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读书心得
此篇文章个人读书心得(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个人读书心得 篇1
人生快事,莫如读书。它能让我们知天地、晓人生。它能让我们陶冶性情,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书是我们精神巢穴,生命源泉。古今中外有成就人,到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阅读中养成爱好读书习惯,体会读书乐趣,学习和掌握一些读书方法,这不是人生第一大快事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读书各种乐趣吧!
读书一大乐趣莫过于当你当你正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时候,或对某一个问题似有所闻时候,打开书一看,你就会发现早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了充分论述,正好骚到了你痒处。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你那么舒服,那么自在。
读书对于不同人有不同乐趣,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来说,读书一种休闲;对于从事脑力劳动人来说,书可能是一种灵丹妙药,烦闷时,读书可以解闷;愁苦时,读书可以忘忧;兴奋时,读书可以畅流……
读书给人恬淡、宁静、心安理得快乐,是名利、金钱不可取代,书就像人类精神营养剂,缺了它,生活必缺陷。让我们别留下遗憾,拿起书吧!相信你一定也能从书中懂得人生真谛!
个人读书心得 篇2
最近,在网络上读到小说《外滩情》,一下子被这小说题目吸引住了。我花了近两个多小时,一口气读完这部中篇小说。然而,我被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胡韵霞那一片追求纯真、浪漫、原始的情感深深地打动。无奈之下,只好拿起笔写下一点感想。
一、追求纯真、浪漫、原始美,这是最打动人心的主题
男女主人公恋情故事发生于七十年代。然而,七十年代,那人人都追求纯真浪漫原始美的年代。尽管物质有些短缺,但是,生活没有多大压力,人们依然品味到生活幸福感。女主人公胡韵霞出生于上海干部家庭,男主人公王之之出生于海南岛农民家庭。按当时生活条件来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天壤之别。而且,上海、海南路途遥远,远隔千山万水。从客观条件来看,根本没有恋爱的条件基础。可是,她们为何坠入爱河呢?因为,她们有共同理念,追求纯真、浪漫、原始美的情感。在这一共同理念支撑下,王之之费尽力气,把胡韵霞接入火车厢里那一刻起,在胡韵霞心底深处已产生起对王之之的感激之情。她看到王之之年纪小小,他还是用尽力量把自己从窗口接入车厢里。她看到王之之这种力量来自真心实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她感觉到王之之是一位十分诚实信用之人。对此,她不在意农村,不在意艰苦,不在意路途遥远,只在意其人品。对此,由于王之之具有浪漫、纯真、原始美的气质,使胡韵霞从开始时产生的一种感激之情到变为爱恋之情。
也许有人会说,她们都年纪轻轻,不大懂事,爱恋是盲目的。你错了!她们并不是不懂事,并不是盲目行为,而是共同理念,使她们携手共进,相恋十八年之久。十八年的遥遥相恋,在作家心目中,这是多么难熬的岁月啊!
在车厢里交谈中,她得知王之之出生于海南岛农民家庭,可是,她并没有因为王之之出生于农民家庭而放弃,反而对王之之更加爱恋。后来,为了支持王之之,帮助王之之解决其父亲十二指肠胃溃疡病痛问题,在当时商品十分紧俏短缺的情况下,她还给王之之寄去虎骨酒、凤凰牌自行车等贵重物品。这一行为,不仅表明了胡韵霞对王之之的深厚感情,更重要的是表明了,胡韵霞对纯真、浪漫、原始美的追求。
二、描写独特,这是小说创作最令人满意之处
在阅读小说过程中,放飞白鸽的情节描述,格外扣人心弦。在胡韵霞与王之之泪别江南后,返回上海。尽管上海热闹非凡、繁荣兴旺,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情感的绕困,她不时感觉到自己孤独寂寞,无法排遣内心的苦闷。于是,她借助每年除夕向王之之放飞白鸽,一方面抒发自己内心郁闷心情,一方面表达对王之之的爱恋。女主人公之所以选择放飞白鸽这一事件,表明了真正的爱情不是以形迹的远近而影响彼此的情感的。纵令远隔千山万水,纵观人贫富之差距,她们的情感是永远紧密无间的。也许是古时候王宝钏与薛平贵以白鸽传情十八年苦等的`故事,延续为现代胡韵霞与王之之以白鸽传情十八年苦苦等待。
