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2025/10/09教案

此篇文章《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交流,使学生大致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设想处理垃圾的方法,并能画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一、课前准备:

1、和其他学科老师先沟通交流(如美术老师),帮助同学们用废旧垃圾制成工艺品。

2、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每天产出的垃圾以及社会上怎么样处理垃圾的。

3、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

创设情景

1、同学们,老师 发现每天放学后,值日生把很多的垃圾倒入垃圾坑里,那么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出示有垃圾的纸篓)

2、学生讨论发言。[从学生身边的垃圾入手,让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在身边。]

二、直奔主题:

1、师过渡:是的,我们常常把不需要的东西当做垃圾丢掉。每天人们在生活中就要产出大量的垃圾。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看看。“我们身边的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

出示图片一:

商场里人们把把一些物品的包装袋随手扔掉。

图片二:在家里爸爸妈妈把废纸和不要的塑料袋等扫进垃圾箱。

图片三:游乐场,人们把吃了东西的食品袋和易拉罐扔进垃圾箱。

图片四:菜场人们把菜叶随地乱扔。

图片五:餐馆里,人们把垃圾倒入下水道流进长江里。

[抓住生活即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并展开思考。]

2、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呢?

(1)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开始。

(3)全班交流。老师在黑板相机板书————我的发现

(一)、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这些垃圾都是人们把自己家的垃圾丢出来的。

(二)、我们小组的意见是这些垃圾时不讲卫生的人随便丢的。

(三)、我们小组同意别的小组的看法,可是有了垃圾比丢掉,留着还有什么用呢?

(四)、垃圾当然还可以有用的。我们小组也是觉得这些垃圾是我们人类的垃圾,但是还可以用。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第一个问题的完成1、垃圾是哪里来的?跟同学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在这样子的交流中要学生对身边的垃圾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成生了不同的意见。教学目的达到。]

3、师小结告诉学生,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4、问:怎么处理这些生活垃圾呢?说说自己的`看法?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归纳:

(一)这些垃圾可以卖掉。

(二)垃圾也可以再利用。我们可以分开处理的。

(三)这些垃圾可以丢进长江里去。

针对这三个办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办法好不好。

有同学说:“我反对,不可以把垃圾丢到长江里去的。”

另一个同学问:“请你说一下你的理由好吗?你要把我说服气,我就不把垃圾丢到江里去。”

回答:“因为长江的水会被垃圾搞脏了,这样子的话长江里的鱼就喝脏水,会死掉的。我们人类喝了不干净的水,就会得病。”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请大家想想看就第三个办法你认为对不对?”同学们议论纷纷。

师小结“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就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

[这一环节的交流让学生自己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比较好。]

问:你们有更好的办法来减少这些垃圾的产出吗?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师过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觉得有些垃圾可以再利用,今天老师就利用废旧垃圾做了几个物品还设计了一种环保垃圾箱。

师出示制作的装饰品,介绍环保垃箱的用途。

问:你们有更好的想法吗? 小组合作把你们的相法画出来。

[过合作学习,相互启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交际能力得到发展。通过自主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展示台:

(1)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利用垃圾制作的工艺品。

(2)小组派代表介绍设计的环保垃圾箱。

(3)请大家把你们制作的物品和大家交换,去装饰自己的房间吧。(学生互相交换各自的物品并象伙伴介绍怎样摆放。

[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扩展:

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老师发现你们真聪明啊。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留意,尽量利用可回收垃圾和正确处理垃圾,也祝愿你们将来把你们的想象和设计变成现实,那时我们的地球妈妈一定会越来越美。播放歌曲《热爱地球妈妈》

反思:

1、此次活动的设计联系了学生的实际,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把学生在不同时间、空间所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

2、创设生活情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尊重学生的思维、想象和交际能力。

3、生参与面较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生活意识。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儿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课前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公园大街等公共场所。)

2、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组讨论填写:我给校园做“美容”计划。

4、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请小朋友低头看我们教室的地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当当小小侦探家,想一想我们教室里这些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看看谁是我们班里的小侦探。

1)组织学生留意观察教室的环境卫生,教室干不干净。

2)请学生找一找教室角落里的垃圾,想一想这些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

3)组织学生交流。

3、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身边就出现了这么多的垃圾,今天口语交际的题目就是:我们身边的垃圾

二、交流小调查,发现身边的垃圾:

1、除了教室里,老师让小朋友课外去进行了小调查,谁能说说我们身边还有些什么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一般是从哪里来的?(结合搜集的资料)指名说话。

你能学着用这些话来说吗?

