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牧场之国》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课文用形象生动、极为传神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语言优美,但“形”比较散,教学时,将着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朗读,感受风光之美,并学习运用文中的写作方法来表达。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应用余映潮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将教学设计成四大板块:整体感知、细读品味、诵读实践、拓展迁移。
学习目标
1. 认识“镶、嵌、骏、膘、垠、爵、悠、畜”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 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点
抓住生动传神的语句,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风光之美。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荷兰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3分钟)
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她就是——荷兰。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授课
板块一:整体感知(6分钟)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自己对荷兰的初步印象。
3、全班简单交流。
板块二:细读品味(14分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牧场之国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②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③ 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并写写你喜欢的原因。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并适时引导学生从写法上来谈,感受语言的优美,尤其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预设:
①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这是一个总起句,句子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后,强调了本文重点要描写的是荷兰独特的地形特点──“牧场之国”,因为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所以这句话总领全文,下面就具体地描写了荷兰广阔无际的牧场和生活在牧场上的无忧无虑的家畜家禽。
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专注”指专心注意,这一拟人写法让人感到牛无论吃草还是站立时都像一个人那样深沉含蓄,不时地琢磨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回味着草原的无边美景,由此可以看出整个低地是何等的安静祥和,外界对牛没有一点干扰。
③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这一句是对前面具体地描写了牛群活动的场面总括,句中“全是”让人想象到如同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景致壮观,色彩明丽,于是作者发出了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④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作者面对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目睹它们在草原上无拘无束的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感叹这草场与骏马和谐。
⑤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处的灯塔像瞌睡人的眼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安然与宁静的境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夜晚的宁静也是荷兰的一大特点。
板块三:诵读实践(9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小组实践:以导游的角色,抓住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向游人介绍“牧场之国”。
3、小组推荐代表班级交流,其他小组评议。
板块四:拓展迁移(6分钟)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兰是“牧场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祖国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结课(2分钟)
荷兰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天堂般幽雅洁净、风景宜人的环境,是因为荷兰人民由衷的热爱和保护,他们的付出同样也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使他们能在这片优美、独具景致的土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课后,我们可以继续搜集更多有关荷兰的风景、风情,更立体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度。
板书设计
22* 牧场之国
真正的荷兰!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以学生合作交流为主,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是适时地点拨。同时,注重对学生说话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美丽风光。
3、通过揣摩优美的语言,体会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
4、摘抄积累美词美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明白作者为什么四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设计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上节课冯老师和范老师已经带大家领略了令人向往的乡下人家的田园风光,今天,管老师也想做做导游,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欣赏荷兰的秀丽风光。
2、师介绍荷兰。(PPT出示简介荷兰)
荷兰原名叫“尼德兰”;它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郁金香是的国花;荷兰境内河流纵横,水路四通八达,被称为“北方威尼斯”,在运河之间是一望无际的牧场和大小不一的风车。荷兰因其独有的特色,被誉为 “风车之国”“花之国”“水之国”。
除此之外,荷兰还享有“牧场之国”的美誉。(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22课:牧场之国
4、作者笔下的牧场之国到底是怎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自己浏览导语提示,明确本课学习任务。(请一个学生说导语提示学习的任务,并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到底怎样的荷兰才是真正的荷兰。
(1)读词语
(PPT出示词语:毛毡 牛犊 模样 仪态端庄 极目远眺 镶嵌 骏马 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 公爵 悠然自得 呼噜 吆喝 默默无言 牛圈 哞哞声 牲畜)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四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并划下来。
三、精读课文,品位语言之美
(一)聚焦感受第一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用文中的词语或自己概括说说(PPT出示:()的荷兰就是真正的荷兰。)
〈2〉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a、 品析重点词句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a、一生读,思考:这几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体会作者措词的丰富性)
b、牛群“仿佛正在思考什么”,可能在思考什么呢?(发挥想象力)。
c、想象画面,先自己读一读,再指名感情朗读
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用你的声音、表情读出牛儿吃草的专注?
引读:
d、辽阔无垠的草地上,牛儿有各种不同的姿态,牛犊……老牛……
f、瞧!牛群这一家子多么温馨和睦,其乐融融。极目远眺…….
g、想象体会“四周”“全” “丝绒般”的表达效果
从“四周”“全”你体会到了什么?
