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绘本《小猪变形记》教案

2025/10/09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大班绘本《小猪变形记》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绘本《小猪变形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a组学生能在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b组学生在a组学生的基础上,能更进一层地认识到线段的由来,知道每两点就能画出一条线段,尤其是四个点能画六条线段。

3、c组学生在b组学生的基础上,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线段有长有短,并能通过折知道线段的长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的两个端点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比较红、黄短线的长

师:①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根线,一根是弯的,一根是直的,你知道哪哪根线比较长?

②小朋友意见这么多,谁说的才是对的呢?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出这两根线的长短呢?

生:把弯的拉直就好了。

师:他的意见好不好?那老师就拈住这根线的两头,拉直了贴在黑板上,把黄线也贴在黑板上。

现在两根线都是直直的了,谁来说说哪根线更长呢?

生:不能比较

师:那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哪根线长?

这个办法好不好?好,我们就把这两根线的一头对齐,现在你能比较出来吗?

对啊,红色的线从这里开始(点一点),到这里结束,黄色的线从这里开始到这里结束了?到这里结束(点一点),所以黄色的线比红色的线长。

2、揭示线段概念

象这样直直的,有长有短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线段。(板书:线段)齐读线段

(指着线)现在谁来说说哪条线段比较长,哪条线段比较短。

3、直观判断

师:(出示较长的`线段)

小朋友,老师这里还有一条绿色的线呢,你们看这是不是线段呢?为什么?怎样可以让它成为一条线段?

师:这是不是线段?不管这些线段位置怎么变,但它们都是线段

4、举例得出线段表示法

师:其实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看我们数学书封面的这条边从这点开始直直的到这点结束也是一条线段,你能跟老师一样也来找找看吗?同桌一起找。

学生举例:注意让学生用手摸摸找到线段,并比较一下长短,刚才我们找到的许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那这些线段都是一样长吗?

师:看来线段不仅是直直的,而且有长有短。那象刚才同学们找到的很多物体的边,比如课桌面的边,窗户的边我们能把它拿下来象毛线一样贴在黑板上吗?

所以我们画线段来把它边式出来:因为线段是直直的,所以要先画一条直直的线,又因为线段有长有短,所以我们要在线段开始的地方点上一点,表示线段从这里开始。再在线段结束的地方点上一点,表示线段到这里结束。这两点就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

5、画线段

师:老师刚才画了一条线段,你能象老师一样也画一条吗?画线段除了要用到铅笔,还要用到什么?为什么要用直尺?如果我们身边没有没有带直尺,那你还能利用其它工具来画吗?

生练习画线段

展示:

1、请你说说你利用什么工具来画的?

2、说说他画得怎么样?

强调:

一定要画直,并且别忘记点上两个端点。

幼儿园大班绘本《小猪变形记》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漫演示,了解小猪通过改变自己的形态寻找快乐幸福的过程。

2、感受故事中语言的诙谐、幽默,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3、在体验和阅读中懂得:原来做自己,最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猪变形记》ppt、装扮动物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营造氛围,走近故事

1、出示封面,根据故事题目猜测小猪变形。

――你看到了什么?(小猪)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猪?(它不愿意做自己,它想要变形)你认为它会变成什么?

二、演示ppt、理解故事内容

1、变长颈鹿

――小猪看到了谁?(长颈鹿)它想到了一个什么好主意?怎样才能变成一只长颈鹿呢?长颈鹿有什么特点?(幼儿想象)

――电脑上出示各种工具,幼儿自己选择进行组装,看哪一种最像长颈鹿。(木棍制作的高跷、板凳、滑轮、独轮车)

――小猪踩着高跷遇到了谁?(斑马)小猪怎么跟斑马打招呼的?斑马会对小猪说什么样的话?发生了什么事?

2、变斑马

――小猪又有了什么样的好主意?(变斑马)怎样才能变成斑马呢?(幼儿想象)

――点击鼠标,出示电脑画面:出示四个颜料桶(每个颜料桶上写上问号)幼儿自己来选。

――提问:小猪变成了斑马,大家会认出它来吗?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继续讲故事)

3、变大象

――小猪想变成大象,大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学一学,怎样才能帮助小猪变成大象呢?(幼儿想象)

(出示各种物品如:长鼻子、树叶等)教师根据幼儿说的进行点击,不闪烁的代表没有选对。

4、变袋鼠

――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变成袋鼠的,变成袋鼠它遇见了谁(鹦鹉),你们猜会发生什么?观看课件(小猪掉到了泥潭中央)

四:故事结尾

1、观看课件结尾

――最后小猪怎么样了?(又做回了自己,还是觉得做自己最快乐)

2、交流观后感,挖掘故事内涵。

(1)“欣赏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小猪说的吗?小猪一会儿装扮成长颈鹿、一会儿装扮成斑马、一会儿装扮成鹦鹉……你们觉得它这样做好吗?它会觉得自在和快乐吗?为什么?”

