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

2025/10/09教案

此篇文章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探究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口算算理。

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

重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探索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预伏铺垫

1、口算练习,要求直接说出得数,并说一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6×4= 9×3= 5×3= 9×7=

2、口答练习

1)6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50是几个十?

2)8个百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200是几个百?

二、创设情境,复习表现乘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主题图。

师:3个小朋友来到了游乐园,你瞧,这么多的游玩项目!有过山车,碰碰车……不过这幅图中还蕴藏着许多数学信息,你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找出价格信息:旋转木马5元,激流勇进10元,过山车12元,登月火箭15元,碰碰车20元。人数信息:3人)

2、课件出示问题:玩旋转木马每人5元,3人要多少元?

3、指名列式计算。(口答)

师:在计算5×3时只要用我们二年级学的乘法口诀就能顺利解决,你也能像老师这样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反馈,贴图呈现问题:

问题一:玩激流勇进每人10元,3人要多少钱?

问题二:玩过山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

问题三:玩登月火箭每人15元,3人要多少钱?

问题四:玩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多少钱?

三、探究口算方法

1、探究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解读题意,列出算式。

师:我们先一起来研究第四个问题: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多少钱?谁来列式

2)指名口答列式。

师: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求3人坐碰碰车一共要多少钱,就是求3个20是几)

3)探究20×3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师:这个乘法可不能直接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了,你会计算吗?看谁的方法介绍得清楚,让人家一看就懂!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反馈:

方法一:20+20+20=60

方法二:2×3=6 20×3=60

投影出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自己介绍想法。

教师小结方法一:这位同学将20×3利用乘法的含义转化成20+20+20来计算,将不会的知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真是一个好办法!

教师引导交流方法二:和这位同学计算方法一样的学生举举手,你们是怎么想的?这里2×3中,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6又表示什么?

方法三:(若学生没有呈现这种方法则教师呈现)

结合小棒图与算式,师生交流理解:2表示2捆小棒即2个十,3表示有3个20,6表示有6捆小棒,即6个十。

④指生说计算含义。

(引导学生:20×3,20表示有2个十,2个十乘3就是6个十,6个十就是60)

教师小结:通过将 20×3看作是2个十乘3得到6个十,从而找到正确的得数,这个方法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3)沟通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解决问题一:玩激流勇进生人10元,3人要多少钱?

师:谁能用我们刚学过的方法来说说怎么计算10×3?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10×3就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课件依次出示:

20×7= 200×7= 20xx×7=

师:直接说出得数,并说怎么想的?

归纳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老师发现有几个学生算得特别快,看来他已经找到计算这类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诀窍了,谁愿意把好方法跟大家分享呢?

(交流讨论得出:计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可以将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整千数中的第一个数相乘,再看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解读题意,列出算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第二个问题:玩过山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谁来列式?

2)指名口答列式。

3)探究12×3的计算方法。

师:你是怎么来计算12×3的?把你的想法用算式或图形来告诉我们,看谁的方法介绍得清楚,让人家一看就懂!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反馈:

方法一:12+12+12=36

方法二:10×3=30 2×3=6 30+6=36

方法三:12×3=36

投影出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自己介绍想法。

教师小结三种方法

④结合小棒图理解算理

⑤指名说计算含义。

师:在计算12×3时,我们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10×3=30,再算2×3=6,合起来就是36)

4)尝试计算,归纳算法。

课件依次出示算式,学生抢答,归纳算法。

12×4= 21×4= 23×2=

(交流讨论: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一位数分别与两位数中的个位和十位相乘,把乘得积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四、巩固内化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和第4题。

五、闯关游戏

第一关

1、判断

1)计算300×4时,可以想300表示3个百,3个百乘4得12个百,12个百是1200 。( )

2)5×800的积,末尾有两个零。 ( )

3)60是2与30的乘积。 ( )

2、张宏每个月节省20元零花钱,请填写下表。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5个月

6个月

钱数/元

第二关

3、一辆儿童三轮车的价钱是90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用了多少钱?

4、每箱苹果30千克,运来8箱,一共运来多少千克苹果?

第三关

5、每瓶饮料是2元,买24瓶需要多少元?

6、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多少个?

