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此篇文章天上的街市说课稿(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教材简析
《天上的街市》它是属于“奇思妙想”主题中的一篇。
本单元编选四位作家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驰骋想象奇妙无比。《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二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但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
1、《天上的街市》诗内有丰富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描绘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写实的诗句,有想象的诗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诗人的向往和追求。
2、《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再由天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于是想象便在作者一连串的联想当中放飞了。
3、《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传说的全新诠释,这个反传统的创作,形象地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2.感受语言朴素、节奏和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2.理解诗歌,体会意境美。
3.品味诗歌,感悟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
学习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
教学诗歌,要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精练的诗句中解读出诗歌的丰富内涵来。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设境。适当介绍诗人在创作《天上的街市》(1921年)前后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绪,以帮助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诵读。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在读中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3、感悟。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天上的街市》有丰富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联想,因此指导学生也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去搜索学过的诗歌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句子,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天上的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4、比较。把《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描写与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做比较,从两者生活状况的不同上去理解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5、拓展。通过学习郭沫若《静夜》让学生再次感受到郭沫若式的想象,加深对想象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配乐朗读。
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理解。诵读时注意节奏和重音。
2、想象法。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体形象,在意念中创造出一个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生动而丰富的境界。
3、比较法。比较诗歌与民间传说的异同,比较《静夜》与《天上的街市》之间写法上的异同,了解诗人对自由、美满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背景
1、导入语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一些女同学甚至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以后,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也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去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天宇直接对话,借那幽幽的闪星寄托了自己的追求和向往,这位诗人就是郭沫若。
[出示郭沫若简介]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县人。我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
2、简介作者及背景;
当革命处于低潮,作者面对“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心中无比愤怒,思想上一度陷入了感伤和苦闷,他在《献诗》中这样写道:[出示投影片]
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
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
有的是净朗的泪晶——
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
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
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绝望,而是执著的追求,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他的一首抒情诗《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由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感受作者与星空的私语(对话)吧。
二、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1.学生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介绍的背景,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这篇课文。
2.指名学生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并请学生说明这样朗读的理由并作点评。
3.听录音朗读
指出学生朗诵时在感情基调、节奏重音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诵,拿起笔来,边听边勾画出诗歌的节奏、重音。
(重音就是突出句中主要思想,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的字词,要加重音,表强调突出。)
4.划出节奏、重音
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的节奏、重音已标好,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的划分,看看有何不同,然后对照课件上的重音、节奏酝酿一下感情,自己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全诗。
三、理解诗歌,体会意境美
诗是艺术,读诗同样是艺术。人们常说:“三分诗七分读。”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同身受郭沫若的脉搏,下面我们将通过文章的学习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同学轻声朗读课文,讨论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这首诗美在哪里?诗人有哪些奇思妙想?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街市——缥缈的、美丽的、陈列着、珍奇
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闲游,提着灯笼
2.诗人借助什么手法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1)点拨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2)思考什么地方用了联想?什么地方用了想象?完成板书
(3)学过的课文,读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些联想和想象的例子
联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想象:《桃花源记》高处不胜寒
《浪淘沙》刘禹锡(想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咏柳》贺知章(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朗月行》李白(想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夜宿山寺》李白(想象)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发挥联想和想象,请用优美的语言描写牛郎织女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趟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他们白天男耕女织,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一家四口过得其乐融融,美满幸福。
四、品读诗歌,感悟情感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联想想象是可贵的,但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想象最高扬的时候也是情感最充沛的时候。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配乐),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诗中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有何不同?
在诗人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2.本课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追求光明自由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一齐把课文朗读一遍,用声音诠释我们的感受,我们的体会,我们的感悟。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郭沫若的诗歌以想象奇特诡异著称,甚至有人因此评论他是“文妖”。下面请同学欣赏郭沫若的另一首诗《静夜》,再次感受一下郭沫若式的想象。
[出示课件]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处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什么地方运用了想象?它与《天上的街市》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六、小结全文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展开双翼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诗歌因想象而精彩!
布置作业:
1.联想想象训练
初冬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起什么?
