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贝多芬传》读后感800字

2025/10/05读后感

此篇文章《贝多芬传》读后感800字(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贝多芬传》读后感800字 篇1

罗曼·罗兰说:“我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力量取胜的人,而仅仅是因其心灵才伟大的人。”而贝多芬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榜样。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科隆附近。他的童年充满艰辛,缺少家庭温暖。从一开始,生活于他就是一场悲壮的战斗。贝多芬刚四岁,他父亲就一连几个小时把他钉在羽管键琴前面,或者把他关在房间里,逼着他练小提琴,繁重的作业把他累得死去活来,差一点就让他恨死了音乐这门艺术,以致必得用暴力才能强迫他学下去。

1792年,战火蔓延到波恩,贝多芬离开了家乡,去音乐之都维也纳定居。此时,病痛已在叩门,且一旦上身便不再离开。1796至1800年间,耳聋症开始肆虐,耳鸣不分昼夜地折磨着他,内脏也疼痛不已。

除了肉体的痛苦,他还受着别的困扰。在他喜欢的人嫁于他人时,他几乎想自杀,但他那种百折不挠的道德观念阻止了他。他性格刚强,不甘心在磨难面前屈服。

这爱情,这痛苦,这意志,这时而沮丧时而高傲的情绪,这内心的悲剧,都反映在1802年的伟大作品中。如《丧礼奏鸣曲》,《幻想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第二奏鸣曲》。而《第二交响乐》则更多得反映了他青春的爱情,从中可以感觉到压倒一切的坚强意志,一股不可抗拒力量将愁绪一扫而空。

即使在生命的最低谷,贝多芬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无可挽救: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心中充满了希翼。

但是后来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他患了气管炎,肺病,急性关节炎,黄疸病,结膜炎等疾病。

1824年他指挥《第九交响乐》,全场一致鼓掌,但他却一点也听不见。直到一位女歌唱演员拉起他的手,请他转过身来面向观众时,他突然看见全场起立,挥动帽子向他致敬,这才明白过来。

1826年底,他患了胸膜炎。1827年在他弥留之际,他很清醒地写道:“我耐着性子,心想:任何痛苦必会带来善果。”善就是解脱。

死神终于来了。正当风雨交际之夜,他离开了人间。时为1827年3月26日。

罗曼·罗兰把贝多芬的一生比喻为风雨交加的一天。“意志的力量使我们重见光明。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换了奉献给全世界!”

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了欢乐。

他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自己的话“我愿证明,谁若行为高尚,善良,必能同样承受苦难。”

他教会了我们如何生,如何死。

我们应像他一般:“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贝多芬传》读后感800字 篇2

当我看完《贝多芬传》的时候,我已知被贝多芬一种无形的力量震撼了。路德夕·凡,贝多芬一七七零年二月十六日出生于可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个仆人,一个厨子的孩子,贝多芬的童年是艰苦的,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暖,开始,他的人生是一场残酷而艰苦的斗争,他20岁就离开了家,到外面谋生,当他在音乐界崭露头角的时候,他的耳朵都又几乎聋了。但是,他凭借着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赋,创作了举世文明的钢琴奏鸣曲与交响音乐曲,成为了一代音乐家,他最终用痛苦换来快乐。

他,靠着自己不变的信念,完成了人类的梦想,在32岁那年,他甚至把遗嘱都写好了,在看他遗嘱的时候,我发现贝多芬竟有些“如果真的去了,是比现在更快乐些”的念头,面对残酷的命运,他最终还是没有低头。是的,假如他在稍稍自私些,他定会就此撒手归去,摆脱一切愁苦,但是,他仍然渴望痊愈,偏偏希望“可怜的人类”快乐幸福。于是,这天生的性格给予他无比的意志,把死神和解脱又拒之门外,开始了苦难的历程。当痛苦与日俱增的时候,积聚到他无法承受的时候,就如潮水般倾海而出,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他的血与泪的结晶。