六、全课总结。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58页的《乘法口算》。

2、教材分析

《乘法口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以往的口算教学过多的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于对数学失去兴趣。本节课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创设了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算法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能运用乘法口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明确口算算理。

二、说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明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口算方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并熟悉的实际生活的情境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乘法口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以学生所熟悉的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为教学情境,创设熟悉的具体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口算方法、不仅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节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生活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探索乘法口算的具体问题情境,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

邮递员送信,既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又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又及时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有了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新知的环节中,又利用刚才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事例中发现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学生自主探究口算方法过程中,第一个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算式是300×10=3000,60×10=600,教师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口算乘法的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第二个问题“工作一个月,又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300×30=9000,60×30=1800时,由刚才的“扶”到现在的“放”,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并且说说自己的想法,自己是怎么样,怎样才能说明结果是正确地。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多样化”到“优化”的过程,提升学生思维的抽象度和灵活度,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规律: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在应用方法的巩固练习中,分四个层次:第一个练习是改错题,有多添加0的,有少添加0的,还有乘法误用加法计算的,其中“50×60=300”是学生易犯的一个典型错误,通过让学生找错、改错,可以减少学生在今后计算中犯同样的错误。第二个练习是你出我算,要求同桌每人编2道这样的口算式题;都不要把答案写出来。将你的口算式题给你的同桌,考考他,是不是掌握了口算方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同桌的合作能力。第三个练习是摘香蕉游戏。让学生看课件来进行口算。第四个练习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一个是拓展练习,我根据本课内容设计了由积推想因数的拓展练习,让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口算乘法类型来推想有几种不同的填法,()×()=2400,()×()=4000,这里既要求学生用口诀来推想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有几种不同的填法,又要求学生根据积末尾的0的个数来分配两个因数末尾的0的个数。特别是积4000的算式,既可以是想成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得4的,也可以是相乘得40的,这样的练习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本课所学知识运用其中,同时也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因为练习设计没有限定要写出几种填法,让每个学生都量力而行,在自己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最后的课堂总结以给聪聪回信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了回顾。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6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口算乘法》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68~69的内容。

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观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尝试的过程中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3、教学目标: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4、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互通之处,并能熟练运用进行计算。

二、说教学策略

1、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要由学生自主建构,数学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而老师扮演的角色是组织引导学生发现,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动学习把新知纳入旧知。

2、说教法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活动之中。在教学中着力已有的知识着手,既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在算一算、练一练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在尝试、探索、练习过程中能总结出口算乘法的简便方法。我利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内在的求知需要,教者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需要,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展他们的个性,启迪他们主动思维,才能更好的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说学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先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认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把实践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通过抢答、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必要的铺垫。本节课重点是学生能说出口算时的算理,这些复习题就是为学习重点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教学时教师先出示游乐园的场景图,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后,自己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由问题列出10乘几这一新授内容,而不是由老师给出问题和例题,而是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提供的。在教学完10乘几后,学生在初步掌握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后,然后用学生自编的题目展开教学,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学习独立思考乘法的方法时,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并进性讨论与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学生在试算20乘几时有的直接算,有的用加法列式计算,有的口算,有的笔算,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也随之变化。教师则及时结合实例,展开讨论:怎样使计算正确率更高而且计算又方便呢?让学生感悟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及各自的特点,从而在鼓励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又注重计算策略的优化选择。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解决共性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作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在练习设计中我设计了基本达标练习,推进练习,巩固应用以及拓展思维等层次性的变化,力求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同时溶入趣味性,如抢答,游戏,竞赛等形式,使学生做得愉快,练得开心!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板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0×2=40(元)

2个十×2=4个十就是40

30×3=90(元)

3个十×3=9个十就是90

整节课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提高各种能力。这一课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的有效引导,我相信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谢谢!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节,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注重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运用,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为以后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做好准备。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本着体现计算教学新理念的原则,重视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平台,逐步地去感悟哪种口算方法最优化,逐步熟练地运用口算方法并能有效地进行迁移。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同桌合作,亲身体验,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来学习新知识的。

三、说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估算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复习。

1、 6×4= 8×5= 2×9= 3×9=

3×8 = 9×7= 7×6= 4×8=

2、(1)、2个十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2个10是多少?

