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乐园》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语文乐园》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语文乐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在区别中识字,了解前、后鼻韵母以及平、翘舌的不同读法,说好普通话。
2 读内容丰富的句子,认识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感受其有效地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的表达效果。
3 读《孝经》、《论语》中的语句,积累语言,并了解、领悟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
4 在阅读中了解成语的来历,理解故事内容,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积累成语。
(二)过程与方法:
1 在区别中识字,读准字音。
2 通过反复地朗读,感受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联系生活实际和插图,在体验中读、品、悟,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2 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读准字音,说好普通话。
2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理解词句;语言训练,积累运用词句。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自由地反复读词,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默读思考: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4、全班交流小结:每小组内的两个词语都是音近词;第一组带点字前后鼻音不同;第二组带点字平翘舌音不同。
5、以各种形式巩固读音:①分男女生读②游戏:听音辨词③齐读。
6、列举其他类似的词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2.指名读、说:都使用了排比句式。
3.再自由读,边读边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 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
5. 教师辅导归纳小结排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能有效地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如:第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形态各异的.菊花在秋风中热烈绽放的情态;第二句使用排比之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气势充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6 .指导感情朗读。
7.尝试说说排比句。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自由读句子,指名读,要求:读通顺、流利。
2.再默读思考: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后,师小结。
3.指导感情朗读。
4.回想句子的意思,反复朗读,尝试背一背。
5.交流其他《三字经》、《论语》中的语句。
四.学习“成语故事”
1 自由读文,说说成语《邯郸学步》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文中的那位燕国少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再读,说说文中的那位燕国少年可笑在哪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3 同桌之间再讲讲这个故事。 口语交际:欢迎你,朋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接待客人的礼仪;正确、有条理的表达。
2 学会聆听、思考、质疑、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师生谈话交流中,明确交际内容、了解交际方法。
2.在创设真实的情境中,分角色互动交流,初步掌握交际方法。
3.再现交际情境,演、评结合,加强巩固交际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待人接物,文明热情、讲求礼仪。
2.注重交流互动,增进情感,相互学习、促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讲求礼仪、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交流,明确交际内容、了解交际方法。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近期学校又有哪些新变化吗?
2.学校的这些新变化可真不少,一定会吸引邻校的许多师生来参观的。为了到时候,更好的展现学校风貌,让他们来了有所收获。今天就让我们提前做个准备吧!假如今天邻校的师生代表就来到了咱们的学校参观,作为小主人的我们应该怎样接待这些客人呢?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学校和班级的情况呢?
3.互动交流:
①待客时,热情文明,讲礼仪
②介绍表述时,正确、有条理
③客人质疑时,认真倾听、仔细作答。
4.待客之道,在于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想客人所需。为了更好地接待这些邻校朋友,现在,我们也来换位思考:假如我们到别校去参观,我们希望受到怎样的待遇呢?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
5.互动交流:①态度谦逊、举止文明②仔细观察、认真聆听③善思会问,互动交流。
二.真实交际,初步掌握交际方法。
1 .同学们,咱们可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上啊!行动起来吧!
2 .按要求分小组、分角色。
3.到校园中进行真实交际。(师巡视辅导)
三. 再现情境,演评结合,加强巩固交际方法.
1.再次回到课堂,以竞赛的形式,分小组汇报真实交际的情况。
2.再现情境,演评结合,加强巩固交际方法.
3.评出并颁发最佳礼仪奖、最佳表述奖、最佳互动奖,将此次交际的影响引向深远。
习作·家庭趣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练习写事过程中,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从细微中发现生活的乐趣,体会期间蕴藏着的细细密密的爱。
2.叙述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3.能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趣”。
4.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5.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回忆、搜集家里发生的趣事。
2.互动交流,明确习作要求,梳理、选择搜集的素材。
3.鉴赏范文,学习写作方法。
4.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
5.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注重家庭情感交流。
教学重点:
在练习写事过程中,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从细微中发现生活的乐趣,体会期间蕴藏着的细细密密的爱。
2.叙述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3.能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趣”。
教学难点:
1.叙述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2.能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趣”。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开启思维。
1 家是幸福的港湾,你爱你的家吗?举例说说。
2 你家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最令你难忘的是哪一件?
