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幼儿园小班教案
此篇文章《石头》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石头》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玩石头的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能通过找、看、摸、闻等方式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与作用。
3、培养幼儿大胆、连贯、完整的表述能力。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大小不一、颜色不一、形状不一、品种不一)的石头若干。
2、请每位幼儿带一块石头。
3、环境创设:收集各类石头风景及石头建筑物的图片在活动室内展贴。
4、石头展区。
5、PPT(风景、玉、手镯、石头房子、石头桥、石桌.....)
【活动过程】
一、以观察“石头展览”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办了一个石头展,小朋友想去参观吗?这里老师提个要求:参观时请小朋友摸一摸、看一看、捏一捏,比一比、踩一踩,然后说一说,这些石头的名字,有些什么秘密?可以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伴小声讨论。
二、幼儿参观“石头展”,探究石头的特性。
1、幼儿自由参观石头展,师引导幼儿从纹路、颜色、形状、大小、软硬光滑、粗糙等方面进行感知。
2、请幼儿自由挑选两块石头,一块是自己带来的,另一块是自己喜欢的。
三、幼儿集中交流,分享探究发现。
1、幼儿互相介绍手中的石头。鼓励幼儿自由与同伴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2、师:小朋友参观石头展,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认识哪些石头朋友(要求说出石头的名称)?你发现这些石头朋友有哪些秘密?(要求说出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性)?还有谁发现跟大家不一样的秘密?
四、师幼一起小结石头的特性及作用。
1、引导幼儿小结石头的特性。
师:大家认识了许多石头朋友,它们的颜色是怎么样的呀?(可用:五颜六色、许多颜色、五彩斑澜……)
大小怎么样?(可用:大大小小、有大有小……)
用手摸一摸、捏一捏,你发现了石头有什么秘密?(有的光滑、有的粗糙、很硬……)石头很硬小朋友玩石头时要注意安全。
2、游戏找石头。了解石头的作用:
①师:石头有这么多的秘密,现在石头想跟我们小朋友玩捉迷藏,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它们。
②教师展示PPT请幼儿猜一猜。
③教师小结:原来石头有那么多的本领啊!它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可用来盖房子、造桥、铺路……有些可以经过工人叔叔加工成我们的日常用品,如石磨、茶几和漂亮的工艺品石獅子、玉镯、玉佩……
五、欣赏石头风景图(PPT)
1、师:还有一些石头是我们不知道的,在大自然中,成为美丽的石头风景,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欣赏,边看边想:这些石头风景你见过吗?是哪儿的?这些石头形状象什么?
2、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图片,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同伴互相交流。
六、结束活动。
师:石头不但作用大,而且很好玩,小朋友活动结束后可在各个区角中和石头一起做游戏,也可以回家把你们的发现石头的秘密告诉给爸爸和妈妈。
小百科:石头,一般指由大岩体遇外力而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多依附于大岩体表面,一般成块状或椭圆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质地坚固、脆硬。可用来制造石器,采集石矿。
《石头》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区分泥土和石头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分找泥土和石头。
二、给泥土石头洗澡
1.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三、做泥团
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四、介绍泥土和石头的用途
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植、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五、活动总结
《石头》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源于生活。石头是构成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无生命的物质,同时也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事物,比如在几次户外活动时,我看到有几个孩子特别喜欢去捡石头玩,用石头在地面上、墙面上、花坛边等各地方敲一敲,一边玩一边兴奋地叫同伴一起过来听石头敲击所发出的声音。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课程,于是就设计了这个小班的科学活动《奇妙的石头碰碰响》,希望通过游戏引起孩子们对探索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的兴趣,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求发展”,就如《纲要》中所说:“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目标
从“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意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纲要,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目标:
1、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乐意参加玩石头的游戏,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尝试自由探索,发现硬的物体和石头碰撞可以产生响亮的声音,而软的物体与石头碰撞则没有声音,并愿意大胆表述。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通过探索,发现硬的物体和石头碰撞可以产生响亮的声音,而软的物体与石头碰撞则没有声音。”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探索比较法来解决难点,通过两次探索比较让幼儿发现这一特性。
四、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两块石头;若干件硬的物品(木头积木,塑料积木,金属勺子);若干件软的物品(海绵,毛绒玩具,毛线团);厚垫子,桌子等。
2、经验准备:已学习节奏乐《闪烁的小星星》
五、过程
我通过三个环节“感知特性——探索比较——拓展经验”来达到活动的目标。
1、感知特性
一开始以“石头展览会”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观察发现石头不同的颜色、形状、质感,对石头的基本特性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2、探索比较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所在。通过两次探索比较,让幼儿发现硬的物体和石头碰撞可以产生响亮的声音,而软的物体与石头碰撞则没有声音,并愿意大胆表述。第一次以集体共鉴的方式,初步感知软硬物体与石头碰撞产生的不同现象;第二次通过自主探索,幼儿运用已有经验的判断进行初步猜测,经过探索验证进一步感知这一现象。
3、拓展经验
这是活动的延伸环节,进一步增强幼儿对探索石头的兴趣。
活动反思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沙,因此在本次的活动里,孩子的兴趣是非常高的,但是要怎么在玩当中有目的的去引导孩子去观察和感受沙的特性,就是这本节活动的重点。
优点:
玩沙的工具还是比较充足的,并且,种类多样,可以让孩子用各种工具,用不同的方式去感知沙子的特性,感受到沙子的神奇之处。
不足:
孩子天性就是爱玩沙,但是,在玩之余,还是缺少了些有目的的引导,回到班上没有及时的做反思,这样就达不到一个提升,这也是我下次活动必须要注意到的地方!
