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25/10/17心得

此篇文章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创设适当的活动情境,以动启思,以动促思,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历,由无意到有意让他们能被教学活动所吸引,积极参与主动投入,从而在活动中萌发创新欲望,激发探知热情。

昨天,看了有周玉仁教授参与的视频,其中有一个例子,就是教师拿了一把大尺子,并给同学们每人一把小尺子,问:“我们谁的.1cm会更长呀?”同学们回答会说:“老师的更长一些。”“为什么呀?”“老师的尺子长。”通过猜想,再经过课堂验证,让同学们更深刻得感受到单位长度的意义。

视频中还有一个例子,让我受益匪浅。老师让男孩子和女孩子分为两组,分别感受一个长方形的纸的面积,由于画的格数不一样多,使同学们感觉到并不一样,这是教师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学生们思考后,会说:“是我们作为测量单位的方格大小不一样。”“那怎么办?”“我觉得只要把测量的单位统一才行。”通过这样的猜想,再经过学生们自己动手、自已测量,通过学生测量结果的差异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测量时要统一测量单位。教师创设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启发思考,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探知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了出来。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

7月17日,通过学习培训,想法很多,我认为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如果把数学比作一把锁的话,那思考就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为你打开这把数学之锁。例如有的同学上课认真听,能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吞下去,却不去消化,不会吸收,最终还是“营养不良”。这是因为他没有养成思考的'好习惯,不能将老师讲授的东西,再加工,不能进行分类、整理、更不了解道理的来龙去脉,当然就无法掌握知识的真面目了。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蜜蜂那样的工作方法,既会采蜜,又会酿蜜。在上课不仅要专心听讲,而且积极动脑,还能发现老师从没讲过的知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多,却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善于思考,他们在老师讲某一题的解题方法时就思考,思考出这样解的道理,然后再推出解这一类题的方法。这样就把老师交的融会贯通了。

我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要足注意培养自己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绩。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3

上班六年了,经历的培训无数次,只有这一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只有这次培训会让我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分析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本次培训是一次亮点云集的培训:

亮点一:本次培训人数多,达3000多人,是一次全员参与的培训。

亮点二:本次培训时间长,从7月13日至7月24日,长达12天,并且中间不休息。

亮点三:本次培训主角是老师,教师的培训教师主宰。

亮点四:本次培训形式新,镇级培训和县级培训有机结合,集体培训和分组交流结合。

亮点五:本次培训内容丰富,既有专家团队的专题报告又有来自基层老师们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疑惑。还有老师们的才艺展示。这是本次培训最鲜活的培训内容,因为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他们才艺背后的精神。

亮点六:本次培训参与度广,人人有发言的机会,人人有交流的权利。老师们可以在会上发言,也可以在分组交流时发言,同时可以把自己的`感悟、困惑、经验等以邮件的形式发给培训团队。

亮点七:本次培训到到处处体现了领导对老师们的关怀:会场上的绿豆茶、矿泉水、热开水;就餐时丰富的饭菜;还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午休宿舍等

……

本次培训是一次务实的培训,是一次高效的培训,是一次老师们喜欢的培训,是一次亮点云集的培训!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如何扮演好这几个角色是小组有效学习的关键。

1、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任务和合作时机。

有效的合作应选择恰当的任务和时机。一般而言,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可以是多维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综合性问题,使学生感到独自无法完成或较难完成,从而产生合作的需求。如在探索平面图形的面积时。这样还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价值,增强以后合作的自觉性。反之,如果学习任务较简单,或任务本身更适合学生独立学习,则不必采用合作学习,避免为合作而合作。

2、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

学生开始合作后,教师并非无事可做了。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确定了解小组达到目标任务的情况,和小组成员间有效合作的状况。为此,教师应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成为其中的一员,观察各层次成员的各种表现,分析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获取各种反馈信息。

3、教师要适时调控与引导,保证合作高校有序的进行。

有序高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调控引导。教师应在全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合作任务、合作时间、目标高低、所给条件等进行调控,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引导,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除了直接的言语或行为指导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暗示、认可、奖励等多种手段来及时引导学生的合作,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合作热情。如对一个安静有序、分工制作的小组给予关注,或是赞扬某种合作的方法,其他小组也会努力这样去做。有时还可给予某个小组一些特别的奖励,如在一张专门的'表上记录特别奖励的星数等。这对引导学生的合作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

4、教师要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帮助,教授合作的技巧。

在学生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有知识上的,也有合作技能方面的。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合作进程带来影响。教师此时应及时提供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如参与讨论、提供参考意见、作补充说明、提供辅助材料、工具等。或是教授学生一些社交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如何发表不同意见,如何向别人提出改进建议,如何处理矛盾、争议等,或是给予其他的鼓励、支持,使学生的合作继续进行,最终获得成功体

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注重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只有教师正确的组织和引导才能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进行。

小学数学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5

7月23日下午,进入每天的讨论阶段,这次我们数学族主要围绕着《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们踊跃的参加讨论,各抒己见,使我真正了解到什么小组合作学习,在这里我谈几点在讨论中的学习体会。

一、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把教学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依据教师精心设计的讨论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同一小组内与组内同学合作探索、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每个学生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优势互补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与合作能力,促进师生间、学生间多向的信息交流,把大课堂变成学生的“小天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人人参与,学有所得。

二、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

要想对合作学习的分好组。首先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本本的性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三、及时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有竞争才有进步。所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进行小组竞赛。对于做的好的小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做的不好的小组要加以引导和鼓励。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教师要注意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