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2025/10/11教案

此篇文章《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学习,感悟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在读中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讲话的图片。

2、同学们,你们认识中讲话的人吗?对,他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毛主席一生做过许多感人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

的一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为自然段做标记。

2、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识记生字。

1、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读好?怎样才算读得好?(正确、流利、有感情,声音洪亮)

2、要想读得正确流利就要认准所有的生字,那你在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交流识字的方法。

4、开火车认读生字。

四、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指正。

2、指名朗读。

3、小组之间比赛读。

五、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读准音,认清形。

2、仔细观察并说说怎样写好这些字。

3、教师范写,书写观察。

4、练写、评议、展示。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2.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3.在读中认识“忘念”等12个生字

教学准备:

1.挂图。

2.课前布置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

一、激趣导入、解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吃水不忘挖井人》。(板书课题)谁知道“井”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呢?想一想“挖井”是件容易的事么?

2.齐读两遍课题,并认识“井、挖、忘”三个生字。再说说课文中的“挖井人”是指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指谁?

3.出示毛主席的画像。提问:这位爷爷谁认识?请大家把课前布置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拿出来展示交流。

4.简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贡献(可以先让学生说)并相机出示生字卡片“席、导、革命、解”

二、朗读课文

1.自渎课文,借助拼音轻声读,标出自然段。要求:反复读,读准、读通、读流利。

2.反馈情况:能读准,读通、读流利的同学举手。小组自评。

3.教师范读,学生听后评价

4.学生模仿老师读课文

5.分别指名3个同学,每个人读一自然段,要求读准音,相机指导全班朗读。

6.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轮读,评价后组长奖励。

7.老师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感悟乡亲们对主席的崇敬之情。出示挂图,指名解说图意。

8.看图找出相应的自然段读。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选读课文中的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自然段。

四、积累词语

1.出示课件显示“我会读”里的词语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意

3.小组开火车比赛认读

五、实践活动

读有关毛主席的故事,利用班会课进行故事交流。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开国大典》。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篇3

课题

1.吃水不忘挖井人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能找出文中“缺水”的明显信息。

2.通过朗读、思考、想象、表演等,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懂得饮水思源,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练习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能找出文中“缺水”的明显信息,感悟体会毛主席为百姓着想的崇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懂得饮水思源。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乡亲们 毛主席 战士 (亲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饮水思源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词语。

2、回顾第1自然段,齐读。

3、沙洲坝这个地方从地名上我们已经猜出那里非常缺水,那么课文中有没有介绍呢?请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朗读感悟。

1.出示句子,读: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2.村子里没有井(对比)现在每户人家一口井,可是在沙洲坝,那么大的村子,连一口井都没有。(为什么,是懒惰?迷信?)几百年来,他们谁都不敢挖井,生怕把旱龙给得罪了。沙洲坝的人,因为没有水,受了几百年的苦呀!你是沙洲坝的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3.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吃水,不光喝的水要走上几千米去挑水,连洗手,洗脸,他们的水都是人们从几千里外挑来的,你想,那时候在沙洲坝里的水比什么还珍贵。)是呀,喝的、用的水都要走那么远的路去挑回来。多不方便呀!(辛苦)

4.读句子再次体会乡亲们没水的艰苦。

5.沙洲坝的人,因为没有水,受了几百年的苦呀!你是沙洲坝的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最后,谁实现了他们的愿望。读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6.这挖井人是谁?毛主席战士乡亲们(就是住沙洲坝的人们)是啊,如果你是沙洲坝的乡亲,你会如何感谢挖井人?(人们喝水再也不用到很有的地方去挑了……)

三、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边读边想乡亲们是怎么感谢的?

2、立石碑(原因)上面写着:(石碑石字旁用石头做的。);

板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①“立”字用法及搭配的感知

石碑上刻的内容,就是为了纪念很重要的'事。“立”换词:“竖”

石碑、丰碑都是可以用“立”和“竖”

②齐读碑文

3、刻:一字多译。

①选择字义:1、表示时间 2、表示用硬的东西雕上去。

时刻:()刻了:()

②时刻:就是分分秒秒心里想着毛主席。

时刻说话:例2:沙洲坝的乡亲们时刻想念着毛主席。

(1)我们时刻。

(2)时刻。

4、是啊,毛主席带着这些“挖井人”挖出了沙洲坝的第一口井,只要沙洲坝的人一喝水,一用水,就会想到挖井人,想到毛主席。

5、齐读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用一个成语概括沙洲坝人民的这种行为,这就是:饮水思源(板书)

6、《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就在告诉我们,当别人为我们做了事,我们的心里一定要心存感激。吃水的时候,我们要不忘“挖井人”。那么,我们在享受其他东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呢?比如,我们穿衣服的时候,“穿衣不忘……”

“穿衣不忘做衣人”!

“吃饭不忘种田人!

我们住在明亮的教室,要不忘造房子的人!

我们学了知识要不忘给我们知识的老师!