句式练习

1)、我发现(或看到)(什么地方)的(什么垃圾)是(怎么或从哪里)来的。

2)、我发现,(什么地方)的(什么垃圾)是从(哪里)来到这里,使那里变得()。

2、以四人小组分组交流

3、教师小结:垃圾的来源: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厨房垃圾。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1、设疑:我们身边的垃圾可真不少,但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仍然这么美丽整洁,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

2、师生一起交流垃圾处理方法:

导入:课前老师请小朋友去收集处理垃圾的方法了,现在就把课前收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结合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

课件一:村子里人们把易拉罐、瓶子、废纸等拿到废物回收站卖掉。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回收?你怎么知道的?

点评:看来我们随意丢弃的垃圾还是个宝呢!你很会观察,真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资料袋:垃圾分类放的环保垃圾桶

课件二:我们村子里每家都把食品袋、包装盒、烟头、果皮等扔到蓝色垃圾桶内。

追问:那么垃圾桶里的垃圾最后到了哪里呢?你怎么知道的?

点评:有了不懂可以及时询问,这可是我们学到更多知识的捷径哦!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小资料袋:

卫生掩埋法:顾名思义,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来。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已遭淘汰。

焚烧法;将垃圾分类后,送入焚化炉里燃烧,并以焚烧所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取暖等等。但我们中国等亚洲国家很少做到将垃圾分类,所以焚烧垃圾时所产生的热量能真正用到发电、取暖的则很少。而且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停止这一方法。

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这种办法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课件三:在家里,一家人吃饭后,把剩饭、剩菜倒进小盆去喂猪。

点评:看来我们吃剩下的饭菜还是有用的哦!

课件四:在家里,爸爸把死猪,在田里挖了个坑放在坑里深埋。

点评:爸爸这样处理你觉得怎么样?请你评价,并说明理由。(让学生知道垃圾不能乱扔)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小资料:

积肥法:把垃圾堆叠起来,使废气物的纤维质和有机质腐化,变成肥料来改良土壤。我们常把落叶堆在一起,用做树木的养料,这就是一种积肥法。这种方法很少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应用这一技术的`国家很多。

学生评价: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追问:你的资料是从哪里得来的?

小结方法:你真会收集资料。爸爸妈妈可以告诉我们;自己观察到的;电视里介绍的;看课外书知道的;电脑上查等,你看,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能从生活中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呢!

2、小结:我们人类可真聪明,能根据垃圾种类的不同人们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四、我为校园做美容:

情境导入:《美丽的小路》中的环保小卫士鸭先生来看我们了。(课件出示小鸭)并出示:小朋友,我每天打扫我家门前的小路,还有鹿先生给我送来了一个分类垃圾箱。小路经过我们的美容,现在可美丽了,欢迎你们来哦!你也来做个小小美容师吧!

师:小朋友,处理我们身边的垃圾,就让我们从身边做起。来,让我们先为我们的教室和学校做个小小美容师好吗?

1、校园美容计划交流:

1)小朋友,你们怎么准备怎么为我们学校和教室美容呢?请你们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我们的校园美容计划交流。

2)小组推荐代表交流,并小结。

A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做到弯弯腰随手捡一捡。

B看见乱扔垃圾的同学、现象要勇敢地进行批评。

C建立垃圾回收站,进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D回家向大人宣传,人人保护环境。

3)学生评价,哪个小组的校园美容计划好,评选出最佳校园美容师,并为“最佳校园美容师”小组发奖。

五、小组合作,想象拓展:

教师过渡:我们身边的垃圾真是太多了。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处理垃圾,可是还是存在很多缺点。小朋友,你能不能动动小脑筋,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处理我们身边的垃圾。现在,你可以把你的金点子和小组的同学一起画一画,写上一句说明;还可以动手做一做。

1、我们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先讨论一下,再合作完成,好吗?

2、展示台:

预设:想象画展示——手工小制作展示

请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处理垃圾的方法,组员相互补充。

1)其他各组小朋友认真听,并说说他们的方法哪里好?哪里不够好?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2)请大家评一评哪个小组听得最认真?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好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小结:

小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热爱我们的校园,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像小鸭先生那样当好“小小小美容师”,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环境更加美丽、洁净。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儿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课前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公园大街等公共场所。)

2、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组讨论填写:我给校园做“美容”计划。

4、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请小朋友低头看我们教室的地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当当小小侦探家,想一想我们教室里这些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看看谁是我们班里的小侦探。

1)组织学生留意观察教室的环境卫生,教室干不干净。

2)请学生找一找教室角落里的垃圾,想一想这些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

3)组织学生交流。

3、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身边就出现了这么多的垃圾,今天口语交际的题目就是:我们身边的垃圾

二、交流小调查,发现身边的垃圾:

1、除了教室里,老师让小朋友课外去进行了小调查,谁能说说我们身边还有些什么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一般是从哪里来的?(结合搜集的资料)指名说话。

你能学着用这些话来说吗?