2.推荐阅读郭沫若的诗《夕暮》《海上》《新月》《白云》《偶成》等。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简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整体造型是一只展翅的鸟儿,它寓示着诗歌因想象而精彩。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朗读方面的知识,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理解诗歌更深层次的涵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夜幕降临,我们仰望璀璨的天空,一定会浮想联翩,你想到了什么呢?生答。
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九十年前,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我们带来了一篇美丽而又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看看他又想到了什么。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981—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注音
飘渺( ) 闲游( ) 隔( ) 灯笼( )
飘渺:也作“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浅浅:从表面到低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小。
闲游:悠闲地逛
定然:必定
三、初读,感知诗歌内容
1、听录音朗读,了解朗读节奏、重音。
2、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朗读节奏、语速、感情。
提示: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神往,充满美好、恬静的感情。
四、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节
“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看到街灯,又想到明星。诗作开头由街灯到明星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联系,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为下位具体描绘“天上街市”做好铺垫。
2、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二至四节诗
概括出二至四节中诗歌想象的内容及想象的过程。
3、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
(第一节:实写 第二至四节虚写)
4、朗诵全诗,再现诗歌语言,理解作者感情
五、品读;赏析诗歌语言,理解作者感情
1、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找出来,反复读一读、品一品,然后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说给同桌听一停,再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提示:用词准确、生动?语句优美?想象丰富?还是……)
2、诗歌中是怎样描述牛郎织女生活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介绍写作背景)
六、美读:融入感情琅东诗歌
七、拓展延伸:联想、想象训练
发挥想象和联想,补充下列句子
[例]甜蜜的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住他,它已经跑了。
1、月光照在地上,好像
2、牵牛花开放了,好像
3、笼子的小鹦鹉,好像
八、小结
板书: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街灯 明星 明星 街市 物品 牛郎织女
联想 想象
对美好生活向往追求
实景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五课九篇文章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
《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1)诗内有丰富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描绘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写实的诗句,有想象的诗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诗人的向往和追求。(2)虽然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却又借助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对此传说的进行了全新的反传统的诠释,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基于以上分析,设定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有三:
①在朗读中感受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情感美;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想像和创新的能力。
③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渴望追求光明的理想,明白今日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人人都应自觉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保护环境,美化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的1、2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只要完成了这两点的教学,教学目标3就会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2同时本课教学目标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1【说教法】: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也为了使学生的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尤其注重朗读。因此我将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并采用多种诵读形式。
启发式教学:教学诗歌,要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精炼的诗句中解读出诗歌的丰富内涵来。本诗为新诗,新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浅显、明白,形象鲜明,意境深邃。其语言对于双语班的学生来说并不难。而诗歌是一种特别富有联想和想象得艺术,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将重点突破本科的教学重点——联想和想象、创新能力的指导和培养。为此,我采取“设计问题——启发想象与联想——讨论回答——教师明确”的教学环节,以启发法和引导法贯穿整节课。特别是在启发联想的方法指导上,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更应以启发为主,真正落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 【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升,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1)自主学习法
(2)诵读品味法
(3)创造性学习法: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体形象在意念中创造出一个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生动而丰富的境界。
(4)比较法:把《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描写与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作比较,引导学生其不同点出发去了解诗人对自由、美满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5)是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教学过程设计】
1、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2、结构、层次:从教师教学角度主要设计为六个环节(激趣导入—明确目标—指导朗读—合作探究—小结巩固—布置作业)。
3.【说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请学生讲牛郎织女故事导入。故事中的牛郎织女过着被禁锢,被束缚,难得一见的不幸生活。然而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里,我们将会见到与此完全不同的牛郎织女……。然后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让学生对作者、时代背景做一些介绍。并因势利导,出示教学目标,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加强生生、师生互动。
课件屏幕出现,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①在朗读中感受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情感美;最终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想像和创新的能力。
③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朗读:
新课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所以朗读指导重在示范,重在学生体验,不在理论解说。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且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迅速的抓住诗歌的主旨,抓住实质问题。因此我不按照逐段来分析,而依照:学读——想读——析读来分析课文。
1、学读:
(1)学生听朗诵,然后自己试读,在书上标记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教师评点、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想读:
(1)出示鹊桥会的小动画,让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2)配钢琴曲《星空》,使学生在享受诗歌音乐美的同时,沉醉在想象中小声读。
3、析读:
以上两个环节在之前的朗读训练中已有体现,此次指导朗读的重点是让学生把握朗读过程中重音与语调的处理。
以第三、四小节为例,我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
①诗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②指名学生读,在点评中引导学生总结: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温馨是通过重读“浅浅的”“不甚”“来往”“闲游”“提着灯笼在走”表现出来。④在注意重音的同时,尝试用语音语速来表现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美好。⑤指名朗读好的同学读。⑥师生交流听读时的感受。
点拨引导学生明确读三、四节的要领:要读得轻柔舒缓,仿佛是坐着小船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摇曳,有一种沉醉其中的感觉。
四、合作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伙伴间的互动互生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因此,这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争辩。分两步:
先探究内容:问题是
a.全诗共四个小节,你能指出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吗?
b.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想象的?(想象的过程)诗人想象的目的是什么?
