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2025/10/12教案

此篇文章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学习活动,走进同学的内心世界,鼓励同学说出自身的心事,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引导同学认识到应该把家长作为自身倾诉的对象,和家长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拉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之间有一条沟吗

1、同学们,让我们来听听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为何杀死自身的亲生母亲》。

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故事中的主人公徐力写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吧。

3、听了故事和信的内容,你们想说什么呢?

4、你和和爸爸妈妈还有哪些抵触和矛盾吗?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想让同学通过活生生的事例明白造成这个人间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和小朋友之间缺乏理解与沟通,让他们认识到:学会与家长沟通,对家长和小朋友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我们的心事要告诉爸爸妈妈吗

1、你们有自身的心事吗?都有哪些心事呢?把它写在小纸条上。

2、教师可以把纸条收上来,读一读小朋友的心事。

(教学这一环节时,为了充沛尊重同学,采用不署名写纸条的方法引导同学大胆说出自身的心事,并将同学的.心事进行归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问题。)

3、当你有了心事之后,会向谁倾诉呢?为什么?

4、有的同学愿意把自身的心事告诉爸爸妈妈,有的同学却什么也不愿意对爸爸妈妈说,这是为什么呢?(把同学双方的意见分别写在黑板上)

5、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同学认识到:有些事情作为未成年人必需自动控制家长,有些事情告诉家长是对自身有协助的,提高他们对与家长交流这件事的正确认识。

三、情感激发

1、出示一个图案设计:图案由涂实的红、绿、蓝三个圆组成,红色的在上,绿色、蓝色的在下,三个圆交叉在一起。

2、同学们,你知道此图案是谁设计的?表示什么意思呢?

3、此图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设计的《家长报》的报头,让我们听听他的设计意图吧!

(红圆代表我,绿圆代表我妈妈,蓝圆代表我爸爸。红圆与绿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我爱我妈;红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爸爱我,我爱我爸;绿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爸,我爸爱我妈!)

4、听了小男孩的设计说明,你有什么想法吗?

5、总结:是啊,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你们长大了,有属于自身的秘密了,可你们和家长之间永远有割舍不了的新情,也永远都有沟通的必要和理由。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二、教学准备:

1、《少先队队章》

2、多媒体

3、直尺列表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第二课时怎样选干部

一、谈话引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是在红旗飘飘下成长的少年,在学校的阳光下,我们加入了光荣的少先队组织。我们的小队,中队每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使大家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我们的每次活动,都离不开队干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那么,少先队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话题——怎样选干部。

二、探究学习

1、多媒体出示插图,指导观察。

2、学生自学交流。

3、师小结:选举的一般程序:

个人自荐——队员推荐——队员无记名投票——兼票员统计票数——公布选举结果

4、为什么要这样选干部呢?可不可以老师自己指定?

出示队章的有关内容,看看少先队章是怎样规定的`?

5、我喜欢的小干部是怎样的人?

讨论:谈谈自己选干部的标准?

(1)结合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把你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写在黑板上。

选干部的标准 对的打√,错的打Х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2、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3、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关键点:

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保护动植物生命的习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小奖品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昨天,老师见了你们班的小朋友,知道了你们班是个温暖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大自然也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呢?(生答)想看看它们吗?跟我来!(板书)动植物的画面。认识他就大声的说出来。

(二)、体会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

1、看了这个___,你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

它们是多么可爱呀,生长在大自然中,充满了活力,让我们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你看,小蝴蝶花正在给我们做鬼脸呢?我们给他打个招呼吧!(生给蝴蝶花打招呼)你看它,长得多好呀。再看一看我们小朋友,身体长得多棒呀!

2、植物在生长,动物在生长,小朋友也在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想知道吗?走,跟我再去看看吧!(展示课件:小草生长、花儿开放、小鸡、青蛙成长画面。师相机解说:如,小蝌蚪长成青蛙了,我们祝贺他。

3、问:小草会生长,大树会生长,还有什么会生长?鸡妈妈会生宝宝,马妈妈会生宝宝,还有什么会生宝宝?(学生交流)

4、对,(板书):植物会生长,动物会生长,我们都会生长。凡是会生长的都有生命!)板书:生命5、许许多多的生命让我们的大自然更美丽,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瞧,我从这个男孩眨巴眨巴的大眼睛看到生命的活力,他真可爱;

今天,我在一(四)班教室门口,从梧桐树的嫩芽中看到了大树的生命。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植物的生命?(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的实践和体会。)

(三)、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1、过渡:我们感受到动物、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生命是美丽的。(板书:美丽的)

2、(师出示一盆鲜艳、美丽的`花),李老师也养了两盆花,你看到它美丽的生命了吗?(生回答)

我精心的照顾她,它就用鲜艳的颜色、各种的姿态来展示出它们生命的美丽,给我带来了快乐!第一课美丽的生命(2)

3、师出示一盆植物(芦荟),我还养了一盆芦荟,你能发现它的生命吗?(生答)芦荟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衣,但它也给我带来了快乐。你能猜猜为什么吗?(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像芦荟这样的植物、动物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却可以帮助我们人类做很多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的校园才像花园一样,我们的地球才多姿多彩,才充满了活力。

4、你像认识一样照顾过植物、动物吗?(相机问:你的心情怎样?)