在对待情感问题上,以放飞白鸽坚持十八年之久,表现出一种超脱和理智的态度。从作品构想方面来说,很可能是受到魏晋曹植《赠白马王彪》一诗:“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情调积极乐观,给人以一种清新向上的感觉。使放飞白鸽成为作品的一条主线,意境雄阔,风格爽朗,脍炙人口。在众多文学作品中,把放飞白鸽作为作品主线描述很罕见。这也是《外滩情》最令人满意之处。
三、托物言志,这是深化主题最佳体现
《外滩情》主要是描写一个十分凄美的爱情故事。作者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的凄美爱情故事,托物言志,吐露出现实生活的弊病,对特色社会金钱爱情的鞭策。这就是该小说创作的立意主题,也是《外滩情》的社会意义所在。
小说女主人公胡韵霞出生于上海,又是干部家属,吃穿无忧;她的恋人出生于海南农民家庭,两袖清风;她们门不当户不对。可是,她并不是图王之之的钱,而是爱王之之的人品。她追求一种纯真、浪漫、原始美。然而,特色社会,在私有化影响下,金钱婚姻盛行,搞排场,摆阔气,互相攀比,毒害了无数年轻人。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作者能写出这样寓意显豁的作品,道出大多数人的压抑心声,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气势不羁、雄奇豪放的写作特色。
《外滩情》主题鲜明,作品既有想象,也有夸张,富有浪漫的色彩。作者笔触及所处,形象具体,生动贴切,往往使人能够睹物思人,仿佛如置身于其中,从中感受到主人公的丰满形象。
个人读书心得 篇3
我常常很困惑: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呢?因为困惑,所以我成为了追寻能够带来幸福的青鸟的人。
哦,还记得那个冗长的梦,天啊,在梦里我看见了一位穿着朱红色短裤,天蓝色短上装,白色长袜,黄褐色皮鞋的小人。“对,没错他就是蒂蒂儿,那个追寻青鸟的孩子,旁边那位类似小红帽衣着的一定是米蒂儿,蒂蒂儿的妹妹。”我兴奋地跑过去想跟他们打招呼,拥抱,亲昵。但我却发现他们根本看不见我,我猜是我们相隔的年代太久远吧。心里好失落,但没关系,只要能跟他们找到能够带来幸福的青鸟就可以了。
跟着他们的脚步,我们来到了一座大殿式的建筑前,由高大的大理石柱围绕而成,建筑的风格,酷似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或弗朗德勒奢华的,看上去很令人舒服的样式。“如果没记错,这就是书中描绘的幸福园吧。”我边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边思索着。大殿内的布置就如同书中描绘的那样奢侈,华贵。“啊哦,那不是世间最肥胖的幸福吗?嘿!这绝对不是我要找的幸福,我讨厌这群虽身穿绫罗绸缎,满头是金银珠宝,却肥胖的出奇,身体滚圆的家伙,讨厌你们。我可知道你们会原形毕露,最终逃到痛苦那里去,你们将会被永远扣押在那里。这样世间就再也没有最肥胖的幸福,虚荣心满足的幸福,不渴还喝的幸福,不饿还吃的幸福,一无所知的幸福,什么都不懂的幸福……”“哦,太多了,垃圾般的幸福。看!他们逃了,我瞠目结舌了……”
“啊!他们逃走后,眼前出现了一片花园,多美的花园!多美的花园啊!终于要见到真正的幸福了。”突然,花园里出现了许多仙女,她们貌美如花,衣着就像清晨的玫瑰,像溪水嫣笑,像拂晓的碧空,像琥珀露珠……我很奇怪这些又是什么幸福呢?听他们的对话,我明白了。
仙女:你好,蒂蒂儿。
蒂蒂儿:你认识我,可我不认识你,你是谁呀!
仙女:你认不出我来啦?……我敢打赌,在这里的你一个也认不出来吧?
蒂蒂儿:《尴尬的)是呀,不认识呀……我想不起来见过你们了……
仙女:你听见啦?我早就知道嘛!他从来没见过我们!(幸福们哄堂大笑)可是我的小蒂蒂儿,你是认得我们的呀!我们一直在你的旁边!我们吃饭,喝水,睡觉,喘气儿,过日子,全和你在一起呀!……
蒂蒂儿:对,对,说的完全对,我知道,我想起来了……不过,我想问问,应该怎么称呼你们呢……
仙女:我看的出来,你还是什么也不知道。我是你家庭幸福的领队,其他这些,全是住在你家里的幸福。
蒂蒂儿:我家里有幸福吗?
