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大数的认识》说课稿

2025/10/07教案

此篇文章《大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大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大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过程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本节课内容是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也碰到过比万更大的数,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大数的读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数位、数级增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亿以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2、在认数的过程中,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掌握亿以内数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是: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法是游戏激趣、情景体验、知识讲授。

学法是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五)教学准备

在本节课中所需要的学具是拨珠计数器,教具是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突出需求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创造的先导。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一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现场直播收视率的有关报道:国内腾讯等多家视频网站对阅兵进行了网上直播。截至9月3日19时,各大视频网站“阅兵”主题视频共1381个,拿优酷网举例,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5881296人,最高峰同时在线人数超2323500人,再次创下直播时段内历史新高。

出示的这组数据中有一个是学生已学过的万以内的数,有两个数是将要学习的亿以内的数,提问学生:这两个大数你会读吗?

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情态下进入新课的学习。此时我顺势引出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以下4个学习步骤:

1、创造计数单位“万”和“十万”

在刚才复习了有关数的知识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出挑战性问题:9999的最高位是千位,那么比千更大的.计数单位还有吗?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呢?

让学生带着思考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创造出新的计数单位“万和十万”,学生在拨珠的过程中也明确了10个一万是十万。

2、创造更大的计数单位

奥苏泊尔说过:只有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我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想一想,运用计数器拨一拨,想办法创造出更大的计数单位,学生有了前面的认知基础,在拨珠过程中在创造等大的计数单位的同时就比较容易理解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教师板书),从而进一步得出结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一亿究竟有多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概念,我出示多媒体课件将“一亿”具体形象化,让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3、整理数位顺序表

课标指出,教师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页有关数位顺序表的知识,在学生自学后再互相交流,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自学交流中完善了数位顺序表,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读数和脱离数位顺序表直接读数,并让学生思考:大数怎样读才能读得又对又快?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在读大数时,可以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进行分级,然后再读就比较容易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使“亿以内数的读法”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中像一卷画轴一样,徐徐拉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三、拓展应用,思维提升

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如下几道练习:

1、小游戏(同时用课件出示):用数一数的方法求出一艘游艇的价格(这时要给学生提出数数要求:95万以上,一万一万的数,是103万)、一列火车的价格(20xx万以下,一百万一百万倒着数,是1400万)

2、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信息套餐,让学生读一读信息中的大数,并说出横线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

练习的设计,巩固了学生的所学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需求。

四、课堂总结、感情升华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以及课件演示每人节约一粒米、一分钱、一滴水的生活情境,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大数都是积少成多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五、说板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请看,这一部分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六、教学风格

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立足学生的发展”,组织学生在有效地数学活动中认识大数,体验大数,应用大数,让每位学生亲历新知的动态生成过程,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不知我以上的观点与分析是否合理、到位,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鞠躬,擦黑板)

《大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本单元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课标

本单元的课程目标分为四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亿以内及以上的数,掌握计数的基本方法。

2、会改写整万、整亿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

3、认识计算工具,掌握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数学思考:

1、在生活中解释数,用数解决问题。

2、能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解决问题:

1、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说教材

我将通过教材的编写特点、单元编写特点、单元内容结构、知识的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教材的编写特点:

单元编写特点:

单元内容结构:

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三、说建议

这里我将其分成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个方面。 教学建议: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同时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3、要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

4、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评价建议:

1、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能力评价、课堂表现、作用评价)

2、情感评价(学习爱好、学习兴趣、自信心)

3、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

资源开发与利用:

1、合理开发教材资源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生身边的数学、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3、开发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4、开发利用课外资源与教学配套资源

5、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下面我将就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进行具体说课。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亿以内数的认识》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册教材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在两部分认识数的教学中安排十进制计数法,知道数位、数级,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亿以内的数,知道亿是一个大数,掌握大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操作等方式获得探究学习的体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 会数学学习的方法。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亿以内数的读法

难点:每级中间或末 尾有零的数的读法

二、学情分析

心理特点: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知识结构: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

三、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

学法:分组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模式:先试后导,当堂训练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4、课堂小结,反思评价

