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科学教案

2025/10/16教案

此篇文章科学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磁铁的磁力现象,用磁铁来发现生活中的铁制品。

2、探索磁铁两极相斥相吸的属性,尝试用绘画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3、能主动探索,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磁铁、无机磁铁、回形针、橡皮、积木、纸团、铁片、塑料盆等2、记录表若干活动过程:

一、了解磁铁,发现磁铁的磁力。

1、出示磁铁T:“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介绍操作材料,让幼儿用磁铁试试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

T:“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出示)T:“老师把这些东西画在一张记录表上,请小朋友用筐里的小磁铁和它们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能被吸起来,请小组长进行记录,能吸起来就打个勾,不能被吸起来就打个叉,好吗?”

3、幼儿操作,教师个别引导。

4、教师总结。

T:“能被吸起来的东西都是用什么做的啊?”T:“所以磁铁能把铁做的东西吸起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两端,发现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现象。

1、幼儿初次探索。

T:“这个小磁铁是什么样子的?”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T:“小磁铁一头是红颜色,一头是蓝颜色。”T:“磁铁的两头还藏着一个小秘密,请你和边上的好朋友用磁铁碰一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尝试,个别幼儿说一说)

2、幼儿再次探索,并进行记录。

T:“让我们的小磁铁再来碰一碰,这次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了。”T:“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个颜色的正方形贴纸,红色的'贴纸代表磁铁红色的一端,蓝色的贴纸代表蓝色的一端。如果你想用红色的一端去碰蓝色的一端,就把红色和蓝色的贴纸贴在表格的上面,下面一格记录你的发现结果,两个小朋友一组,好吗?”3、教师总结T:“相同颜色碰到会相斥,不同颜色碰到会相吸。”

三、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找出无机磁铁的两端。

1、教师示范操作T:“老师这里有一块磁铁,和刚才我们玩的有什么不一样?”T:“那我们怎么把它的两头找出来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T:“老师有一个好办法,一起来看看吧。”教师示范,用红色的一头去碰,T:“瞧,被吸住了,那这一头是什么颜色?”(弹开的话是什么颜色?)教师在无机磁铁上贴上相应颜色的贴纸T:“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黑色磁铁,请你也来碰一碰,弹开的话是相同颜色,吸住了就是不同颜色,请你来试着找一找,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评价幼儿的操作T:“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检查小朋友的小磁铁贴对了呢?”T:“用红色的去碰蓝色的,吸住了就是对的。”

4、幼儿检查,纠正错误四、利用磁铁相吸相斥的原理进行游戏,结束活动。

T:“小磁铁真好玩,瞧,它又变成了什么呢?”T:“小船上有什么?”T:“今天我们要到大海上去航行,小朋友来做船长,想想怎样让我们的小船航行起来呢?”T:“前进的话,应该怎么做?后退的话,应该怎么做?”T:“请小朋友自己来制作一艘小船,把小船上的双面胶撕掉,贴上磁铁,然后用另一块磁铁让小船航行起来吧。”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幼儿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隙。

2、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能利用空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幼儿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了解空隙,会充分利用空隙节省空间;

活动难点:

利用空隙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准备:人手核桃、黑豆、小米若干、记录表,共20份;

2、教师操作材料准备:幻灯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引题:师生问好!

小乌鸦想去看妈妈,它准备带些什么,让我们来看看?有核桃、有黑豆、还有一个瓶子,小乌鸦想用这个瓶子把粮食全部装进去,你们猜,能装的下吗?你说能,那你想怎么装?哦,你是这样想的,你说不能,那你想怎样装?这么多的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最好呢,那就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可是有个小小的要求哦,请小朋友先装完了一样粮食再装另一样,这里还有一张记录纸,然后按顺序记录在记录纸上。核桃用0…让我们开始动手吧!

二、基本部分

1、理解空隙,实践操作填补空隙,节省空间。

(1)幼儿第一次操作,二样物品(核桃、黑豆)——哪位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装的?装完没有?没有装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全部装进去呢?你装完了吗?呀,你全部装进去了,你是怎样装的?——东西一样多,可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却还有粮食留在外面,有的小朋友把所有粮食都装进去了呢?这里面可以是有好办法的,让我们来找一找原因吧!

——看起来,我们的瓶子都已经装满了,似乎再也装不下东西了,但大家仔细看一看,瓶子里还有没有空着的地方?

找找看。这些空着的地方就是空隙。核桃和核桃之间的空隙,可以用什么来填补呢?