“丝绒般”的碧绿草原给了你什么感受?
b、感情朗读或背诵
会背的最好试着有感情的背一背这些优美的句子,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男女赛读)
过渡语: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的发出赞叹(指向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c、总结学法
抓关键词 感情朗读 画面联想
(二)体会第二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 默读并在你认为感触深的句子旁边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
〈2〉用文中的词语或自己的话概括说说
(PPT出示:()的荷兰就是真正的荷兰。)
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3〉重点品析关键词句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a 、解释“公爵”。
b 、谈体会。骏马给了你什么感受?
c 、感情朗读。
现在你们就是在草原上自由奔腾的骏马,让我们面对这辽阔无垠的大草原,读出我们的自由和豪迈的气魄。
(三)自主探索体会第三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请四人一小组试着用之前抓关键词概括,想象朗读等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学习第4自然段
〈1〉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的荷兰就是真正的荷兰。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2〉感情朗读
小结提炼:课文描写了荷兰的哪些景物?老师把它写成了一首小诗,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碧绿草原,辽阔无垠
黑白花牛, 姿态不一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绵羊猪群,悠然自得小鸡山羊,安闲舒适牧场之国,自由王国
(动物们在这里很自由,它们相处的很和谐)
(四)学习荷兰傍晚的静谧—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读文说感受
过渡语:白天,在荷兰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骏马,小鸡,山羊是那里的主人,牧场是它们的自由王国,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傍晚的荷兰又是一翻怎样的景象呢?
请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PPT出示()的荷兰就是真正的荷兰。)
2、找词语
第五自然段中还有没有表示寂静的词语?
(2)想象朗读
想象一下,傍晚,荷兰寂静无声,动物们都安睡了,此时你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谁愿意来读读这几句,(PPT出示: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蹄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把荷兰夜晚的静谧带给大家。
②指导朗读:轻,慢 (女生读--齐读)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白天辽阔无垠的原野,动物们自由和谐,傍晚寂静无声,动物都进入甜美梦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小结:感受着这么美的画面,我们终于明白作者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荷兰是——再读板书。
作者对荷兰充满了喜爱,而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只汇成一句话: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小结:这句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4次,是一条清新柔和的线索,将课文各个自然段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表达了作者对牧场之国最淳朴、最真挚的喜爱,告诉了我们这就是独特的荷兰,真正的荷兰。
四、拓展迁移,记忆背诵
1、这么美好、奇特的国度真应该让大家都了解啊,这不,世博会要在上海举行了,荷兰也专设了一个展厅,陈列了许多精美的图片(出示),想请同学们担任大使,给这些图片配上一句话,借此来介绍一下牧场之国——荷兰。
2、师范说“看,这就是被誉为‘牧场之国’的荷兰,它拥有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放眼望去,辽阔无垠,是牲畜们生活的天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出示四幅图:草原、风车、运河、郁金香)请同学们先选择一幅图,给它配上语言,可以用上课堂中积累的语句。
4、赞荷兰。 师:是啊!高大的风车,迷人的郁金香,辽阔的牧场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生动优美的课文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我们满怀着赞之情告诉所有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引读,学生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所以作者一开始就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五、作业布置
1、摘抄背诵课文中出现的优美句段,积累写作素材
2、课外阅读老舍先生的《草原》
附
板书设计
肃穆
自由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安闲
寂静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设计理念
《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课文运用拟人、比喻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四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以表达喜爱之情。我针对文本特点,循“得意、得言、得方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关注语言形式,加强语言运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学会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模仿或拓展性小练笔。
教学重点:
在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可爱的基础上,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练笔。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
1.教师:查阅荷兰有关图片和数据,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询问、上网、阅读等方式搜集荷兰的相关数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图引入,把握主旨。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荷兰特色。
配乐播放一组荷兰风光图片,教师介绍:这里是郁金香的王国,这里是风车的故乡,这里一条条运河纵横交错,这里,在蓝天白云下,绿色草原上,生活着快乐的牛羊,飞奔着自由的骏马,多么迷人的景色呀!