(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实践体验)那它们知道你在关心爱护它们吗?(交流)

5、对呀,动植物是有感情的。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所有的生命只要在我们的关爱下,它们就会生长得越来越美丽,活得越来越快乐。

6、(板书):动植物不仅有感情,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白天争开眼睛,看看美丽的世界。晚上,小朋友们睡觉了,牵牛花也睡觉了。(让学生体会动植物的感觉)

7、、板书:你看,有的动物还很聪明,能用独特的方式保护自己。(师做简单讲解)。

过渡:每一种动植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都用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生命的美丽展现出来;

而且它们还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交流。

我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你知道小动物怎样说话吗?(板书动物间充满的亲情的画面)。瞧:小猪、小鸟它们可能会说什么呢?(想像、交流)

小猪、小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会说话,也会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一样,有美丽的生命。(板书)

8、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客人,我先请出小白兔,想和他说说话吗?(展示各种小动物)把小动物分到各组去,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和它们亲密接触。

(四)、拓展。

过渡: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活得那么快乐,想想都好开心;

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长得那么美丽,想想都好幸福。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来种下一颗种子,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

1、发花盆、种子让学生自己动手种花。师示范种花过程。——学生种花(放音乐《种太阳》)。

2、我们要天天照顾自己种下的花,比一比,谁的花最先发芽,最早开花。老师请你做好观察记录。(讲解)

(五)、总结:

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播下的种子,在你们的关心、爱护下早点生根、发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朵,接出果实,展现出它美丽的生命。

(六)板书设计生命——美丽的——珍惜、爱护第二课我们的生命(1)

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难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关键点:通过探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课前准备:

1、调查访谈:(含采访记录)

①、找一找妈妈怀孕时的照片或者当时的录像,看看那时侯妈妈的样子与妈妈怀孕以前的照片以及现在的样子有什么不同?②问问爸爸、妈妈,当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们有些什么想法、感受和期盼,为了生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他们是怎样做的?③、问一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其他家人,你出生的那一天,他们是怎样度过的?在你即将出世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如何?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在第一眼看到你时,他们的心情又怎样?④、找出出生记录或成长册,看看刚出生时自己的体重和身长各是多少,请家长说说当时自己是什么样的。找找小时侯的衣服、鞋帽和自己不同年龄的照片,请家长讲一讲在你成长过程中,家长印象最深的一件或几件事。想一想,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

2、实物投影。

3、录音机。

4、简单的课件。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到家庭责任感,为家庭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要求。

能力: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计划,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知识: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

教学重点

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消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了解学生的消费行为。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小调查

1.情境导入:[播放动画:大家想要的]

结合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想要的东西可多了,可是钱总是有限的。消费者应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钱是必须花的?哪些钱是可花可不花的?我们来探讨一下。(板书:钱该怎样花)

2.[播放课件:家庭成员需求调查表]

学生小组或班级交流自己的调查和家里的打算。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篇5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切苹果”游戏,认识好奇心

(1)、老师请学生上台来切一个苹果。

(2)、我们都习惯于竖着切苹果,下面老师横着切,将苹果一分为二,说说你的发现。

(3)、“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个美国小孩的发现,他为什么能发现这个看似简单却从不被人所知的秘密?

(4)、师小结:他有着宝贵的好奇心。(板书:好奇心)法国作家法朗士曾说过: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许多的科学家、发明家因为拥有了它,所以有了杰出的创造发明,为人类作出了贡献。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小小的抢答赛,一起来了解了解。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小小抢答赛,感受好奇心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抢答赛。下面的问题是哪位科学家或发明家提出来的;

⑴人类可以飞上天吗?(冯特兄弟)

⑵母鸡是怎样孵出小鸡的?(爱迪生)

⑶奔驰着的马,它的四蹄是否同时着地呢?(麦布里奇)

⑷在抽屉里养一窝小老鼠会怎么样?(摩尔根)

⑸茅草为什么会割破手指呢?(鲁班)

⑹这里为什么会有一块几丈见方的大石头呢?(李四光)

2、教师评出优胜组。

师小结:科学家、发明家们就是对这些寻常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迈开了发明创造的第一步。

3、好奇心是创造的`动力,你有好奇心吗?(补充完整课题)现实生活中,你对什么产生过好奇心呢?赶快和伙伴们交流交流吧!