(2)小结:“是呀,小猪他一心要改变自己的外形去模仿别人,想从中获得快乐,可是不管他再怎么模仿,别人都说不像,到最后他才发现还是要做回自己。”

五、结束部分

迁移经验:你喜欢做自己吗?那你觉得做自己感到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幼儿园大班绘本《小猪变形记》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选择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口算卡,指名口算。

2、 师谈话,聪聪所在的班级有36人,他们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操表演赛,请帮助他设计一下列队方案。

二、自主探究

学生自己设计列队方案,并用算式表示。

三、小组交流

1、 小组交流时教师要深入小组,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想的。

2、 小组推选组员小黑板板演。(只板演算式。)

四、全班交流研讨

1、 小组讲解员结合算式讲解、设计列队方案。

2、 其它小组补充。

3、 质疑:还有其它方案吗?(除了板演的)

五、自主探究28页提问题

1、 自己选择信息提问题并解答,把算式写出即可。

2、 小组交流后板演。

3、 小组讲解员结合算式讲解选择的信息和提的问题以及自己是怎么想的.。

六、专项训练

练一练第四题聪聪的问题。

七、课堂小结

谈谈你学到的知识。

八、综合训练

1、 练一练第1题。

2、 练一练第2题、4题的第二问。

3、 练一练第3题,每小组为1组,进行接力赛。

幼儿园大班绘本《小猪变形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a组学生能在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b组学生在a组学生的基础上,能更进一层地认识到线段的由来,知道每两点就能画出一条线段,尤其是四个点能画六条线段。

3、c组学生在b组学生的基础上,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线段有长有短,并能通过折知道线段的长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的两个端点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比较红、黄短线的长

师:①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根线,一根是弯的,一根是直的,你知道哪哪根线比较长?

②小朋友意见这么多,谁说的才是对的呢?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出这两根线的长短呢?

生:把弯的拉直就好了。

师:他的意见好不好?那老师就拈住这根线的两头,拉直了贴在黑板上,把黄线也贴在黑板上。

现在两根线都是直直的了,谁来说说哪根线更长呢?

生:不能比较

师:那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哪根线长?

这个办法好不好?好,我们就把这两根线的一头对齐,现在你能比较出来吗?

对啊,红色的线从这里开始(点一点),到这里结束,黄色的线从这里开始到这里结束了?到这里结束(点一点),所以黄色的线比红色的线长。

2、揭示线段概念

象这样直直的,有长有短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线段。(板书:线段)齐读线段

(指着线)现在谁来说说哪条线段比较长,哪条线段比较短。

3、直观判断

师:(出示较长的线段)

小朋友,老师这里还有一条绿色的线呢,你们看这是不是线段呢?为什么?怎样可以让它成为一条线段?

师:这是不是线段?不管这些线段位置怎么变,但它们都是线段

4、举例得出线段表示法

师:其实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看我们数学书封面的这条边从这点开始直直的到这点结束也是一条线段,你能跟老师一样也来找找看吗?同桌一起找。

学生举例:注意让学生用手摸摸找到线段,并比较一下长短,刚才我们找到的许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那这些线段都是一样长吗?

师:看来线段不仅是直直的,而且有长有短。那象刚才同学们找到的很多物体的边,比如课桌面的边,窗户的边我们能把它拿下来象毛线一样贴在黑板上吗?

所以我们画线段来把它边式出来:因为线段是直直的,所以要先画一条直直的线,又因为线段有长有短,所以我们要在线段开始的地方点上一点,表示线段从这里开始。再在线段结束的地方点上一点,表示线段到这里结束。这两点就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

5、画线段

师:老师刚才画了一条线段,你能象老师一样也画一条吗?画线段除了要用到铅笔,还要用到什么?为什么要用直尺?如果我们身边没有没有带直尺,那你还能利用其它工具来画吗?

