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梅花魂》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今天我们来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解“魂”。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中指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语句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三、全班交流
1、课文写了5件事:
⑴ 外祖父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
⑵ 他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⑶ 他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了。
⑷ 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外孙女。
⑸ 船快离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这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身在异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语句:
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⑵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
⑶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⑷ “轻轻、慢慢”。
(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
⑸ 为什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了”呢?
(这充分体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
⑹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体会梅花坚忍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
⑺ 自读15段,领悟外祖父爱梅花是因为他想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充分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把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
五、总结、扩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梅花魂”?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中心)
【评析】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感情朗读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独立学习新课内容,熟读课文,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字词障碍。课堂上根据课后思考题,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课文,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在文中批注勾画等方法体会思想感情,并从中领会“梅花魂”的含义。教学中注意抓词句深入体会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语。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
2、配乐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这是因为它经霜傲雪,不惧严寒。在它身上,寄寓了人们对美好品格的向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梅花魂》,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齐读课文,想知道什么?
“魂”在本课指什么?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这是本节课要了解的内容。还要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二、放音乐,自由读课文,扫清生字、词语障碍
(自己能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好。不行,可请工具书或同桌帮忙。还不行,请做上记号。)
检查、汇报。
(重点理解“颇负盛名”、“大抵”、“秉性”、“眷念”的'意思)
三、自由快速读课文
看看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珍爱梅花图;送绣梅花的手绢。)
四、再自由读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
讨论、汇报:
1、读唐诗宋词,表达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外祖父有不少古玩,但最珍爱梅花图。为什么?
⑴ 找出课文有关内容再细读。
⑵ 结合插图说说为什么珍爱?
① 梅花本身的特点:
梅花不是春暖才开花,愈……愈……愈……愈……。她是最有……有……有……!
② 中华民族具有梅花一样的精神:
不管历尽……受到……从来……不肯……。这是珍爱的原因之二。
③ 把梅花作为祖国的象征:
这梅花寄寓了他对祖国的思念、眷恋、热爱。这是珍爱的原因之三。
(板书)
师:这正是梅花魂的内涵。魂指的是有……有……有……,这也是梅花魂为题的原因。
⑶ 配乐朗读这段。
3、外孙女回国时,外公竟像小孙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
(为什么?想念祖国却不能回,伤心、难过)
4、外祖父送墨梅图,送绣梅花的手绢:
(为什么?一是希望外孙女保持梅花这种秉性,这种气节。二是借此表达这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之情。)这也是梅花魂为题的原因。
五、再读课文第一和最后一段,发现什么?
1、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2、按“眼前──回忆──再回到眼前”的顺序分段。
六、放音乐,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七、总结,谈收获
1、“魂”指什么?
2、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统领全文的内容;紧扣读者的心灵;透示文章的情思。)
3、了解了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八、课外作业
画一幅梅花或写一首关于梅花的诗。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了解课文“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和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鹏博士、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审题质疑,了解内容。
播放《红梅赞》同学们,你知道这首什么的歌曲(是以借)红梅歌颂革命者的歌曲---红梅赞。
你见过梅花吗?她有什么特点?
齐:见过!(梅花的颜色主要有红、白两种,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齐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出示题目:15梅花魂
从题目中你想知道课文中写什么内容吗?
(我想知道梅花魂写的是什么?)
(我想知道作者围绕梅花魂写了几件事?)
(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这几位同学提得好,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探讨。首先了解课文可以分几段,作者是怎样围绕梅花叙述外祖父的哪几件事的。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翻开书P90自由默读。(并且笔注上。)
(课文是分三段,第一段写作者看到故乡的梅花开,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第二段讲作者围绕梅花写外祖父的四件事。第三段写作者看到外公送给他的墨梅图手绢,又想起外祖父那种眷恋祖国的火热的心。)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板书: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续件事讲)
总的来说,表达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想起外祖父的呢?
