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优秀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丰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①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读懂课文,能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③能感受到军需处长为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我的崇高品质。
本课时教学难点:
弄清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丰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你欢听英雄故事吗?你明白哪些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
2、谈话导入:是呀!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这节课,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再次拉回那艰苦的斗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
二、学习活动
(一)一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解决难读词句,读通读顺课文。
(二)二读课文:弄清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三读课文:质疑探究,找出自我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四读课文:品味词句,弄清句子的深刻含义。
·品读一、二自然段,感受环境恶劣与队伍装备差。
学生想象:当时部队的装备怎样?
·品读“将军”听到“死讯”后情绪变化的词句。
学生讨论:将军情绪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品读第七自然段。
学生交流:读到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品读第14自然段。
学生探讨:
(1)文中“坚定的脚步声”实际上指什么坚定?
(2)文中“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的“这样的队伍”指怎样的队伍?
·品读第14自然段。
学生体会:“晶莹的丰碑”指什么?
(五)整体感知全文,为“丰碑”写碑文,升华情感。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
在这伟大的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
2、揭题,读题:22、丰碑
3、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
择义:丰1高大2容貌美3多
4、出示投影(老红军冻死的情景):假如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丰碑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
(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
2、学生讨论。
三、整体读课文:
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
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
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
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
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
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
5、指导分段。
6、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课文一、二段:
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狂风呼啸
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大雪纷飞
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
他把马让给了战士,说明他关心战士,他更关心什么?
这支队伍有什么重要任务?他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完成这样的任务?(出示:恶劣的环境)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什么叫“恶劣的环境”吗?
5、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接读
五、全文:
1、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考验呢?谁能给将军一个明确的答案?
2、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齐读。
4、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这支队伍战胜重重困难,翻过雪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呢?
关于丰碑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丰碑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录象激情感
1、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观看录象,感受红军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情况发生?
5、教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
(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
1、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
(1)将军
A、将军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
B、听说士兵被冻死,很伤心。(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
C、面对冻死的士兵,很气愤。(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
D、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伤心——崇敬。(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严的军礼)
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军的情感变化。
(2)军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军需处长的精神。(一尊塑像倚着单薄)
B、想象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
1、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
2、教师小结:军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长征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1、齐读最后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看录象,分享红军胜利时的喜悦。
五、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2、向学生介绍一本书《二万五千里长征》。
3、教师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恪尽职守、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描写将军和军需处长的重点语句,在品读中想象,体会表达的情感。
3、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将军和军需处长的重点语句,在品读中想象,体会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1、以“幸福”为话题导入,让学生谈谈什么是幸福。其实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因为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2、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长征,聆听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它就是——丰碑(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初步理解“碑”与“丰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汇报预习情况,指名读文。思考:文中讲了什么事?
2、生汇报,师相机板书:军需处长。
三、感悟环境,体会严峻(略读第一、二自然段)
1、究竟是怎样恶劣的天气,能将军需处长活活冻死呢?他们遇到了怎么样的困难呢?学生同桌合作,读一读,找一找。
2、学生汇报
四、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一)学习第七自然段
1、多媒体课件显示:军需处长牺牲的感人场面。
2、大家看,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描写了这一画面?(第7自然段)
3、现在就请大家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段,同时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衣着的语句,再与同桌交流一下:从这些语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
4、生汇报,师引导。
过渡:此时,当面对眼前这令人辛酸的画面以后,将军会有哪些表现呢?
(二)学习课文描写将军的部分。
1、接下来,请大家小组合作,读一读剩下的部分,用曲线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和语言的句子,再用心读一读,和小组的人说一说,从将军的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用多媒体显示相关的句子。
3、正当将军大发雷霆的时候,有人小声告诉他——生齐读:这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怎么了?(出示:愣住了)然后呢?(生接读:……军礼)
(三)体会心情,理解“丰碑”
1、透过这段文字,你能体会此刻将军的心情怎样吗?为什么?
2、这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似乎在告诉人们什么呢?(投影打出:如果胜利不属于……)
五、拓展学习《草地夜行》
1、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等描写,让我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更体会到了军需处长可贵的精神品质。其实在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军需处长一样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再次走进另一个感人的故事。(出示:草地夜行)
2、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
3、你觉得老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4、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呢?请大家走进课文,画出描写老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来体会一下。
5、生汇报,师相机引导。
6、小结:这篇课文也是重在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体现老红军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今后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内容:
赣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第十册第8课《丰碑》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由于他们过着幸福优越的生活,对红军长征的艰难险恶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我将在本节课通过抓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来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体会、感悟,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人物高贵品质,激发学生内心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恶劣、思索、依靠、塑像等词语。
2、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1、背景引入,介绍长征:
同学们,在七十多年前,为了反动派作斗争,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发生在长征路上的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丰碑》。(板书课题:丰碑)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什么是丰碑?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工具书,找出课后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阅读效果,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读课文,好吗?在这几名同学读时,同学们要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一说)
三、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1、出示图片(红军队伍在冰雪中艰难的前进)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相关段落(第一自然段)读一读,通过朗读体会当时的恶劣环境。
2、这支队伍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指名说一说)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3、在队伍前进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军需处长被冻死了)那么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在详细地描写军需处长呢?
(1)出示军需处长的画面,找出相关段落读读议议:军需处长为什么会穿得这么单薄,他不知道自己可能被冻死吗?他为什么十分镇定、十分安详?想象一下当时可能的场景。
(2)能看出军需处长的什么品质?谁还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感情?
(3)师: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从云中山的那边艰难的一步一步的朝我们走来,他累极了,冷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但这一歇就再也没有起来。此时你是怎样的心情?
(4)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4、军需处长是如此的让我们感动,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也让我们感动,是谁呢?(将军)
(1)小组合作:细读第3—12自然段
a、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b、与小组同学交流,怎样读才能读出将军感情的变化。
c、讨论:将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汇报交流
四、总结全文,升化情感。
战士们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的这位军需处长却长眠于雪山之中了。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我们将永远地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军需处长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将在中华大地上永世长存。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生起立),向这位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军需处长,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师生同时向军需处长敬礼。)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长征》等文章。
板书设计:
丰碑
军需处长将军
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愤怒
成为一座晶莹的丰碑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