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脸谱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脸谱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脸谱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京剧脸谱熟悉歌词内容,知道可以用合适的力度与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国粹之一--京剧,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二、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片段,熟悉《戏说脸谱》的旋律。
2、自制的京剧脸谱面具人手1面。(脸谱面具与幼儿用书中的脸谱图相同)
3、教学挂图或幼儿用书:《戏说脸谱》。
4、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歌词内容。
师:有一个好听的古代故事,说的是几个英雄的事儿。现在一起来边看图边听我说一说。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或幼儿用书,带领幼儿认识不同脸谱代表的人物,并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姓名及性格特征。
师:现在你们知道图上的认识谁了吗?(幼儿自由讨论)师: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人,英勇无比;花脸的孙猴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黑脸的张飞脾气很暴躁,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
教师用儿歌的韵律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朗诵时要注意表情、声调及动作。
师: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这几个人。听一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2、教师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儿歌里说了什么?你听懂了吗?你会说哪一句?试着和老师说一说。
教师运用动作和表情的暗示帮助幼儿进行进一步记忆歌词。
师:这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试着念儿歌。当你们有困难的时候,可以注意看老师的动作和表情。
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加深对歌词的印象。
3、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戏说脸谱》
教师示范表演唱,请幼儿欣赏。
引导幼儿感受刚才的演唱与平时的演唱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与我们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这首歌唱起来很有,最后一句"啊……"拖得很长,且声音有高有低不一样。
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戏说脸谱》,重点学习最后一句"啊……"的唱法。
师:最后一句"啊……"怎么唱?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并分角色演唱。
师:你们觉得"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这句应该怎么唱?(最轻)"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呢?(稍用力)"花脸的孙猴"呢?(用力)"白脸的曹操"呢?(用力)"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呢?(最响亮)好!每一句的唱法都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力度完整地演唱歌曲。
5、幼儿扮演京剧演员演唱歌曲,教师扮演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
师:小朋友扮演京剧演员演唱,我扮演观众。你们听一听在每一句的结束我会说什么。
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发现:叫好的声音要短而快,最后一个"好"可长一些。
6、教师请幼儿戴上脸谱面具,边演唱边表演动作。
幼儿园脸谱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幼儿学会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并能用色彩表现人物的情绪。
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不同的.脸谱。
各色橡皮泥
活动过程:
1、玩“变魔术”游戏,引起幼儿变化表情的兴趣。
游戏:“会变的脸”(苦脸、笑脸、生气的脸、害怕的脸等)。
2、启发幼儿互相观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征。
提问:“人笑时、哭时、生气、害怕时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么不同?请幼儿分别描述出来。”(教师边听边捏出来)
3、引导幼儿体验色彩与每一种脸谱的关系。
提问:“当你生气时,你的脸色会有什么变化”?(变红)“黑色使你感到怎样?让你想到什么表情?”
小结:“表情不仅可以通过五官的变化来表现,还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变现。”
4、幼儿制作脸谱,教师巡回指导和帮助。
每个幼儿选一种表情。
5、戴脸谱到户外玩“猜猜我是谁”。
教学反思:
从欣赏绘画作品入手,使幼儿在一定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诱发想象、循序渐进、大胆构思,从而发掘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轻松导入,使儿童的画面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小百科: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
幼儿园脸谱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京剧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戏曲,这种演唱形式起源于北京的昆曲,有近200年的历史。京剧在音乐、唱腔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唱腔和念白有很多种,有些字的声音拖的很长。京剧主要用京胡伴奏。京剧有很多种脸谱,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形象。本活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中国国粹艺术—京剧,理解唱词内容,学唱京剧《说唱脸谱》,在熟悉过门的基础上学习对唱,并用唱腔和动作表现戏曲中的京剧特点,感受京剧特有的唱腔,从而培养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这对于传承中华传统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国粹的艺术——京剧,学唱京剧《戏说脸谱》,用唱腔和动作表现戏曲中的京腔特点。
2.能在熟练演唱的基础上对唱,并用唱腔和动作表现戏曲中的京腔特点。
3.感受京剧特有的唱腔,感受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京剧《说唱脸谱》音乐,有“生”“旦”“净”“丑”角色的京剧片段,京剧脸谱课件或图片(蓝脸、红脸、黄脸、白脸、黑脸),幼儿人手一个脸谱面具。
经验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三国人物、有关京剧的知识,收集京剧脸谱、京剧饰品、有关京剧脸谱的图片布置成展览会,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活动过程:
一、随《说唱脸谱》音乐,做圆场的动作入场,了解京剧的形式、特点。提问:这首音乐与平时唱的歌曲有什么区别?京剧里面的人物跟我们有什
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衣服上有很多花纹、脸上画了好多颜色、动作很好玩、唱的时候最后一个字拖的声音很长……
小结:京剧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戏曲形式,有近200年的历史。京剧里有说、有唱、有动作;入场的这个脚步叫圆场,是京剧的基本步伐。
二、欣赏《说唱脸谱》音乐,结合课件或图片,了解中国国粹的艺术——京剧,体验、感受京剧的魅力。
1.请幼儿观察京剧服饰的特征,引导幼儿模仿京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动作,如相、甩袖、生气等,让幼儿在模仿的过程中感受京剧的魅力。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欣赏、了解京剧里蓝、红、黄、白、黑脸分别代表的不同人物及其特点。如:京剧里唱到了哪些人物?他们有什么不同?