引导学生说出图片展示和教师介绍的是哪个国家的风光,并相机板书“荷兰”。
2.引入课文主题:同学们预习时,通过搜集资料,朗读课文,一定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些了解,人们都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在捷克作家卡尔·恰比克的优美散文的引领下,一同来领略荷兰牧场独特的田园风光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邀请学生做向导,通过朗读把大家带进荷兰牧场,去欣赏那一处处美丽的田园景色。(学生自主推荐同学朗读。)
2.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并想一想:荷兰牧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3.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语、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三、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可以在书本空白处简单地写下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全班交流: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机出示段落中相应的句子,并在交流中随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品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画出这个句子,并独立思考: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讨论交流。
(3.)学生对比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二、四、五自然段,说说作者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
(4.)引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四、练习仿写,学习运用语言。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课文情境:是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荷兰牧场。
【出示练笔内容:假如你是荷兰牧场的一头奶牛,一匹骏马,一只小猪或者是一枝郁金香,一架风车,一个荷兰小朋友……,也来写写你眼中的荷兰吧。】
提示练笔方法: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介绍你眼中的荷兰,也可以利用数据袋或课外数据介绍有关荷兰的其它特色;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写;可以模仿作者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自由地写。
2.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交流与评价中作进一步指导。
(在结束时教师特别鼓励学生:作家卡尔·恰比克用他优美的文笔,让我们领略到了荷兰牧场的'美丽景色;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和真情的表述,让大家再次领略到荷兰独特的魅力。谢谢同学们!)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或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3.搜集阅读其它描写异国风光的文章。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牧场之国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沈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镶嵌骏膘垠爵悠畜
资料袋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品种达二百多个。除郁金香外,还有水仙、风信子……每年的三月到九月,整个荷兰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当之无愧的鲜花王国,它也因此获得了“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荷兰的运河纵横交错,在运河之间是一望无际的牧场和大小不一的风车。置身于绿茵茵的草场,只见蓝天白云之下,茫茫绿野之间,一架架风车在慢慢地转,一群群牛羊在悠闲地吃草……这样的景色真让人着迷。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篇4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板书写牧场,看到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眼前出现了马、牛、羊,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板书:草原 牛 马 羊
师: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一同走进欧洲的一个美丽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是牧场,这里的牧场辽阔无垠,所以它当之无愧被称为牧场之国。(板书:之国)这个国家就是——荷兰!
师:这是荷兰的国花郁金香,它有200多个品种,每年3月到9月郁金香开了,水仙花开了,风信子也开了……整个荷兰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大花园。所以便有了花之国的美誉。荷兰境内的运河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于是它又有水之国,风车之国的雅称。
(出示第一句)“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齐读。师: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课文要介绍的不是荷兰的水,也不是荷兰的花,而是荷兰的牧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第一句话,也是第一自然段,(请大家打开课文,看一看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在文中叫总起句,有开篇点题的作用。(板书:总起句)以后同学们要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二、初步阅读,感知牧场之美。
师:我们已经知道这些应该是牧场的必备条件,课文描写的牧场之国——荷兰,有这些吗?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介绍荷兰牧场的牛马羊分别在哪几段?(学生很快就能找出,师追问:课文第3段只是介绍了羊吗?还介绍了猪,鸡,这些合起来叫“牲畜”体会详略结合的写法)
点击:师:现在我们知道课文的第2段介绍牧场的牛,第3段介绍马,为什么第4段里却要介绍这么多的动物呢?(详略结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能突出重点,在荷兰牧场,牛和马是最多,最主要的牲畜所以用一段话重点介绍)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把重点的内容详细写,次要的东西简单写,甚至一笔带过,这样详略结合,就能让自己的作文重点突出。
师:课文除了给我们介绍荷兰牧场的牲畜外,第5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在介绍傍晚牧场的景象。(抓关键词来概括:到了傍晚,说明介绍的是傍晚时的景象)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师: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牛的。请生读课文第二段。
师:这段中有几个词语比较难读,(出示)纠正读音。
师:这个“极目远眺”是什么意思呢?(做动作理解)出示:意思
师:在这运河之间的低地上,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生接读:“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你读懂了什么?(生:草原碧绿、辽阔、美丽
点击:(美丽从哪里看出来的)丝绒,(理解:丝绒)这是比喻句。(板书:比喻)
你还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牛很多,色彩很美。)师在草原后板书:碧绿 辽阔 美丽 在牛的后面板书:多
指导朗读:师引读:在这运河之间的低地上,极目远眺——
生接读: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请2生读后,全体学生读)
师: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写牛的第2自然段,(出示第2段)看看你还能从这段里读懂什么?
生再自由读第2段。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我还读懂了牛的色彩很多,牛吃草时非常专注。(读句子)
点击:什么叫专注?(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干某件事)为什么牛能这么专注地吃草?
理解:说明(1)这里的草很多,(草很多用一个词形容,叫“茂盛”,在板书“茂盛”(2)这里的人不来管牛,牛生活的很自由,板书:自由)
师:如果你是这里的牛,你会在思考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牛群真会思考吗?这一切都是作者的联想(板书:联想)
师:是呀,牛在这里生活是多么自由,多么开心呀!你看,(出示)
理解:句子3:
师:理解:牛犊(刚出生的小牛),你觉得刚出生的小牛应是怎样的?可这里的小牛是怎样的?说明什么?