5、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PPT展示2010年人口普查的人数,提供认识大数的现实背景,意在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让学生尝试读一读画面上呈现的大数。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借助计数器数数,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形象揭示“千”“万”“十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活动一说明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活动二的数位顺序表。

呈现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介绍“数级”,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意义。

活动三是教材例2、例3的教学,例2重在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本质就是读出每个计数单位的个数,整万数则可以按照个级数的读法去读,然后在加一个“万”字即可,例3重在让学生掌握含两级的读法,特别是含0的数的读法是难点。让学生尝试读数,集体讨论并总结读数的法则。

(三)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本环节我共设计了三组不同的练习。基础练习考察整万数和含两级数的读法,巩固练习意在区别万以内和万以上数的读法和拓展练习探索含0的数的读法。不同层次的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对新知识起到加深和巩固的作用;二是注重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做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回顾新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我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游戏引入、动手操作、交流感受、互动合作和课外延伸等手段最大化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

(五)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本节课只是的巩固和复习。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精简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本课时的内在联系,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认识。

《大数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数的认识》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74页

【教材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摆一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学情分析】

10到20各数学生大部分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还不了解。对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概念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1~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而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难点: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水果卡片图让学生数一数,由此揭示11-20的主题并复习数数的方法是按顺序点着数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数数

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数一数多少根?

数出10根小棒,10个一是十,捆成一捆,一捆就是代表10。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一捆就是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学生摆小棒游戏,学生先观察多媒体播放的11组成过程再同桌之间摆出12-19,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摆完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填空格

②多媒体出示3道小题,学生看着直尺上的数完成。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0-10这11个数的顺序很快的完成这几道小题,是对学生以前知识的一个复习和巩固。

4.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书本上的和课外相结合,让学生把本节课知识学会应用以至于熟练运用)

5.全课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由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知识?可以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自我整理,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整节课感觉很多地方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在课堂上怕学生说错,不敢放手让学生说,一节课觉得自己说的多。

2.在课堂上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怕混乱收不住。

3.总之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好,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大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4

一、引言

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大数的认识》。本课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大数的概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本节课内容涵盖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的认识,以及数位顺序表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读写大数,理解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比万更大的数,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大数的`读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数位、数级增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逐步掌握大数的概念。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使学生掌握数位顺序表,能够依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

使学生能够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

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逐步掌握大数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掌握亿以内数数位顺序表。

能够依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

教学难点:

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演示法:利用计数器、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概念。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大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点。

计数器:用于学生实际操作,感受大数的意义。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5分钟)

通过展示一组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大数数据,引导学生感受大数的存在。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约10分钟)

学生利用计数器进行实际操作,探究大数的读写方法。

小组合作,共同总结大数的读写规律。

讲解示范,巩固新知(约10分钟)

教师讲解大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点。

示范大数的读写过程,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练习巩固,拓展应用(约10分钟)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提供拓展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归纳,布置作业(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直观演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大数的意义,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大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涉及到亿以内数的认识、读写以及大数的比较。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大数计算、理解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亿以内的数,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并能够对大数进行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计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经验,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由于大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大数的直观认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规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亿以内的数,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并能够对大数进行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大数的直观认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计算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够对大数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大数的概念,建立对大数的直观认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直观展示大数的概念和应用场景,帮助学生建立对大数的直观认识。

实际操作法:引导学生通过数小棒、画数位图等方式实际操作大数的读写和比较过程,加深对大数概念的理解。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规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场景(如人口数量、GDP数据等),引出大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认识亿以内的数:通过直观演示和实物模型,让学生认识亿以内的数,理解数位的概念和顺序。

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数小棒、画数位图等方式实际操作大数的读写过程,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

大数的比较:通过实例比较不同大小的大数,引导学生掌握大数比较的方法。

巩固练习:通过一系列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七、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

认识亿以内的数

数位顺序表

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大数的读写方法

数小棒法

画数位图法

大数的比较

实例比较法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了对大数的直观认识,并掌握了大数的读写方法和比较方法。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理解大数概念时存在困难,需要我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同时,我也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