句式练习

1)、我发现(或看到)(什么地方)的(什么垃圾)是(怎么或从哪里)来的。

2)、我发现,(什么地方)的(什么垃圾)是从(哪里)来到这里,使那里变得()。

2、以四人小组分组交流

3、教师小结:垃圾的来源: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厨房垃圾。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1、设疑:我们身边的垃圾可真不少,但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仍然这么美丽整洁,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

2、师生一起交流垃圾处理方法:

导入:课前老师请小朋友去收集处理垃圾的方法了,现在就把课前收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结合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

课件一:村子里人们把易拉罐、瓶子、废纸等拿到废物回收站卖掉。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回收?你怎么知道的?

点评:看来我们随意丢弃的垃圾还是个宝呢!你很会观察,真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资料袋:垃圾分类放的环保垃圾桶

课件二:我们村子里每家都把食品袋、包装盒、烟头、果皮等扔到蓝色垃圾桶内。

追问:那么垃圾桶里的垃圾最后到了哪里呢?你怎么知道的?

点评:有了不懂可以及时询问,这可是我们学到更多知识的捷径哦!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小资料袋:

卫生掩埋法:顾名思义,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来。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已遭淘汰。

焚烧法;将垃圾分类后,送入焚化炉里燃烧,并以焚烧所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取暖等等。但我们中国等亚洲国家很少做到将垃圾分类,所以焚烧垃圾时所产生的热量能真正用到发电、取暖的则很少。而且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停止这一方法。

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这种办法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课件三:在家里,一家人吃饭后,把剩饭、剩菜倒进小盆去喂猪。

点评:看来我们吃剩下的饭菜还是有用的哦!

课件四:在家里,爸爸把死猪,在田里挖了个坑放在坑里深埋。

点评:爸爸这样处理你觉得怎么样?请你评价,并说明理由。(让学生知道垃圾不能乱扔)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小资料:

积肥法:把垃圾堆叠起来,使废气物的纤维质和有机质腐化,变成肥料来改良土壤。我们常把落叶堆在一起,用做树木的养料,这就是一种积肥法。这种方法很少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应用这一技术的.国家很多。

学生评价: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追问:你的资料是从哪里得来的?

小结方法:你真会收集资料。爸爸妈妈可以告诉我们;自己观察到的;电视里介绍的;看课外书知道的;电脑上查等,你看,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能从生活中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呢!

2、小结:我们人类可真聪明,能根据垃圾种类的不同人们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四、我为校园做美容:

情境导入:《美丽的小路》中的环保小卫士鸭先生来看我们了。(课件出示小鸭)并出示:小朋友,我每天打扫我家门前的小路,还有鹿先生给我送来了一个分类垃圾箱。小路经过我们的美容,现在可美丽了,欢迎你们来哦!你也来做个小小美容师吧!

师:小朋友,处理我们身边的垃圾,就让我们从身边做起。来,让我们先为我们的教室和学校做个小小美容师好吗?

1、校园美容计划交流:

1)小朋友,你们怎么准备怎么为我们学校和教室美容呢?请你们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我们的校园美容计划交流。

2)小组推荐代表交流,并小结。

A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做到弯弯腰随手捡一捡。

B看见乱扔垃圾的同学、现象要勇敢地进行批评。

C建立垃圾回收站,进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D回家向大人宣传,人人保护环境。

3)学生评价,哪个小组的校园美容计划好,评选出最佳校园美容师,并为“最佳校园美容师”小组发奖。

五、小组合作,想象拓展:

教师过渡:我们身边的垃圾真是太多了。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处理垃圾,可是还是存在很多缺点。小朋友,你能不能动动小脑筋,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处理我们身边的垃圾。现在,你可以把你的金点子和小组的同学一起画一画,写上一句说明;还可以动手做一做。

1、我们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先讨论一下,再合作完成,好吗?