家庭幸福领队:真是无知的孩子。
哦,原来人类都是一样的,其实幸福并不难寻找,他就住在我们的家里边。然而,大多数人从生到死,却始终没有发现过幸福。许多人包括我在内苦苦地追寻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我们有认真思考过吗?
在《青鸟》中我明白幸福首先有我们的侍从,身体健康幸福,她的长相并不是最漂亮的,但却是最认真的,还有新鲜空气幸福,她是透明的,还有爱戴父母幸福,但是人们却从来不看她,还有出太阳时的幸福,下雨幸福,最最重要的,我一直以来都拥有的就是思想纯洁幸福。对了,还有那些个无限欢乐,她们也一直常伴我左右,这些欢乐有公正是欢乐,善良是欢乐,完成工作是欢乐,思想是欢乐……
“哎呦,瞧瞧我是个多么幸运,多么富有的.孩子,原来我拥有这么多幸福。”
“咦,又新来了一位,她是那里最纯洁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母爱”在这里的母亲凡是喜爱自己孩子的,全都是富有的,没有穷苦的,没有丑的,没有老的……她们衣着漂亮,因为全都是用孩子们的亲吻,眼神和柔情做的,当她们神情悲伤的时候,只要得到孩子们的吻和爱语,就不在悲伤,眼泪也会变成星星。可想想自己曾几何时给过母亲一个吻,一句安慰的话语?此时我知道有一种幸福叫母爱。
一束阳光透过窗棂照射进来,唤醒了酣睡的我,梦醒了,我没有追寻到青鸟,可能青鸟飞走了,但幸福留下来了,我想我会将幸福牢牢地握在手中,从此我不在追寻幸福,幸福也不会再流浪。
个人读书心得 篇4
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手记一:爱心和童心,我感受颇多。最令人感动的是李老师那一腔投身教育的满腔热情,以及学生们纯洁美好的心灵,着实让我佩服和羡慕。诚然,在李老师的世界里也有不愉快,也有不完美。但是,他甘愿竭尽所能,来做那一个追求完美的人。特别是他常说的那一句”我这是在还债啊“,可谓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我知道,我可能不会像李老师那么的优秀,但是,我愿意以李老师为榜样,不断鞭策自己,为之而奋进。
看了李老师在教育中的点滴小故事,真是让人为之震撼,为之动容。例如将汪斌父亲送他的鸡蛋每天煮给汪斌吃;送钱给家境困难的宁玮,让她改善伙食,增加营养。特别是读到李老师给学生过生日,送上生日的祝福时,我内心由衷地佩服、由衷地震撼。李老师居然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送出不同的礼物。例如书籍、生日蛋糕、精美的书签等等。特别是生日礼物上的祝辞,更是让人读来倍感亲切。那些收到礼物的学生内心又怎会不开心呢?李老师真是做到了和学生亦师亦友,真正的”把心灵献给了孩子“,能够做李老师的学生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李老师正是用他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阐述了何为崇高的教育,也教给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给学生们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帮助、多一点安慰,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个人读书心得 篇5
学习了于丹的《论语》心得使我受益匪浅。我就从作为一名普通老师的角度就于丹《论语》心得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心灵之道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一个老师的心灵思想直接影响一批学生的思想观念。于丹在“心灵之道”中这样说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而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弥补遗憾。”因此我们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要先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平静自己烦躁的心情,于丹是这写到的“当不幸降临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尽快的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不仅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把这种好的心态传播出去教育学生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加重要。要使学生明白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坦荡荡的胸怀。
二、处世之道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是相对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们如何和自己周围的人相处呢?如何适应这样的社会?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是这样说的:“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最美的境界。”
除了有正确的交际观点,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还要自我做起。在与别人交谈或评价他人时要先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有资格去评价他人。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应该时时刻刻要遵循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少说多做,做事要积极,说话要谨慎。在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用这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处世心态要约束自己要求自己。并贯穿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能从自己的观念中提前适应社会。无论以后在社会中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三、君子之道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谈了自己的三点认识,她认为作为君子要具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做一个善良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第二种境界是无恒产而有恒心。第三种境界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首先是第一种境界,我认为做一个善良的人不只是“君子”应具有的境界。而且还是我们为人的根本,做人的标准。可能我们无法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于丹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让我们的有限生命在苛责外在的世界中度过。另外不要只一味的抱怨外界的环境,我们自己的身上也需要这种“苛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