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教案《小花猫》

2025/10/12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教案《小花猫》(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教案《小花猫》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的语言能力,包括准确清晰的发音、掌握一定的数量词汇、正确连贯的口语表达等。因此,我通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把语言活动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并结合图标来学习儿歌。更有效的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学会念儿歌。

2、通过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白黑纸一张、月亮和太阳、睡觉猫和捉老鼠的猫、图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1、出示黑白纸

2、出示太阳月亮

3、出示睡觉猫和捉老鼠的猫

4、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出示图谱,教师念儿歌

1、教师边看图边念儿歌

2、幼儿学儿歌

三、游戏(小花猫捉老鼠)

1、讲解游戏规则

2、开始游戏

3、教师带小花猫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室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交往。在本课内容中,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语言讲述内容和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当众表达,在讲述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

幼儿园教案《小花猫》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其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在情境活动中主动探究知识。

3.激发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4.引发幼儿学习小花猫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自由观察过小花猫;各种猫的图片、饰品。

活动过程

1.引起话题,激发兴趣。

(1)师:今天小花猫来和我们一起玩,你们喜欢小花猫吗?

(2)师:你为什么喜欢小花猫?

幼:"我喜欢小花猫,它会打滚""它会用舌头洗脸""它会玩球""它会捉老鼠"(3)师即时插问:"老鼠有什么不好?"幼:"老鼠真坏,它要偷粮食吃"、"它还要偷蛋糕"、"它把我的一件新衣服咬了一个洞"……(爱憎分明的基础上,话题自然而然的转向猫捉老鼠。激发和保持幼儿的学习意向,调动和发展幼儿的思维参与。)2. 围绕"猫怎样捉老鼠"展开积极互动,探究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1)师:"小花猫用什么去捉老鼠呢?"幼:"用脚去捉老鼠。"(2)老师把小花猫的脚举起来,让孩子看看、摸摸。

师:"小花猫为什么用脚捉老鼠?"幼儿仔细看、摸,然后回答:它有尖尖的爪子,这爪子像铁钩子,一勾就把老鼠勾住了。

(3)师:"小花猫在夜里怎样捉老鼠呢?"幼儿讨论后小结:猫的眼睛像两盏灯,晚上看得清,猫的耳朵竖着,会转动,四面八方的声音都能听得见,老鼠一动就能捉住它。

(4)师:"猫走路的声音给老鼠听见了怎么办?"幼儿回答:不会的,猫走路很轻很轻的。

(5)师:"猫走路的声音为什么会这么轻呢?"老师给孩子看脚底的肉垫,幼儿恍然大悟:"呵!小花猫的脚底原来有一块厚厚的肉垫,怪不得它走起路来这么轻。"(6)师:"如果老鼠往上爬,猫怎样捉住它?"幼儿回答:猫跟着往上爬。

(7)师:"如果老鼠往下跳,猫怎样捉住它?"幼儿回答:猫跟着往下跳。

小结:原来猫会爬上跳下捉老鼠。

(8)师:"猫跳下来会不会受伤呢?"教师将猫放在桌上,一松手,猫忽然从高处跳下来,一点没有受伤,幼儿高兴地拍手。

(9)师:"为什么小花猫从高处跳下不会受伤?"幼儿回答:脚底上有肉垫。

教师再请幼儿看猫第二次跳下时,观察尾巴怎么样?

原来除了肉垫,尾巴也在保护它,使它跳下来不会受伤。

教育幼儿懂得平时看见猫,不能拉它的尾巴。

(从猫捉老鼠这个有趣的问题开始,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主要特征,摒弃了对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枯燥的解说从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打开"思维闸门",在情境游戏活动中达到预期的效果。)3.梳理拓展知识经验①幼儿摸摸小花猫,欣赏猫的图片和各种工艺品猫,感受它的可爱。

②游戏:猫捉老鼠。

幼儿自愿选择扮演猫和老鼠角色,老师扮演猫妈妈,玩猫捉老鼠游戏,游戏中猫妈妈提醒小猫走路轻,从上往下跳轻,睁大眼睛,竖着耳朵……复习巩固对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

活动评析

我认为何种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幼儿愿意、快乐的学习,活动设计始终把孩子推在活动的前沿,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围绕"猫怎样捉老鼠"展开积极有效地探究式互动,感知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幼儿始终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寻找突破口:老鼠坏→猫捉老鼠→怎样抓。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求,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的心智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汇合。幼儿丝毫不感到被要求、被限制,而且主动围绕话题,进行智慧的交流,是教师有目的的一种滋润,充分体现了教师心中有目标,教育无痕迹的境界。

幼儿园教案《小花猫》 篇3

音乐分析:

