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静夜思》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偏旁扌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小黑板、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2、引入课题:静夜思(板书)
二、朗读或试背古诗
1、指名读古诗。
2、齐读古诗
3、指名背古诗
三、认记生字
1、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一读。
2、认读生字。
⑴开火车认读
⑵游戏:运西瓜
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搬上车,运到城里去吧!不过,每个西瓜后面都有一个生字,搬瓜者要想办法记住它。可以用组词,说一句话,找相近的字进行比较等办法。
四、精读古诗
1、分四人组诗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4、请同学来扮演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2、指导学生说一说,再书写。
3、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中书写后展示、评议。
六、扩展活动
1、学生交流各自会背的古诗:
2、学生去收集有关李白的诗。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朗诵配乐磁带,生字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晴朗夜晚的天空,收集李白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指名回答,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交待作者。)“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
我可以帮你修改这段内容,让它更加原创。请看下面的修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古诗的世界,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美丽。古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欣赏。让我们用充满激情的心情,一起走进古诗的殿堂,让古诗的魅力深深地吸引我们,让我们在诗句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和智慧。
2、演示:在课堂上,老师拿出了一幅描绘着星空的画作。画上绘制着闪烁的星星和明亮的月亮。老师问道:“这幅画上都画了什么呢?”接着,老师又问道:“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呢?”通过引入这幅画作和问题,老师成功引出了当天的课题,并在黑板上书写了课题:“李白的《静夜思》”。接着,老师继续说道:“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你们能把课下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出来,并介绍一下他吗?”接下来,学生们开始展示他们收集到的关于李白的资料,并向全班介绍了这位伟大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明和小红一起来到了学校的图书馆,准备一起找一本有趣的书来看。他们翻阅着书架上摆放的各种书籍,突然发现了一本插满了精美插图的.图书。插图中展现着一只调皮的小猴子在树上翻跟头,引得小明和小红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看着这本有趣的图书,小明突然想起了学校最近的语文课题——写作文。他觉得这些生动的插图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于是邀请小红一起来收集更多有趣的插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开始在图书馆里寻找更多的插图,发现了一本关于动物世界的图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插图,让他们目不转睛。小明和小红一边欣赏插图,一边聊着动物的趣闻轶事,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和多样性。通过收集、欣赏插图的过程,小明和小红不仅增加了对语言表达的兴趣,也培养了观察、想象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他们的写作文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图书馆里度过的美好时光,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乐趣。
对话平台
范读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
老师在优美的背景音乐和动听的诗词朗诵中,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之美。通过教师生动的表现和激情的朗读,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诗意的世界中,感受到古诗带来的美好画面和令人陶醉的音乐。这样的体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也使他们更加热爱诗歌,享受其中的无穷乐趣。
自读
1、请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吧!可以选择大声朗读、跟着录音模仿、或者闭上眼睛默念,让文字在脑海中回荡,提升记忆效果。希望你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加油!
2、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抓住他们的优势和特点,因势利导,有效调控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他们的识字经验,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认识新的字词。
3、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评议。
4、指名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注重对朗读的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识字
1、学习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6、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好的,让我来帮您修改这段内容。稍等片刻。
熟读
1、自由练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你读我听,二人齐读……)
2、指名读文,注意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教学反思
一、学生们在课前积极进行古诗作者的查询,有的上网查找,有的去图书馆寻找,有的向家人请教,有的翻阅课本……这个预习环节不仅为接下来的古诗学习奠定了基础,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部分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需要家长的支持才能完成任务。然而,有些家长自身素养有限,未能提供应有的支持。这个学情考虑需要更加周全,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二、在阅读古诗时,我们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首先让学生朗读诗句,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并提出问题,然后让他们分成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字词,逐步领悟整首诗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我扮演着组织者、指导者和点拨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如联系诗句、结合实际生活、向他人请教等。这样的学习方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想象诵读古诗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情感。首先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后放声朗读几遍,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如果你是这位诗人,此刻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考虑到班上有很多外地学生,他们离开家乡已经很久,既怀念亲人,也会想起家乡的亲人正在思念他们。根据这种情况,学生可以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被李白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所感染和教育。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古诗的朗诵技巧,还可以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个环节的效果会超出预期。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教材分析: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古诗
2、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二、读中感悟
1、师范读,生跟读
2、同桌互读,并解决不会读的生字
3、师范读,带节奏
4、学生带节奏读
5、分小组带节奏读
三、出示图片,理解诗意
1、分别出示四幅图片,指名说说分别是哪句诗?
