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美术教学教案

2025/10/14教案

此篇文章美术教学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美术教学教案 篇1

一、活动名称:

快乐的冬天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并且能清楚的说出冬季的特征,了解冬季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练习画雪花、雪人等,能表达出对冬季的喜爱。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纸、水彩笔

四、活动过程:

1。观看多媒体课件《快乐的冬天》,引导幼儿认识冬天并了解冬季一些有趣的事情。

2。引导幼儿谈论和观察冬季趣事:观察雪花、雪地、雪人和小朋友冬季游戏的情景等。

3。引导幼儿画《快乐的冬天》,请幼儿发挥想象,画自己想画的有关冬天的内容。

4。幼儿画好之后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油画棒进行涂色,使画面更完整美观,请幼儿自己讲解绘画内容。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美术教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让大家认识我

教学目标:

1、认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撕、剪、贴、画等一系列的活动,

2、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

3、情感:增进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重难点:

树叶的形状和剪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设疑引入: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请来了谁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展示大树示范品。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2、引导学生赏析大自然树木图片,引导学生感知色彩以及树形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说一说树木的形状,树叶的形状 、花纹、颜色等。

4、引导学生看看教材上的学生活动图片说一说他们都在干什么,鼓励学生像他们一样参与活动。

5、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做出漂亮美丽的树叶。

三、学生自己做树叶,教师辅导。

1、重点辅导不会制作的学生。

2、根据自己喜好任意制作树叶,可用不同的方法:剪、贴、撕等。

四、学生剪过后,贴在老师制作的大树上,位置贴法任意不限制。

教师可帮助没有主意的学生找准位置。

五、教师小结:

今天大家都学到了什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都不错,

美术教学教案 篇3

)儿充分想象,不仅画了出来,同时还编成故事讲了出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认真欣赏孩子的每一幅作品,并恰当地加以评价

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每一幅作品,即使发现幼儿表现中的错误,成人也不必大惊小怪、否定幼儿的作品,而应该在充分观察和欣赏画面后仔细询问幼儿的'画法并作出具体的评价。事

后,我们可以引导他去观察、认知相关事物的特征。成人过多的关心与干涉只能使幼儿失去创作的源动力,扼杀了幼儿的艺术创作潜能。

在美术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幼儿园美术教育并不是教幼儿什么惊人之作,而是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建立大胆创造的信心,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为将来无限的发展创造可能。

美术教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小兜肚既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服侍,又是当今非常流行的一种时尚饰品,在设计和创作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以前多以蝴蝶、莲花等为图案,现在以京剧脸谱、抽象画、写意画为主,造型新颖,独特。不仅把以往的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特征融于其中,又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标新立异。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兜肚在不同时代产生的不同风格的美,在尝试制作中创造美。

学生分析: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本课以游戏的形式开始教学,让孩子随意的剪、拼、相互组合、贴出图案,使其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对发展孩子的形象记忆,联想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都有很好的效果,并在孩子们兴趣正浓时欣赏美的兜肚外形、图案,感知兜肚是稍加修饰、创新剪贴即成。

设计思路:本课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小兜肚的设计知识、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安全教育可以说是老生常谈,老师用“送礼物”的形式提起,在诙谐幽默的气氛中引起学生的注意。紧接着让学生放手剪制图形,轻松的心态放飞了学生的思想,经老师的巧妙点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跃入眼帘,不知不觉中一种意念在学生的心中滋生:美好的生活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勇于创造的手,这时教师联系舞蹈中的服装引入小兜肚的制作,学生兴趣浓厚。

二、尝试探索,自主学习。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投入。吸引学生制作小兜肚,是从欣赏作品开始的。学生欣赏的作品不仅有书上的,还有教师创作的。从一幅幅有意境的画面中学生不仅感受到这项民间艺术的乡土气息,而且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灵感,为了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教师特意出示了各异的`兜肚外形,在开放环境中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

三、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制作。

制作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彩纸,随意折剪,无形中学习设计、剪制知识。教师在学生中间仔细看、细心观察,巧妙点拨,发现有创意的作品随机展示,学生在互相启迪中不断创新。

四、展示作品,激励促进:

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景,放手让学生大胆地探索、创造,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并把自己心爱的作品展示到实物投影上及黑板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在实践中学会 兜肚的设计知识、剪贴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

练习颜色相互搭配的技能。

3、情感领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设计组合能力及色彩的搭配。

教法选择:

尝试探究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具准备:

大屏幕投影、实物展台、彩纸、剪刀、胶棒

课前准备:将学生每六人分成一组围坐方桌前,每人一袋各色彩纸,一把剪刀,一个胶棒。

课前谈话:

教师手拿创可贴问:这是什么?这节课谁想用?如果想用现在老师就送给你。(学生开始一楞,继而都笑着摇了摇头)我问:怎么不要?你们笑什么?