指导朗读该句子。
再连起来读读该段。
师:看到这番景象,你会不由自主地说:(请生说)看到这番景象,你会情不自禁地说:(生说)看到这番景象,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赞叹:(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自主研读课文3、4段。
师:在荷兰牧场,不只是牛的数量多,生活得这么自由自在的,马和其他牲畜也是这样生活的。请你自己去读读3、4自然段,用学习第2段一样的方法,来学习,看看你从哪个句子中读出了他们的多,他们生活的自由。可以划一划,在旁边写批注。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反馈:我从哪个句子中看出( )多,读读句子。
五、体会荷兰牧场的夜景。
师:好一个悠闲自在的快乐王国,动物们就象生活在天堂里好惬意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动物生活的自由王国。这么美妙的环境是谁为它们提供的?
生:(人)
师:也是荷兰独特的地貌形成的,的确荷兰人环保意识很强,他们非常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所以才给动物们创设了这么好的生活场所,是人与自然环境与动物的和谐统一,(板书:和谐)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同学们我们也要向他们一样保护环境,爱护自己的家园。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荷兰白天的情景,那傍晚和夜晚又是怎样的呢?(请班上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
生:(闭眼想画面,说感受。)太美了,太静了。
师:你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指导读轻、低、缓)是啊,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荷兰牧场夜晚的静谧的美,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和谐的画卷呀!这时候,我们的内心深处不由自主地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它就像是一条清新柔和的线索,将课文的自然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我们和作者一起,来发自肺腑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
出示课文中的多音字,提醒读法。
六、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那美丽的景象,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学到了不少作者写作的方法:1,总分的结构2.详略结合3.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你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写作文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
七、随堂练笔,加深印象。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荷兰不仅是一个牧场之国,还是一个花之国,水之国,风车之国。老师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荷兰那美丽的花朵(课件出示)你也能用总分的结构,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写一段话吗?
荷兰,是( )之国,( )之国,也是( )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学生练笔(在名字卡的背面写)
2.交流、反馈。
3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去收集作为风车之国的荷兰,水之国的荷兰的有关资料,也来这样写一写。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感受异国的田园风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教师课前查阅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并自制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江南的山水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更是奇妙无比。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它就是欧洲的荷兰,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去感受异国情调。
二、初读感知
1、听课文,在牧场之国你们都见到了什么?
2、交流:在牧场之国所见的。
三、深读感悟
是呀,荷兰,牛羊成群,骏马奔驰,黑猪呼噜,多让人神往,让我们走进荷兰。
1、读2~4自然段,圈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把体会写在旁边。
2、交流:
要求──说的人要大大方方,声音响亮,听的人要认认真真,可做补充。
⑴、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①、谁再来读读?你为什么这样读?
②、体会“专注”、“贵夫人”、“家长”等词。
③、这一段中还有喜欢的句子吗?
(出示书中的课件),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碧绿的草原上全是黑白两色的牛!我想这样来形容:碧绿草原牛 (成群)
(2)、学生读到马的相关内容。随即问:这是一群()的骏马?
①、膘肥体壮──我们班有没有称得上膘肥体壮的同学?注意理解膘肥体壮:肥壮结实,与肥胖的意思不一样。这是一个表扬人的词语,一般可以用在看上去很强壮的人的身上。男同学,你们愿意成为很强壮的男子汉吗?一起来读读这一句。如读不好,可以提示:怎么?一个一个都变成体虚瘦弱的了?再来!
②、自由──写马自由的语句还有吗?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也愿成为它们中的一员,去享受无人能挡的自由,体会拥有一切的公爵般的尊贵!你想不想来体验一番?指名读。
师:成群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这无垠的原野上拥有绝对的自由。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地想写下:骏马飞驰任 (自由)
⑶、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①、你猜,它们是怎么赞许的?
②、我想,在荷兰,在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会如此赞许的绝不仅仅是黑色的'猪群,请看这一段,想想还会有谁,为什么?
③、悠然自得,可换个词,“悠闲自在”,你悠闲自在的时候是什么样的?那怎么读?
④、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是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这里是它们的王国啊!怪不得也要赞许。
⑤、看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我不禁想用:羊悠猪乐鸡安闲
⑥、见到这么祥和的地方,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夜晚:
白天,在荷兰,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马群、小鸡、黑猪,是主人,那儿是它们的王国。那么,夜幕降临,晚上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默读第5自然段,圈出一个最能概括晚上荷兰特点的词。
2、交流:寂静。
3、哪些地方能看出晚上的荷兰是寂静的,给它划出来,有感情读一读。
4、整个牧场之国格外安静,为了读出静,朗读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5、按照所说的要求读一读,读出夜的安静。
6、牲畜归圈夜悠悠,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随着牲畜的归圈,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这样的夜晚,用“牲畜归圈夜悠悠”形容最合适不过了。
四、总结升华
(1)、写一写,学完课文,你知道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的吗?
