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此篇文章《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1
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或许你还会经历人生中最痛苦的阶段。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些磨难。
我的一位朋友,从高中开始,跟男朋友谈了将近8年,我们都以为近期会有好事传来,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分手的消息。8年的美好和回忆,突然间就全泯灭了。像是一场梦,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
那种痛苦的感觉,好像灵魂缺了一块,再也不完整了。所有的情感都被这段感情带走,好像你自己这个人,全没有在这个世上活过。
后来她说,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幸亏还有父母和身边的朋友在支持,不然真的有可能就觉得活不下去了。
我的朋友是幸运的,她成功走出了情感的阴影,依然精神奕奕地活着。她努力赚钱,存钱,为以后的生活做打算,同时她也慢慢接受新的'感情,没有因此因噎废食,她仍然渴望爱情。
如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那没能杀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壮。
生命的意义在每天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当你勇敢接受痛苦挑战的时候,生命在那一刻便有了意义。
如果你一直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那你将会永远看不到生命的意义。你看不到生命给你的另外的机会,那么,你也许就错过了另一段精彩的人生。生命的真正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你要记得,只要心中还有爱,生命便不会失去光彩。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2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弗兰克尔说,是追求生命的意义。
人能够自由吗?
弗兰克尔说,人能够达到内心的自由。
苦难痛苦对人意味什么?
弗兰克尔说,让人发现生命的意义。
所以,弗兰克尔的心理疗法叫意义疗法。他相信人之存在,需要有一个意义。我以为,因为人无法创造自己的生命,会终其一生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活着的理由,以求能给自己安全感——有了活着的理由,我就能好好活。弗兰克尔认为,不同的时期,生命的意义是不同的。是的,活着是一个过程,变化多端。我们会追求很多意义,也得到很多意义。
对于那些,我们不愿不想不要的人生呢?那些让我们痛苦的部分呢?那些我们觉得不好,觉得虚度了的'部分呢?那些让我们眼里心里流泪的部分呢?弗兰克尔引用圣经的话:上帝会保留你的眼泪。不要软弱,但要允许自己流泪。这是那个创造人类生命的人所给予我们的礼物。我们痛苦、不快、胆怯、乃至犯错,是我们在追求人生意义的旅程中一定会遇到的风景,接受它们,宽恕自己。这样,才能有力量面对以后的路,好好地走以后的路。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3
本书作者是以心理学家的视角来描述他在集中营的幸存历程,换一个角度来看,是在极端情况下的人类适应的实验历程,极具研究价值——生理的,以及心理的!
比如:
1、集中营的人群,普遍的价值满足感和欲望需求,降低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的最底层:面包以及香烟,就能给他们带来如同“天堂”般的短暂快感——因为生理饥渴的驱使,大脑需要全力聚焦在生存机能上,如同电脑内存不足时的降频,人类降阶返回到动物层级。
2、看到人类的心理适应性的极致:集中营后来的时段,作者看到营友尸体时的感觉是“完全没有感觉”,没有悲痛,没有恐惧,没有想法,即使这是昨天同组聊天的朋友。集中营的任何残暴行径,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发生——温水煮青蛙,青蛙也是这般适应的么?
本书后半部分,讲述“意义疗法”。
作者是集中营的少数幸存者,并且是更极少数的始终保持“高贵人性“的集中营生存者。通过回溯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者认识到“赋予生命意义”——对妻子的爱和渴望,以及必须完成的'心理手稿——让他的能量小宇宙始终在线,最终借助”命运之手”,渡过浩劫。
书中有些具体的案例,讲诉“意义疗法”是如何运作于普通患者的,可以看看。
初步感觉:
1、和《秘密》中的愿景模式的构造有相似之处?
2、和日本“森田疗法”结合起来应用会更好?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4
逼着让自己把这本书看完了。读书本来就是一种自虐的倾向。并不是书的内容不好,而是各种理论,第一次接触,生涩难懂。
尼采的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并应用。——“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看到最后,作者并没有具体告诉我们“意义疗法”和“存在主义分析”该做什么,而是告诉我们为什么必须那么做。
应经常思考:花几分钟时间琢磨生命的意义,尤其是未来日子的意义及其对我的意义。
我们自己必须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而要回答那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担负起生活的责任。
要实现个人的'意义就必须超越主观的快乐,办法是去做某件“为了某事或者他人的事,或者献身于某种事业或所爱的人”。
保持积极的心态,赋予生命以意义。
积极的态度既可使人备感欢乐与满足,也能使人经受苦难和挫折。消极的态度则会加剧痛苦,削弱快乐、幸福和满足感。
积极态度有助于成就我们生命的意义。
凡是人所能想到并且相信能够做到的,终究会实现;每一个逆境,每一次挫折,每一回不愉快的经验都会带来相等或更大利益的种子。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5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作者从纳粹集中营恐怖的经历中汲取了力量。在那段经历中,犯人活的就像牲口一样,每天关心的是能不能吃饱,会不会被挨打或者拖到毒气室。人和人的精神状态也大有不同,有寄希望于被解放却因为一年年圣诞节还被困在集中营而心理崩溃的,有忍耐不了这种痛苦去撞击电网自杀的,在这种牲口般的生存环境中,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维克多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去帮助别人找到他们的意义,好好地活着。于是便有一部部的著作产生了。
对于我们来说,他给到的帮助是什么呢?如何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呢?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者从事某项事业;
2、通过体验某件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文章的最后,想起来最近看的黑泽明的一部电影《生之欲》。当男主人公患癌走到生命的尽头,看着不理解自己的儿子,无所事事的工作,没有任何朝气的自己,自己应该要如何获得快乐?花很多钱沉浸于酒色玩乐中都无法找到自己,后面通过不顾一切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帮助群众修建好公园,安详地死去。专心做一些有意义开心的事情,少花些精力在自己的得失和别人的眼光里,会让自己纯粹的多,开心的多。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6
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说起如何面对生死,在这本书里,对于活着、生存、苦难、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死亡就像骄阳,难以直视又无所不在。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放弃,而每一次放弃都使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短暂。只有知道怎样面对死亡,才能更好地活。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或许都默默地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曾经是心理医生的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里九死一生,观察了各种人的心理行为、人格的`扭曲与变化,如何面对死亡,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生命。
在生与死之间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更深更多地讲透生死,以及生死的意义,教人如何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接近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我们的生命消耗在各种冲突与不快、快乐与欢愉、抽烟喝酒、熬夜以及没完没了的工作之中。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者,你是唯一能能够改变自己、改变你所在社会的人。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的;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就算是痛苦也有意义。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