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此篇文章《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学校下发的中华美德故事,读完后,使我大有感触,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磨杵成针》。李白以前总是不好好读书,可是有一天,李白遇到了一位老奶奶,她正在把一根很粗的铁杵磨成一根细针,李白看了十分震憾,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此,他发愤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心中为之一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老奶奶真有毅力要把这么粗的铁杵磨成一根细细的绣花针。我心想:既然铁杵都能磨成针,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又算什么呢?看看这个故事,在对比生活中的自己,我自叹不如。
记得有一次,我要参加钢琴七级的考试,可是,由于以前我一直忙于做功课,没有时间弹钢琴,即使我有空,也懒得弹,所以离考试只有几个星期了,我还弹得疙疙瘩瘩,一点也不熟。面对老师的责备,父母的唠叨,我下定决心要每天练琴,把曲子弹熟。从那一刻开始,即使功课做得再晚再累,我都要坚持每天弹几小时琴,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通过了钢琴七级考试。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这个品质将使我终身受益匪浅。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篇2
看了一我本书,书名叫〈〈中华美德故事〉〉。书里内容很多,比如:尊敬师长、爱国爱民、谦虚礼貌、刻苦学习、尊老爱幼等等。但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期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呢?子路想,要是翻过几座山到亲戚家里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山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见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老。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有一次,我正穿着一条裙子在看电视,妈妈在外面看书。突然,我感觉很口渴,便大声叫:“妈妈,帮我洗一点葡萄再拿过来。”过了一会儿,妈妈果然送葡萄来了。现在想想我和子路比起来是多么的渺小,更不要说孝顺了。
我想对那些乐于助人说:谢谢你们,因为你们,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而美丽。
我还想对那些保护花草树木的人说:谢谢你们,因为有了你们,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如些美好,你们是美的使者。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会记住这句话,我会努力学习,争取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篇3
读《中华美德人物故事》有感于春明何谓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知道、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初祖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地说着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又有几个人做到了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的谚语吗?这不就说明了“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人民弘扬民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但并非说剩下的三分之一就可光说不干了,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自古以来,在地球上诞生了许多民族和国家,大多数都衰败没落了,而中华民族何以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仍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答案是:靠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在动力。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篇4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在千千万万本好书中,唯独这本《美德故事》让我感受最深。
《美德故事》是妈妈的朋友送给我的生日礼物。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品德可以塑造人的心灵。这本书里既有童话,又有真实事例。其中童话总共有43篇,真实故事则有15篇。我感受最深的故事是《充满希望的歌声》。这篇故事讲的是在1820年10月的某一天夜里,海上发生了一个船只相撞事件,一家保险公司的总经理马利奥也在这艘船上,他被抛了出来。他无助地游着,要快没力气的时候,美妙的歌声从远处传来,马利奥拼尽力气游了过去,发现12个人抱住一根木头,其中一个年轻的女人唱着美妙的歌,这首歌就像是在演唱会上唱的一样,竟没有一丝丝跑调,这也让马利奥有了力气,也让救援船找到了他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比起他,我就没有像那位年轻女人一样为人着想。有一次,我买了一盒巧克力,弟弟想吃,可我不给他。想一想,我做的真的不对,我们应该为他人着想。
这本书里有很多品德故事,同学们也来读一读吧!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六雅少年吧!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篇5
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集以后,我对匡衡凿壁借光这个故事印象极其深刻。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一直很勤奋,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买不起灯油,一到晚上他就无法看书。但是他天生非常聪明,他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借助邻居家的灯光看书。于是,他在墙角偏僻的地方处凿了一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流入房间,匡衡连忙凑到那一小块宝贵的亮光处,专心的看起书来。从此以后,他白天看书,晚上就盘腿坐在地上学习。他博览群书,终于成了一代学者。
中华民族的强大就是因为无数勤奋刻苦的人成就了自我,进而成就了国家,年轻的学生也一定要重视学习,打好基础,为中华民族的昌盛而努力学习。
现在社会的物质条件很好,可以为我们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用像匡衡那样凿壁借光,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我们不用像匡衡一样白天干活,晚上学习。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去专研学习。我们在家里就像一个个小皇帝或小公主,家里人对我们唯一的期望就是好好学习。这样我们更不应该辜负家里人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匡衡的故事不仅教会了我要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肩负着为现代事业而奋斗的重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我们每个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