1、音乐情感:轻松、愉快、活泼,调皮逗趣的小花猫游戏画面。

2、音乐知识点:两段体结构,四二拍子,每一段有2次重复,第一乐段以平稳的断奏,音形连贯,体现"小花猫"活泼、愉快自在的形象。第二段音乐稍起伏,连贯,圆滑奏,体现"小花猫"聪明伶俐、调皮可爱的场面。圆滑奏共有4处。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2、学唱歌曲,感应圆滑和断奏,进行角色的扮演。

3、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教学准备:

1、小花猫图片、挂图P1、

2、铃鼓、圆舞板、呼啦圈一份

3、CD播放机,音乐光盘

活动对形:

半圆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应圆滑奏

2、难点:能伴随音乐表现歌曲的弹跳和圆滑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初步感应圆滑和断奏。

1、出示小花猫图片,引起孩子兴趣,"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花猫走路吧!"

2、老师手持铃鼓,拍(断奏):跳跃;摇(圆滑奏):轻声走。

二、故事引导:

"河马医生开了一家诊所,他有好多治病的秘密武器,所以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病人,看看都有谁来看病呢?"(指图让幼儿看图回答)"小花猫也来看病了,她浑身发痒,难过得不得了,河马医生用放大镜一看,哇!原来小花猫身上有好多的跳蚤!"

三、小花猫的律动。

"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听听歌曲里的小花猫在做什么?"

1、第一遍欣赏歌曲,幼儿安静倾听。

提问:刚才听到小花猫在做什么?

2、肢体律动,再次完整感受歌曲。

3、这首歌曲分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说的什么内容。引导幼儿讨论。

4、老师小结幼儿回答的内容,并整理成歌词,朗诵给幼儿听。

5、幼儿学唱歌曲,坐在位置上根据歌词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6、启发幼儿唱第一段时轻松、活泼来演唱,第二段用连贯、下滑音行来演唱。表现小花猫活灵活现的真实形象。

7、幼儿边唱歌曲,边起来做动作。(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花猫)第一段断奏:学猫步左右轻跳,尾局的音效做小花猫伸懒腰。

第二段圆滑:学小猫走路,并于"喵喵"时做嘴巴两旁抓胡子。

8、两人一组第一段断奏:两人牵手,做小猫左右轻跳。

第二段圆滑:两人面对面,学小猫舔爪子,抓耳朵等,启发创意各种小猫动作,可以鼓励幼儿团结友爱,互相作蹭背抓痒。

四、角色扮演活动。

老师:小花猫身上的跳蚤太多了,真难受,怎么办呢?我们要捉掉这些讨厌的小跳蚤。

1、小花猫捉跳蚤(幼儿分男女两组)女生站中间拿呼啦圈围成内圈,面向外站扮演小花猫。

2、男生围圈面向小花猫站扮演跳蚤。外圈跳蚤要逆时针不停地跳。

第一段:女生站中间做小花猫的动作,外圈的跳蚤围着小花猫做小跳动作,并眼看着小花猫。

第二段:女生花猫唱"猫咪猫咪",男生跳蚤唱"喵-喵-"音乐结束处:花猫抓用呼啦圈套住跳蚤。

五、乐器感应:

老师:我们捉住了好多跳蚤好高兴呀!我们来庆祝一下吧,现在请出我们的小乐器。

铃鼓小花猫:第一段边唱边敲节奏,结尾音效做摇奏。

第二段唱"喵喵"时刮奏铃鼓鼓面模仿猫叫。

圆舞板跳蚤:间奏做打拍子。

3、幼儿分成两组,听音乐取铃鼓、圆舞板。

4、听音乐站起来进行演奏,看老师指挥。

六、结束结束"小花猫,我们一起去户外晒晒太阳吧!"

教学反思:

蓝天班的幼儿较活泼,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强烈,表现欲很强。他们学习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提出请求,学习叙述事件,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正因为如此,故事表演对他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在本次语言教学过程的开始,我采用了故事表演的方法进行导入:“喵喵”谁来了?小花猫来了,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个好听的故事。以故事表演的方式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故事中的内容能吸引他们的小耳朵。在这一个环节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幼儿好模仿,容易进入游戏角色的特点,是故事表演能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游戏小花猫”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儿歌。幼儿通过故事表演,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儿歌,真是形象又贴切。用肢体生动的描绘了小花猫抓老鼠的情景。但同时我发现在表演小花猫儿歌的过程中部分幼儿不能专心表演,精力不集中。