生练习画线段

展示:

1、请你说说你利用什么工具来画的?

2、说说他画得怎么样?

强调:

一定要画直,并且别忘记点上两个端点。

幼儿园大班绘本《小猪变形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的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难点:

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教具:

课件、不完整的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看!它们来了(依次呈现右图)。读一读,打个招呼吧!

学生反映太乱了,不容易看出都有什么数。

教师:没关系,那就请它们排好队,再和我们见面,好吗?

教师:为了让它们排得更整齐,老师给它们准备好了各自的房间。现在就欢迎它们入场吧。

二、解构百数表,探究数的排列规律

教师(呈现下左图):第一支队伍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排得整齐吗?请它们住进从上数的第一行,可以吗?

教师:读一读,请它们入住。

教师(呈现上右图):又来了一支数的`队伍。它们应该住在哪儿?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呈现下左图。

三、 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1题,教师出示数位表,任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 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

2、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第5-8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幼儿园大班绘本《小猪变形记》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阅读图书,学习初步阅读图书的方法,了解小猪通过改变自己的形态寻找快乐幸福的过程,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2、通过想象,师生共同阅读,小组学习,独立阅读等方法阅读图书,在阅读中体会,在体会中阅读

3、在阅读中懂得:做自己,最幸福。引导学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能获得快乐幸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假如我们能像孙悟空一样有72变,你最想变成什么?

2、有一只小猪啊,他也想变。先来瞧瞧,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出示图片)

请用这个句式:这是一只的小猪。(出示灯片)

3、那么这只胖胖的、懒懒的、不开心的小猪想变成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猪变形记》。师生共同板书:小猪变形记

4、教师出示图书,介绍封面,读题目。

二、师生共读绘本

(一)变长颈鹿:听一听

过渡:这本书里藏着怎样的故事呢?仔细看图,请你们听一听,我来讲一讲。

1、教师讲故事,学生看图。(出示图片)

2、学生读文字。

3、师生共同探讨问题:(1)小猪想变什么?板书:变?(2)小猪怎么变的?板书:?变

(3)小猪变形后发生了什么事?板书:变后?

(二)变斑马:说一说

过渡:虽然这次变形失败了,可小猪还想变。猜猜看接下来他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贴长颈鹿图片,板书:高)

这一次变形,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将故事讲一件,讲给你的同桌听。

1、同桌看图讲故事。

2、全班交流展示,相机出示文字。

(三)变大象:读一读

过渡:虽然两次变形都失败了,但小猪还要继续变形。猜猜这次他又会变什么,为什么?贴大象图片。板书:喷水

这一次变形,老师请你们将故事读一读。

1、出示漏字的句子,让孩子补充。

2、小组里读,全班交流。

3、归纳:小猪历经三次变形,从中你有什么发现?故事情节方面,语言方面:

(四)变袋鼠、变鹦鹉:写一写和演一演

过渡:虽然三次变形都失败,可小猪还想变第四次、第五次。那么第四次、第五次他又想变什么,结果又怎样呢?答案就在你们桌上的信封里。

请1——4组的孩子拿起手中的笔将本科特叔叔没有写完整的第四次变形故事补充完整。5——8组的孩子将小猪第五次变形的故事表演出来。

1、出示提示:(1)补充故事时,要用关键的字、词。(2)表演故事时,要分好角色、读好旁白、说好对话、做好动作及表情。

2、小组活动。

3、展示交流:

(1)想变什么?为什么?

(2)学生上展示台,展示自己的故事,并读出来。(3)请一个小组上台表演。

三、总结升华

1、这只总是羡慕别人的小猪,他想当长颈鹿,摔了;想当斑马,被水洗了;想当大象,喷嚏吹了;想当袋鼠,倒挂在树上了;想当鹦鹉,如今躺在泥潭里,看到这儿,你想对小猪说什么?

2、师总结:小猪到处寻找快乐,最后却在另一只猪的帮助下,发现做自己是最快乐的。(板书:做自己,最幸福让我们大声读出这个道理。(课件出示:做自己,最快乐)

结合班级情况,说出做最好的自己,最幸福。

四、推荐书目1师:小朋友,小猪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快乐,咱们的故事也读完了,还想读一读更多这样有趣的故事吗?(课件出示推介书)

五、作业1

1、续编故事。这只一心想变形寻找快乐的小猪到最后发现做自己最快乐,那他变成一支真正的小猪后,会做些什么呢?

2、创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