贝多芬,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书的前页提到过这样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肌,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一个英雄,注定就要承受超乎寻常的苦难,这,已经成为一条不变的真理,每个伟大的诞生是和超乎常人的牺牲换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摆在贝多芬面前的无非是让他生命走到尽头的牺牲,可他终究抱着自己的梦想踏上了这条路。

一个不幸的人,当贫穷、残废、孤独,都袭他而来的时候,当世界不给他欢乐、声音的时候,—贝多芬,他却将这一切给予了世界,就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而我了解的是一个伟大的贝多芬。

《贝多芬传》读后感800字 篇3

《名人传》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共分三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列夫托尔斯泰传”。其中,《贝多芬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贝多芬传》主要讲述了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逼迫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母亲死后,贝多芬成为了一家之主,担起了对两个弟弟的教育重担。后来,贝多芬开始音乐创作。他的耳朵得了严重的重听,身体也得了病。脾气暴躁的贝多芬又多次遭到了爱情的否决。但他并没有放弃音乐,最终成为了名人。

在没读《贝多芬传》之前,我一直以为贝多芬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想到他是这么不幸。作为一个音乐家,耳朵失聪是多么痛苦的事啊!除此之外,他还要承受爱情被拒绝的心灵上的煎熬。这些非常人能想象的折磨,并没有使贝多芬变得自暴自弃,反而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一颗热忱的心爱别人。贝多芬以他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一切苦难,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欢呼。

有时,我们的灾难是由我们引起的,而有时,则是命运无端加给我们的。我们经常会抱怨命运的不公,但我们必须坚信: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成长。

在我以前学游泳的时候,教练是几个班中最严格的,第一天就要我们跳水。我排在队伍最后面,下不了决心。我本以为不敢跳老师就能放过我,可她竟在我不注意时把我推了下去!毫无防备的我连续喝了几口水,拼命地在水里扑腾,最后终于抓住了老师从岸上伸下来的救命稻草——一根竹竿。回到家里,我又哭又闹,死活都不敢再去了。可第二天还是被爸妈送了过去。后来,她又准备了一根

教棍,用来纠正泳姿。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位魔鬼教练的“折磨”下我很快就学会了游泳,而且不止一种泳姿。现在,游泳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到周五,我和同学都会在游泳池里游泳。现在想到原来练习游泳的日子,我觉得我应该感谢我的教练。如果不是她的严格要求,我现在也许只是一只在岸上观看别人游泳的旱鸭子,更得不到现在的快乐。

每个人都向往快乐的生活,但人的一生中,必定会经历痛苦。有的人迎难而上,而有的却激流勇退。不一样的选择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想让我们心灵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那么痛苦必是滋润土地的养分。让我们勇往直前,用痛苦换来快乐吧!

《贝多芬传》读后感800字 篇4

你们知道贝多芬吗?

贝多芬,一个世界音乐史上久负盛名的音乐家,他是人类的明星,他是灵魂的营养,他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力量,读完《贝多芬传》,我又一次被震撼了。

贝多芬是著名的作曲家,他的父亲是一个不求上进、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而他的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师的女儿。贝多芬的童年包含辛酸。一开始,他父亲就逼他学音乐,在小时候就失去了他最爱的母亲。正当贝多芬风华正茂时,病痛已经悄悄叩门。1796至1800年,耳聋症开始肆意,听觉也渐渐衰退。一个钢琴作曲家最需要的就是听觉,而贝多芬在他可以大显自己的才能时听力衰退,甚至不能听到任何声音,可想而知当时的贝多芬是多么的无助,面对的挫折是多么大。如果换作别人,肯定对自己的未来不报希望,从而破罐子破摔。但是贝多芬并没有这样,他一直独自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仍坚持创作,还为他的心上人朱丽塔圭恰迪尔谱写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直到1801年,他才告诉了他的两个好友。我深深地被贝多芬折服了,他以惊人的毅力在困苦中坚持下来,要知道他的大多数作品是在他耳聋之后创作的。常人都很难做到,何况一个聋人?