《石头》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石头的外部特征。
2.简单了解常见的石头在生活中的用途。
3.愿意用石头拼出简单的图案或根据石头外形给石头涂色。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每人收集1块石头,带到幼儿园。
2.《会变化的石头》《我是石头》教学挂图及教师教学资源、水彩笔。
3.幼儿学习资源⑤第14~17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石头的外部特征。
(1)让幼儿玩自己带来的石头,说一说自己带来的石头是从哪里找到的,是什么样的。
(2)请小朋友互相比一比、看一看、摸一摸,大家带来的石头是一样的吗?它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3)教师启发幼儿比教石头的大小、颜色、光不光滑,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石头的外部特征。
2.帮助幼儿简单了解常见的石头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师提问:小朋友在哪里见过石头?你们知道石头有什么作用吗?
(1)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
(2)出示《我是石头》教学挂图或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引导幼儿简单了解常见石头的作用,如盖房子、铺路、造大桥,做石桥、石凳子、石栏杆、石头像等。
3.指导幼儿根据石头的外形给石头涂色或用石头拼出简单的图案。
鼓励幼儿给自己的石头涂色,或和小伙伴一起用石头拼出简单的图案。
活动延伸:
请幼儿阅读、欣赏幼儿学习资源⑤第14~17页。
活动反思:
石头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是一种十分容易获取的教育资源,在这个活动里我以“石头”为学习材料。以“玩石头”为脉络设计了活动过程。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听石头的声音,看石头,摸石头,敲石头,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认识,了解石头,激发幼儿对石头的兴趣。在活动组织中,我以游戏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让整个活动生动有趣,凸显了小班孩子活动的游戏性,让孩子的知识在游戏中得到积累和提升。整个活动中我与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敲,一起玩,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我感到孩子们是快乐的,我也是快乐的。幼儿的参与度、参与热情高涨。
《石头》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沙、玩石,比较了解石头与沙子的异同。
2、了解石头、沙子的用处,懂得保护自然资源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对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同孩子一起收集石头,沙子
2、筛子、沙网、铁罐(分别装有石头、沙子)大盆、矿泉水瓶(有石头、沙子)中号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石头、沙子、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看我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想玩吗?”
2、提出要求:
①“小朋友玩石头、沙子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安全,别用石头砸着小朋友,别让沙子迷着你的眼睛”
②“玩的时候,石头和沙子不能举过肩膀和头。”
③“玩的时候和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玩的是什么,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二、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间大胆交流
1、“你玩的是什么?怎样玩的?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2、“跟你身边的小朋友讲一讲吧!”
3、“谁能说一说,你玩了什么?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沙子小,石头大;沙子踩上去软,石头硬。”
三、游戏:听声音猜东西
四、认识石头和沙子的用途。
五、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石头》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前脚掌走路,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1、沙包、平衡木、海绵垫做成的石头、小筐若干。
2、老师扮演鸡妈妈3、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带领幼儿有秩序进入场地。
教师:(进入场地之前,对有进行角色的分配)天气真好,小鸡们你们跟着妈妈一起去外面做游戏吧!
2、全体幼儿挂上小鸡的胸饰听音乐模仿小鸡的动作,如点点头,弯弯腰,踢踢腿,蹦蹦跳等。
二、小鸡学本领。
1、引出活动。
教师:孩子们,你们看!我们前面有一条很长的小河!我们要到河对面去!怎么办呢?我们又不会游泳我要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发现小河上面的“小石头”)
2、让幼儿想出可以踩着小石头到河对面。
教师:你们发现了我们可以操着小石头走过去呢?小石头那么小?我们该怎么样踩小石头呢,才能够不会掉到水里呢??
3、让几个幼儿尝试踩石头。
4、让幼儿总结踩石头最好最方便的方法。
教师;刚刚妈妈我请了几只鸡宝宝尝试了踩过小石头的方法,你们说那种方法是最好的啊?为什么呢?
5、幼儿讨论,商讨出最好的方法。
教师小结:你们真是厉害,自己讨论出最好的方法。因为小石头很小,比我们小脚都小,因此我们不能一只脚踩过去。我们就采用前脚掌走路的方法,小心地走路,我们就不会掉到小河里去了!
6、幼儿尝试用前脚掌走鹅卵石,练习过小河,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动作,并给予鼓励。
三、帮助鸡妈妈运石头盖房子。
教师:孩子们,我们的家有点烂了,我们来重新盖一栋房子吧!不过盖房子我们要需要很多的石头,就要你们去运来很多的石头。小河对面有许多的石头,一会你们就去运石头好吗?去的时候要先走过小河,再走过独木桥,拣到石头后,从两边没有小河的地方跑回来,把石头放在妈妈的筐里。记住你们过小河的时候要踮起脚尖过小河啊!不推也不挤哦!
(幼儿玩游戏)
四、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