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 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知道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4、 能想象说话,写几句话。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动物头饰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揭题),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两只小动物:青蛙和小鸟(边说边贴图片)它们是怎么认识的呢?(指名说)它们认识之后为了一件事情吵了起来,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指名说)
(二)学习课文
1、老师也很想知道。那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懂课文。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也可以大声读。读好之后再数一数青蛙和小鸟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呢?
l 谁来读一读。你喜欢读哪次对话,你就读哪次对话!
l 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这三次对话,看一看有哪些地方不懂?(指名说一说)
l 教师小结:看来,有很多小朋友对它们的第二次对话有些不懂的地方,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点击课件出示第二次对话)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哪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2)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有多大?)
(3)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点击课件出示青蛙的话。)板书:井口那么大
读一读青蛙的话,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呢?(指名说一说)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l “大话”
什么样的话是大话?青蛙认为小鸟说的什么是大话?
是的,那谁来读一读,把青蛙那种很自信(……)的语气读出来。
能不能再带上表情读一读。
l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还用飞那么远吗?”其实就是说……
看来,这只青蛙确实是自以为是的,那谁来当一当这只青蛙来说一说。
(4)、一百多里究竟有多远呢?让我们跟着小鸟一起来飞一飞吧!我们一边飞,一边说一说:飞呀,飞呀,我们飞过了什么地方,来到了哪里,又飞过了什么地方,来到了哪里。(点击课件演示动画)
师说:小鸟飞累了,飞渴了,落在了(井沿上)
可是,小朋友们知道吗?我们才飞了一百多里,仅仅是天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看来,天确实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板书:无边无际)
(5)、那么说,小鸟说的话是对的。(出示小鸟的话)
那谁来读一读小鸟的'话。
(6)、天是那么大,可是青蛙为什么却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指名说一说)
让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小朋友用纸卷起来,包上另一只眼睛去看一看天花板,你看到了什么?
(7)、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
3、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青蛙和小鸟都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千方百计的给自己找理由。这不,它们又进行了第三次对话。请小朋友们来读一读这次对话,看一看它们都为自己找了什么理由。之后,同桌商量一下,把这次对话演一演。
(指名演——师生共同评议——再演)
(1) 听了小鸟的话,青蛙笑了。(点击课件)它笑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2) 这时候,小鸟也笑了,它又在笑什么?
(3) 那谁来读一读小鸟说的话。(点击出示:你是弄错了。)
理解“你是弄错了。”还可以怎么说。(点击出示:你【 】弄错了。)
谁再来读一读小鸟的话。
4、演一演《坐井观天》这个故事。
5、深化理解,揭示寓意
(1) 这只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会跳出井口来吗?
想一想,如果青蛙继续坐在井底不出来,会怎么样呢?
(2) 小朋友们,那让我们再劝劝它吧!看看哪为小朋友的本领大,能把这只青蛙劝出来!(指名说一说)
(3) 小朋友们真能干,青蛙听了你们的话,它要跳出来了。(点击课件出示画)
l 青蛙唱着跳着来到了海边,哇——,海( )宽得很哪!
l 到了晚上,青蛙抬头一看,大吃一惊,星星( ),多得很哪!
l 青蛙还会看到什么呢?(指名说一说)
l 青蛙还看见了许多它从没看见过的东西,你们能不能帮它画下来,让其他井底的青蛙也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并且跟它们说说你现在最想对它们说的话。(课件出示课堂作业)指名说一说。
(4) 小朋友们,学了这个故事,你体会到(懂得)了什么?
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不能做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要扩大自己的眼界,目光远大,做见多识广的人。
我们以后要怎么做呢?(指名说一说)
6、布置自选作业:
(1) 把《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说给你喜欢的人听,并告诉他们你从这个故事里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2) 把未画完的画(青蛙跳出井口所看到的)继续画完。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事物,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按笔顺规则描写“观、”1个字。
(2)知道什么是“对话”。
2、过程与方法:
(1)能结合课文理解“井沿”“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拓展,练习说话,能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音频、视频、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音频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一只井底的小青蛙》。请同学们仔细听,歌中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一只孤独的小青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一步的了解这只青蛙。
2、出示课题《坐井观天》。
3、学生观察“观”字,并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又”第二笔是长点,“见”第一笔竖紧贴竖中线,下端过横中线。右边是“见”而不是“贝”,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学生通过书写理解课题中“观天”即为“看天”。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里看天空)
4、介绍寓言特点。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到底什么是寓言故事呢?寓言就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坐井观天》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联系字形,正确使用生字。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处明确了阅读目标,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进行初步朗读指导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2)检查朗读情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它们在争论天有多大)
2、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1)理解“井沿”
小鸟和青蛙在哪里争论?谁能准确地贴出它们的位置并告诉大家这是井的哪一部分?(井的边上)
井的边上叫井沿,碗的边上叫什么?(碗沿)河的边上叫什么?(河沿)床的边上叫什么?(床沿),那么“沿”就是“边”的意思。
(2)理解“大话”
什么样的话是大话呢?(吹牛、夸张、不切实际)(撒谎的话是谎话)请你们判断一下老师说的哪一句是谎话?哪一句是大话?
