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此篇文章《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篇1
《前夜》、《回归》这2个纪实故事张力略显不足,气氛渲染不够,至少没有让我感到振奋、澎湃或感动(感受了一下同场观众大家也都表现得挺平淡),总之在激发“某种”情绪上始终差一口气;
《白昼流星》不可否认陈凯歌作品的画面场景是美的,但这个故事本身简直如同小学生作文一般,放在整组电影小品中非常不和谐;
《你好北京》各方面表现较为均衡,相对在几个故事里表达最饱满,市井的烟火气、小人物的苦与乐,骨子里的善意和人情味……总体来说比较喜欢;
最喜欢的一段是《夺冠》,我看着觉得滑稽的场景,爸妈乐不可支的告诉我:太有共鸣了,这不是搞笑,这是真实啊。在那个我父母尚未邂逅的年代,他们在各自的.弄堂支着桌椅、搬来黑白电视、摆弄天线,和街坊邻居幕天席地观看霍元甲、上海滩、女排比赛……徐峥在向后来出生的我描绘我父母的青年时代。小朋友那段虽然夸张但戏剧性上没问题,只是结尾成年后的部分实数多余有点减分。虽然我一直吐槽不喜欢徐峥,但我觉得作为导演他很可以。(不过外地观众也许会对这个故事水土不服,因为地域性太强有的人会出于本能感到不适……)
《护航》、《相遇》这两个故事比较寡淡,印象最不深刻(当然故事上比白昼好),不过《相遇》最后衔接《夺冠》楼下举着女排的场景衔接是做的最好的。
最后,遥记二十年前绝大多数人总是不甘不愿被迫在学校/单位组织下观摩此类“主旋律”电影;二十年后的今天,绝大多数人自行购票甚至这午夜场都近乎满座……
我们的生活、人们的行为,比电影更为生动的、真真切切告知着祖国“变化”。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篇2
国庆假期慕名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饱含着满满的期待,结局不负众望,收获满腔胸怀的感动。
这部电影有七个导演,选取了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瞬间。讲述了普通人与国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感人故事,这七个感人的故事都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
看之前我有时会思考,祖国是什么?茫茫人海,渺小如我一般,又能为祖国为社会做什么?《前夜》完美的回答了我的答案,祖国就是庇护全中国人民的大家,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前夜》里那令人深刻感叹的一幕不禁浮现在脑海,人们在深夜里,举着火把,翻箱倒柜,不管贵不贵重,不管稀不稀有,拿着可能有用的东西,从四面八方涌来,争着捐助,给林治远做电动升旗的阻断装置。捧着一颗爱国之心,汇聚成一条通红的河流,渺小如蜉蝣,却因心有所依,而变成了令世界震撼的东方巨龙!
而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相遇》这个片段。这个片段讲述的是原子弹研发人员高远在出现危险的时候勇敢地“逆行”,通过正确的操作解除了危机,自己却被核辐射伤害了,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从他的眼睛里没有看见犹豫,写满了坚定!他牺牲了青春,牺牲了爱情,却无怨无悔,正如我曾经听过的一句话,我们这一代不去拼搏,那我们的下一代就站不起来。高远难道不难过吗?难道不想拥有正常的'生活吗?然而为了新中国的伟大复兴,正是由无数个高远这样的人,这样的科学家,隐姓埋名,牺牲自我,换来了今天中国的强盛!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息,激荡不已……
新中国能在七十二年的时间里完成从站起来再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壮举,归功于每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中国人。正因为那时的人们有牺牲精神,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包括生命,新中国才能有这样辉煌的成就!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一代不间断的努力与传递,我一定要努力时时激励自己,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篇3
国庆节的那一天,我看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影片再现了7个经典瞬间,我感受到了新中国70年的发展和富强。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影片由七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前夜》讲述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故事。第二单元《相遇》以19××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为背景,赞美了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第三单元《夺冠》,讲述了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故事。第四单元《回归》再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故事。第五单元《北京你好》记录了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期间,一辆的士车司机的感人故事。第六单元《白昼流星》记录了内蒙古草原上的一对兄弟,看到了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第七单元《护航》回顾了20××年9月3日,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背后,女飞行员的事迹。
在电影中有许多精彩的单元,《前夜》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开国大典的.前三天,国旗和国歌才定下来,林治远负责将第一面五星红旗顺利升起。林治远克服了自己的恐高症,爬上旗杆去修阻旗球。大典时,毛主席按下电动按扭,第一面国旗成功升起。