——(图片)我们来看看图片,核桃的空隙大还是黑豆的空隙大?为什么?因为核桃更大,所以空隙更大,黑豆更小,所以空隙更小。其实小朋友已经发现了装粮食的秘密,刚才那个小朋友先装了大的核桃,再装小的黑豆就从核桃的空隙中骨碌骨碌钻过去,粮食就全装进去了。

2、物品分类教师:"我们一会还要用这些粮食做有趣的游戏呢,可是这些粮食都混在一起了,请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把食物按照标识进行分离开。然后回到座位上。"

3、幼儿第二次操作:三样物品(核桃、黑豆、小米)——小乌鸦看见小朋友那么能干,它又拿出了一些小米,想多送点粮食给妈妈,现在有三种粮食了。想一想刚才装粮食的秘密,请小朋友把发现的秘密再用一次,三种粮食要全都装进瓶子里去。还有一张记录表,小米可以用……表示,小朋友一定按实验顺序记录哦!如果还差一点装不下就请你们想想办法,好,开始吧!

——你装进去了吗?(追问:是怎么装的?你为什么这样装?)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所有的粮食都装进去了,小乌鸦说谢谢,就装起粮食飞走了。

——小结:小朋友发现空隙的秘密哦,利用了核桃的大空隙,先让黑豆钻过去,最后让小米钻过去填补小空隙,这样就帮乌鸦把所有的粮食全装进去了!

4、迁移生活经验。

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发现了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空隙,还知道利用空隙来解决问题,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1)(图片)这是冰箱,爸爸妈妈可聪明了,利用空隙有序的摆放食物,这样装进去了许多的东西。

(2)(图片)这是小班的小凳子。虽然这些凳子摆得很整齐,还是占了很大的地方。我们要在教室做游戏该怎么办呢?

(3)(图片)可以把凳子由下至上依次叠加起来摆放,就空出地方来玩了吧!结束部分游戏《超市大赢家》

1、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填补空隙的方法利用空间,现在,我就要请小朋友来玩一个《超市大赢家》的竞赛游戏。

(1)小朋友看,在我们的前面就是超市,共有四组物品,每组里放的`商品一样多,里面的商品有大的、有小的、有硬的、有软的,小朋友分成四组,每组5人,游戏开始,小组长就迅速跑到超市取走物品,拿回来放在你这一组的箱子边,最后小组成员们团结合作,共同把东西有序整齐的装进箱子里,把盖子扣住。

(2)最先完成的一组就是我们今天的《超市大赢家》会玩吗?注意,物品要想好了再放,不然,这个箱子可是装不进那么多东西哦!有信心吗?

(3)恭喜(XXX)队获得的胜利,大家为他们喝彩吧。

2、我们回教室给胜利队发奖励,其他队再试一试,让我们再来一次比赛吧!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进行《大地妈妈》这一主题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在不断地探索土壤的秘密,同时也对土壤上生长的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问“为什么”。在种植区和自然角里,孩子们经常发现植物不浇水,叶子就会发蔫,而浇水后,植物的叶子就会慢慢地舒展、水灵。为什么往土里浇水,植物的叶子就能吸收水分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面对孩子们所产生的好奇心,我精心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教学难点:幼儿能够动手操作,亲自试验。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等蔬菜。

5、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用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棉花、纸、植物等。)

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鲜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叶渐渐由下向上变红。

2、“细管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用细管去吸颜色水,当细管一接触到水时,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发生了什么变化,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细管”,掰开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红了的“小细管”。

4、讨论:毛巾、海绵、纱布、棉布里有“小细管”吗?

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师设疑:怎样把纸树变成彩色的树?引导幼儿想一想:“能不能让纸里的小细管来帮忙吸颜色水呢?”

2、幼儿自己操作,将纸树变成彩树。

四、看一看。

1、请幼儿随意观察环境中的.图片,以及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上的,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毛细现象。

2、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毛细现象?

播放课件:酒精灯里的酒精由棉纱灯带吸上来供点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块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再通过许多极细的管道向上输送水分到叶和花朵中,这也是毛细现象,土壤深处的水分则靠土壤的毛细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湿润等等。

3、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萝卜吸红墨水的小实验,一起观察萝卜上的“小细管”。

五、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一:捡落叶、玩落叶(略)

活动二:树叶分类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1、这是什么?

2、枯叶、绿叶数份

3、积木、白纸等操作材料。

4、记录表、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习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幼儿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3、师生共同总结。

活动反思:

来自生活中常见的叶子成了孩子们探寻的主角,“叶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叶子可以吃吗?”在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叶子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从而发现了叶子的秘密,因为它是孩子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而然成为了孩子们最乐意探寻的.目标,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使科学活动增色不少,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拓展幼儿思维,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叶子,他们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初步感知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2.学习使用比较、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

3.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脑。

2.磁铁若干块,回形针、雪花片、木珠子、纸片、手帕、金属瓶盖、硬币(两种材质不同的硬币)、钥匙(两种材质不同的钥匙)、电池、钉子等物品。动物纸偶、木板,记录表、铅笔人手一份,博士帽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前几天我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城堡,你们想一起去玩一玩吗?