例如:a、我的作业没有写,却给老师说我没有带;(谎话)
B、我一只手就能把火车推动;(大话)
(3)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贴图),谁能告诉老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天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出示草原、沙漠、大海的`图片)
3、了解什么是“对话”
它们之间的争论非常激烈,请同学们默读2—7自然段,用“__”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数一数它们之间有几次对话?(有问有答算一次对话,共有3次对话)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它们之间的第一次对话?(出示课件)谁来读青蛙的话?(相机指导朗读)这是一个什么句?(问句)问句应该怎么读?
小鸟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指名读)听了小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4、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1)一百多里有多远啊?(一里等于100米,一百里就等于五万米,相当于在400米的跑道上转125圈)
试着把一百多里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评价)
请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指名读,评价,老师范读,再指名读)
(2)飞了一百多里,你觉得小鸟飞过了什么地方呢?
用“小鸟可能飞过了……”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出示图片高山、草原、大海、沙漠)
小结:小鸟飞了这么远的路,看见了这么多东西,所以它见多识广!可是,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这是第二次对话)谁能读读青蛙的话。
过渡: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自己是对的,谁也不让谁,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第三次对话。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它们谁说的对?为什么?(因为小鸟飞过了……还没有看到天的边)青蛙错在哪里?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
请同学把书卷成圆筒状,对着黑板看,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强调“一部分”,你只看到了一部分,那小青蛙会看到什么呢?天的一部分)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只看到天的一部分,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揭示寓意: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不然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就是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全班一起读)
6、分角色朗读。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青蛙和小鸟之间的3次对话。
(1)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2)请同学上台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水井,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注意把话说完整)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看见了,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寓言成语故事,然后到班上来一起交流分享。五、板书设计:
五、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天——井口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这是一则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之间生动有趣的对话,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的要全面,不要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重点)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重点)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难点)
4、延伸续编故事。(难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谜底:青蛙)青蛙是我们熟悉的朋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童话故事里,我们常常见到它的踪影,今天青蛙又给我们带来一篇有趣的寓言,让我们共同学习寓言《坐井观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释课题:题目中的“观”是什么意思?(观:看)
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把长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默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读完课文以后反复读生字。
3、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对方是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全班读书展示,生评价。
三、识记生字,掌握方法
本课重点学习“沿、际、信”这三个字。
1、观察这三个字,说说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观察PPT上的“沿”字,观察井沿在图中的位置,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
3、PPT出示汉字“际”,用自己的话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书写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
4、观察分析“信”的字形特点,偏旁要写得窄一些,右边“言”字的第一横要写得稍长些。
5、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师指导。
6、小组展示。要求人人展示,互帮互评。写的好的字旁画小星星,同时对写得不工整的字提出建议。
四、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上,我们初步认识了坐井观天的青蛙,了解了青蛙和小鸟之间的争论,并且和这一课的汉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老师期待着同学们在下一节课上的精彩表现。
五、布置作业
制作青蛙和小鸟头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相信、抬头、井沿、青蛙、回答、弄错、还有、无边无际”,指导读,开火车读。
2、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填空练习。
青蛙坐在,小鸟坐在,它们在争论。
二、走进文本,体会感悟
过渡:它们为了天到底有多大争论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找出第一次对话。
用横线画出小鸟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青蛙的话,对照书中的图画,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2、感悟第二次对话。
(1)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3)做实验,让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空,了解青蛙的感受。让学生看天空,了解小鸟的感受。同时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
(4)指导书写“错、蛙”。
3、感悟第三次对话。
(1)观察:听了小鸟的话后,青蛙是什么表情?
(2)自由读文,边读边想:青蛙的笑与小鸟的笑各有什么含义?它们会想什么?
三、通读全文,略知寓意
1、思考:默读全文,说说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2、你认为谁的话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总结:大家说得很好,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才能看得远。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拓展练习。想象续编故事,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五、学生想象续编故事展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井沿”“无边无际”;能用“一……就……”说一句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动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青蛙”和“小鸟”图片,理解“井沿”。
(三)学习课文
1、用不同符号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指名读,同桌练读,男女分角色读。
2、“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个问题:天有多大?(板书)
3、理解“无边无际”,学习“际”。
4、想象说话: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它看到了什么?