2、展示台:

预设:想象画展示——手工小制作展示

请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处理垃圾的方法,组员相互补充。

1)其他各组小朋友认真听,并说说他们的方法哪里好?哪里不够好?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2)请大家评一评哪个小组听得最认真?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好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小结:

小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热爱我们的校园,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像小鸭先生那样当好“小小小美容师”,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环境更加美丽、洁净。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及其产生原因,认识各种垃圾箱。

2、用画实物、写数字等形式记录

幼儿园

、家庭一周中产生的垃圾名称及数量。

3、了解垃圾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产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班内用的垃圾统计表一张,家庭用的垃圾统计表若干活动过程:

1、观看

幼儿园

里的垃圾箱,初步认识垃圾及其产生原因。

教师提出问题:垃圾箱里有什么?什么叫垃圾?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垃圾?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丰富词汇:生活垃圾。

2、猜想:我们一天会制造多少垃圾?

教师提问:垃圾是我们人类在生活中制造的没有用的废物,猜猜我们一天会制造多少垃圾?

3、统计:我们制造的垃圾。

出示垃圾统计表,教师讲解垃圾统计表的用法:用画画的`形式将自己在一日活动中制造的垃圾名称及数量记录在垃圾统计表里。

4、活动延伸:统计家庭中制造的垃圾。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设计家庭用的垃圾统计表,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知道垃圾要分类,对人有用的垃圾可再利用,懂得保护校园环境卫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入话题

1、出示图片(有关垃圾从哪里来的图片):

如:妈妈拣菜、削苹果、刨铅笔。

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猜猜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是什么呢?

3、板书课题:

我们身边的垃圾

二、创设情景,发现垃圾

师:小朋友们,鸭先生屋前的小路被小动物们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在这样的小路上散步、玩耍,那肯定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校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想不想看一看?那么老师也带你们到操场周围去散散步吧!大家说好不好?

1、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环境卫生:

⑴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吗?为什么?

⑵动员学生找一找校园角落的垃圾,想一想:

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边走边和同桌讨论。)

2、学生返回教师讨论:

⑴刚才,小朋友们在校园里看到了哪些垃圾?

⑵说说校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⑶师:既然校园里不可避免出现垃圾,我们又不可能在垃圾里生活、学习,所以垃圾一定要处理,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处理校园里的垃圾呢?

三、开展活动,出理校园垃圾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点子公司”的游戏好吗?

2、有谁知道“点子公司”是干什么的呢?

3、我们要成立“点子公司”要出什么点子呢?

(为处理校园垃圾出点子。)

4、学生自由组合,成立若干公司,并给公司取个名字。

5、“点子公司”开始办公,比一比哪个“点子公司”讨论得最热烈?

四、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请“点子公司”选一名代表介绍本公司的点子计划,组员可以补充:

生1:我要造一种机器,这种机器能把垃圾压缩的很小,这样垃圾就不会占很大的空间了。

生2:我要设计一种专门吃垃圾的机器人,它把垃圾吃下去后,能在肚子里加工,自动为垃圾分类,把对人有害的垃圾留在肚子里消除掉,把人有用的垃圾吐出来。这样就减少了工人叔叔的'工作。

生3:我要将塑料袋、废纸等一些废弃垃圾制作成玩具,如会飞的娃娃、面具、头饰等。

生4:我要将一些饮料罐制作成花盆、花篮及一些生活用品。

2、评议:

说说点子好在哪里?哪里不够好?适当补充。

3、评一评:

哪个公司的点子最好,好在哪里?

评出最好的三个公司,颁发“金点子小奖章”。

4、小结:

是呀,对生活中的垃圾,我们要进行分类。对我们有用的垃圾,我们要合理利用。而对我们有害的垃圾要消除。小朋友,让我们大家都来热爱我们的校园,当好“校园环保小卫士”,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洁净。

五、活动延伸

1、画一画:

如何更好地为垃圾分类,如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洁净?

2、做一做:

合理利用垃圾,让废弃物再生。

3、成果展示会。

【教学反思】

本课中涉及的垃圾,虽然就在我们的身边、触手可及,但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孩子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的垃圾,而且垃圾要进行分类,对人有害的垃圾要消除,对人有用的垃圾要经过加工创造,合理利用的话,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资源,让它再生成为新的产品。教学中,我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

1、注重观察体验:

本课有关环保的问题,离孩子生活较远,表达起来难度教大,学生容易出现词不达意或无话可说的现象。因而,教学时,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园里进行实地观察。在观察中,孩子们从多方面得到了直观、深刻的感受,知道了校园中存在哪些垃圾以及这些垃圾的来源。这样,这些平日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为大家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了实践的感知积累,于是,到了课堂上,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都打开了,大家畅所欲言,纷纷讲述各自的想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观察体验:

