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火灾演讲稿
此篇文章预防火灾演讲稿(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预防火灾演讲稿 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
大家好!
本次演讲的题目是《预防火灾 珍爱生命》。
冬季干燥、易发生火灾事故,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为了防止火灾在校园内发生,我举几个简单事例,让大家引以为戒。
XX年11月,北京某校办公室发生火灾。原因是因为有人误把没彻底熄灭的烟头,扔到了办公室的杂物堆里。
XX年12月,包头某校学生在打扫完室外卫生后,用打火机烧毁收拾成堆的树枝、废纸引起火灾,烧伤1名学生。
XX年 11月,上海商学院发生火灾,4名女生从6楼宿舍阳台跳下逃生,当场死亡,酿成惨烈的校园事故。同学们,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安全隐患存在,让我们防不胜防。为提高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知识,我们向大家绍一些必须掌握的防火常识:
1、 安全使用电器,离开时务必切断电源
2、 不在校园内燃放烟花炮竹,未经允许不点燃垃圾等
3、 不乱挪用或损坏消防器材,不堵塞消防通道
4、 一旦发生火灾,请立即拨打“119”,及时用水和灭火器灭火。
当在火灾发生时,同学们不要慌张,记住下面几个自救逃生的方法。
1、 趴在地上匍匐前进,或用湿毛巾等捂嘴可防止烟呛。
2、 把湿衣服或湿毛巾被披在身上,可防止烧伤。
为了我们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高度警惕,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让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阳光,愿平安永远伴随我们左右!
预防火灾演讲稿 篇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认识火灾,学会逃生》。 每逢进入秋冬季节,气候就会变的很干燥,从而就容易引发火灾。因此,为了增强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公安部于1992年起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消防日,而这个数字恰好与火警电话号码119相同,这既是对消防工作的警示,也是对火警电话的宣传。
同学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宝贵的,只有珍爱生命,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美满。当然,假如真的遇上火情,也不要慌乱。因为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人。大量事实证明,防灾减灾意识不强,自救互救知识缺乏是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保持冷静,机智的运用火场自救逃生知识,就极有可能拯救自己,甚至他人。
在这里我说几招与大家共享:
一,逃离火灾现场的时候最好能用湿毛巾捂住自己的口鼻,蹲下身子,通过安全通道走到安全的地方,千万不要乘坐电梯;
二,在拨打119火警电话时,必须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准确说出起火地点、燃烧对象、火势情况;
三,如果火已经烧到了自己身上,切勿惊跑!因为奔跑或拍打时形成的风势,会加速氧气补充,促使火势变得更旺。所以当外衣着火时,应该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四,要保护并学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在我们学校的很多楼道里都有安全指示牌、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安全器材,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爱惜,不随意破坏。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美丽的地球上,都是幸运的。短短的一生,只要生命不息,就可以尽情地享受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亲人的关爱、老师的呵护,就可以满怀憧憬的实现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希望。
在20xx年消防宣传日来临之际,我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消防,珍爱生命,保护自己。
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预防火灾演讲稿 篇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明天,11月9日,是全国第xx个消防日。所以我们的演讲主题是《关注消防,安全你我他》。火是温暖的,是光明的。但一提到"消防",人们常常会联想到"火灾",脑海里便会出现滚滚浓烟,熊熊烈火的场景:
xx年11月14日在上海商学院发生的火灾成了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早晨6时,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宿舍楼602女生寝室失火,那时火灾面积已达xx平方米,因室内火势过大,4名女大学生从6楼寝室阳台跳楼试图逃生,却不幸当场死亡。酿成了近年来最为惨烈的校园火灾,而失火的原因仅是寝室的女生用"热得快"烧水,却忘记断掉电源。
只因这一点点的粗心,便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地带走了4条鲜活的生命,给我们留下的却是难以言及的痛和永恒的伤害。学校是一个集体场所,是一个人口密度极大的聚居地,任何一场火灾都可能造成重大后果,带来无可挽回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然而,只要每个同学能谨记下列消防常识,就能防患于未然,共建校园安全:
首先:不玩火,在学校中,不携带打火机等危险物品。并牢记安全出口的位置,如果发现线路有打火的现象要及时向老师报告。
其次:要常常留意身边的消防器材,不破坏它们。关键时刻它们可是保护我们的根本。
再次:教室内多媒体等设施使用完毕或人离开时,要及时关闭电源,以防电器过热而发生危险。
还有:如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参与疏散演练,锻炼自己的逃生技能。等
其实,校园安全还体现在细节中,做到这些细节不仅能保护自我,更是个人文明礼仪,素质修养的体现,还是关爱他人的一种责任:
(1)、上下楼梯靠右走,教学楼内不打不闹,不挤不抢,不拖不跳,遇到地面潮湿打滑时要减速慢行。
(2)、课间禁止攀爬栏杆,如果靠近栏杆请保持距栏杆三十公分的距离。
(3)、禁止在教室内和走廊上玩运动性游戏,中午抬饭时专人负责上下楼的安全。
(4)、每天下午放学后确保教室的门窗关好。
升旗仪式结束后,我们将把《校园消防条例》和《校园安全文明公约》印发给每个班。希望同学们掌握更多的消防知识,遵守各项防火制度,自觉承担起校园安全的责任与义务,让安全伴随你、我、他。
预防火灾演讲稿 篇4
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好!