(看到故乡的梅花开了,想起飘泊他乡的外祖父。)
板书:
看到梅花开
(想起)
↓
外祖父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外祖父为什么哭?(教师在黑板用红笔点出红点。)哪些句子是写这方面的内容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铅笔)。
(是由于读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投影外公读诗的图片。)
指导学生读。(读诗句时要读得慢而沉。)全体读。
同学们从这一层我们知道外祖父对家乡有深切的思念,他为什么对梅花却情有独钟?(分外爱惜)。请找出外祖父赞美梅花、珍爱梅花的语句。(请找一个同学找)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什么意思?(投影片)。
理解:清白----干净玷污----弄脏
意思:(梅花是最干净、最纯洁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
用保险刀片轻轻地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地抹净。
从“轻轻”“慢慢”可以看出外祖父对墨梅图十分爱惜。
同学们,外祖父之所以对梅花图特别的爱惜,是因为梅花在他心目中是祖国的象征。那么外祖父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体现在哪里?
请一位同学读第三层。(配乐)
(体现在回不了祖国而哭。)(教师在“哭”注上红点。)
(并出示版图)
师:外祖父思念家乡,对墨梅图分外爱惜,对祖国有着浓厚的感情,那么对外孙女又有什么希望呢?请同学们学习下一层,并提疑问。(默读)
生: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梅花绢的目的是什么?
生:(目的是为了让“我”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
生: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生:(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师:对了,这就道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生: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又是什么?
师:这也道出了梅花有刚强不屈的品格。
生:为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用书上的回答,并反复读。)(请一同学找)
师:哪些是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分四人小组讨论。
(1)有不辱使命的苏武。
(2)有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怀抱的李四光。
(3)有杰出爱国的詹天佑。
(4)还有课文里的外祖父。
对了,这些就是具有民族气节的任人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长大了为祖国争光。同学们,题目的含义就在于此。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最后一段,它与第一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击出电脑)
生:第三短与第一段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的联系。
师:从第一段看到梅花开想起外祖父到第三段作者看到梅花图,手绢想起外祖父的爱国心。
板书:看到梅花图、手绢
(想起)
外祖父
作者想起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理解:眷恋----深切留恋。
板书:眷恋祖国(板在板图上)
师: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四件事,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读全文。(配乐《思乡曲》)
中心思想:(先同座位讲、后叫一同学讲。
本文通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眷恋之情,表达了一位华侨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大家懂得这篇课文内容了吗?懂得了。好!现在老师检验一下大家。讲问题5时交写作。(击出电脑理解内容。)
同学们都说得对。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了梅花具有不畏严寒刚强不屈的品格。谁能说说有关梅花的诗句呢?(让学生背)。
冬夜杂咏梅花
隆冬到来时,墙角树枝梅,
百花迹已绝。凌寒独自开。
红梅不屈服,遥知不是雪,
树立立风霜。为有暗香来。
这几位同学唸得好。现在我们一起唱毛泽东写的《咏梅》,好不好?
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当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灿漫时,
她在丛中笑。
板书:
看到梅花开 开头
(想起)前首 读诗流泪
后尾 爱惜墨梅图
外祖父 呼连 回不了国而哭 眷恋祖国
应贯 送我墨梅图
(想起)结尾 手绢
看到 墨梅图手绢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撩、眷”两字;
2:能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我”心融文心,文情是“我”情。
3:能充分调动已有知识,使文章重现“血肉”。从而受到潜移默化地感染与熏陶。
教学重点:
通过多元学习,能文“我”交融,受到作者的文与心的感染。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中最让人留念的怕是春天了。春天是花的季节,有人说,一个爱花的人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一个有着高雅情趣的人。其实啊,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和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是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配《梅花三弄》曲梅花画面)在乐曲中娓娓而述: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二:浅渗目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梅花她有魂吗?我怀着不解读了它。被她所讲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慎重地、用心地学它。
请你们带着预习的感受再读题目。(生读体会语感)
三: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地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大意。(生读后交流)
2、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是写“莺儿”的`外祖父“爱梅”情结。
3、课文是通过几件事来叙述他的“爱梅”的情怀。(出示五件事)
四:品茗课文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读出祖父的爱梅情呢?