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有的人遇上困难只会到处埋怨,有的人却会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去战胜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去扼住命运的咽喉,那么成功往往会降临于不屈服的人。有时候逆境往往会使人坚强起来,让人拥有惊人的承受力,即使在挫折面前也能高昂自己的头,不会屈倒于困难之下,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人,我打心眼里佩服他。

我知道我稚嫩的双肩很难为自己担起一片属于自己的晴空,我知道我独行的身影很难战胜黑暗的束缚,但我绝不会倒下,也绝不会低下我高昂的头。即使在逆境中,在挫折前,我也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人生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即使碰得遍体鳞伤,我也会用剩下的最后一点力气站起来,用干裂的嘴唇说:“不要倒下,前面就是一片光明!”因为我深知,贝多芬正是用这种毅力坚持到最后;我知道只有拥有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我知道困难会因我这样执着而向我屈服,挫折会因我这样执着而倒下,成功会因我这样执着而落到我身上……

我会像贝多芬一样不言放弃,会像贝多芬一样坚持到最后……我相信,胜利在向我招手。

《贝多芬传》读后感800字 篇5

当我看完《贝多芬传》时,我震撼不已,我已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好用文字来表达贝多芬对我的影响!

《贝多芬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一部传记。它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部传记中,罗曼罗兰着力刻画了贝多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路德夕凡,贝多芬一七七零年二月十六日出生于可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个仆人,一个厨子的.孩子,贝多芬的童年是艰苦的,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暖,开始,他的人生是一场残酷而艰苦的斗争,他20岁就离开了家,到外面谋生,当他在音乐界崭露头角的时候,他的耳朵都又几乎聋了。但是,他凭借着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赋,创作了举世文明的钢琴奏鸣曲与交响音乐曲,成为了一代音乐家,他最终用痛苦换来快乐。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以前我曾学过钢琴,一开始我觉得好玩,兴致勃勃地学了几个星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不耐烦了一天比一天不想学。于是最终我放弃了,我觉得这是最困难的事情,但自从我看了《贝多芬传》后,我才知道我的困难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的坚持又是多么的可笑。我明白了只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努力向前。同时,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贝多芬传》读后感800字 篇6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了不起的音乐家贝多芬说的一句名言。在我还没有接触钢琴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过这句话。我想知道他经历了些什么?为什么他说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后来,我开始学习钢琴,接触到了贝多芬的很多音乐作品,我一遍遍地听他的《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沉浸在他的音乐世界里。老师告诉我,他被人们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这时候,我对贝多芬就更感兴趣了。于是,我缠着妈妈给我买关于贝多芬的传记,终于,在我二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贝多芬传记》这本书。

我一拿到这本书,它就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吸引着我,又仿佛涂上了强力胶,把我的手牢牢地粘在上面,让我手不释卷。我早上看,晚上看,躲在被子里偷偷看,就连吃饭和上厕所时都在看,妈妈笑着说我被这本书迷住了,简直是废寝忘食了!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贝多芬是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音乐天才。他家境贫寒,童年十分悲惨。他在幼年的时候就开始尝试即兴创作,挑起家庭的重担。他是一个祸福相依的坚强的青年人,当他成年以后,为了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他受教于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这个时候,命运给了贝多芬沉重的一击——他的耳朵失聪了。一个音乐家失去了听觉,该是多么悲惨呀!就像是一只小鸟没有了翅膀,无法展翅飞翔;又像是一台汽车失去了引擎,无法发动、驰骋。但是贝多芬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与命运抗争。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一系列传世的经典乐章。

贝多芬是个勇敢顽强的人,他一生几乎没有享受过快乐,伴随他一生的是贫穷和苦难,但是他的音乐却总是充满着光明、力量,催人奋进!当他去世了,他的音乐生涯结束了,但他伟大一生的传说却在人间开始了新的生命。我被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明白:苦难能够摧毁一个人的勇气,但同时也能造就一个人的意志,我们要勇敢的面对一切困难,扼住命运的咽喉,努力做生活的强者。

读完《贝多芬传》我受到了很深的启发:命运多舛的贝多芬尚且如此顽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拥有健康挺拔的体魄,拥有良好优越学习条件,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更应该努力进取。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要放平心态,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要迎难而上!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我们才会变得更优秀,请记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