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昆虫记读后感

2025/10/05读后感

此篇文章昆虫记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今天下午,我终于读完了我最心爱的这本书《昆虫记》。为什么要说是我最心爱的书呢?因为我想这本书把一个五彩缤纷的昆虫世界,活灵活现的从这本书中体现了出来。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法布尔经常一丝不苟的观察昆虫们有趣的“生活”,他把观察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法布尔几乎穷尽了大半生的时间与精力陆续写成了10大卷《昆虫记》。《昆虫记》的发表,在世界上引起了一片赞叹之声,为此,法布尔还被称之为“昆虫荷马”。在1910年时,晚年的法布尔曾因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呢!

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感受到了法布尔的一生那种刻苦勤奋、锐意进取、自学成才的能力与他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孜孜不倦的劲儿,简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对昆虫的那份好奇,那份爱,是非常人能够所理解的。法布尔对于昆虫的研究之深,使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了灵性,让人看了以后,着实的感到了昆虫的可爱,就连让人最恶心的食粪虫让人看得都妙趣横生。

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我们应学习法布尔的这种精神,在任何情况下,干任何的一件事情,都必须要有一股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再会不断的进步,让自己更上一层楼;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干好每一件事,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认认真真的干好我们的每一件事,不要老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是这个样子,那么你将一事无成;我们在观察一些事物的时候,要对那个事物表示有一种好奇心,这样才可以写出一篇好的观察日记。

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一部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的书,一个人竟能一生为昆虫写书,这可真是个奇迹。

法布尔对昆虫记的写作不是进行机械的论文式写作,而是进行有情感的散文化写作,这就使昆虫记成为了自然科学和文学上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这两种价值使法布尔的作品有了极其广泛的读者,我本人十分推崇这种写作方法,这一点我要竭力向法布尔学习,而且是这一点造成了昆虫记这部作品有了流芳百世的可能,另外还可以读到许多诗情画意,和满有生态意境的句子。

“一只绵羊经过这,吃掉这束青草,而增加羊肉不是人类所期望的吗?”法布尔用他的文笔把我们引向昆虫世界,让人们获得了许多知识。法布尔你真伟大。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法布尔所创作的一本小说,而我就在这个暑假看了这本书,并在我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出生于1823,法国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文学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身为现代昆虫学的先驱,法布尔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而闻名,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被世人誉为"科学界的诗人"“昆虫界的维吉尔”。

据我所知,法布尔是一位法国的昆虫学家,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齐度过。他的家境贫穷,导致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80年,他拥有了一间属于自我的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这“荒石园”就是法布尔观察昆虫和做实验的地方,一呆就是35年。我只能说我不得不佩服法布尔的这种执着与坚持。他为了昆虫竟蛰居“荒石园”长达30余年之久,也就是《昆虫记》的诞生。

在《昆虫记》中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孔雀蛾了。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脖子上有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中间的是一条淡淡的锯齿形的线,翅膀周围有灰白色的边,中央有一个大眼睛,有黑得发亮的瞳孔和许多色彩镶成的眼帘,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弧形线条。这种蛾是由一种长得极为漂亮的毛虫变来的,它们的身体以黄色为底色,上面嵌着蓝色的珠子。它们靠吃杏叶为生。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90年代末,中国读书界再度掀起“法布尔热“,书市上几种《昆虫记》的摘译本、缩编本都大受欢迎。

