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案
此篇文章小学品德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品德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R”符号,并了解其所代表的含义。
2.进一步形成对待垃圾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40~141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检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要保证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完成。
2.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垃圾对环境危害的资料,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
3.与大队辅导员或班主任联系,与当地垃圾处理机构或者环境保护部门联系,争取安排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或请专业人士作报告。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垃圾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学习有关垃圾的内容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当帮助他们对有关垃圾问题有比以前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更加成熟和明确的想法、更加自觉和积极的'行为。
2.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家庭作业的观察结果展开讨论,并填写在教科书第60页的表格中。教师应提醒学生结合教科书及教师的资料展开讨论,并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资料给学生,并且巡视各个小组,以提出意见的方式帮助学生,鼓励他们在汇报中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比如,我们在什么地方会用到纽扣电池?如果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用过的纽口电池扔在校园里,我们的校园会变成什么样子?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报告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提示,对学生的结果给予修正和补充。
4.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61页的垃圾处理图,以自由发言的形式明确主要的步骤和过程。教师要保证学生基本正确地理解垃圾处理的主要流程,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来。
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过程运用许多高新技术,工艺复杂,六年级学生尚无法完全弄清楚每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教师知道用书中有关教科书分析的内容,帮助学生大致有所了解。如先分类,然后进行不同处理,有些粉碎后作为建筑材料;有些用来制造再生的用品;有些用来提炼稀有或者贵重金属;有些作为燃料焚烧后供热或者供给工厂做动力;焚烧后的废渣也可以做为建筑材料。
5.问题解决。阅读教科书第61页的3个“R”,教师依此与学生讨论三个“R”,以确保他们正确理解其含义。然后进一步探讨:在我们周围,我们自己和其他人是不是做到了3个“R”?哪一种做到了?哪一种没有做到?由于什么原因?今后有可以怎么办?完成教科书第61页下方的探究练习。
6.教师。对本课学习进行,特别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成为环境保护者,用3个“R”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向他人做宣传。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如果可能,可以与少先队和班会活动结合进行,带学生去比较先进的垃圾处理厂参观。
2.可以从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大学、研究机构邀请专门从事有关工作的人士为学生举办有关垃圾问题的科普报告。
家庭作业
1如果可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了解本地区的空气质量预报。
2.向家长介绍3个“R”及其含义。
建议
1.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
2.对学生在小组活动和全班讨论中的表现进行。
小学品德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的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初步渗透爱的教育。
3、初步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同学中交流。
教学准备:
1、学生在课前准备短小的文艺节目。
2、调查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接受别人的感谢后的心情。了解生活中人们对别人表示感谢和尊重的方式。
3、准备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体验谢谢
1、(CAI出示温馨和谐画面渲染课前气氛)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美的画面,接下来有一位同学将给我们带来一段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请事先准备的一个同学表演节目,同学鼓掌。)
师:(问表演的同学)你表演完后说了声……,你为什么表演完了要说谢谢呢?
(学生回答)
师:(问鼓掌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要鼓掌?
2、师:是呀,当别人对你鼓掌对你表示鼓励时,你要说谢谢,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还要说谢谢呢?(出示课题)
(老师适时引导板书:服务帮助——需要谢谢)
3、CAI播放“感谢”画面。
师: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师:是呀,一声声感谢温暖了人们的心,它象一座座沟通人与人之心灵的桥梁,使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活动二调查采访感悟谢谢
1、师:今天,五月二十日,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你们说谢谢了吗?
2、师:老师想知道你平时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一说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是呀,当得到别人的谢谢时,你的心中特别高兴,也特别自豪,因为自己所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其实不光是你,老师也是这样。那么工作在不同行业的叔叔阿姨每天都在为我们着帮助和服务,他们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有的一个人进行调查,有的几个人小组合作调查,赶紧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说吧!
师:来展示自己结果的小组,首先要介绍自己的调查方法使什么?并用自己的话介绍调查内容和结果,在座的同学,都是评委。老师还准备了许多星,看看哪一组夺星最多。
(学生汇报各组的调查结果)
(教师适时地板书:尊重理解——学会谢谢)
3、师:调查的方法很多,结果的呈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今天刘老师还特地请来了一位你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阿姨,进行一场现场采访。要求你们的采访要跟我们今天的主题有关,而且设计的问题要跟阿姨的工作有关,赶紧在小组设计一下采访提纲吧!
(进行现场采访,模拟清洁工工作,谈感想)
师:(对阿姨)和同学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心理话要对我们同学说吗?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阿姨的心理话,看了刚才的调查报告,你们又有什么象说的?