第四单元《北京你好》也令我印象深刻,讲述了出租车司机张北京抽到了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本想把门票给自己的儿子,但最后把门票给了汝川地震灾区的一个孤儿。这个故事不仅叙述有趣幽默,同时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帮助别人才是最美的行为。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勇于拼搏的精神,让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篇4
原本定档年10月1日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现提档至9月30日全国公映。该片由总导演陈凯歌、总制片人黄建新,导演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共同倾力打造。八位导演执导的作品票房超过150亿,累计获得奖项超过100次。
全片展现了不同时代、身份和职业的小人物们,身处七个祖国大事件经典瞬间的个人经历。
全豪华阵容,成国庆最值得期待的`影片
由全豪华阵容领衔的国庆力作《我和我的祖国》,预计影片口碑、票房将双丰收,成为国庆黄金档电影中“里程碑”式的存在。有望成为全球影史单市场票房国庆档电影之一;全豪华阵容更使得其成为无数观众心目中的“影院必看”系列。
此次演员阵容空前强大,众多主演曾获奖无数,如葛优曾获戛纳电影节男演员、中国电影金鸡奖男演员,黄渤曾获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男演员、金马奖男演员,也有刘昊然这样拥有多部优秀代表作品的新生代演员。四代中国电影领军人,共同拍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倾情打造为祖国母亲的一次集体献礼。
《相遇》由张一白执导,主演张译、任素汐、张嘉译、彭昱畅
《白昼流星》由陈凯歌执导,主演陈飞宇、田壮壮、刘昊然。
《北京你好》由导演宁浩执导,由葛优主演。
《回归》由薛晓路执导,主演朱一龙、杜江、王道铁。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自第一支预告曝光以来,便多次引发热烈讨论,电影片名更屡次霸屏热搜榜和话题榜,影片未映先热,在行业内外引起热潮。电影用7个历史瞬间映射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发展历程,展现普通人与国家休戚与共、同心同力的联系。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篇5
开国大典前夜,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林志远等人,为了升旗仪式的万无一失,在最后14小时里争分夺秒的研究电动旗杆顶部的阻动器。他们遇到了重重困难。先是材质的缺少,几个小时过去了,三种稀有金属还没找到,幸亏清华大学把唯一的一块金属标本送来了。时间只剩一小时时,国旗的阻动器突然断了,可是,保护天安门广场的士兵不让入内。历经百般周折,他们才得以进入广场。新的困难又来了,会焊接的只有恐高的林志远。最终,他克服了内心的恐惧,爬上了22。5米的旗杆,修好了阻动器,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确保开国大典上毛主席转动电钮时,五星红旗万无一失地升起并稳稳停住。
这让我想起了《红岩》中重庆地下党的同志们,他们反抗残暴国民党的任何举动都要小心谨慎,绝对保密。像开办《挺进报》,像从渣滓洞的`秘密孔道传递信息,都做到了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革命力量,羸得最后斗争的胜利。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和平年代的我们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勤奋努力,长大了发展祖国,让祖国的科技走上世界顶峰,高端的技术不再依靠别国,芯片、滚珠都能自己生产!
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我要迎难而上,艰苦钻研,要有奋斗精神,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小数点一位都不能错。只有这样,将来建设祖国时才不会因粗心而导致无可挽回的损失。我相信,只要从现在起,我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万无一失,将来一定会有一番成就。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篇6
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伟的国歌中缓缓上升,在天空中迎风飘扬,我便会想起那部令我感动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国》
在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电动升旗设计者林治远无意中听说电动升旗装置有些问题,他连忙连夜排查,试了一次又一次,最后发现是旗杆顶部的缓冲装置锈化。知道这个问题后,林治远一下子眼神无光,深色黯淡,坐在地上。因为他知道,这一个缓冲装置需要许多稀有金属才能做成。林治远的徒弟没有像他师傅那么消极,而是拿上大喇叭,快速爬上房顶,举起大喇叭,就用他那早已嘶哑的嗓子喊着:“急需金属,急需稀有金属。”这一喊,让北京的'老百姓们听见了,他们纷纷提着红灯笼,走向林治远的家,这一景象,可壮观了!一个个灯笼连成一片,就像一条长龙,人们拿着含有金属的东西,在大街上走着。
刚开始看,你会觉得人们很笨很笨,拿着家中的生活用具就来了,有拿着收音机的老奶奶,有拿着自己的老花眼镜的老婆婆……最后嗜烟如命的老爷爷都把自己的那个黑乎乎的烟管交了出去。看着看着,我突然间觉得人们笨得那么可爱。你知道人们这么做,是为什么吗?他们为的不只是一场完美的开国大典,而是想为这个已经受尽苦难,即将迎来黎明的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最后,影片的高潮来了。林治远独自一人爬上电线杆,没有什么工具,只用自己的双手来焊接装置。他自己也承认过,自己有严重的恐高症,可是,他没有犹豫,而是勇敢地爬了上去,在旗杆顶端做焊接等动作。
看完,我的眼睛蒙上了一层雾。爱国,仅仅是一个口号吗?不,不是,爱国,更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会让你能克服你以为自己没法面对的困难。就像林治远,为了国家有一个完美的开国大典,不害怕,不犹豫,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恐高症,勇敢地爬上旗杆。
作为小学生,虽不用干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我们要多多努力,长大后,给国家出一份力。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