3 组织交流,开阔思路。
4 教师小结:发生在家中的事情很多很多,要更好地展现家庭趣事,就应选取最令你难忘的趣事来写。
二、互动交流,梳理、选择搜集的素材。
1 静静地思考一会儿,从搜集的素材中选取典型的事例与同桌谈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最能突出“趣”的事例去谈,指导想说几件事的学生,注意理清顺序,确定详略,有重点的讲)
2 全班交流。
三、鉴赏范文,学习表情达意的方法。
1、听教师朗读优秀习作,思考:作者是怎样通过记叙趣事表达对家的爱的?
2、互动交流。
3、教师小结:①有详有略地叙述,突出“趣”。②通过家庭成员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趣”。③写真事,突出“趣”;抒真情,表达爱。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自评自改习作。
2、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3、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4、针对某些典型情况,教师有目的讲评。
5、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按要求,再次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语文乐园》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
2、练习写字,区别形近字,并在田字格中写得工整美观。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生动,学会用上恰当的状语修饰句子。
4、学会欣赏,在欢歌笑语中体会节日的快乐。
5、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做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词语。
2、用上合适的形容词、副词把句子写完整、生动。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做环保调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3、你还能说出哪些这样的.词呢?
喜欢——————欢喜笔画————————画笔
开水——————水开
4、齐读这些词语。
二、写字板
1、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
2、区别形近字,找出异同。
3、教师指导书写。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展示,评价。
三、照样子写话
1、出示词组学生认读。
2、学生口头填空,鼓励学生回答的多样性。
3、出示例子,学生说题目意思。
4、学生口头补充句子,教师指导。
5、学生练习,把句子补充完整。
作业:抄写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句子:
沙柳将根扎进地里。
沙柳将根深深地扎进地里。
2、比较着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思考: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用上“深深地”好在哪里呢?
4、同样的方法教学其他句子。
5、你能用“深深地”“小心地”说话吗?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
二、阅读欣赏。
1、导入:播放歌曲。
2、揭示课题。
3、学生自由读文,独立识字。
4、指名读,集体评价。
5、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6、学生反馈,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指导。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8、学唱歌曲。
第三课时
语文生活。
1、揭示语文生活的内容。
2、分组交流。
3、学生反馈,指名到讲台前来展示。
4、听了同学的调查报告,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5、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样才能做个保护环境的小主人呢?请学生畅所欲言。
作业:
把你说的写下来。
《语文乐园》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区别同音词,积累词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2、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语气词,培养语感;
3、正确抄写、背诵名言;
4、读懂成语故事,理解含义;
5、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听说能力;
6、通过习作活动,培养学生抓住事情发展顺序写作能力。
教学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认一认,读一读。
1、你认识哪些词?怎么认识的?
2、自己读一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帮忙。
3、小组内读词卡。
4、开火车认识词语。
二、读一读。
1、生自由读句子。
2、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的伙伴听一听。
3、一句一句读,谈读的感受。
4、小结:都是表示语气的词,在不同的句子里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三、读成语故事。
1、看图,听故事。
2、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4、总结:聪明人是绝不会做这种自欺欺人的事情的。
第二课时
一、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读自悟,感受句子的内容。
2、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联系实际说一说。
3、抄写名言,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4、作品展示。
二、探究与发现。
1、生自读三段话。
2、指名读,评议正音。
3、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4、谈谈还有什么发现。
三、口语交际。
1、哪位同学能第一个上来讲故事。
2、生表演,同学评议,师指导。
3、先在小组里讲一讲,评一评,选项出小组的故事星。
4、小组活动。
5、指名评议,对评议得好的同学及时鼓励。
6、评了故事大王。
第三、四课时
一、游戏导入
1、请6个同学到前面来,每人抽一个小纸条,按照小纸条上的要求说一句话。然后连起来看会编成一个什么事情。
2、生上台表演。学生按照纸条上的要求练习说话。
3、这个游戏在小组玩。
二、明确要求
1、让我们把最想说的事情写下来。
2、出示写作要求。
3、写的时候,我们怎么才能把最想说的事情写清楚,写完整。
4、只要我们把黑板上的要求写清楚,就一定能写好。
三、学生围绕话题,正确表达。
1、学生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比赛写作。
2、指名口述,师生评议。
3、引导学生不仅把事情写清楚,还要写具体,写生动。
4、学生写作。
四、赏析交流。
1、鼓励学生互相推荐或自己推荐习作,请同学互相评议。
2、课后继续完成习作
《语文乐园》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秋天的落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使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同时又会用自己的语言赞美大自然。
指导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赞美大自然
课前准备:课件,树叶
教学时间:2课时
指导过程:
一、激情导入,巧作铺垫。
师:美丽的秋天,自古以来,有多少诗人、文学家把最美的语言献给秋天,谁愿意朗诵一下那优美的诗句?