……这也是饮水思源。

饮水思源成语故事

总结: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美好的生活。记住所有爱我们和关心我们的人——我们的先辈、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恩情。

五、作业

1. 儿歌

《红井》

红井水,甜又清,

手捧清泉想恩人。

喝上一口红井水,

一股暖流涌上心。

2. 生字书写:“江、没——三点水、以”

3. 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上的作业:第2题,第3题,第4题。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篇4

多少年来,当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当我们放声歌

唱幸福的时候,就想起毛主席这位杰出的领袖,就会想起他披肝沥胆、呕心沥血、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不朽功勋。而现在的孩子对毛主席的了解却少之又少。

原本以为对这篇课文思想的把握孩子们应该很容易。但在我初步分析课文后我问出:“乡亲们为什么要立下这块石碑?”的时候,望者孩子们一双双迷茫的大眼睛的时候,我就知道不对了。

怎么办?让学生再读课文吧!一遍、两遍、三遍的读,渐渐有小手举起来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还是看上去“傻呆呆”的样子。

怎么办?光通过朗读感悟还不行。怎样引导呢?从这口“井”入手吧!

师:井是怎么样子的?

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给我们画了一口井。

师:井很深,那挖一口井容易吗?

生:不容易,很困难。

师:课文中的这口井是谁挖的?

生:毛主席。

师:只有毛主席一个人吗?

生:是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的。

师:他们为什么要挖井?

生: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师:所以挖了这口井后——

生:以后吃水就很方便了。

师: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你发现这口井跟我们平时的井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口井是毛主席带领乡亲们挖的。

生:这口井给那里的乡亲带来了很多方便。

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齐读这句话。

师:现在你知道乡亲们为什么要立石碑了吗?

生:是为了不要忘记毛主席。

生:是为了让那里的人永远记得毛主席。

师:老师送你们一个更好的词语——纪念(板书)乡亲们立石碑是为了——

生:纪念毛主席。

师:那就让我们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

在引导上出现这样的偏差,完全是因为我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估计不足,给了他们太高的定位。这是我以后要注意的地方,不然在以后的课堂中,这种类似情况还会出现。这节课由于时间关系,让孩子对毛主席的感知也太少,甚至可以说没有,这是一大缺憾,让他们多感受到、体会到毛主席的伟大,人们对他的感谢和崇敬,也许孩子们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还会更加深刻。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案例

出示句子: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指名读这句话)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村子里没有井。

生:没有井就没有水喝。

生:我知道了乡亲们如过要吃水,就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

师:你觉得乡亲们吃水方便吗?是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生:我从“很远的”这个词知道的。

生:还要挑。

师:谁会做一个挑的动作?

(生做动作)

师:如果让你从很远的地方挑两桶满满的水,你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有什么感觉?

生:我会觉得很累。

生:我会觉得两条腿发酸。

生:我会觉得两条腿发软,会摔跤,会把水翻掉。

生:我会觉得肩膀疼。

生:我会挑不动。

师:真想不到沙洲坝的乡亲们要想吃水,竟然要走那么远的路,要费那么大的力。

师:怎样读这句话呢?

(指导用沉重、缓慢的语气读)

出示: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生:(齐读)

师:毛主席看到乡亲们吃水这么难,心理会怎么想?他是怎么做的?

生:(齐读)毛主席就带领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评点]“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体会挑水会遇到那些困难,再指导用沉重、缓慢的语气来读好这句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篇5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这个故事知道毛主席关心乡亲们的吃水问题,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乡亲们为了不忘毛主席的恩情,在井前立了石碑。要激发学生热爱领袖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立石碑的意义。

【教具、课件】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生字教学

一、故事导入:

1、故事引入: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红井》的'故事,(教参145页)

2、揭题:《吃水不忘挖井人》

3、齐读,出示生字:忘挖井。

4、“井”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呢?想一想“挖井”是件容易的事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想想:课文中的“挖井人”是指谁?

“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指谁?

3、想想怎样记住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学生提醒大家容易念错的字:井念

2、学生介绍记住字形的方法,教师补充。

⑴归类比较记字。同偏旁:忘、念;同结构:挖刻。

⑵形近字比较记忆:开──井;土──士

3、指名读,给生字找找朋友。

四、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轻声读,标出自然段。要求:反复读,读准、读通、读流利。

2、学生展示朗读成果。

3、教师范读,学生听后评价。

4、学生模仿老师读课文。

5、分别指名3个同学,每个人读一自然段,要求读准音,相机指导全班朗读。

6、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轮读,评价后组长奖励。

五、课后练习: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品读感悟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理解意思。

2、出示卡片,开火车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段。

⑴提问: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在哪儿住过?“这儿”指哪儿?

⑵要求:回答出在一个小村子住过,也就是瑞金城外的沙洲坝。让学生读读第一句,然后把两句合起来读读。

2、自由读第二段,讨论:乡亲们有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

⑴出示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⑵体会毛主席事事为百姓着想、和乡亲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崇高思想。

⑶朗读这段,指名读。

3、齐读第三段。

⑴自己在书上划出石碑上的话。

⑵提问:乡亲们在石碑上刻着什么?为什么要立这块石碑?

三、指导书写:

1、观察字宝宝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范写“忘、想、念”三个心字底的字,讲解要领。

3、学生尝试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这课书告诉我们什么事?乡亲们为什么立这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