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活着》有感

2025/10/08读后感

此篇文章读《活着》有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活着》有感 篇1

我得为余华的《活着》写一篇读后感。有哪本书比《活着》更有意义,能更好地有感而发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还是《冷山》?《活着》,一个悲惨的故事。虽然不会像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哭得稀里哗啦的,但看《活着》会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不肤浅的感觉,一种看了让人深感悲凉凄惨的感觉。这书看过很久了,但余华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还是令我难忘:一个小村,一座小城。还有主人公福贵。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反动派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读《活着》有感 篇2

初读《活着》之前,我并未对这本书做任何了解。我是带着好奇去读它的——什么样的内容才让作者把它命名为“活着”?而后来,我一步步被它吸引,从一个冷眼旁观者变成了经历者。

明明只是几个普通至极的字,拼凑在一起,却让我感受到了福贵心中的悲凉。那压抑感如一双手紧紧握住了我的心脏,喘不过气。然而我从这悲惨中品味出一点儿好来。好的是福贵曾经拥有,好的也是福贵不曾拥有。

年少的福贵很“坏”从不让人省心,又嫖又赌,但他却有父母的管束,妻子的温柔,儿女的爱戴。

年老的福贵很“惨”世间只余他一个踽踽独行。不对,有一头和他一样老的牛作伴。但他还活着,还带半辈子好的坏的回忆活着。后来的后来,我想,只剩些好的'了回忆吧。他说;“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福贵终于长大了,但他也从少年变成老人。

许多人在泥泞中挣扎,许多人在芽香里绽放,许多人在土壤里沉睡,许多人在溪流中飘荡。死亡多么容易,活着却很难,但活着才有意义。人生如水,有不一样的活法。太宰治选择了死亡,但他留下了思考和青春韶华。

《活着》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要怎样活着,才能不负父母的慈爱?或者轰轰烈烈潇洒肆意让他人注视。要么将自己沉淀,留给自己欣赏。我想,我要携剑呼啸,成为群山拥戴的侠士。

读《活着》有感 篇3

《活着》这本书之前一度被某音炒的很火。我也不是跟风去读某本书,我只喜欢看我感兴趣的,随着自己的心来。

这本书我看了很久,之前看了一半,就停下来了一段时间,昨天突然想起又翻开来看,觉得内容特别吸引我,所幸我就花了点时间把它看完了。

看完之后,我深深的叹息,活在那样的年代,眼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在自面前逝世自己却无能为力,还要亲手将他们一个个埋葬。福贵活着是那样的艰辛,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福贵的无奈,以至于到老年时能那样轻描淡写的揭开曾经不忍直视令人痛苦万分的回忆。里有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福贵的一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哀,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我现在心情很苦涩,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只是觉得活着真的很辛苦,就必须要背负和承受很多东西,在痛苦里不断的坚强重生。

不知道在每个亲人团聚,和每个人夜深人静的时候福贵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时会是怎样的心情,会不会泪流满面,痛苦万分?还是已经很淡然?经历那么多的'苦楚会不会心和神经已经痛到麻木,回想曾经只会眼神发怵?还是会在逝去的时候回想一生然后平静的闭上眼睛离开这个世界?

心情真的很复杂,也很凌乱,但是真的很心疼福贵——徐福贵。

读《活着》有感 篇4

这个周六的早上,阳光充沛的很,肖舒文还没起床,他爸已经上班走了。闲来无事,拿起床头那本翻了几页的《活着》看了起来,谁知,这一看,我的泪水竟然止也止不住。

掩上书,红着眼睛起床做饭。可福贵坎坷的一生,却始终在心头挥之不去。

这是怎么的一个人物呢?可恨吗?!可落魄后的他,又是如何竭尽所能地活着。可怜吗?!富甲一方时的他,又是如何的浑浑噩噩,终至家财败尽。他是多么的不幸,父母、妻儿、女婿,甚至可爱的孙辈都一个个的先他而去。可他又是多么的幸运,这些亲人,纵使他之前是如何的荒唐无度,如何的让人不耻,却始终没有抛弃他,始终和他一起度过日月的艰辛。善良慈爱的母亲,美丽大度的妻子,懂事坚强的女儿,天真勤劳的儿子,从民国到现在,用不同的.方式爱着他,让他不管遭遇到何等苦难,心中一直想着的,都是“活着”。

想让肖舒文也看看这本书。可是,坐下来,反复思量着,除了余华那一个字都不多余的文笔之外,还能让她感受到什么呢?

想起了大概是寒假的时候,和她一起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真是费了好大的劲儿,看完了第一本。可她除了对为什么老大就得做出牺牲,就得为弟妹放弃人生,感觉很是愤懑外,其他的完全没有留下印象。

要什么有什么的孩子,如何去理解福贵呢?

读《活着》有感 篇5

这本小说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冰冷、凄凉。大概是因为那些动荡的年月,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

他用冰冷的笔写尽了人生的悲哀,于是太多的苍凉过后反而有种彻底的平静了。他在青灰色的.描述中不时又给些光亮,让我们以为峰回路转,熬过去就是天堂,然后又很快的打破我们的幻想,连疗伤的机会都没有。

有的人从这本书里只看到了生命的悲苦,而有人却看到了生命的无常。几个人看,不同的反应。我看完时却在想一个作家要写这样一本书的目的。

《活着》告诉我的是,每个生命都值得尊敬和热爱,每个生命都丰富多彩,每个普通的人都是不一般的人。

感动我们的,是对生命的态度,是活着本身。这是中国文学给我的一次伟大的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