真正的荷兰,————————————————————————————————————————————
(2)、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来表达对牧场之国这份深深的喜爱与赞叹!
1、2:在牧场之国,碧绿草原牛成群。3、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2:在牧场之国,骏马飞驰任自由。3、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2:在牧场之国,羊闲猪乐鸡安闲。3、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2:在牧场之国,牲畜归圈夜悠悠。3、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场景图,将它留在你的记忆深处。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并能够恰当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标注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
3、初步感悟文中写景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的朗读。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能够初步了解赏析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引入课题: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乡村生活的,上节课我们一同感受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今天我们再去荷兰去体验一下,看看那里的乡村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景?
2、出示图片:你都看到了哪些荷兰的美景?
3、板书课题:牧场之国。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会合作。我出示了相关的图片,这样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激发对新知识学习、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句段训练,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也能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2、在文中自由识记生字。
3、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自由练习后指名领读。
镶嵌,骏马,牲畜,公爵,舒缓平稳,悠然自得,默默无言
膘肥体壮,仪态端庄,辽阔无垠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在此环节中可以使各个水平的学生在读书方面落实到位。因此,在该环节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已学知识去初步理解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文,师生正音,并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概括每段段意。
3、课件出示。
4、小组合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难点,学生往往分不清复述课文与之的不同之处。因此在学生能够概括每段段意的基础上,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难度相对便降低了。在三人小组合作过程中,也给予后进生说话的机会和模仿的范例,提升答案的正确度。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精读课文,细细体会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荷兰,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A、学生齐读,通过读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B、我们再来看看题目,作者是围绕着哪个方面来介绍荷兰的呢?
C、那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开头方式,整体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也为后文的理解做好铺垫。并且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为习作积累素材,打好基础。】
2、导学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A、出示自学提纲:
(1)、熟读课文第2、3、4、5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并把原因标注在旁边。
(2)、练习朗读这些语句。
(3)、小组三人交流。
3、自由汇报,重点句子加以讲读。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专注”指专心注意,这一拟人写法让人感到牛无论吃草还是站立时,都像一个人那样深沉含蓄,不时地琢磨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回味着草原的无边美景,由此可以看出整个低地是何等的安静祥和,外界对牛没有一点干扰。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这一句是对前面具体地描写了牛群活动的场面总括,句中“全是”让人想象到如同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景致壮观,色彩明丽,于是作者发出了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作者面对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目睹它们在草原上无拘无束的'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感叹这草场与骏马和谐。
(4)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出的灯塔像瞌睡人的眼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安然与宁静的境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夜晚的宁静也是荷兰的一大特点。
4、这些句子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哪些好处呢?
5、指导朗读相应的语句。
A、个别读。
B、教师范读。
C、汇报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有所感受的基础上在进行朗读指导,而且朗读对于中年级学生也是重要训练点,因此朗读训练呈阶梯式展开,使训练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动物们是自由的、荷兰的夜晚是宁静的)
7、教师板书。
8、你喜欢的句子中除了描写动物的,还有描写哪些方面的?(景色描写)
(五)、感悟写作特色、方法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思考: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总分)
2、每个自然段的结构特点呢?(有分、总还有总、分)
3、那我们在作文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
4、指导学生学会选材,以及做到详略得当:荷兰的动物只有作者介绍的这几种吗?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几种动物呢?作者在描写的时候是如何分配的?
5、是呀!这些动物只是荷兰的代表:
当作者看得到多色的花牛在自由自在生活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当作者看到那成群的骏马在原野上驰骋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当作者看到那成群的羊、猪、鸡时,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当作者感受到挤牛奶、运牛奶后宁静的夜晚时,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6、突破本课难点:思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一共出现了几次?(四次)
7、为什么会出现四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小结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在小学阶段,要充分利用文本中的优美篇章进行写作指导,以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荷兰的乡间风光,感受到了自由的气息,享受了安静的夜晚。同时也了解到了作者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希望我们也可以用笔记录下我们所见到迷人景色。
六、教学板书
22、牧场之国
多色的花牛
成群的骏马,自由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羊、猪、鸡群,安静
挤牛奶、运牛奶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