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2025/10/17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欢快和低沉的音乐,引导幼儿模仿和表现动物的动作和表情。

2.幼儿充分感受加入音乐后表演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的准备:带领幼儿观察生物角的小兔子、欣赏相关的图片和动画片,让幼儿直接或间接感知动物的形象和生活习性并进行模仿;户外活动中通过《狼和小兔》的游戏,让幼儿感受小兔被狼追赶时的焦急心情,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演唱表现出来。

2.准备两段乐曲:一段节奏紧凑而欢快,一段速度缓慢而低沉。

3.布置森林场景并制作相应道具。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音乐,在音乐中表现动物形象。

教师:前些天我们一起玩了《大鹿和小兔》的游戏,今天我们要听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1)播放第一段音乐(欢快)。

师:你们听到这段音乐最想做什么?

幼:跳舞、拍手、转圈、拍球……

(鼓励幼儿用多种动作自由表现,为下一环节丰富表现小兔的动作做铺垫。)

师:在《大鹿和小兔》这个游戏里,这段音乐响起,是小兔出来了,还是大灰狼来了?为什么?

幼:是小兔出来了,因为小兔喜欢跳;听到音乐高兴,像快乐的小兔在跳舞。

(引导幼儿在音乐与动物形象间建立联系。)

伴随着音乐,教师带领幼儿用不同的动作大胆地表现小兔跳舞、拍皮球、采蘑菇的动作。

(2)播放第二段音乐(低沉)。

师:听听这是谁来了?

幼:是大灰狼。

师: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灰狼?

幼:张着大嘴巴,瞪着圆眼睛,伸着尖爪子……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神态、动作表现大灰狼。)

2.游戏:狼追小兔。

播放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听到欢快的音乐时小兔出来游戏,听到低沉的音乐时大灰狼出来捉小兔,小兔快速躲藏。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听辨区分两段音乐的能力,并作出快速反应,为下一步的表演做准备。)

3.音乐剧表演。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准备小音乐剧的表演。

幼儿自主选择大鹿、小兔和大灰狼的角色,与教师一起进行游戏。

(2)录音播放配乐旁白,引入表演情境;随即大鹿的歌声响起。

(3)欢快的音乐起,兔妈妈和小兔们来到草地上快乐地唱歌、采蘑菇……

(4)低沉的音乐起,大灰狼上场抓小兔,小兔紧紧围在兔妈妈身边(自由表现害怕的神情和动作)。

(5)兔妈妈带领小兔到大鹿家门口唱歌求救。

(6)大鹿和小兔勇敢赶跑大灰狼,大家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边欢呼边跳舞,沉浸在快乐之中。

(7)各组交换角色,再次进行表演。

4.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的尝试,我认为音乐剧是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活动中,让幼儿借助故事的形象描述,用不同的肢体语言在音乐中表现故事内容;对比鲜明的音乐,激发了幼儿的表演兴趣,使表演变得生动有趣,更加激发幼儿展开想像,积极大胆地创编动作;将日常的歌表演融入到音乐剧的表演之中,使表演内容更加丰富。本次活动围绕一首歌曲展开,以后还可尝试在一首歌曲的基础上选择多首歌曲,将歌曲之间建立联系,创编成一个有情节的故事进行表演。

附:

大鹿和小兔

地点:森林里。

角色:大鹿、小兔、大灰狼。

道具:房子、花、草、树、蘑菇、头饰。

旁白(配乐):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座大大的房子,房子里住着大鹿。一天早晨,大鹿起床后站在窗前,推开窗子往外看。

大鹿唱(悠闲地):大鹿站在房子里,推开窗子往外瞧,林中跑来一群小兔蹦蹦又跳跳。

(小兔的音乐响起,兔妈妈带着小兔们跳到草地上做运动。)

兔妈妈:今天的天气多好呀,咱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小兔表演唱《春天》。)

小兔(摸着肚子):妈妈,妈妈我饿了。

兔妈妈:我的宝宝们都饿了,咱们去采蘑菇吃吧。

(兔妈妈带着小兔在森林里采蘑菇,大灰狼的音乐响起,狼出场。

小兔(惊慌地):妈妈,大灰狼来了,我害怕。

兔妈妈:孩子们别怕,前面是大鹿的家,咱们赶快躲到大鹿家里。

(兔妈妈带着小兔跑到大鹿家门前,大灰狼在后面追赶。)

小兔唱(焦急地大声唱):大鹿大鹿快开门,林中灰狼追来了。

大鹿唱:小兔小兔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握牢。

(小兔急忙躲到大鹿家里,一起商量如何对付大灰狼。)

大鹿:小兔子们别害怕,咱们一起把大灰狼赶跑。

(大鹿和小兔拿起木棒,打开大门,朝大灰狼打去。大灰狼被赶跑了,小兔和大鹿一起欢呼。音乐响起,继续表演唱《春天》。)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边看图谱边用铃铛球表现音乐节奏的快慢。

2.感受节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铃铛球,节奏快的和慢的图谱。

音乐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看图谱,听歌曲《小皮球》。

教师:拍一拍小皮球,小皮球就开始跳舞了。我们来听一听《小皮球》这首歌吧!

