹。
乌云哥哥把天遮,
雪花姑娘好做客。
小提问:
1、 儿歌里都有谁呢?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呢?
2、 太阳公公为什么不敢惹北风婆婆呢?
3、 雪花飘落的时候,天空什么样子?大地会是什么样子?
4、 雪花姑娘长什么样子?下雪的时候,你试着接上一朵小雪花在手心,仔细地观察观察她吧。
家长指导建议:
1、 我们可以把儿歌的每一句歌词都想象成画面,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孩子理解内容。
2、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对各种事物进行联想和想象,比如河面结冰或大雪覆盖的情景;毛茸茸的兔子会是什么样;大熊怎么躲在洞里睡觉……爸爸妈妈可以进行这样的提问,如:北风婆婆太阳公公乌云哥哥雪花妹妹会是什么样子呢?引导孩子把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是提高记忆力的好方法。
大雪的由来教案 篇5
公历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便进入到了大雪节气,这个时候太阳运行位置到达黄经255度,大雪节气的下一个节气是冬至,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直到冬至平分24小时,而这也意味着农历新年即将到来。
大雪节气的由来
大雪节气是相对小雪节气来说的,小雪节气并不是说到了这个节气就会下小雪,同样大雪节气也是如此,据古籍《三礼义宗》记载:“大雪为节者,行于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这句话的大意是到了大雪这节气,雪往往会下的比较大,下雪的概率也会增加,降雪的范围也会更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有这样的记载:“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到了大雪这个节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温度都降到0度以下,这段时间北方大多数地区会降雪,而南方地区也会遭遇到寒流的影响而导致降温,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在大雪节气的时候才更能感受到冬天的到来。
大雪节气天气有哪些变化
古代人非常重视节气,节气与农耕生产息息相关,在古代,每个节气都是一个节日,因此,对于大雪节气气候的.变化,古人也有总结,只不过这个总结是按照中原地区的气候进行的,古代北方是政治中心。
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hé dàn)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比较形象的描述了这段时间天气的变化。
一候:鹖鴠不鸣。鹖鴠是一种鸟名,意思是在大雪时节里,飞禽走兽都了无踪迹,就连栖息于山岩峭壁的岩洞或裂缝中的鹖鴠都停止了鸣叫,这说明天气冷到了极点,多数动物都已经找合适的地方过冬,或者大部分时间都躲在窝里不出来,大自然寂静而又安宁,这就是飞禽走兽的冬藏。
二候:虎始交。大雪节气是老虎求偶的时候,在这个节气里求偶以后,孕育新的生命,等到第二年的春天,万物复苏,刚好是虎宝宝出生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有充足的食物,这代表了生命的孕育和延续。
三候:荔挺出,荔并不是荔枝,而是一种兰草,大雪时节,万物沉寂,但却有一种叫荔的兰草,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在此时独自长出地面,荔草也叫兰,是一种野草。从春天到秋天,不知疲惫地在风雨中贡献生命的绿意,甚至到了冬天,万物凋零,荔草还在不知疲惫的抽出新芽,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量。
谚语有云:瑞雪兆丰年,冬天的积雪覆盖大的可以保持地面及作物周五的温度不受寒流的侵袭而降的过低,为冬天作物如小麦的过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天气变热的时候积雪融化,又增加了土壤水分的含量,为作物的生长所需要,另外,据研究表明,雪水中的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 5 倍,相当于肥料的作用,所以才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农谚。
大雪节气的风俗
大雪虽然不如冬至那般有众多的习俗,但是在这一天人们还是要很多准备,有很多的活动,活动有打滑挞、赏雪,而在吃方面,有腌肉的习俗。
1.打滑挞
打滑挞是古代的一种滑冰游戏,并不是打冰球,而是类似一种滑冰比赛,不比快慢,而比平稳,北方冬天寒冷,河流结冰很厚,有些地方被汲水浇成冰山,高三四丈,晶莹光滑,人们缚皮带蹬皮鞋,从山顶挺立而下,以到地而不扑倒者为胜,这也预示着人生需要平稳着落,而不是只看途中的快慢。
2.赏雪
《东京梦华录》关于腊月有记载道:“此月虽无节序,,而豪贵之家,遇雪即开宴席,塑雪狮,装雪灯,以会亲旧。”下雪过后,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琼楼玉宇宛如仙境,当然这需要在大雪前后刚好降雪才会有有这样的活动。一般情况下,下雪后都会有赏雪的活动,只不过大雪节气更应景。
3.腌肉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盐、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凉透后,将其涂抹在肉的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和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数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