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手指》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手指》教学设计 篇1
本节课重点是掌握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难点是把负整数指数幂用正整数指数幂表示出来,而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已经学过,所以教师从正整数指数幂的除法入手,引出负整数指数幂的表示方法,这样引入比较自然,而且学生也易于接受.当然,在具体解题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符号的确定,需向学生反复强调.另外,对于含有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其实和正整数指数幂一样,过程当中可保留负整数指数,结果再化为正整数指数幂的形式即可,这一点也要向学生讲清楚.
这节课的效果完全出于我的想象之外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简直让我惊讶。想不到学生的.思维那么活跃,应用知识的能力那么强。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在明确复习课的目的任务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遵循复习课教学原则中的系统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于课的始终,并将评价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实践证明,在授课中,只要设计合理,组织得当,恰当的运用评价的激励与促进作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充分激发和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这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习的过程充满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由于这堂课内容多、活动大,胆大、性格开朗,分析总结能力强的学生接受的比较好,应用解题好。个别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慢一些的学生 ,给予他们的帮助还不到位,这些学生课后作业完成不够好。
《手指》教学设计 篇2
《手指》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手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手指》教学设计 篇3
一、手指练习儿歌(伸出右手带动作表示)
1122伸伸手,3344点点头,5566弯弯腰,7788扭一扭,9900抬抬腿,动腿,动手和动口。
二、0的认识:0代表什么?0代表什么也没有。
顺口溜:0的性格很活跃,自然数离不开0。
10离开了0,就变成了1(制作小卡片1001)
20离开了0,就变成了2(制作小卡片20xx)
30离开了0,就变成了3(制作小卡片3003)
40离开了0,就变成了4(制作小卡片4004)
50离开了0,就变成了5(制作小卡片5005)
60离开了0,就变成了6(制作小卡片6006)
70离开了0,就变成了7(制作小卡片7007)
80离开了0,就变成了8(制作小卡片8008)
90离开了0,就变成了9(制作小卡片9009)
三、5的组成图:
1●○○○○41+4=5145
2●●○○○32+3=5235
3●●●○○23+2=5325
4●●●●○14+1=5415
5●●●●●05+0=5505
四、5的手指练习:
1+4=5 2+3=5 3+2=5 3+2=5 4+1=5 5+0=5
10以内的加减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每当数到10的时候,着重再说一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20的时候,着重再说二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30的时候,着重再说三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40的时候,着重再说四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50的时候,着重再说五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60的时候,着重再说六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70的.时候,着重再说七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80的时候,着重再说八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90的时候,着重再说九个10。
二、10的组成图:1+9=10 6+4=10
2+8=10 7+3=10
3+7=10 8+2=10
4+6=10 9+1=10
5+5=10 10+0=10
三、10以内加法计算:
2+4= 3+6= 4+4= 1+6= 5+4= 6+2= 7+2= 8+1=
1+9= 3+7= 5+5= 7+3= 9+1= 8+2= 4+6=
6+4= 2+8= 10+0=
四、10以内减法计算: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7-1= 7-2= 7-3= 7-4= 7-5= 7-6= 7-7=
6-1= 6-2= 6-3= 6-4= 6-5= 6-6=
[page_break] 5-1= 5-2= 5-3= 5-4= 5-5=
4-1= 4-2= 4-3= 4-4=
3-1= 3-2= 3-3=
2-1= 2-2=
1-1=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
二、100以内两位数的加法练习:
16+23=39 15+50=65 33+61=94 42+57=99
31+15=46 60+16=76 15+64=79 32+67=99
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65-15=5088-33=5599-24=7588-55=33
99-35=6479-25=5477-25=5299-47=52
抢答:49-24=2544+55=9988-55=3399-33=66
74-52=2299-67=3299-58=4199-44=55
99-67=3299-47=5287-36=5147-25=22
99-35=6464-14=50
20以内的加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
二、复习:①5的组成
②10的组成
③计算:1+93+75+57+39+1
8+24+46+42+810+0
三、20以内加法:
9+9=?左手加10,右手减1=18(此时要熟记10的组成)
9+8=?左手加10,右手减2=17
9+7=?左手加10,右手减3=16
9+6=?左手加10,右手减4=15
9+5=?左手加10,右手减5=14
9+4=?左手加10,右手减6=13
9+3=?左手加10,右手减7=12
9+2=?左手加10,右手减8=11
9+1=?左手加10,右手减9=10
四、两位数的加法法则:
十位上的数在左手上加,个位上的数在右手上加,右手满10,向左手加10。