生:我们上课时都会注意安全,不会让手受伤的。

师:老师也这样认为。相信谁都不会得到老师的这个礼物。

评:课前师生间诙谐幽默的谈话,在笑声中学生不仅恍然大悟体会到课上剪制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放松了情绪,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师:告诉老师,你们以前谁用彩纸剪过小物象,好剪吗?

生1:好剪,我剪过蝴蝶、小鸟、还有飞机。

师:啊!我知道了,你剪的物象都会飞。

生2:不好剪,姥姥教我了半天我才学会一种图案。

师:是吗?那我们今天就不学剪图案,随便剪,想怎么剪就怎么剪好吗?

评: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更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自主学习。

(一)自由选择彩纸,随意折剪,无形中学习设计、剪制知识。

评: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更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仔细看、细心观察。

1、师:诶?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孩子人人都是小巧手,你们已经剪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形象了,快点找一找,再给大家讲讲吧!

生1:我剪出了一条美丽的鱼

生2:我的像刚出生的小鸡

生3:赵雯剪了个能吃的大红螃蟹。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眼睛已经不是普通的眼睛了,看到自己任意折剪的彩纸竟然看出了这么多小形象,真棒!你们都学会剪图案了,如果同学们能相互合作把剩下的碎彩纸与刚才的形象在组合,添加一些细节那就更形象了,所产生的效果就是设计、剪制的第一步。

评:学生在获取如何构思的同时,丰富了想象力,在这种艺术训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思维的启迪。

2、 揭示课题:小兜肚

师: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看录像,是我校舞蹈队表演的《种南瓜》

生1:老师这里有我表演。

生2:还有我!

生3:也有我。

师:是吗?那你们先来介绍当时穿的服饰好吗?

生:我们都穿着兜肚,扎着一个朝天辫。

生:兜兜上贴着个大南瓜。

师:那咱们快来看看(放录像),瞧!他们跳的多美呀!戴着绿色的兜兜,知道吗?兜肚以前是妈妈们为自己的宝宝制作的,多是带刺绣图案的民间艺术品,色彩鲜艳夺目,特有乡土气息。现在又是大姐姐们的时尚了。

(三)欣赏分析书中及教师制作的作品

1、 分析兜肚的外型(欣赏书中作品)

师:你们说兜肚都有什么形状?

生1:菱形的。生2:梯形的。生3:椭圆形的。

2、 欣赏兜肚的装饰(欣赏教师制作的作品)

师:一轮明月悠闲地挂满天星斗的夜空……。

师:聪明的一休和我们一样已经 想好了兜肚的剪贴图案了……。

师:这幅图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风景?

生1:南方。生2:海南岛。

师:这一幅可以利用你手中的边角料粘贴,你们谁都会做。

评:几乎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学生被深深地吸引,完全融入其中、乐在其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尝试制作兜肚外型

师:刚才大家设计剪制的图案很漂亮,很有创意,老师相信你们兜肚的外型设计就更不是你们的对手了,开始你的创作吧,一定会成功。

学生尝试操作。

评:学生的剪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不成样子,但是每一个学生都在创造,这就变机械地传授为自主地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此同时,怎样才能剪得更好更美?学生尝试探索中产生了迫切的认知需要,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下面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引导发现

1、师:同学们都剪制了小兜肚的外型,孙老师也想试试,行吗?你们看看老师剪纸时的技巧,聪明的你也许会有更多的发现。

2、进行小兜肚外型剪纸的示范。操作过程如下:

在实物投影上用方形纸演示(方形纸折、剪)展示形状各异的兜肚外形。

方形纸 调角 对角折叠 剪去一角

评: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学生们饶有兴趣、聚精会神地观察;教师的提示,指导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步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在剪兜肚形时采用的方法。

评:学生从操作中去归纳,总结,避免了直接教学方法的单调枯燥,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1、鼓励,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剪出你心目中最美的兜肚外形。

2、把已经剪好的图案贴在兜肚形内,注意大小适度,颜色搭配的要漂亮,鲜明。

3、胶要少用些以粘上为佳,这样的作品更活泼。

4、重点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评: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教学首先要做到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指导解疑时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经过自身努力和老师同学的帮助同样能体验成功。

四、展示作品,激励促进:

学生陆续把制作完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展示在实物投影上。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至少完成了一件作品。

1、生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老师评价。

3、教师简单点评。

评:在这一环节中,精美的作品、恰当的评价,既让学生都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学生看到具体的努力方向,实现了评价的激励促进的功能。在美的旋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全课小结。

师: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生答略)自己动手做一做,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而且还会给生活带来一抹亮丽的风景!