师:我们眼中的秋天有什么特点?
二、观察实物,揭示方法。
师:秋天是美的,秋天的落叶就更美了(板书课题)。正是这些树叶,把秋天装扮得五彩缤纷。课前你们收集了落叶,拿出你最喜爱的树叶,把它的形状、色彩、特点……介绍一下。(板书:形状、色彩、特点——摸摸、闻闻)生举起树叶介绍……
师:观察树叶不仅看看,摸摸,闻闻,还可以其他树叶比较比较。互相再交流交流。
生纷纷观察起来并互相交流。
师:谁来介绍一下?(这片树叶细细长长的,像一把箭。这片树叶很漂亮,像古时宫女用的扇子。……)
三、激发想象,引导联想。
师:刚才说的是一片树叶。现在把采集的树叶全都拿出来,看到这些美丽的树叶,你想到了什么?
师:各种形状,各种色彩的树叶让秋天变得更加美丽。我们只看到自己收集的一点。想象一下,如果看到漫山遍野的落叶,那是怎样一种景象呢?(放图片)看了图片,有新的感受吗?
师:秋天真是一幅五彩的画。今天就学习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这秋天的落叶。
四、例文引路,探究写法。
请拿出《我爱秋天的落叶》(课件出示),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秋天的树叶写具体,有顺序的。生认真读范文。师:交流一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秋天的树叶?(作者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的方法。)
师:找找具体的句子说说。几生读范文中的句子加以说明。
师:还有哪些方法?(联想的方法。读范文中的`句子)
师:联想在文中非常重要,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比如:由一片树叶,联想到漫山遍野的景象。说说你联想到什么?(看到一大片枫叶,火红火红的,就像火焰。看到眼前金黄的树叶,我联想到漂亮的花地毯。)
师:同学们还可以联想得更多。让我们把你观察到的、联想到的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顺序。看范文,写落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生:形状、颜色、叶脉络、叶边缘、摸的感觉,闻的味道……)
师:所以写时要抓住特点,按顺序。(对照板书小结)
请选择一两种树叶把特点写清楚,写具体。写时可以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用上去,但一定要注意准确。
五、当堂习作,巡视指导。
1、生动手写作
2、师巡视指导
六、及时评改,培养能力。老师选几位学生的作文当堂师生评改……
板书设计:
落叶
形状 颜色 感觉(摸、闻) 联想
课后记:
范文:
我爱秋天的落叶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杨树、柳树、梧桐树的叶子变得像金子一样黄了,枫树、香樟、柿树的叶子变得像火一样红了。一片片树叶从树叶上飘落下来,像一群群飞舞的彩蝶。只有柏树和冬青树还是那么绿。
我轻轻漫步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随手捡起一片香樟落叶,椭圆的叶片上洋红的底儿泛着淡青色的光彩,色调是那样自然和谐。叶面上脉络清晰,有条有序,宛如整齐的图案。叶边的锯齿像无数个“人”字,十分有规则而又别致。我仔细闻闻,一股细细的清香悠悠地飘进我的鼻孔。啊,怪不得叫香樟呢!再捡一片梧桐树叶,捏住它细细的柄,小手似的的叶片金灿灿的,我禁不住摸一摸,可不怎么光滑哟!抬眼望去,不禁想起范仲淹的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多美的落叶!