5、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一抬头就看见天。”说话“一……就……”。
6、小实验。
7、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笑了?
8、你认为谁说得对呢?
(四)扩展:劝青蛙跳出井口;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会说什么?想象第四次对话;故事寓意。
(五)表演课文。
(六)写字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小学语文二年级《坐井观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不要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对于后续课文的学习起着很大的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理解“井沿”,并学会书写“沿”。理解“坐井观天”、“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分角色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3、口语练习:用“谁和谁在干什么”、“_____得很哪!”“一……就……” “因为……所以……”进行口语练习;续编青蛙跳出井口的第四次对话。本课的寓言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其中有很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可以利用本课生动有趣的情景,结合语言点对学生进行较为规范的口语训练,让学生理解并且运用文中的句式,丰富口语的内容,为接下来把口语更规范地转化为书面语(作文)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二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口语训练及续编对话是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采用的方法有(1)与生活相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结合本课对话内容中的语言点对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让学生在口语练习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
三、说学法 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练习: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口语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抓重点词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结合;(3)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引导由说到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训练想象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五、说过程 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解决生字(写7个,除“沿”),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理解了“井口”、“井底”并找到了青蛙和小鸟的3次对话。今天的第二课时,首先回顾课文内容,复习词语,学写“沿”字,然后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着重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对话中的语言点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相互促进。本课时的口语练习基本分为三个层次:
1、是课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及运用,如“()无边无际”、“__________大得很哪!”、“一......就......”;
2、归纳句式的运用,如本课开头的“谁和谁在干什么”以及最后“因为......所以......”;
3、对所学的词语和句式的灵活运用,体现在学生续编第四次对话。这三个层面的口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基本上做到了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第三个层面运用所学续写对话时,我采用了说和写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方式,首先是帮助学生学会把口语规范化地变成书面语,其次,由说到写,实际上是放慢了说的速度,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将所学的词语和句式写出来。最后说和写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写片段,模糊作文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能力,为三年级过渡到写作上打下基础。最后是理解寓意,布置练习。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要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挂图、青蛙与小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两位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2、出示自制的小鸟和青蛙的图片,歌唱由《我是一只小小鸟》自编的歌曲《小鸟与青蛙》:“我是一只小小鸟,却怎么飞也非不高,我是一只井底的蛙,我在井底好孤独????”,同时讲述小鸟与青蛙开头的对话。
3、提问:同学们想知道接下来小鸟与青蛙之间又发生了那些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
1、板书课题《井底之蛙》。
2、生齐读课文。
3、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请把它找出来。(3次)
三、朗读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
(女生读小鸟的.话,男生读青蛙的话、老师读其余的部分)
2、理解词语:“坐井观天”、“井沿”。
①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
②指导理解“井沿”:出示挂图,生上台指出井沿的位置。
3、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第几次对话?(第二次)(生找到青蛙的第二次说的话并齐读。)
4、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动手实验:把一张纸或是你的书卷成圆筒,从圆筒中你能看到什么?(生汇报)
5、青蛙坐在井里,它看到的天有多大呢?
(井口那么大)
6、你认为天有多大呢?
(无边无际)
7、引导理解“无边无际”,同时利用课件演示天的无边无际,学生观察后汇报自己所看到的东西。
8、如果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它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生:讨论后汇报
生1:小鸟,对不起,我不该说大话??
生2:小鸟、对不起,是我弄错了,天不只有井口那么大????
四、再读课文、感情升华
1、再次齐读课文。
2、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天有多大)
3、你愿意做小鸟还是井里的青蛙?
预设答案:
生1:我愿意小鸟,因为小鸟眼界开阔、知道的东西多。生2:我愿意做青蛙,因为青蛙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生3:我愿意做青蛙,因为青蛙可以帮助人们捉害虫。
生4:我小鸟和青蛙都想做,因为小鸟眼界开阔、知识丰富;青蛙知错就改。
五、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书写“沿”和“蛙”字。
沿:右上边不要写成“几”。
蛙:右边是两个土,两竖不能连起来。
2、谜语识字。
一人在发言——信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多媒体出示词语、生读:
小鸟青蛙朋友看见井沿
相信无边无际坐井观天
六、布置任务
1、自己做一做小鸟和青蛙,练习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并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2、书写生字。
附: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小鸟青蛙
落坐
井沿井里
无边无际只有井口大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