二、看图谱,感受节奏。

1.拍拍节奏。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用手拍身体的任意部位,初步感受节奏的快慢。

2.踩踩节奏。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踩踩节奏。

三、看图谱,用铃铛球演绎节奏。

1.认识铃铛球,并尝试让铃铛球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尝试用快、慢不同的节奏来敲打铃铛球

3.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敲打铃铛球。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小司机”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去马路边观察来来往往的车辆,一起分享玩车、坐车的经验,在区域活动中体验做一名小司机的快乐。在孩子们积累了有关汽车的知识经验后,我设计了集体活动“怪车轱辘辘”,旨在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欣赏、歌唱、游戏,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和音乐来表达、表现。

目标:

1.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用短句说说、唱唱变出的《怪汽车》。

2.知道汽车的主要特征,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的Flash动画“怪汽车”,画板,蜡笔。

2.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塑封的蔬菜、水果、生活用品图片,塑封的各种大小不同的红色、黄色、黑色的圆形轮胎图片若干,双面胶。

3.歌曲《汽车开来了》、《汽车轱辘辘》。

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师幼边唱着歌曲《汽车开来了》,边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2.你开着什么车到森林里来玩?(我开着摩托车、汽车、助动车,等等。)

3.美丽的森林到了,我们把车停好坐下来吧!

二、引入故事《怪汽车》

(一)播放Flash动画《森林新发现》

1.今天森林里真热闹,小兔、小老鼠、小蚂蚁也来玩了。看!它们在森林里发现了什么?(它们发现了西瓜、草莓和苹果。)

2.小兔想把西瓜带回家变成一座西瓜房子,小老鼠想把苹果变成苹果房子,小蚂蚁想把草莓变成草莓房子,它们就滚着“房子”在马路上走。狐狸警察看见了说:“停!停!马路上不能滚东西。”狐狸警察为什么叫他们停下来呢?(因为马路上不能随便滚东西。)

3.哎呀,那可怎么办呢?你们帮小动物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西瓜、苹果、草莓带回家呢?

4.幼儿自由讨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办法,肯定幼儿的合理想象。

5.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小兔也想了一个办法,它想如果把西瓜变成汽车就好了。

(二)播放Flash动画《西瓜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你们怎么知道这是一辆西瓜车?(因为有轮子、方向盘、门。)

2.一辆西瓜车变出来了。狐狸警察看到西瓜车在马路上开很奇怪。咦,这是什么怪汽车呀?我们一起来告诉狐狸警察这是一辆什么怪汽车吧。

3.师幼共同编唱歌曲《汽车轱辘辘》。

(三)播放Flash动画《苹果车》《草莓车》

1.小老鼠、小蚂蚁会怎么运苹果和草莓呢?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对汽车主要特征的已有经验进行回答。(给苹果、草莓装上轮子、方向盘、窗户、门,就能变成车了。)

2.鼓励个别幼儿编编、唱唱“苹果车”和“草莓车”。

三、变怪汽车

1.小兔、小老鼠、小蚂蚁开着怪汽车高高兴兴地回家喽。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也想变出怪汽车开回家,我们现在就来帮助它们,好吗?(幼儿自由想象、讲述想变的各种怪汽车,如奶糖车、太阳车等。)

2.教师示范变怪汽车。

①画怪汽车。②图片拼装怪汽车。如教师选择一张鞋子图片做车身,然后问幼儿给这辆汽车装几个轮子,隐含数数的内容。

3.师幼共同唱唱、玩玩变出的怪汽车。

四、幼儿拼装怪汽车

教师提供各种车身图片和轮子图片,让幼儿自由拼装。

延伸活动:音乐游戏“怪汽车开来了”。(教师变化节奏弹奏歌曲,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并进行歌表演。)

反思:

一、活动形式凸显游戏性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首先通过有趣的多媒体动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其次,我通过开放性的提问,如“请你们帮小动物们想想有什么运房子的好办法”,让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过程渗透音乐性

活动在欢快的音乐旋律中开始,而歌曲《汽车轱辘辘》则作为载体,在活动中反复出现,以此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编唱,调动多种感官表现各种各样的怪汽车。

三、表达方式体现多元性

小班幼儿由于表达方式比较贫乏,更需要教师的暗示和启发,以鼓励、引导幼儿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在活动中教师提供多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歌唱、语言等方式表现不同的怪汽车,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提升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附:怪汽车

今天森林里真热闹,小兔、小老鼠、小蚂蚁也来玩了,它们在森林里发现了西瓜、苹果和草莓。小兔想把西瓜带回家变成一座西瓜房子,小老鼠想把苹果变成苹果房子,小蚂蚁想把草莓变成草莓房子,它们就滚着“房子”在马路上走。狐狸警察看见了,说:“停!停!马路上不能滚东西。”哎呀,那可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把西瓜、苹果、草莓带回家呢?