(2)、5个百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3)40是几个十? 1200是几个十? 800是几个百?

(二)、创设情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老师带同学们去游乐园玩的故事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童趣而又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计算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回忆乘法的意义,为后面探索新知做了有效的铺垫。

(三)、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计算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由乘法的意义知道应该列示为:20×3=60,怎样计算呢?这样就引入了新的教学内容。在这个环节,我打算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肯定会有同学解答不出来,所以我决定用同桌合作交流的形式,有思路的同学,在同桌间介绍自己的方法,这样既帮助了差生,又让优等生感到成就感,能发挥合作的优势。然后再全班交流,有的用3个20相加,有的用20个3相加,学生面对这么多方法,适时的提出一个问题,哪种方法好呢?他们自然的会进行比较、讨论、分析,每进行一次比较就是一次思维的突破,就是一次提高,所以我不急着归纳出哪种方法简便,把问题带到后面的学习中,接着我设计了一些乘法计算题,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答案,然后把这些算式分类,标准不一样可能学生会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一个因数相同的这一种分类,进行观察,像这样的算式,如:2×3= 20×3= 200×3= 2000×3=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通过这种分类,学生对这样的算式会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体现了分类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学生会用自己喜欢的那种方法,如果学生用前三种方法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如20×3,20个3相加,或者是3个20相加,都很麻烦,从而让学生自然的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

40×3= 2×400= 20×6= 2×7=

50×3 = 4×600= 7×30= 20×7=

学生通过比较,教师加以归纳,也就是把题目先看成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2、教学例2: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是修订后教材增加的内容。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是为学习笔算乘法和除法试商做准备。在探索方法的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过程,从自学例题,到探索算法,放手让学生自学,所以所得方法会比较深刻。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算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后再相加)

口算练习巩固,同时汇报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安排两个例题的练习内容,目的在于巩固对口算算理的理解,熟悉计算方法。

10×4= 10×6= 10×7=

20×4= 40×6= 60×8=

12×4= 23×2= 34×2=

看看他们在游乐园还遇到了什么问题,真正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最后让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方法,并且说说这些知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真正与现实联系起来。

六、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设计:

1、完成P58 1

说说怎么算最简便。

2、完成P58 2

说说口算的方法

3、完成P58 3、4

八、说板书

板书的设计突出教学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

20+20+20=60 2个十乘3等于6个十

先按表内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12×3=36 10×3=30 2×3=6 30+6=36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后再相加。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口算乘法》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68~69的内容。

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观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尝试的过程中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3、教学目标: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4、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互通之处,并能熟练运用进行计算。

二、说教学策略

1、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要由学生自主建构,数学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而老师扮演的角色是组织引导学生发现,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动学习把新知纳入旧知。

2、说教法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活动之中。在教学中着力已有的.知识着手,既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在算一算、练一练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在尝试、探索、练习过程中能总结出口算乘法的简便方法。我利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内在的求知需要,教者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需要,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展他们的个性,启迪他们主动思维,才能更好的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说学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先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认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把实践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通过抢答、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必要的铺垫。本节课重点是学生能说出口算时的算理,这些复习题就是为学习重点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教学时教师先出示游乐园的场景图,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后,自己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由问题列出10乘几这一新授内容,而不是由老师给出问题和例题,而是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提供的。在教学完10乘几后,学生在初步掌握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后,然后用学生自编的题目展开教学,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学习独立思考乘法的方法时,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并进性讨论与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学生在试算20乘几时有的直接算,有的用加法列式计算,有的口算,有的笔算,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也随之变化。教师则及时结合实例,展开讨论:怎样使计算正确率更高而且计算又方便呢?让学生感悟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及各自的特点,从而在鼓励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又注重计算策略的优化选择。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解决共性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作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在练习设计中我设计了基本达标练习,推进练习,巩固应用以及拓展思维等层次性的变化,力求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同时溶入趣味性,如抢答,游戏,竞赛等形式,使学生做得愉快,练得开心!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板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0×2=40(元)

2个十×2=4个十就是40

30×3=90(元)

3个十×3=9个十就是90

整节课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提高各种能力。这一课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的有效引导,我相信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