再探究情感。先围绕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是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歌的2、3、4小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有什么作用?然后再学生提问质疑,同学间互相释疑。
探究过程中提醒学生利用好课前准备的资料,并根据需要提供有关“作者简介”“诗歌背景”“联想和想像” “牛郎织女图片”等。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
五、小结巩固:紧扣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本诗的重点是学习联想和想象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介绍联想和想象这两个概念并进行区分。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如诗中由“街灯”想到“星星” 是联想。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情感形象的基础上创作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如诗中由“天上的街市”想到“牛郎织女的自由生活”是想象。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教材简析
《天上的街市》它是属于“奇思妙想”主题中的一篇。
本单元编选四位作家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驰骋想象奇妙无比。《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二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但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
1、《天上的街市》诗内有丰富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描绘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写实的诗句,有想象的诗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诗人的向往和追求。
2、《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再由天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于是想象便在作者一连串的联想当中放飞了。
3、《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传说的全新诠释,这个反传统的创作,形象地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2.感受语言朴素、节奏和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2.理解诗歌,体会意境美。
3.品味诗歌,感悟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
学习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
教学诗歌,要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精练的诗句中解读出诗歌的丰富内涵来。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设境。适当介绍诗人在创作《天上的街市》(1921年)前后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绪,以帮助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诵读。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在读中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3、感悟。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天上的街市》有丰富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联想,因此指导学生也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去搜索学过的诗歌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句子,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天上的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4、比较。把《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描写与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做比较,从两者生活状况的不同上去理解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5、拓展。通过学习郭沫若《静夜》让学生再次感受到郭沫若式的想象,加深对想象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配乐朗读。
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理解。诵读时注意节奏和重音。
2、想象法。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体形象,在意念中创造出一个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生动而丰富的境界。
3、比较法。比较诗歌与民间传说的异同,比较《静夜》与《天上的街市》之间写法上的异同,了解诗人对自由、美满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背景
1、导入语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一些女同学甚至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以后,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也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去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天宇直接对话,借那幽幽的闪星寄托了自己的追求和向往,这位诗人就是郭沫若。
[出示郭沫若简介]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县人。我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
2、简介作者及背景;
当革命处于低潮,作者面对“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心中无比愤怒,思想上一度陷入了感伤和苦闷,他在《献诗》中这样写道:[出示投影片]
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
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
有的是净朗的泪晶——
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
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
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绝望,而是执著的追求,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他的一首抒情诗《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由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感受作者与星空的私语(对话)吧。
二、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1.学生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介绍的背景,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这篇课文。
2.指名学生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并请学生说明这样朗读的理由并作点评。
3.听录音朗读
指出学生朗诵时在感情基调、节奏重音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诵,拿起笔来,边听边勾画出诗歌的节奏、重音。
(重音就是突出句中主要思想,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的字词,要加重音,表强调突出。)
4.划出节奏、重音
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的节奏、重音已标好,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的划分,看看有何不同,然后对照课件上的重音、节奏酝酿一下感情,自己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全诗。
三、理解诗歌,体会意境美
诗是艺术,读诗同样是艺术。人们常说:“三分诗七分读。”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同身受郭沫若的脉搏,下面我们将通过文章的学习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同学轻声朗读课文,讨论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这首诗美在哪里?诗人有哪些奇思妙想?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街市——缥缈的、美丽的、陈列着、珍奇
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闲游,提着灯笼
2.诗人借助什么手法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1)点拨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2)思考什么地方用了联想?什么地方用了想象?完成板书
(3)学过的课文,读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些联想和想象的例子
联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想象:《桃花源记》高处不胜寒
《浪淘沙》刘禹锡(想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咏柳》贺知章(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朗月行》李白(想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夜宿山寺》李白(想象)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发挥联想和想象,请用优美的语言描写牛郎织女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趟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他们白天男耕女织,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一家四口过得其乐融融,美满幸福。
四、品读诗歌,感悟情感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联想想象是可贵的,但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想象最高扬的时候也是情感最充沛的时候。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配乐),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诗中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有何不同?
在诗人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2.本课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追求光明自由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一齐把课文朗读一遍,用声音诠释我们的感受,我们的体会,我们的感悟。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郭沫若的诗歌以想象奇特诡异著称,甚至有人因此评论他是“文妖”。下面请同学欣赏郭沫若的另一首诗《静夜》,再次感受一下郭沫若式的想象。
[出示课件]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处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什么地方运用了想象?它与《天上的街市》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六、小结全文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展开双翼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诗歌因想象而精彩!