幼:想。

(播放课件)

米奇:欢迎小朋友们来到“迪斯尼城堡”。来到我们这里的客人都要参加我们的闯关游戏,如果能顺利闯过四关,将会获得“小博士”称号。

师:你们想闯关吗?有没有信心?

幼:想,有信心。

2.闯关游戏,探索磁铁的特性。

(1)第一关:找出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了解铁制的物体能被磁铁吸住。)

师:那我们一起进入第一关吧。(播放课件)

师:城堡里有一些物体,请小朋友们去看一看,并用磁铁试一试,把物体形象在相应的实验结果栏中画出来。表示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表示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

(幼儿操作、记录,教师指导。)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住呢?先跟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发现吧。(幼儿相互讲述。)

师:下面哪位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大胆的告诉伙伴们你的发现。

幼1:我发现回形针、锁、金属瓶盖、硬币、钥匙、电池、钉子能被磁铁吸住。

幼2:毛巾、毛线、雪花片、木珠子不能被磁铁吸住。

幼3:纸片、手帕、有的`一毛钱硬币不能被磁铁吸住。

幼4:有的钥匙也不能被磁铁吸住。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钥匙能被磁铁吸住,有的说钥匙不能被磁铁吸住?有的小朋友说硬币能被磁铁吸住,有的说硬币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我们再去试试好吗?(幼儿试验)

师:找出原因了吗?

幼:有的钥匙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轻的能不能被磁铁吸住。

师;你能找出来试给小朋友们看看吗?

(幼儿找出四把钥匙,上来做实验)

师:为什么这把比那把钥匙轻也能被磁铁吸住呢。

幼:我发现有的钥匙和硬币是铁做的,有的不是。

师:哦,你能找出哪些是铁做的吗?

幼:被磁铁吸住的就是用铁做的。

师:请你试试看。(幼儿操作,用磁铁将硬币吸住取到前面来)

师:你真聪明,这些钥匙和硬币是用不同的材质做成的,有的是用铁做的,有的是用铝或者铜做的,用铁做的就能被磁铁吸住,而用铝或铜做的却不能被磁铁吸住。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说说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好吗?

幼:回形针、锁、金属瓶盖、铁做的硬币、铁做的钥匙、电池、钉子。

师:回形针、锁、金属瓶盖、硬币、钥匙、电池、钉子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呢,你发现了吗?

幼:这些东西都是铁做的。

师:小朋友们太聪明了,的确,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中都含有铁,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

师:看看第一关你们闯过了没有。

(2)第二关:用磁铁吸住塑料杯。(初步感知磁铁的穿透性。)

师:我们来看看第二关是什么?(播放课件)。

师:那你们去试一试,想办法用磁铁吸住塑料杯。(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利用铁制品使磁铁吸住塑料杯。)

幼儿每人拿一只一次性塑料杯,动手试验。

师:刚才你是怎样用磁铁把杯子吸起来的?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好朋友。(引导幼儿相互讲述并交流。)

幼1:我把磁铁放在杯子外面,然后里面放上一把铁做的钥匙,磁铁吸住了钥匙也吸住了杯子。

幼2:我把杯子里面放块磁铁,在外面用磁铁吸住杯子里的磁铁,杯子就被吸住了。

幼3:瞧,我把杯子里面放了许多的回形针,外面用磁铁一吸,杯子就被吸住了。

幼4:我把磁铁放在杯子里,外面用电池吸住磁铁,杯子也能被吸住。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好办法用磁铁把杯子吸起来,为什么这样能把杯子吸起来呢?

幼1:磁铁能隔着杯子的膜吸住金属瓶盖,杯子也就一起吸住了。

幼2:磁铁能吸住磁铁,杯子被夹在中间也能被吸住。

幼3:杯子比较薄,磁铁能吸住杯子里的硬币。

总结:磁铁的磁性穿过了塑料杯子,吸住了杯子里铁制的物体,杯子就被吸起来了。

师:第二关你们闯过了吗,一起来看一看。(幼儿欢庆)

(3)第三关:利用磁铁让动物纸偶在木板上跳舞。(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穿透性。)

师:一起来看看第三关是什么?(播放课件)

师:你们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想办法利用磁铁和其他物体让动物在木板上跳舞,去动脑筋试一试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你是怎样让小动物跳舞的?和你的好朋友相互说一说。(引导幼儿相互交流,个别幼儿讲述并演示。)

幼1:我把小动物的脚下贴了个硬币,然后把磁铁放在木板底下吸着硬币动,小动物就会跳舞了。

幼2:我把小动物的脚下,然后把大磁铁放在木板底下吸着小磁铁,我手怎么动小动物就怎么跳了。

幼3:我在小动物上贴了个酒瓶盖,用磁铁放在木板底下,小动物就能跳舞了。

师:谁愿意带上你的小动物到前面来跳舞呢?