通过这次儿歌的教学活动我反思到:作为新教师要具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同时还要学会利用语言的时机。就如本次的教学中我应该在学生在表演时还有发出其他声音时给出提示:如果小朋友们再讲话的话,小花猫也就不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我们要安安静静地观察小花猫。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应该马上改正安安静静地。因此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感染你身边的孩子。

小百科: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幼儿园教案《小花猫》 篇4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2、积极参与游戏,跟随音乐大胆地表演动作。

3、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动作创编。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熟练地进行游戏。

难点:扮演的角色和动作要一致,按节奏做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光盘《小花猫和小耗子》《小老鼠,上灯台》;小猫、老鼠的头饰若干。

知识准备:听过并会唱《小老鼠上灯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幼儿围坐成圆圈,进行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猫》。

二、展开。

1、出示手偶小猫和小老鼠,激发幼儿兴趣,请幼儿欣赏手偶表演《小花猫和小耗子》。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表演一个节目吧,名字叫《小花猫和小耗子》教师操作手偶小猫、小老鼠,边做动作边范唱歌曲一遍。

2、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请幼儿听录音欣赏歌曲1—2遍,学唱歌曲。

(2)引导幼儿跟随教师打节奏学歌词,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添加相应的动作。

3、学习玩法,幼儿游戏。

(1)引导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随音乐做动作。

(2)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幼儿分角色戴头饰跟随音乐反复进行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愉悦感。

4、教师评价,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5、请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按节奏做动作。

三、结束。

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反思:

《小花猫和小老鼠》是一首风趣、幽默的儿童歌曲,歌曲采用诙谐的曲调、形象的语言表现了小花猫和小老鼠淘气可爱的墨阳,符合儿童的生活视觉,附点节奏的反复使用增加了歌曲活泼的情趣。

对于这课的导入我运用的是让孩子们先回忆另一个儿童故事《小老鼠上灯台》再引出今天小花猫和小老鼠又发生了一个新的故事,让我们学习一下。

1、体验感知法

因为这节课主题是小老鼠和小花猫发生的故事,接着我想让学生们更能好好体会到小老鼠的神态,于是想让他们多模仿小老鼠的样子,学一学小老鼠叫的声音,并且要知道小老鼠是胆小,所以它的声音要轻一点,便于后面演唱歌曲时要区分小老鼠和小花猫的强弱对比。

2、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分角色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新课教授

先展示旋律节奏,让学生逐步会演唱,然后再出事整首歌曲的歌谱,最后在让他们轻声加入歌词演唱,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4、加入乐器

歌曲中有休止符。所以在有休止符的地方我加入了乐器,一是为了提示学生休止符的出现,二是能让学生们更加感兴趣,积极地去听这个音乐。

5、拓展

在歌曲最后为学生送上一首钢琴曲《小狗圆舞曲》让学生们体验不同动物所带来的不同音乐特点。

本节课学生们大部分很认真的在学习,但是极个别的同学有点调皮,我没有好好的管教,在今后的课堂中,应该关注每个学生上课时的动态,及时提醒,还一个就是整节课的流程还不是太流畅,应该多加练习,也多谢各位听课老师的指导及建议。

幼儿园教案《小花猫》 篇5

活动目标:

1、小朋友能感应乐曲中的圆滑与断奏;

2、感受音乐游戏中,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通过律动、游戏,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圆滑与断奏。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图谱、放大镜、自制跳蚤并挂在绳子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暖身活动:

1、师幼用断奏,圆滑音问好。

2、放大镜看跳蚤

(二)故事导入:

出示故事图片--小猫找河马医生治疗跳蚤。河马医生有好多的秘密武器,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病人。小花猫来了,她浑身发痒,难过的不得了,河马医生用放大镜一看,原来小花猫身上有好多的跳蚤!于是,河马医生让小猫用力跳跳,将跳蚤跳下来。

二、律动感应:

(一)分段感知:

1、A段断奏Staccato(完成河马医生的任务:跳跳,跳蚤就没了):学猫步左右轻跳。尾句后音效/学猫咪伸懒腰。

(1)小花猫在什么地方跳呢?教师出示语词图谱,让小朋友知道每句的句首左右跳动一下。

(2)随音乐,看图谱再次跳动,感受断奏。小花猫身上的跳蚤还有吗?有的,河马医生建议了,用爪子挠挠。

2、B段圆滑Legato:学猫咪抓胡须。在唱“喵喵”时才做抓跳蚤的动作。

(二)整曲律动。看图谱,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感知圆滑与断奏。

三、角色扮演活动:小花猫抓跳蚤

两助教老师将挂有许多的“跳蚤”的绳子牵在空中,A段时,教师上下左右晃动绳子,幼儿扮小猫,随音乐跳动躲避跳蚤的碰触,避免被跳蚤“咬到”。B段幼儿开始抓跳蚤,每到“喵”处可抓一只,直到音乐结束。