法布尔在我的眼中,是个值得尊敬与学习的人。他的`耐心与毅力是惊人的,能够花上自我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昆虫并记录。这已经远远的超出只是对昆虫有兴趣并喜爱而已,有一个人愿意为了一样东西或一件事情能够奉献出自我的生命,绝对是可亲可敬的。虽然法布尔已经逝去,但是他的一生绝对有好处的。让法布尔倾尽生命所换来的《昆虫记》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法布尔也将成为大家的榜样。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带给更珍贵的启示。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黑胡蜂”这个名字让我顿时觉得黑胡蜂是种霸气侧漏的昆虫。会不会像披着黑色斗篷、穿着油亮油亮的高靴的黑衣侠一样气场十足?胡蜂的外衣,一半为黑黄色,纤纤细腰,步态轻盈。休息时,翅膀不是平展着而是横折成两半,腹部像化学家的曲颈瓶、蒸馏瓮般鼓起,靠一个长颈连到胸部。这长颈显示鼓得像个梨子,然后缩成细绳,起飞不猛,飞行无声,惯于独居,这就是关于黑胡蜂的主要描述。原来黑胡蜂更像的是远离尘世喧嚣、隐居黑山的黑衣游侠呀!带着这天马行空的想像,我陆续了解了黑胡蜂。

黑胡蜂蛰刺猎物,强取豪夺,是凶残的膜翅目昆虫,它们用毛虫喂养自己的孩子。把它们的习性同毛刺砂泥蜂的习性进行比较,可能是挺有意义的。捕猎性膜翅目昆虫都十分精通蛰针的技术。但这些高明的杀手在建造住宅方面却又是没有技能的工人。那住宅又是什么样子呢?

它们的住宅不像蟋蟀的住宅一样“豪华”:一条没有泥土的过道,尽头是一间蜂房。一条走廊,一个洞穴,一个简陋不堪的巢穴。这是矿工、挖土工的作品。它们的作品一般在摇摇晃晃的树桠上。果仁形黑胡蜂分布很广,对于建造蜂房支座的选择比较随意。它把房子建在墙上,建在孤立的石头上,建在板窗的木板上,或者建在灌木的小树桠和什么职务的干枝上。阿美德黑胡蜂的建筑物如果是建在一个不受任何东西妨碍的.水平的表面上,那么它就是一个规则的圆屋顶,一个球形的帽状拱顶,在屋顶的高处开一个只够它出入的狭窄通道,上面有一个开得很好看的细颈口。这令人想到爱斯基摩人或古代的盖尔人的圆形草房中央的烟囱。黑胡蜂的圆屋顶是一件艺术品,我觉得至少从黑胡蜂身上可以依稀看到一种把自己的额作品修得漂漂亮亮的癖好。更值得注意的是,常常可以发现圆拱顶上镶着几粒被太阳晒白了的空蜗牛壳。有的全用蜗牛壳替代卵石,看上去见识是用手工耐心做出来的贝壳匣,精美极了!谁说昆虫没有审美观?这才是事实。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黑胡蜂发育完全后,雄性比雌性小,它的重量和体积只有雌性的一般,所以食物的总量也只需雌性的一半。由此看来,食物丰盛的蜂房是雌虫的房间,而食物较少的自然是雄虫的房间了。至于产卵,就更为奇怪了:母亲事先已经知道产出的卵的性别,因此它们事先便可为自己的孩子储备充足的食物。这是跟我们人类多么不同的奇怪世界啊!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作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这本书很有趣,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多奇怪而又有趣的昆虫,而且得到了许多写作与捕昆虫的方法,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昆虫记》许多类动物,例如树上的爬行动物,像蝉、松毛虫等,还有陆地昆虫:蚱蜢、蟋蟀、金步甲……同样也有一些蛛类和飞行昆虫。

在这所有的昆虫中最令我震惊的就要数朗格多克蝎子和蜂类之中的黄蜂一族了。首先来讲一讲朗格多克蝎子。朗格多克蝎子最大的特点要属它的毒液了。作家法布尔为了想知道朗格多克蝎子毒液有多厉害,进行了多次实验。同时,作家在描写昆虫时,也写得非常细致。先把每一部分,再把动作都一一列举出来,常常一写就是一个段落。写实验时更是认真,读者在读的时候,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文章的结构也很有趣。例如,这章先写蝎子对战狼蛛,未发生任何打斗,蝎子的蝎尾上的刺就一下子扎中了狼蛛,一会儿狼蛛就死去了。然后又尝试各种蜘蛛与朗格多克蝎子对战,结果还是蜘蛛全部战死。之后又找来螳螂、蝼蛄、灰蝗、蝴蝶等等。然后结尾总结出,所有昆虫被蝎子扎后都不能逃脱死亡的怀抱,只不过死亡时间不同,同时在在文章的结尾还会有一系列提问,留作下一章回答。而下一章则写了幼虫可以免疫朗格多克蝎子的毒,因为幼虫没有感知力,而成虫有强大的感知力,所以蝎子即使扎了幼虫,幼虫也不会死。但是,即使把幼虫的血液输送到成虫的身体里,成虫被扎后照样得死亡。