(个别幼儿示范)

师:小朋友们的这些办法都很棒,大家用的方法都能让小动物跳舞,是因为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厚厚的木板吸住铁制物体。

师:磁铁的磁性除了可以穿过木板,还可以穿过什么呢?

幼1:还可以穿过衣服。

师:能把话说完整吗?什么可以穿过衣服?

幼1: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衣服。

幼2: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玻璃。

幼3: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墙壁。

幼4: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黑板。

……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的想法,我们可以回家动动小手试一试好吗?

幼:好!

师:第三关你们闯过吗?一起看一看。

(4)第四关:说出磁铁在生活中的用处(不少于五种)。(初步了解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师:一起进入第四关。

师: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呢?小朋友相互说一说。(幼儿相互讨论并讲述。)

幼1:冰箱的门就用了磁铁,可以自动吸在冰箱柜上。

幼2:我妈妈说电铃上也用了磁铁。

幼3:电饭锅里也有磁铁,我用硬币吸过。

幼4:我们教室门后面能吸门的东西。师:哦,那叫门吸。

幼5:磁性黑板也有磁性。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磁铁。我们可以回家请爸爸妈妈一起帮着再找找生活中磁铁还有哪些用处。然后来告诉好朋友或老师听好吗?

幼:好!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出示指南针)

幼1:指南针。可以用来指方向。

幼2:人家去森林探险就要用指南针指方向,不然出不来。

幼3:开车的也要用指南针,知道哪是东哪是西?哪是南哪是北?

师:你们知道指南针是怎样发明的吗?一起来看一看。(看录像)

幼1:指南针是用人工磁铁造的。

幼2:指南针的发明用了磁石和人工磁铁。

总结:是的,中国古人利用磁铁的磁性发明了指南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了不起!磁铁的作用真大!

3.活动结束:获得“小博士”称号,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小朋友已经成功闯过了四关,恭喜你们成为“小博士”。请陈博士为我们“小博士”戴上博士帽。

(戴“博士帽”,并集体留影)

师:小博士们以后要多动脑筋,利用磁铁的特性发明出对我们生活有用的东西,好吗?今天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带领幼儿离开“迪斯尼城堡”。)

活动延伸:

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磁铁在生活中应用的相关资料,并积极开动脑筋,合理利用磁铁的特性积极开展发明创造。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幼儿每组放两个小筐,一个筐内装有塑料尺、塑料笔、铅笔、竹筷、铁棒、绸布、碎纸屑、线手套、手帕。

活动过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

1、今天,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向幼儿介绍放有各种材料的小筐内的物品)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幼儿操作、自由探索)

2、根据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么做才能让小棒把纸屑吸起来(幼儿有目的的操作、探索)

3、提问:请小朋友说说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纸屑吸起来,你是怎么做的?(请几名幼儿演示并讲解自己的做法,再让大家都试一试)

4、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纸屑?(幼儿思考、讨论)告诉幼儿: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5、请小朋友再试一试,塑料笔和尺还可以和哪些别的东西摩擦产生静电,吸起碎纸屑。让幼儿探索发现:用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来摩擦塑料尺和笔都可以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

6、小朋友仔细听录音:静电的自述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二、总结。

原来是这样,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神奇的静电,知道了静电是怎么产生的,哪些东西容易产生静电,还懂得了有关静电的许多知识,大自然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老师在科学区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动时继续玩产生静电的游戏。

三、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大量有关玩静电游戏的材料,除教学活动中所用过的以外,还添置如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不足之处:

1、开始部分,我的语句组织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没听清我的问题,所以一时孩子没摸到头脑,后来我是又经过引导后,孩子渐渐的明白,并能自觉操作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有趣,很让人欣慰!在语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将“小章鱼”这一环节可以放到开始部分,这样更能调动起孩子的激情;

3、碎纸屑我是准备了一个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实验后,弄的到处都是,以后在做实验时我要先讲清规则,让孩子有意识些,这样也不会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讲的话,我一定会准备的更充分些,让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加油!

本次上课的优点:

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活动,整堂课还是比较轻松、活跃的;

2、每做一个活动都会有小结,孩子掌握的比较好的,课下后幼儿还能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让我很开心!同时家长的反应也比较好!所以,我们以后还会多上这样的实验课,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