四、随音乐,做肢体律动,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以小花猫身上有跳蚤,河马医生出主意抓跳蚤为背景,引导小朋友通过层层递进的游戏,来认识音乐中的圆滑,断奏音。在活动中,小朋友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也能分辨并用肢体表达自己对圆滑断奏音的理解。

幼儿园教案《小花猫》 篇6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幼儿感应歌曲的圆滑奏和断奏,并能用肢体动作加以表现。

2、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游戏及乐器合奏。

3、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录有猫叫声的磁带、铃鼓、圆舞板、呼啦圈、创设“河马医生诊所”、CD碟

三、教学队形

幼儿坐半圆,游戏时在场内散开。

四、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应歌曲的圆滑奏和断奏。

活动难点:一边听音乐一边用道具和乐器进行角色扮演。

五、活动过程:

(一)感应圆滑奏、断奏

1、感应圆滑奏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听听是谁来了?(播放猫叫声录音)小花猫是怎样叫的?我们一起来学学。

(1)引导幼儿表现不同神态的猫叫声。(如:高兴的、伤心的、生气的、饥饿的等猫叫声)

(2)教师示范用身体动作做出猫叫声。

(3)鼓励、启发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表现猫叫声。

(4)幼儿自由想一个动作跟旁边的好朋友问好。

2、感应断奏

师:有一只小花猫这几天生病了,它觉得浑身发痒,难过得不得了,没办法,只能到河马医生的诊所去看病,到底这只小花猫得了什么病呢?(幼儿猜)现在我们就一块到河马医生的诊所去看看这只小花猫吧!去的路上,你们要跟好猫妈妈,轻轻地跳。(教师拍铃鼓,带幼儿学猫左右轻跳,去河马医生的诊所,让幼儿通过跳感应断奏)

反思:这一环节重点是让幼儿初步通过律动来感应断奏和圆滑。断奏和圆滑的感应在以前的活动中已有过接触,所以在此环节中幼儿感受起来比较轻松。

(二)观看情境表演

一教师扮演小花猫躲在河马医生的诊所里。

猫妈妈:小花猫,你怎么了?河马医生帮你看病了吗?

小花猫:河马医生说,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因为我太多天没有洗澡了,毛都发臭了,所以有很多跳蚤跑到我身上蛰我,我才回浑身发痒的,我得赶紧回家洗澡去了。再见!

猫妈妈:小花猫得的是什么病呢?我们能不能像小花猫那样?那你们也赶紧跟猫妈妈去洗澡吧!

反思:情景表演,老师让孩子加进去,气氛更活跃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也完全被激发出来。

(三) 小花猫的律动

1、歌曲动作

(1)第一段断奏:学猫步左右轻跳,尾句后音效学猫咪伸懒腰。

(2)第二段圆滑:学猫咪于嘴角两旁抓胡子。在“喵喵”时才比出动作。

2、两人一组律动

师:刚才你们都洗了那里和哪里?洗干净了吗?你还想洗哪里?(鼓励幼儿想象洗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现在就请你们去找一位好朋友,手牵手,咱们一块去洗澡。

第一段断奏:两人牵手,左右轻跳。

第二段圆滑:面对面学猫咪舔爪子,搔抓耳朵……

反思:这一个环节还是继续感应断奏和圆滑,老师采用了安静听做手动作——幼儿一人听音乐做动作——两人合作感应断奏和圆滑,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孩子们掌握的很好,为下一游戏表演和乐器演奏打好了基础。

(四)角色扮演活动

师:现在我们终于把身体洗干净了,好香。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花猫抓跳蚤”的游戏。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小花猫、跳蚤)

2、交代游戏规则

(1)第一段音乐时,扮演小花猫的小朋友双手举呼啦圈,听音乐做洗澡动作,跳蚤左右轻跳。

(2)第二段音乐时,小花猫唱“猫咪、猫咪”,跳蚤唱“喵喵”。

(3)音乐结束时,小花猫抓跳蚤(花猫以呼啦圈套住跳蚤)

3、教师示范玩游戏一遍。

4、幼儿围圈游戏。

5、交换角色游戏。

(五) 乐器演奏

铃鼓小花猫:第一段敲节奏,结尾摇奏。

第二段“喵喵”刮奏铃鼓鼓面,模仿猫叫。

圆舞板跳蚤:间奏打拍子

反思:在角色扮演及乐器演奏这两个环节,在以往进行音乐游戏中会非常乱,所以这次我吸取教训把介绍游戏规则这个小细节做得更透更清晰,几次下来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也渐强,在寻找伙伴的过程中也是非常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