教师小结:今后,请大家经常将你感兴趣的问题及时写在小卡片上,制作成问题手册,挂在你学习的地方,它会提醒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间一定也会产生许多的科学家、发明家。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师:在抢答赛中我们提到了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谁能讲讲他的故事?

1、老师讲教科书第四页“算术能不能从高位算起的”故事。

师:听了这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小结:有了好奇心,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去解决问题,才能有所发明创造。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欣赏的态度。

能力与方法目标

逐步学会搜集、查找资料的方法。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遗产,感受人类文明及其所蕴含的聪明智慧,对多彩的世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初步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遗产,感受人类文明及其所蕴含的聪明智慧,对多彩的世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打下基础。

难点

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欣赏的态度。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运用温故知新导入法

导入实录:同学们,我们上节课领略了周边国家的风采,是不是很想出去看看?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回答是,那好,今天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做一次“环球旅行”,去感受一下世界古老文明和现代文化的魅力。

环节二:新课讲授

结合教材第94-101页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不同的考察团队,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准备好一份探究成果。事先组织学生就如何开展探究活动展开讨论,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1)细化探究主题。将探究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大家分工合作,开展探究。(神游埃及金字塔、探秘古玛雅、追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进行材料搜集) (2)制定探究方法。如何获取资料?(上网查询、查看图书)获取什么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选择探究成果的呈现方式:故事或者叙述。

(4)班内交流。将本组讨论的探究活动方案在班内交流,以达到相互借鉴的目的。课上分小组进行成果分享。 1.神游埃及金字塔

根据这个小组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和自己小组的成员讨论一下。学生回答之后,教师ppt展示两则小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一下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将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金字塔的建造,正是这种“灵魂不灭”的宗教观念的产物。在当时,法老死后都要将其尸体做防腐处理而制成“木乃伊”,安放在人形棺中,置于金字塔内。这样做有宗教信仰的含义,即确保法老在死后其灵魂有一个载体与归宿,以便在阴间继续生活。另一方面,金字塔还具有显著的政治文化象征意义。修建金字塔,也是为了宣扬法老至高无上的宗教神权与世俗专制统治的权力。庞大的金字塔向世人展示,作为专制君主的法老,其神圣权威并没有因其肉体的死亡而消失,他在阴间仍然统治着人们的灵魂。金字塔的塔形逐级向上,顶端呈现

尖锥形,则显示法老借此而深入天国与太阳神合一。建筑金字塔采用了叠砌法,不用泥灰而只是靠石块自身压力的`挤压来垒砌,缝隙弥合得相当紧密,即使是最薄的刀片也无法插入。塔的内部结构复杂而精密,北部高出地面13米处有一入口,它是由四块巨石支撑的三角形拱门,可以分载上面巨石的压力而不至于倒塌。塔内共有三个墓室,第一墓室距拱门约有一百多米,在地面以下三十米,有一条下坡甬道相通,没有任何陈设。离入口处约二十米的地方又有一条上坡甬道,通往约6米高的第二个墓室。第三个即是胡夫的墓室,在高出地面四十多米处。墓室高约6米,室内有石棺一口,墓室顶是用9块重达400吨的大石块盖成的。在墓室上面还有一个五层缓冲室,最上面一层的顶盖是三角形的,用来减轻墓室所承受的压力。金字塔证明了埃及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当时尚无铁器,还处于铜石并用时代,只能用较为简陋的铜石工具在较远的地方开采石块。石块的运送与起降,需要相应的机械,涉及不少力学原理。金字塔的外部形状与内部构造设计也很复杂,没有精确的数学计算知识是很难完成的。此外,工程修建需要大量人力与物力,根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整个工程共用了10万人左右,花了30年才完成。显然,如果缺乏较有力的技术支持与牢固的物质基础,金字塔的建造是不可能的。

狮身人面像

希腊人称它为“斯芬克斯”。它是古代埃及国王威严的象征。在埃及吉萨附近哈佛拉金字塔旁的一座狮身人面像是最著名的。石像的面部是按哈佛拉的相貌塑造的,它面向东方,高达20米,长57米,加上被埋没的前爪,全长七十多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下额的胡须长达6米,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用建筑金字塔时留下的一块天然巨石雕成的。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入口,破坏了雕像的面部,鼻子崩落,眉目模糊,形成一种奇特的“笑容”,每当风沙弥漫、日影昏暗的时候,出现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它至今已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2.追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

(1)神话

(2)奥林匹克运动会

(3)科学、文学、哲学

(4)物理学

3.游览艺术之都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播放奥地利维也纳交响乐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进一步感受维也纳文明的魅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下写篇小论文,去过国外旅游的学生写一下自己旅游的心得,没有去过国外旅游的同学写一下自己想去哪里旅游,为什么想去那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