师:古代诗歌除了带有鲜明的节奏感以外,朗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同学们,想听听吗?
2、师范读,全体朗诵本诗(ppt随机出示对应图片)
3、配乐朗诵
(1)指名朗诵(2)接诵
(3)全体朗诵
4、试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吟诵了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回家后不妨再找找还有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带来朗诵给大家听听。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圈出生字,边圈边读,加深印象。
3、小老师带读生字,齐读生字。
4、去掉拼音抽读生字。
5、六人小组讨论:用老师教给你的识字方法,你认识了哪几个字?说给同学听一听。
6、全班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记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换一换、猜字谜)
四、生字回文,细读古诗
1、生字回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找小伙伴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倾听,多肯定,多鼓励)
2、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带着问题读读古诗。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说说夜空,朗读感悟
让我们站起来,当一回李白!请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看着一轮明月,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感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同时学习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五、自我展示,当堂背诵
多种方式熟读成诵。(男女赛读,分行读,分组读)
六、学写生字
1、观察笔顺,小老师带领同学书空
2、观察范字与田字格的关系
教师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的第五笔是长点而不是捺,写得上尖下圆。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注意学生的坐姿与握笔姿势,即使提醒纠正。(上身正,脊背直,下巴低……)
4、展示佳作
挑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给同桌看,说说自己怎么写好它的。
5、组词,理解字意
七、作业设计
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幼儿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古诗。
活动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活动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幼儿阅读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境导入——谈话。
1、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名的古诗《静夜思》。
2.出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游戏活动准备——感受诗意,朗读古诗。
1.出示挂图,配上好听的轻音乐。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细细地观察这幅图,看看挂图上有什么人?他在做什么?
2、幼儿自由说,师小结: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井沿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3、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的(幼儿说:难过、伤心、悲哀……) 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幼儿回答)
4、师小结: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5、师范读,幼儿看着画面,想象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思念情。
6.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7、小朋友,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轻音乐)生:“看到月亮……”
三、游戏活动过程——角色表演。
1、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2、幼儿接龙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3、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四、游戏活动延伸。
和爸爸妈妈分享古诗《静夜思》。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给同学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朗读古诗和认字。
三、教学难点:背诵古诗。
四、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头饰、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同学们观察了晴朗的'夜空,现在请你们在四人小组说一说,让大家也感受一下美妙的夜空。
(1)小组交流。
(2)推选代表或自荐上台说一说。
(3)出示课文插图“我会说”。(播放插图中小女孩观察天空时的录音:在一个晴朗的夜空,我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观察那晴朗的夜空。我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空中,有许多星星一闪一山亮晶晶的,还看见弯弯的月亮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跳出来。真美!)
2、引入新课:静夜思(板书)
(二)、初读古诗
1、看课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后鼻音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评议。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一读。
2、认读生字。
(1)出示an、ang,指学生认读,注意后鼻韵母的读音。
(2)认读生字。(自读,小组开火车读,看哪组读得准)
(3)游戏“运西瓜”。(把西瓜图贴在黑板上,它们的背面都有一个生字)
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搬上车,不过每个西瓜后面都有一个生字,要想办法记住它,可以用组词、说一句话、找相近的字进行比较等办法。
(四)、精读古诗
1、自读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1)指名学生朗读,评议。标出朗读节奏及重点词。
(2)配乐朗读。
(3)师生共同朗读。
教师引读每句的前两个字,学生补充,齐背诵。
过渡: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写的,现在谁想办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诗?也可以做动作。
指名学生上台背诵,其他学生评议。
全班齐背。(配乐)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里的字。
(1)观察“目、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这两个字的宽度。
(2)指学生说一说再书空。
(3)学生书写后展示、评议。
2、学生观察“头、来”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范写,注意最后两笔,写时要注意。
(2)书空、书写、展示、学生评议。
(六)、扩展活动
学生交流各自会背的诗。
(七)、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两个。
—()()
—()()
3、写出诗句,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1)(),疑是地上霜。
疑:①好象()
②不信()
(2)举头望明月,()。
举:
①向上抬()
②全()
七、作业布置:背诵古诗。
静夜思教学设计教案
八、板书设计:静夜思
九、课后反思: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