根据幼儿回答相应点击课件,出示不同脸谱的代表人物,同时教师范唱一句代表性的唱腔。让幼儿了解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正直、白脸代表奸诈、蓝脸代表刚直勇猛。
3.可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和教师一起练唱典型唱腔,初步感受京剧唱腔的独特美。
4.教师重点示范“啊……”的唱法,请幼儿一边听唱一边拍手默记“啊”一共唱了几拍,学一学,唱一唱。
5.通过多种形式练习唱词,加深对唱词的印象。如:看课件说唱词,师幼对接唱词,加衬词说唱词等。
三、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恰当的声音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在熟练演唱的基础上对唱,用唱腔和动作表现戏曲中的京腔特点。
1.引导幼儿分辩5个不同角色声音的区别: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长沙,稍用力;黄脸的典韦,神气;白脸的曹操,细尖: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最响亮。
2.幼儿自带收集的脸谱,分角色演唱每个乐句。
3.部分幼儿演唱,其他幼儿扮演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四、结合京剧片段,了解四大京剧行当;生、旦、净、丑。
1.欣赏后提问:京剧表演中有那么多人,男女老少,美丑正邪,他们被分成了4个行当,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小结: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为生,扮演女性人物为旦,绘有脸谱的为净,扮演小丑式滑稽人物为丑。这就是京剧中的四大行当:生、口、净、丑。
2.按四大行当将幼儿分成4组,边欣赏录像边模仿相应的动作。
幼儿园脸谱教案 篇4
说教材/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的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京剧脸谱也是比较有特色的美术材料。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了解国学、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活动目标: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领域目标为: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3点目标、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纲要》中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学习用对称的方法,丰富的色彩和夸张的图案来设计京剧脸谱。
3、认识并欣赏了京剧脸谱,让幼儿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为: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是色彩丰富、图案夸张、结构对称的。
活动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利用材料设计出自己的京剧脸谱。
我会将幼儿的活动材料有分成三个层次,分别相对应不同的难度系数。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的材料。下面在活动准备的时候,会再提到。另外,我也会提供一些纹样图案以及已经做好了的脸谱供幼儿参考。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多媒体。
幼儿材料:
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本节活动的难度,是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侯,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
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在本活动中将采用感知欣赏法,观察、比较法,直观教学法、启发提问法、演示操作法。
1.观察、比较法:因为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听教师讲解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将直观的京剧脸谱实物呈现给幼儿,让幼儿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力。
3.启发提问法:活动中我充当引导者,在启发性提问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演示操作法:通过教师操作示范材料,让幼儿完整地了解脸谱制作的过程。
说学法: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引导幼儿用观察法、自主探索法、操作法感知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图案的夸张,体验设计和创作京剧脸谱的快乐。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的妆非常夸张和特别,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你们知道这种脸部的化妆在京剧里叫什么吗?
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
(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但在活动过程中还是有所偏向,稍微忽略了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同时每个环节的衔接也稍显急促,没有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地把握每个环节。
幼儿园脸谱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3.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的片段。
2.视频、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体会京剧的唱腔,引导幼儿学唱拖长腔乐句。
1.播放视频,初步感知京剧唱腔。
(1)他们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小结:张飞生气的时候就爱乱叫、叫喳喳。
2.再次观看视频,学唱拖长腔乐句。
(1)引导幼儿尝试演唱
(2)出示图谱,学唱拖长腔乐句图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导幼儿随图谱进行学唱。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拖长腔是京剧的特点。
二、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特点与脸谱的关系,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出示脸谱,回忆已有经验。
有哪些颜色的脸谱?
2.教师范唱歌曲,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及人物
(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2)你听到蓝脸的、红脸的、黄脸的、白脸的唱的是谁?
(3)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谱?小结:京剧的脸谱真有趣,颜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演唱最后一句。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你听到老师唱张飞和窦尔敦的声音是怎样的?黄脸和白脸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初步学唱。
三、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1.老师大声唱,幼儿跟着一起小声唱一唱。小结: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因此他唱歌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2.幼儿集体唱。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四、播放视频,幼儿随音乐加动作演唱歌曲。
1.观看演唱京剧的视频。
(1)小演员是怎样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动作?请个别表现,教师提升,幼儿互相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唱唱试试。
2.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想不想像小演员一样来试试?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五、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孩子继续演唱的兴趣。小朋友,这首歌还唱了很多颜色的脸谱,老师唱给你们听听怎么样?你还听见有什么颜色的脸谱?我们回到教室再把这些颜色的脸谱唱出来吧!
幼儿园脸谱教案 篇6
一、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我国传统的戏剧脸谱,感受戏剧脸谱的色彩、图案和造型的美。
2.体验自己动手绘画脸谱的乐趣,萌发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以及享受成功的喜悦。
3.养成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态度。
二、准备。
1.课前欣赏京剧《五台山》。
2.脸谱剪纸作品6-8幅,京剧音乐CD。
3.各色油彩,毛巾,调色碟,围裙,袖套,镜子。
三、过程。
(一)、欣赏活动。
1.幼儿边听京剧音乐,边自由欣赏各种脸谱作品。
2.引导幼儿欣赏脸谱中的'色彩,图案和造型,着重引导幼儿注意色彩中色块的表现,图案中对称花纹的表现,造型中角色表情的表现。
(二)、 操作活动。
1.布置作业,提出要求。(1)两人一组,共用一套操作材料,互为同伴设计一幅脸谱。(2)操作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不要把油彩涂到五官内。
2.巡回指导。(1)引导幼儿大胆用色,创设花纹,敢于表达自己的设计意愿。(2)提醒幼儿运用对称、夸张的手段进行表现。
三、评价:
1.幼儿先自选自述脸谱作品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作品。
2.老师点出幼儿作品中对称图案,夸张色彩,精彩造型的特色表现。
四、延伸活动。
幼儿把脸上的油彩印在宣纸上,让全班幼儿互相参观、欣赏。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