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台阶读后感

2025/10/13读后感

此篇文章台阶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台阶读后感 篇1

每个人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就像鸟儿注定属于蓝天,鱼儿注定属于大海,只有在合适的位置上,才可以更好地展示最好的自己。

“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父亲低眉顺眼过了一辈子,永远不习惯所谓幸福的生活,即使是一年才能洗一次干净的脚,也许也是一种高档次的,因为对于他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平凡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觉得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便一级级的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了门槛上去。”这一段带给我的感受是最多的,虽然日日夜夜向往的新台阶砌好了,父亲却总是不习惯,或许是不习惯这种奢侈,或许是不习惯这种“高人一等”,然而,这种不习惯也说明了这并不是真正契合于父亲心底的最为合适的位置。

台阶读后感 篇2

《台阶》塑造了一个极其质朴的农民形象,是一位想要得到尊重,认真仔细,吃苦耐劳的父亲,作者通过这样的一位父亲,表达了一个严肃的`话题:对待农民的态度问题。

整个中国都在号召,要尊重农民,关爱农民,当我们对他们另眼相看时,眼里愉悦着尊重与期盼来看待农民时,他们却因为骨子里流着谦卑的血液,而无法获得那种快乐,依然在众人之中把他们原本高傲的头埋得很低很低,挺不直宽大的腰板。

这时,就怪不得别人看不起农民了,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没有把他们应得的尊重放在心里,明明得到了,却享受不起。

觉醒吧!我们质朴的农民,在这个世界不能没有你们的存在,整个世界一你们为基础而存活着,你们本应该接受全世界对你们的关注与尊重,这是你们应得的,没有什么是尴尬,也没有什么谦卑,只有全世界的人对自己,对他人都一视同仁,才能使农民在社会中寻找到自己的地位。

台阶读后感 篇3

年少时的父亲有一种傲骨,总是对旁人的看法甚是关注,总希望自家门前的台阶能高些,再高些。

自己的地位高些,再高些。

希望修一座有着“高台阶”的大房子,父亲勤勤恳恳地忙碌了一生,虽然累却也自在。

但当他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却早已屋成人老了。

在这样看来,父亲的做法似乎不大值当。

花费了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终身的劳动换来了一座高台阶的房屋,而且父亲这从这时起便感到十分不自在,心里空落落的'。

不知所措,像是有什么东西没了影似的。

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考虑,父亲这辈人为他们的后辈人做了一个好铺垫。

因为他们那儿的说法,台阶和地位成正比。

俗话说:“孩子是踩在父辈们的肩膀上的。”他们以后的路就是踩在父亲的肩膀上的。

可能这是父辈们认为忙碌了大半辈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了吧。

台阶读后感 篇4

《台阶》中令我最感动的是父亲的执着和勤劳,感动之余,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我为父亲达到目标后的迷茫和不知所措而感到悲哀。

父亲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一样,他勤劳,节俭,执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终身奋斗。他勤劳,一年中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拣建高台阶新屋的原料,剩下的半个月编草鞋。她节俭,为了新屋,她省吃俭用,从不浪费一分钱,他执着为了达到间新屋的.目标,他准备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中断过。在这大半辈子,从虽然又苦又累,但他活的有骨有肉,有声有色,他活的自在,他可以任意的“磨刀”可以与村民友好地交流,但新屋修好后,却没有自己的位置也不能磕烟,父亲也觉得不自在。

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感悟是:人的一生不能没有奋斗目标,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时期制定适应于社会、适应于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我们才能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才能活得有声有色,才能享受胜利的喜悦,并努力寻找自己的下一个人生目标。只要有了目标,未来就会活色生香!

台阶读后感 篇5

台阶,砌出半生的奋斗;失落,犹现一生的不甘。

一一题记

我出生的小山村里,生来便是农民命!

家中状况十分不景气,一直都是。家门口一步便可跨上去的台阶使我在他人面前直不起腰,抬不起头。

我并非生来就带着奴性,我也曾尝试桀骜不驯,但生活并不允许我这么做,从那之后我便抱定决心。要修一个有很高台阶的房子。

有孩子后,我更是每天起早贪黑,风雨无阻,不管多苦多累,都从不停歇。每每想到自己的孩子,骄傲的指着一座高台阶的`房子,说那是我家,便浑身充满干劲。

有人笑我傻,有人笑我痴:“世间提升地位的方法有千万种,为何偏要选这种最天马行空的?”我从来都是笑而不语。作为一个农民,我能为孩子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吧!

人,生来便是要努力要奋斗的,可当新房建成后我却并不觉得有多欢喜,有时还会时时念起老房。但,还是新房好,新房可以让孩子抬得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