五、练习计算:
8+5=?左手加10,右手减5=13
8+8=?左手加10,右手减2=16
7+4=?左手加10,右手减6=11
20以内的减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
二、复习:10的组成
三、20以内减法计算:
1.右手够减:
15-5 15-41 5-3 15-2 15-1
16-6 16-5 16-4 16-3 16-2 16-1
17-7 17-6 17-5 17-4 17-3 17-2 17-1
18-8 18-7 18-6 18-5 18-4 18-3 18-2 18-1
19-9 19-8 19-7 19-6 19-5 19-4 19-3 19-2 19-1
2.右手不够减:
18-9=?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1=9
17-9=?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1=8
17-8=?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2=9
16-9=?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1=7
16-8=?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2=8
16-7=?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3=9
四、两位数的减法法则:
十位数上的数在左手上减,个位上的数在右手上减,右手不够减,左手去10减。
五、练习计算:
15-6 14-7 13-8 12-5 11-6 10-7 9-8
17-9 18-6 15-8 14-8 13-5 12-10 19-6
《手指》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读读记记“堂皇、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2.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师适时补充。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
姿态不同
性格各异
团结一致握成有力的拳
教学反思
课后我还布置了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五根手指,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结果很多孩子能模仿先生的语言风格,幽默地写了自己眼中五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而且很有见解。如:有的孩子认为中指并不向先生说的那样“养尊处优”,反而是“忍辱负重”,每天扛着钢笔写个不停,都累得驼了背。多么生动的比喻啊!由此可见,我们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挖掘不同课文中的写法特点,让学生在仿写、续写、扩写等活动中,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手指》教学设计 篇5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作者是丰子恺,是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散文。全文以拟人手法写出一只手,五根手指各有不同。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
教师:听说大家都喜欢漫画,今天来欣赏一下。(欣赏丰子恺人物漫画)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有趣)
教师:这几幅漫画幽默风趣,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们看见忍不住就想笑。
一、漫画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这些都是丰子恺的作品。介绍丰子恺:著名作家、漫画家。以前学过的《白鹅》。揭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词句概括最喜欢的一个手指的主要特点,写在练习纸的表格中。
2、交流反馈:同学们都完成了,我们来看一看这一位同学是怎样填写的。请你来读一读,认真听,仔细看,评一评他所写的词句有没有概括了这个手指的特点。(学生交流评议,教师即时用红笔修正)
出示部分学生的作业。
请生补充;教师引导概括。
3、学生修改自己的表格内容。
三、介绍五指,感受语言。
1、教师:丰子恺先生写的课文,如同他的漫画一样让人忍不住想笑。今天我们要来介绍一下他笔下的手指。
2、第一次介绍:屏幕出示要求: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大声读一读相关段落,用笔画一画重点的词语,记一记生动的句子。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第二次介绍: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看看自己填写的表格,可以用上自己的语言。
4、第三次介绍:请学生来介绍,认真听,好在哪?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 (学生的介绍比较概括、理性,干巴巴。没能运用生动的语言。)
(1)教师:他把中指的特点介绍得非常有条理,清楚。
教师现场采访介绍同学:你为什么把中指的这个特点介绍的这样具体?
出示: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品味语言。
教师:关公和周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中,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了人,三指的.关系描述的相当传神。
教师小结:用上趣味性的句子,可以把我们的介绍更加生动。
(2)介绍食指
徐老师发现他在介绍的时候声音清楚响亮,落落大方,介绍的时候就就应该这样。
(3)介绍小指、无名指。
学生:舞蹈演员。(请学生演示舞蹈中的兰花指。)
学生评议:他介绍的非常具体,而且说出了他们的用武之地。
5、第四次介绍:有条理、有趣味,落落大方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手指。 请学生上台介绍。
学生评议:说出了优缺点。用上了自己的语言。
6、小结:五个手指各有所长,正所谓——(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四、练习仿写,学会运用。
1、教师:(图片出示身上的五官)不仅仅是我们的手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有所感悟。看,老师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图片,提出要求:我们身上的五官也同样具有不同特点,我们学着幽默风趣的语言,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一写。出示要求:仿照文中的一指,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写我们的五官。
2、交流:
介绍鼻子:让我们生存,让我们呼吸的第一高手,我看非鼻子莫属。他是由两个双胞胎兄弟组合而成,或矮矮的,扁扁的??