活动三情景表演学会谢谢
1、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也常常在说谢谢,你们看他真的会谢谢吗?
(CAI出示学生生活场景)
师:看了这个学生的生活片段,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分小组自己选择一个小片段表演出来。(小组活动,设计场景表演)
师;哪一组先来,学生表演老师适时地提问:为什么你会这样做呢?
2、师:看来我们对人表达感谢的方式还有很多种,你们还想到了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表达你内心的感激之情呢?(学生回答)
3、: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学会感谢,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动作,无处不闪现着爱的火花,让我们将这份爱不断传递,我相信,只要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中将处处充满亲切的问候和真诚的感激,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充满爱的和谐家园中生活、学习!
(出示板书:传递真诚爱意享受和谐生活)学生起读一遍。
4、课后延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表示感谢。
小学品德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采用访问的方法搜集信息。
2、了解“四大件”的变迁及其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
3、初步形成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在课前,教师应当让学生访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社区里的老人,问问他们: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被大多数家庭认可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长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以及当时普遍家庭的收入情况;问问爸爸、妈妈:20年前被大多数家庭认可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长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以及当时普遍家庭的收入情况,现在的'“四大件”又是什么。
2、教师要适当的了解过去和现在“四大件”的变迁,特别是现在的“四大件”,看看都有哪些说法。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可是你们知道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世纪中,你们自己家里都发声了怎样的变化吗?我们的小伙伴小文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自己的家人,小文的家人讲述了生活中‘四大件’变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文的采访结果吧,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56页。”
2、阅读与讨论.请同学看看课本上的图,说说在小文的爷爷、奶奶年轻时,以及20多年前,家里的‘四大件’分别是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四大件’是家庭生活中必需的耐用品。
3、自由讨论。“课前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请你们访问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调查自己家里‘四大件’的变迁,下面同桌之间或是在小组里面先交流。”请学生说说调查到的不同时期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久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教师板书:
我家“四大件”的变迁
生活年代我家的“四大件”买齐“四大件”
花费的时间花费的金额
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
我
4、全班交流。请学生把现在的“四大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或写填在课本的空白处。“同学们看看近50年来家庭‘四大件’的变迁,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想一想家庭‘四大件’的变迁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变迁说明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家庭收入增多了,我们的国家在进步……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从‘四大件’的变迁,我们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这些年来家庭生活的巨大变化,可是变化程度有多大,我们就需要用数字来描述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教科书第57页豆博士的话,你能明白吗?请同学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算一算最近20年来,在你家的收入中,用来购买食品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想一想原因。”
家庭作业:
把课上学习的内容讲给父母听。在父母的帮助下,算算最近20年来,用来购买食品的消费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想一想原因。
小学品德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目前我国存在的风格各异的社区。
2、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风格各异的社区图片或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教师也需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与小组数目相同的较大的`白纸若干张、胶水、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学习,我们对社区有了更多的了解。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风格各异的社区图片或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所搜集资料的情况,自愿结合成小组,并向组内同学介绍你所搜集到的资料。介绍完毕,请小组同学选取较有代表性的资料,贴在或写在白纸上,制作一张‘社区小报’。”
教师可将自己准备的资料给学生,供他们选用。
2、小组制作。每位同学先介绍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待组内同学介绍完毕,各小组选取有代表性的资料,分工合作,共同制作完成“社区小报”,并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
3、全班交流。每各小组逐一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制作的“社区小报”,小组内同学可以补充。每个小组介绍完毕后,教师应“社区小报”张贴在黑板报上,并简要地进行。
4、教师。鼓励学生将各小组完成的“社区小报”制成壁报,供学舌果农欣赏、评议。
5、布置家庭作业:a、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内容。b、布置学生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
小学品德教案 篇5
小学品德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品德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品德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制作地图的兴趣,并进一步达到了解学校、认识学校、热爱学校的目的。
2、通过学习制作学校的平面图,应使学生不仅学会实地辨别方向,而且能够依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将学校的设施正确地画在地图上。
教学准备
几个指南针、与学生人数相同的白纸、
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体验活动,学会了实地辨别方向,今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学校画一张地图——学校平面图。但是怎样画呢?”
2、学生阅读书中书中提示的画图的四个步骤
3、初步理解画学校平面图的'四个步骤。
A定方向
B选中心
C按方向画内容
D填色
4、校园实地观察确认。带好纸、笔和指南针。先确立方向,再选定中心。
5、讨论:教师提问:“学校的北面都有哪些设施?应该把它们画在纸的什么地方?”由此确定其他方向的位置。
6、在学生绘制平面图时,教师要适当进行指导。
7、全班交流、欣赏彼此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