啊!我看见了,看见树叶落在地上。小虫哼唷哼唷,把树叶拖过来,盖成了一座小小的屋子。小虫说:“你们看呀,我的屋子多漂亮,黄黄的屋顶,绿绿的墙,红红的地毯,住在里面既不怕风,又不怕雨,多舒服呀!”我看见了,看见树叶落在河沟里。小蚂蚁想:“冬天快到了,我该准备过冬的粮食了。”于是小蚂蚁一大早起来,到树林里去找过冬的粮食。小蚂蚁来到一条小河沟边,过不去,怎么办?忽然看见沟边飘着一片黄叶,小蚂蚁高兴极了,他想,我有办法了,于是它哼唷哼唷地爬到小叶上,把树叶当成一只小船,划过了小沟,它就到树林里找粮食去了。我看见了,看见树叶落在小河里,小鱼游过来,把树叶当成了小伞。小鱼说:“大家来呀,都来看呀,我的花雨伞多漂亮啊!它为我们遮雨挡风呢。”我还看见了,看见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飞来了。小燕子对妈妈说:“妈妈,妈妈,黄鹂阿姨、大雁伯伯给我们来短信了,叫我们去南方过冬。”多可爱的落叶!
脚踩在软软的落叶上,我浮想联翩:落叶是秋天的“顽童”呢!每当凉爽的秋风送来秋的信息,落叶就毫不犹豫地、陆续地挣脱“母亲”的怀抱,在湛蓝的天空衬映下,欢乐的奔跑着,飞舞着,它使一切的庄稼都丰收了,它看望了红通通的高梁,问候了金灿灿的大玉米,祝贺了绿油油的大白菜。五彩缤纷的原野里,到处都有它留下的足迹。落叶看到眼里,喜在心里,把丰收的喜悦告诉人们。
落叶是懂事的孩子呢!没有花朵的艳丽芬芳,但它在春天里,在树枝上发芽和长大的时候,是为大树吸收阳光、雨露的勇士,哪怕一片叶子只能吸收一点点养分。秋天,落叶为了大树更好地生长,毅然决定牺牲自己,不向大树争养料,不给“母亲”添麻烦, 从树枝上脱落下来,悄悄地飘落在养育它的土壤之中,化作新的养分去滋补“母亲”的身躯,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多么可敬的落叶!
我爱秋天的落叶。
《语文乐园》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六组反义词。
2、把句子的意思说完整,和了解如何把句子写形象。
3、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中奥秘。
4、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现汉字的结构规律。
5、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六组反义词。
2、把句子的意思说完整,和了解如何把句子写形象。
3、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中奥秘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六组反义词。
2、看图读词,理解词义并积累词汇。
3、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内容。
4、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中奥秘。
教学重点:
1、了解六组反义词。
2、看图读词,理解词义。
3、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各方面积累词汇,并能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师:生活中有许多词的意思正好相反,你们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2、读一读文中的反义词。
3、指名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
4、把“——”都换成对字,再读一遍。
二、看图读词语。
1、看图,图上画了些什么具体指导学生说清楚,完整
2、教师相应出示词语。
3、男女生合作读词语。
三、连一连,读一读。
1、师:一年有四季,每季的景色都不一样。谁能来说一说呀:(春夏秋冬)。
2、看书,并连一连。
3、指名读一读句子,全班齐读。
四、读一读,比一比。
1、小黑板出示句子,自由读句子,用笔画出不同的地方。
2、识一识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赛一赛看谁读出其中的特点。
《语文乐园》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准确掌握平舌和翘舌的发音方法及发音规律,能流利地朗读诗文。
2、通过朗朗这两个句子,让学生切实感受修饰语在表情达意的强化作用。
3、引导学生感悟和积累古诗文名句。
教学重难点:
学会在写作时恰当地选用修饰语;引导学生感悟和积累古诗文名句。
教学设计:
一、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1、要求学生查字典,为绕口令注音。
尤其关注“树”“四”“十”“涩”“柿”“石”“狮”“子”“吃”等字的发音,区分平舌和翘舌音。
2、多种形式朗读,读准字音。
(自读、指名读、赛读、表演读等)
3、背诵绕口令,在背诵过程中牢记重点字的读音。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1、指导学生查词典或结合语境理解“娓娓动听”“一骨碌”“一下子”的意思及感情色彩。
2、读第一句,可用删减法进行比较,体会“娓娓动听”表达的感情。
3、读第二句,可用置换法进行比较,体会“一骨碌”“一下子”表达的感情。
4、反复朗读,体会这些加点词语的`感情。
三、读一读,记一记。
1、两段话都选自文言文,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补充注释内容,如“微”、“端”、“兴衰”、“得失”等。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合作学习,理解两句名言的含义。
3、反复读练,直至读通顺,读流利,能背诵。
4、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例,谈谈自己对两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