(学生评价:特点介绍出来了;语言幽默风趣。)
介绍眼睛:眼睛位于五官的最上方,是非常忙碌的器官。这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靠他传递到我们的脑海中??
边读边修改自己的习作片段。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通过介绍手指再一次领略了丰子恺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而且还学着进行了创作,了不起。
同学们,真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平凡的小事、普通的事物常常会让我们有所启发。
4、推荐阅读: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小学生丰子恺读本》送给班子的图书角,大家可以轮阅。感受丰子恺漫画的而幽默和他漫画般简练传神的语言风格。
5、课外作业:学习课文的写法,完成习作《五官》
板书:
手指
有条理 有趣味 落落大方
幽默传神
今天我们学习《手指》一文。我先把几个层次不同的问题列出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老师适当微调,然后分组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组:
题目: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找出它们的短处和长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第二组:
题目: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体会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大拇指:……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这里作者运用了排比句式表达出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食指:……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麦粒、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
中指: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无名指和小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这里用的是设问的句式。
第三组:
题目: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作者用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说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是“手指”。来,伸出你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
2.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3.师: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他们,我国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他们,并且把他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不信?请看文中插图(引导学生看插图,)有趣吗?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描述一下他们吗?(学生描述教师点评)其实,不仅插图有趣,丰老先生对这五根手指的描述更有趣,并且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文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看看文中都写了哪些内容,然后将屏幕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大屏幕出示)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晰,首先—— (大屏幕出示)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 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这样的写作顺序属于总——分——总,使整篇文章清晰严谨,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三、 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最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找到了吗?来,让我们来齐读这一句话。(板书: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2.师:这一句话概括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二)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师:下面,老师找一名同学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短处与长处的词语来。
2.全班交流。(大屏幕出示表格)谁来说说大拇指的短处是什么,长处是什么(随机填写表格:形状不美最肯吃苦)
3、感悟写法。
师: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短处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重点引导:(大屏幕出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寥寥几语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大家注意“他”这个字,你有什么体会?(生说)一个“他” 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的人,有趣吗?你能读出这句话的趣味性吗?(生读)这个“他”字贯穿全文,突出了丰老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大家要注意品读、感悟。 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长处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重点引导:(大屏幕出示)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手指》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15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拇指、接触”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3.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风趣的语句。
4.能由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教学重点:
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15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拇指、接触”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3.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风趣的语句。教学难点:
能由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1.谜语导入:五个好兄弟,天天在一起。有骨也有肉,有粗也有细。
预设:学生们自由谈想法。谜底:手指。
2.含“手”字的成语积累我最棒!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含有“手”字的成语。
预设:学生自由表达。和手有关的成语:
表示兄弟情深(情同手足)(手足情深)表示动作快捷(眼疾手快)(手疾眼快)
1 / 7
表示医术高明(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表示十分喜爱(爱不释手)表示技能娴熟(得心应手)表示开心(手舞足蹈)形容容易(手到擒来)形容慌乱(手足无措)形容凶狠(心狠手辣)形容权力很大(一手遮天)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3.走近作者。
丰子恺,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师从弘一法师,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4.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说说哪一根最有用,哪一根最漂亮。
预设:自由表达。
5.板书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这双手每天都陪伴着我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手指》,来欣赏这篇丰子恺的作品吧!
二、认读生字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拇弦揿搔窈窕秽轧拧纽仓薄庸憎
要求:把字读一读,给字注音,试着组词,比一比谁组词最正确。预设组词:
泥浆师傅包袱蘸一下露馅欺诈怔了一下教师指导个别读音。
2.展示词语,和同桌互相指读生词。拇指窈窕纽扣轧伤仓库三弦揿电铃瘙痒拧开薄弱附庸爱憎分明3.学习多音字:薄。
4.认读生词:拇指接触纽扣相貌养尊处优渺小
2 / 7
享乐附庸团结预设:
(1)小组成员一起读词语,看谁读得最好!
(2)说一说词语的意思,并用它们造句吧!
三、内容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尽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每一根手指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二)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任务。要求:
(1)指导字音,听一听大家读得准确吗?
(2)你对这篇课文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看法呢?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根手指的作用。
(三)朗读课文交流一下自己读课文的.感受!预设交流内容:
(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
(2)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白鹅》吗?它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语言特点:幽默风趣。
四、理解感知
1.再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号,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本文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爱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再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预设:总分总。
3.课堂交流:
你从哪里读出来“总—分—总”的结构呢?
(1)开头总写手指各有作用。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5)分写每一根手指的作用和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