除了朗格多克蝎子,这本书所写的'黄蜂一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想征服黄蜂窝,就要用九寸的空芦管插入蜂窝出口,倒上石油,再用硬粘土填上。大家可能觉得这非常简单,但有没有想过,守卫家园的黄蜂士兵突然袭击,那可就要毁容了。黄蜂窝像个南瓜,四处悬空,这都是勤劳的黄蜂用双手挖的。养育员用嘴巴把蜜传送给小幼蜂,但冬天却把它们无情地杀死,自行了断。蜂后就会再次出行,到春天再次繁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昆虫记》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作者毕生的研究和对人生的感悟都溶于这部著作中,因此这本书也被称为"昆虫的史诗"。读完这部著作后,我也要像法布尔作家一样,做任何事认真、仔细、有耐心,善于观察、发现身边的事物,这样我做任何事都会成功!

昆虫记读后感 篇5

这是一本文学著作,是一部昆虫史诗,这就是《昆虫记》。读完《昆虫记》,我深深地佩服法布尔。他使枯燥的科学变得生动;他用诙谐的语句讲述一个个神奇有趣的昆虫故事,让人越读越有劲。“高鼻蜂天生伶俐,勇猛而又机智”“黑蜂很胖很硬,飞起来又快又猛”……读着这些,我由衷地感叹: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地痴迷!他观察得是多么地仔细呀!

“科学就要严谨求实”,法布尔忠于真理,用他的努力和汗水为人们创造了一笔巨大的科学财富,为后人尊定了昆虫学的牢固基础。

《昆虫记》虽然是一部科学著作,但是却通俗易懂,不像其他科学著作,深奥难懂。在这本书中,每个昆虫的真面目都在法布尔那坦率的描述中完美展现。法布尔真不愧于达尔文对他的称赞——“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观察家”。

在阅读《昆虫记》时,我发现,有许多昆虫都被我忽视了,基至想当然地理解他们。而法布尔却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诠释了昆虫的习性及特点,一点儿也不马虎。我觉得,我应该学习法布尔的这种严谨的处事态度,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要做个有心人。法布尔的《昆虫记》之所以能亨誉科学界,是因为法布尔对任何一个渺小生命的尊重。他不因为某些昆虫渺小而不去观察它们,他永远怀着一颗“我还了解得太少”的心去探索,去实践。

以前,我总是大概的了解一样东西,从不去真正认真细致地观察它们。这样,一些奥秘也就被我忽视了。读完《昆虫记》,再想到法布尔那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观察精神,我就惭愧不已。我决定从现在开始要“刨根问底”地了解我不知道的东西,要发现他们的奥秘,学习法布尔的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精神,相信这样,我的成绩也会提高。

法布尔,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他创作了《昆虫记》!这简单的书名中包含科学的真理,包含着法布尔的心血。读完这本书,我久久地回味着那一个个有趣的昆虫故事。想像着法布尔在烈日中一丝不苟地观察,在寒风中不顾一切地记录,我又一次钦佩他,这位献身于科学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勇往直前的人!法布尔的一生都不是富裕的,基至他的实验室里最值钱的,只有别人送他的一台显微镜,可他却用这么简陋的工具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秘密,打开了科学之门。

《昆虫记》的确是一本好书,它不仅使我认识了昆虫,也让我明白了道理。我相信,只要用心读这本好书,一定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