小兔想了一个办法,它想如果把西瓜变成汽车就好了。它在西瓜上装上轮子,把西瓜变成了西瓜车。小老鼠把苹果变成了苹果车,小蚂蚁把草莓变成了草莓车。它们开着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游戏目标:

1、愉快地跟学歌曲,并初步学习音乐游戏、《妈妈和乖乖》。

2、初步知道袋鼠的主要外形特征。

游戏准备:

1、扮演袋鼠妈妈的服装,袋鼠玩具一个(大布袋也可替代)。

2、歌曲录音磁带《妈妈和乖乖》。

游戏过程:

1、教师扮演袋鼠妈妈: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你们看我的肚子上有什么?它有什么用?""我们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幼儿学袋鼠条,体验袋鼠走路的特点。

2、学唱歌曲《妈妈和乖乖》:

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师:"乖乖是谁呀?"幼儿跟着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理解"相亲相爱"。

"这首儿歌还可以编成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歌曲名字叫《妈妈和乖乖》"。

3、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幼儿学唱歌曲。

建议与提示: 在学会音乐游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改变游戏规则:袋鼠乖乖比袋鼠妈妈多一个,当音乐停止时,没有找到妈妈的乖乖停止游戏一次。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一边唱歌一边大胆做动作。

2、能分辨和表现音的快慢。

活动准备:

1、玩过该体育游戏。

2、每人一个“树叶宝宝”头饰,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小朋友散步》

幼儿能听辨不同的音乐做相应的动作,愉快地游戏。

(二)教歌曲《大风和树叶》

进入情景:

1、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进入意境。

2、教师带领幼儿愉快朗诵儿歌。

学习歌曲并运用动作表现:

1、教师将儿歌填入曲中,幼儿倾听。

2、请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和教师一起歌唱。

3、引导幼儿跟着磁带音乐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学习分辨和表现音的快慢:

1、教师用钢琴刮奏、模拟风声。请幼儿猜想:秋叶跳得欢时,会发生什么事?

2、再次刮奏出快慢不同的风声。请幼儿说说这两种风声有什么不一样,可以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示。

游戏:

幼儿头戴“树叶宝宝”头饰,自由舞蹈至“秋天多么美”止。此时教师用钢琴刮奏模拟风声,风声快而强时,幼儿快速地飘来飘去,风声慢而弱时,幼儿放慢动作,风声停,幼儿便停止动作。

活动结束:

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动作表现。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结合经验,在做做、玩玩中理解熟悉歌词,初步演唱歌曲。

2.感受拍球的轻重,尝试用较轻和较响的声音演唱。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拍皮球的经验。

2.大皮球一只。

3.图谱一份。小狗、小猫的图片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出示小狗和小猫的图片:

(1)教师:谁来了?它们要唱歌了,谁的声音轻谁的声音响呢?(幼儿结合经验说说)

(2)小结:对呀,小狗的声音很响亮,小猫的声音很轻,我们也来学一学好吗?

2.组织幼儿练声:

如:

教师:5654|31|3234|5—|

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

幼儿:333|555|3322|1—||

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提醒幼儿用轻轻的声音唱小猫,用响亮的声音唱小狗)

(二)结合经验熟悉理解歌词:

1.教师出示大皮球,组织幼儿学习1—4句歌词:

(1)教师:看小猫和小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大皮球长得什么样呀?

你玩过皮球吗?皮球可以怎么玩呢?拍的时候会怎么样的?

(2)鼓励幼儿结合经验说说,教师边出示相应的图谱边小结成歌词,同时组织幼儿边做动作边练念歌词前四句:大皮球,圆又圆,拍一拍,跳一跳。

2.结合经验组织幼儿学习5—8句歌词,并能用较轻和较响的声音念这几句歌词:

(1)教师:拍皮球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呀?(如果幼儿说不出有时候跳的高,有时候跳的低。)

教师可以边拍边问:为什么这个皮球一会跳的低一会跳的高呢?(练习方法同上)

(2)教师:拍的轻我们的声音念起来可以怎么样呢?拍的重呢?

(引导幼儿用做动作边用较轻和较响的声音念这几句歌词。配班教师配上乐曲旋律。)

3.引导幼儿学习最后两句歌词:

教师:看我在做什么?(教师做将皮球接住的动作。)

引导幼儿边说边做:我的皮球接住了。

4.组织幼儿看着图谱,边做动作完整练念歌词,配班教师配上乐曲旋律。(重点引导幼儿注意用较轻的声音念5—6句和较响的声音念7—8句。)

(三)组织幼儿学唱歌曲:

1.组织幼儿欣赏乐曲旋律:

(1)第一遍:教师:我们拍皮球也累了吧!我们听着音乐休息一下吧。

(2)第二遍:教师:这首音乐好听吗?听了你觉得怎么样呀?

2.组织幼儿学唱歌曲:

(1)第一遍:引导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

(2)第二遍:鼓励幼儿将声音放出来,用较响亮的声音唱。

(3)第三、四遍:引导幼儿感受拍球的轻重,尝试用较轻和较响的声音演唱。

(四)组织幼儿进行歌表演:

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