评:美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从生活中获得美的灵感,用学到的本领美化生活,是艺术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课后总结:本课学生通过尝试、交流、欣赏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制作欲望,体验了手工制作剪、拼、贴的乐趣,有的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借鉴了一些表现方法,如:色快拼组法,还有色彩的选择搭配。而且全班同学积极地参加作品展示,交流和评价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美术教学教案 篇5

课题四季的色彩

课时1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认识书中四位画家,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并写出短文。

德育目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用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年有四季,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你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2、打开书第2页,你最喜欢那幅图片,你能猜出它是一年中的哪个季节吗?

3、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欣赏。仔细观察并思考,说说书中作品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总结。同:每幅作品都有树,都是风景画。

《四季的色彩》美术教案,

异:表现的是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画法不同,用色不同,视觉效果不同,画家国籍不同……。

3、分组活动。

(1)要求:选择你们组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3)问题:

①这是什么季节?画面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

②从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③作品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形式(风格,如油画)?画面采用了什么笔触?

4、学生反馈,教师指导补充。

《早春之路》是一幅写实性、装饰性较强的日本画。画面主要使用了绿色和蓝色。嫩绿色的草地,把蜿蜒的.小路送向了画面的深处,那一抹新绿还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将春的天空点缀得含情脉脉。

《夏》画家使用了深浅不同的绿色,运用了细碎而完整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夏的生机勃勃,夏的明亮苍翠。透过夏日灿烂的阳光,白桦林以其丰富、深厚的绿色,展现了夏天的生命力,更显示了画家的激情。

《金秋》画面主要使用了黄色、橙色和红色,画面用色浓重。这是我国画家林风眠将中国画的写意情怀与西洋画的浓重色彩进行了大胆结合。在苍山的衬托下,亮丽、耀眼的黄色和橙色,将金秋的风韵渲染于纸上。水中的倒影给画面带来几分恬静,使画面热烈的颜色与幽深的意境完美地统一。

《冬猎》这是一幅冬日经典作品。主要用了棕色、土黄、绿色。画面深远的透视效果把我们的眼界带进了无边的冰雪世界。冬天里,似乎万物进入了休眠,天与地静静地孕育着春的力量。而画中人物则是静谧中动的分子。打猎归来的人们带着他们的猎犬,带着几分疲惫,进入画面左下角。顺着他们的路线抬眼望去。我们看到了在湖面上忙碌的人们,虽是渺小的身影但一样可以体会到冬日里人们忙碌的气氛。

三、作业布置:

从课本中选出你喜欢的作品,从画中表现的形象、色彩、感受等方面写一篇短文。

写完后小组交流。

猜一猜这位同学写的是哪幅作品?

四、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艺术大师,了解了作品的表现形式,虽然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通过画家对生活的感悟,使我们对生活有了新的发现,因此,为能见到优秀的美术作品而感到幸福。

美术教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画面的意境。

2、用讨论、归纳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画法,并尝试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接触过藤蔓植物,认识这些植物。

2、课件:藤蔓植物国画作品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课件,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国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上画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幅?

(1)欣赏齐白石的一组小鸡图。

师:画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小鸡在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欣赏《鸭趣》。

师:这是什么植物?紫藤下有什么?它们可能在干什么?

(3)欣赏《葡萄架下的猫蝶》。

师: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在葡萄架下有什么?你觉得它在干什么?

2、师幼共同归纳这一类藤蔓植物的独特结构,讨论画法。

师:现在我们仔细地观察这几幅画上的植物,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师:这些花和果实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叶子怎么画?怎样才能画出细细的`藤呢?(引导幼儿看丝瓜图,隐去叶子和其他,只留藤,重点感知藤蔓的走势)

3、进一步欣赏其他藤蔓植物的画,再次感受这类藤蔓植物的结构特点,并发挥想象。

师:我们发现这些植物都有藤、叶子和果实。老师这里还有几张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植物的藤又是什么样子的。

师:在这些植物下面会有哪些小动物呢?在干什么?会不会有小朋友呢?如果你就在这些植物下面,你会干什么呢?

4、合作、欣赏、评价。

(l)幼儿合作创作。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发挥想象完成作品。

(2)欣赏、评价。

师:你先画的什么?后画的什么?还可以怎么画?画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了不少藤蔓植物作品,有主藤和缠绕藤。藤蔓植物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类,下一次我们再去试着画一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