(1)、要联系上下文;
(2)、联系时代背景: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4)、其它适合自己的方式。
2、小组交流,精彩汇报。
3、“有气节的人物”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例说明吗?(生举例体会“气节人物”的含义。)
导语: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这段吧。
4、生诵读13自然段。
5、体会“血色的梅花”的深意。
导语: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是深藏着的一颗爱国心啊!
6、自己品读15自然段。
导语: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萦的故土,就让他那颗眷恋祖国之心长留星州吧。
五、涌情释怀。
1、导语:让我们把心回到梅花上来,打开我送给你们的梅花图,这是一幅略显单调的图画,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写上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语句。
2、学生展示语句。
(1)、对联:梅花魂,爱国心。
(2)、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略)
六、余韵结束
同学们,现在正是初秋时节,转瞬,冬天就会来临,你或许会惧怕,会埋怨冬天的寒冷而裹足不前。不过,我相信,今天我们学了《梅花魂》一定会在严冬里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在你春风得意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不如意时,牢记“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带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一生都会活得非常精彩而温暖。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梅花高尚品格,学习梅花的品格,陶冶自己的情操。
2、理解梅花魂,从外祖父爱梅花中,体会华侨热爱祖国眷恋祖国的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外祖父的语言、行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的言行及文章线索,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赞美和描写梅花的诗文,以及归国华侨为国家做贡献的事例。
2、准备《思乡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时数】
1课时。
【设计理念】
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赞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全文以梅花为线索,抓住外祖父的语言、行动、具体生动地讲师述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至身的故事让读者从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许多诗句赞赏梅花。谈谈你收集到的诗句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背《墨梅》《梅花》等古诗。
生:傲雪经霜、不畏严寒,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过度:
师:有一位身处异国的华侨老人,他一生酷爱梅花,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学习《梅花魂》后,你就会理解老人的感情。
二、指导自学,自主读书
1、师:读了课题,你想知到什么?
生:围绕梅花讲了那些事?题目中“魂”是什么意思?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培养探索精神﹚
2、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
(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后交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体验)
三、交流体会、深入理解
1、畅谈读书体会,探索人物的情感世界。
(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努力及理解、表达能力)
2、答疑讨论:
⑴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⑵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域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⑶外祖父把梅花当做什么象征?
⑷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
四、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播放乐曲、分角色读。
五、课堂拓展、丰富知识
1、汇报自己知道的古人思乡的诗句。
2、阅读欣赏:
一
雪梅争香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香,
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有雪,
支梅并作十分香。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抓住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的句子的理解,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交流及表达能力,了解开头和结尾的联系,体会它们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抓住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的句子的理解,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感情,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遥知不是雪,为幽暗想来。(宋,王安石)
已是悬岩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指导易错字“抹”和“眷”。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那些事?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精读感悟,入情入境。
1.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那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2.全班交流,重点谈出。
(1)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对策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想的.感情)
②这几句诗是那几位诗人写的,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到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
③你能试着读出外祖父这种思乡之情吗?生练读,指名读
(2)“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对策
①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十分珍爱墨梅图)
②你从那些语句体会到外祖父十分珍爱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诗句。
(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的的吗?”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对策
①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生举例。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资料,生读。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成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秉性,保持中国人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清呢?让我们饱含深情的再读着一段。
(4)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绣着血色的梅花。
对策
①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因为让我把他对祖国的眷恋之心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是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齐读课题。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学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吗?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2.古往今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想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胸中跳动着一颗中国心。
板书设计:
梅花魂
吟诗落泪
珍爱梅图
思国伤怀
赠墨梅图
送梅花绢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