20xx年xx月xx日,xxxx所接到辖区居民xxxx的申请,对其开办的xxxx幼儿园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通过对该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现提出以下建议:
1、对单位全体员工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传授相关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现场实物学会并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灭火演练,力求使每位员工内心都树立:“我是消防员,消防安全人人有责”的安全意识,更要牢记火警电话“119”,一旦出现险情,必须清醒使用。
2、安全意识责任制,建立各个岗位的防火安全责任制,制订火灾处置程序,要落实到“谁管理,谁负责”切实责任到人,明岗明责。组建一支义务消防队,不定期对设备设施、安全出口等等进行安全性检查,例如:机房设施等日常务必进行查劣换新,杜绝线路发生自燃现象,杜绝后患。
3、制定安全指示标志及防火设备的配置。要使单位人员每位都清晰了解本单位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以及日常物品存放的合理位置,切勿阻塞安全出口,在单位环境内醒目的位置设置消防安全警示标牌,并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让人人通俗易懂。在重点部位、重要的场所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地方务必设置“提示”及“禁止”类的消防提醒标语,场所内设置疏散指示标志,消防应急照明灯、 室内消防栓、干粉灭火器、消防警报等类消防器材,有专人负责不定期的检查以上安全情况,以及日常对消防器具的管理和保养。
4、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逃生预演,临危不惧,培训员工的应急处理心理正常,必须保持镇静,及时有序疏散人员。培训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齐防齐管,势在必行。
谢谢大家1
预防火灾演讲稿 篇5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关注消防安全,共建和谐校园》。
首先,我想问你,你知道刚刚过了哪一天——月——日吗?是的,是一年一度的全国消防日。每月的月数和日数与火警电话119完全相同,在这一天前后,空气干燥,火灾频繁发生,全国各地都在冬季加紧进行防火工作。为了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使“119”更加深入人心,公安部自1992年起,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消防日”。
说到消防,同学们自然会想到毛骨悚然的“火”字。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但它也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留下了无数伤疤。这场火灾曾经以血腥的数字和惨痛的代价敲响了安全防范的警钟。
关于消防安全和逃生知识,我们在平时的主题班会和学校组织的专题讲座中学到了很多。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在公共场所遇到火灾,如何逃生自救?”的方法。根据火灾专家的说法,当公共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和熟悉环境。当你走进商场、电影院、酒店等公共场所时。注意紧急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在发生事故时及时疏散和灭火。
二要沉着冷静、迅速撤离。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时,不要惊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秩序的撤离现场。
三要注意逃生技巧。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边放低身子前进,利用逃生标志从疏散通道撤出,切勿使用电梯。
四要判断火源。如果下层楼梯已冒出浓烟,不要硬行下逃。因为火源可能就在下层,向上逃离反而更可靠。可以到凉台、天台,找安全的地方,候机待救。
五要积极自救。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如到室外阳台、楼层平顶等待救援;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关好门窗,堵塞间隙,房间如有水源,要立刻将门、窗和各种可燃物浇湿,以阻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时间。被困时应大声呼救或挥舞鲜艳衣物,不断发出各种呼救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帮助自己脱离困境。
而身处人员密集的校园中,我们也应在脑海中长期鸣响“119”的警铃,提高防火的意识和技能。在平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不玩火。认识玩火的危害性和可能带来的严重恶果。
2、节假日期间不随意燃放烟花、爆竹,特别是寒暑假、春节期间更要注意。
3、我们学校有许多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和器材,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爱护,在紧急情况下,它们可能是我们得以保命的保证。
4、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消防疏散演练,希望大家认真对待,锻炼我们的逃生技能。
同学们,虽然全国消防日一年只有一天,但消防的意识应该贯穿在全年的每一天。因为再远大的理想,再光明的前程,都需要我们的生命安全作保证。“关注消防安全,共建和谐校园”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让我们共同携手,更加关注消防安全,更加珍爱生命,共享平安生活!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