既然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垃圾,而我们又不可能在垃圾中学习生活,因而,垃圾是一定要处理的,那么,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垃圾呢?教学时,我以玩“点子公司”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顿时,这一教学环节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点燃了学生想象的火炬。孩子们思维灵敏,想法独特新奇,有创造性。他们的一个个奇思妙想,在我的内心激起了强烈的震撼。这使我们不由得想到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会把地球撬起来。”我觉得,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为孩子们创造想象的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孩子们“异想天开”,孩子们得到的就可能是撬起地球的“支点”或“杠杆”。

3、注重实际操作,培养创造力:

教学本课后,我增设了一个拓展活动环节,让学生把如何更好地为垃圾分类,如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洁净画成画,或者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小制作,并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虽然,孩子们的作品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无形中却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交流,使学生大致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设想处理垃圾的方法,并能画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一、课前准备:

1、和其他学科老师先沟通交流(如美术老师),帮助同学们用废旧垃圾制成工艺品。

2、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每天产出的垃圾以及社会上怎么样处理垃圾的。

3、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

创设情景

1、同学们,老师 发现每天放学后,值日生把很多的垃圾倒入垃圾坑里,那么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出示有垃圾的纸篓)

2、学生讨论发言。[从学生身边的垃圾入手,让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在身边。]

二、直奔主题:

1、师过渡:是的,我们常常把不需要的东西当做垃圾丢掉。每天人们在生活中就要产出大量的垃圾。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看看。“我们身边的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

出示图片一:

商场里人们把把一些物品的包装袋随手扔掉。

图片二:在家里爸爸妈妈把废纸和不要的塑料袋等扫进垃圾箱。

图片三:游乐场,人们把吃了东西的食品袋和易拉罐扔进垃圾箱。

图片四:菜场人们把菜叶随地乱扔。

图片五:餐馆里,人们把垃圾倒入下水道流进长江里。

[抓住生活即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并展开思考。]

2、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呢?

(1)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开始。

(3)全班交流。老师在黑板相机板书————我的发现

(一)、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这些垃圾都是人们把自己家的垃圾丢出来的。

(二)、我们小组的意见是这些垃圾时不讲卫生的人随便丢的。

(三)、我们小组同意别的小组的看法,可是有了垃圾比丢掉,留着还有什么用呢?

(四)、垃圾当然还可以有用的。我们小组也是觉得这些垃圾是我们人类的垃圾,但是还可以用。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第一个问题的完成1、垃圾是哪里来的?跟同学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在这样子的交流中要学生对身边的垃圾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成生了不同的意见。教学目的达到。]

3、师小结告诉学生,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4、问:怎么处理这些生活垃圾呢?说说自己的看法?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归纳:

(一)这些垃圾可以卖掉。

(二)垃圾也可以再利用。我们可以分开处理的。

(三)这些垃圾可以丢进长江里去。

针对这三个办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办法好不好。

有同学说:“我反对,不可以把垃圾丢到长江里去的。”

另一个同学问:“请你说一下你的理由好吗?你要把我说服气,我就不把垃圾丢到江里去。”

回答:“因为长江的水会被垃圾搞脏了,这样子的话长江里的鱼就喝脏水,会死掉的。我们人类喝了不干净的水,就会得病。”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请大家想想看就第三个办法你认为对不对?”同学们议论纷纷。

师小结“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就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

[这一环节的交流让学生自己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比较好。]

问:你们有更好的'办法来减少这些垃圾的产出吗?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师过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觉得有些垃圾可以再利用,今天老师就利用废旧垃圾做了几个物品还设计了一种环保垃圾箱。

师出示制作的装饰品,介绍环保垃箱的用途。

问:你们有更好的想法吗? 小组合作把你们的相法画出来。

[过合作学习,相互启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交际能力得到发展。通过自主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展示台:

(1)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利用垃圾制作的工艺品。

(2)小组派代表介绍设计的环保垃圾箱。

(3)请大家把你们制作的物品和大家交换,去装饰自己的房间吧。(学生互相交换各自的物品并象伙伴介绍怎样摆放。

[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扩展:

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老师发现你们真聪明啊。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留意,尽量利用可回收垃圾和正确处理垃圾,也祝愿你们将来把你们的想象和设计变成现实,那时我们的地球妈妈一定会越来越美。播放歌曲《热爱地球妈妈》

反思:

1、此次活动的设计联系了学生的实际,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把学生在不同时间、空间所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

2、创设生活情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尊重学生的思维、想象和交际能力。

3、生参与面较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生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