布置作业:
1.联想想象训练
初冬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起什么?
2.推荐阅读郭沫若的诗《夕暮》《海上》《新月》《白云》《偶成》等。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简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整体造型是一只展翅的鸟儿,它寓示着诗歌因想象而精彩。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上的街市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篇5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一、【说教材】: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五课九篇文章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
《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1诗内有丰富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描绘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写实的诗句,有想象的诗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诗人的向往和追求。2虽然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却又借助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对此传说的进行了全新的反传统的诠释,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2、基于以上分析,设定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有三:
①在朗读中感受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情感美;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想像和创新的能力。
③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渴望追求光明的理想,明白今日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人人都应自觉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保护环境,美化生活。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的1、2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只要完成了这两点的教学,教学目标3就会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2同时本课教学目标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1【说教法】: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也为了使学生的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尤其注重朗读。因此我将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并采用多种诵读形式。
启发式教学:教学诗歌,要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精炼的诗句中解读出诗歌的丰富内涵来。本诗为新诗,新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浅显、明白,形象鲜明,意境深邃。其语言对于双语班的学生来说并不难。而诗歌是一种特别富有联想和想象得艺术,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将重点突破本科的教学重点——联想和想象、创新能力的指导和培养。为此,我采取“设计问题——启发想象与联想——讨论回答——教师明确”的教学环节,以启发法和引导法贯穿整节课。特别是在启发联想的方法指导上,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更应以启发为主,真正落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 【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升,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1自主学习法
2诵读品味法
3创造性学习法: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体形象在意念中创造出一个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生动而丰富的境界。
4比较法:把《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描写与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作比较,引导学生其不同点出发去了解诗人对自由、美满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5是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2、结构、层次:从教师教学角度主要设计为六个环节激趣导入—明确目标—指导朗读—合作探究—小结巩固—布置作业。
3.【说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请学生讲牛郎织女故事导入。故事中的牛郎织女过着被禁锢,被束缚,难得一见的不幸生活。然而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里,我们将会见到与此完全不同的牛郎织女……。然后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让学生对作者、时代背景做一些介绍。并因势利导,出示教学目标,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加强生生、师生互动。
课件屏幕出现,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①在朗读中感受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情感美;最终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想像和创新的能力。
③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朗读:
新课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所以朗读指导重在示范,重在学生体验,不在理论解说。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且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迅速的抓住诗歌的主旨,抓住实质问题。因此我不按照逐段来分析,而依照:学读——想读——析读来分析课文。
1、学读:
1学生听朗诵,然后自己试读,在书上标记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教师评点、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想读:
1出示鹊桥会的小动画,让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2配钢琴曲《星空》,使学生在享受诗歌音乐美的同时,沉醉在想象中小声读。
3、析读::以上两个环节在之前的朗读训练中已有体现,此次指导朗读的重点是让学生把握朗读过程中重音与语调的处理。
以第三、四小节为例,我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
①诗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②指名学生读,在点评中引导学生总结: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温馨是通过重读“浅浅的”“不甚”“来往”“闲游”“提着灯笼在走”表现出来。④在注意重音的同时,尝试用语音语速来表现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美好。⑤指名朗读好的同学读。⑥师生交流听读时的感受。
点拨引导学生明确读三、四节的要领:要读得轻柔舒缓,仿佛是坐着小船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摇曳,有一种沉醉其中的感觉。
四、合作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伙伴间的互动互生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因此,这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争辩。分两步:
先探究内容:问题是
a.全诗共四个小节,你能指出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吗?
b.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想象的?想象的过程诗人想象的目的是什么?
再探究情感。先围绕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是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歌的2、3、4小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有什么作用? 然后再学生提问质疑,同学间互相释疑。
探究过程中提醒学生利用好课前准备的资料,并根据需要提供有关“作者简介”“诗歌背景”“联想和想像” “牛郎织女图片”等。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
五、小结巩固:紧扣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本诗的重点是学习联想和想象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介绍联想和想象这两个概念并进行区分。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如诗中由“街灯”想到“星星” 是联想。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情感形象的基础上创作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如诗中由“天上的街市”想到“牛郎织女的自由生活”是想象。
六、布置作业:通过学生的模仿学习把教学目标2进一步落实。
仿照示例写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光照在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笼中的小鹦鹉,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浓缩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